http://.biquxs.info/
</p>
“你可還記得是哪年哪月?”淩媽媽繼續追問。
“若我沒記錯,那天應該是大焱七十三年,六月初六。對,沒錯,就是六月初六。我還記得那日是小兒生辰,我還尋思著替小兒慶祝完生辰再接店。可老板娘火急火燎的,非得當天銀貨兩清不可。”
大焱七十三年,六月初六,司馬府舉家遷往雒陽也是那日,怎麽會這麽巧?
淩媽媽想得出神,司馬莞笙繼續追問:“老板,你可知她在雒陽的具體住址?”
“這個真不知。”
“行,謝謝老板,布幫我送到門外的馬車上。”說罷,司馬莞笙戴上幕離,轉身朝門口的馬車行去。
原本以為今日就可以找到鍾小娘的罪證,為母親報仇,沒曾想,天公不作美,撲個空。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千裏迢迢來尋人,而她要尋之人卻一直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住在同一座城中。
她心裏是滿滿的失落感,靠在馬車裏,滿臉愁容。
歸去的途中,她去了趟紙紮鋪,買了香蠟錢紙和祭品,前去她母親的墳前祭拜。
司馬府舉家遷往雒陽城,可這墳頭沒法遷。這陰居,隻要定下,就忌諱遷動。所以能帶走的,也隻有那祠堂裏刻著名諱的靈牌。
司馬莞笙原本以為母親墳頭會雜草叢生,沒曾想,卻出乎她的意料。
墳頭周圍都很幹淨,唯一的不速之客,就是那從樹上飄落下的幾片樹葉。墳前燒剩的香燭簽子,都還一塵不染,可以看出,不久前有人前來祭拜過。
看到此番景象,司馬莞笙心裏暖暖的,至少母親沒有她想象中那般孤單。在雍州老家的親朋好友,都在替自己來陪伴母親。
從墳地迴來,淩媽媽又帶著司馬莞笙去了很多熟悉的地方,去重溫舊時。
在外折騰一天,終於趕在日落時返迴淩府。
淩老夫人在屋裏著急的來迴徘徊,淩老太爺坐在椅子上,看著她這麽來迴晃,似有不喜,“你能不能坐下來等?還沒吃酒呢!就被你給晃暈了。”
淩老夫人白了他一眼,沒吱聲,催著身旁的婆子道:“菊,你快去門口迎迎,看表小姐到門口沒有?”
老婆子應聲行禮,退出房去。
淩老夫人估計是走累了,坐到椅子上端起茶來飲了一口。屁.股還沒坐熱,她又起身走到門口,四下張望。
沒過多久,那老婆子邁著急步迴來稟報,“老夫人,表小姐迴來了,已經到前院了,眨眼功夫就到。”
“快去,把我替表小姐準備的紗裙拿出來,還有那一套幽蘭發飾。你,去打熱水過來。”
丫鬟婆子們應著,都各自去做自己份內之事。
淩老夫人似有遺忘掉什麽,叫住準備離去的老婆子,“菊,等一下,紗裙熏過香了吧?”
“老夫人放心,熏過了。”
“這就好,還有那披風,記得也熏上香。”
“奴婦這就去辦,用快速熏香法,保證不耽誤表小姐赴宴。”說罷,老婆子躬身退下。
淩老夫人對司馬莞笙真的很上心,細致入微,凡事有關司馬莞笙的事,她都盡量做到盡善盡美。
原本天色還早,經她這一番折騰,出門時天早已黑透。
她特意命人套了輛大門車,三人同坐一輛馬車前去赴宴。
濃淡適宜的妝容,高聳的發髻上,插著金累絲銜珠蘭花簪,鏤空蘭花紅珊瑚頭花,就連那耳墜也是蘭花墜子。華貴之中又帶著幽雅,配上那張五官分明的臉,真是相得益彰。
身上那條淺紫色高腰包肩紗披裙,嫻靜之中又帶著幾分小性感,若隱若現,將她曼妙的身材展露無遺。
折騰了一天,司馬莞笙已有些許倦意,她慵懶地靠在馬車角落裏,閉目養神。
淩老夫人卻盯著她看得笑出了聲,淩老太爺見狀,壓低聲音斥道:“夫人,你魔怔了啊!無緣無故傻笑,瘮得慌。”
淩老夫人一拳戳到他心窩子處,“去你的,你才魔怔了。我是為笙兒能出落得如此嬌豔欲滴而開心,哪像你這個大老粗,除了官場那點事,其餘之事一概不理。”
“你居然說我大老粗,我好歹是靠筆杆子吃飯,你這話有辱斯文。”
“我說你是大老粗就是大老粗,你還真以為提刀殺豬那才叫大老粗呀?”
“難道不是嗎?”
……
人到遲暮之年,打情罵俏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莞笙聞言,特意把臉別過去,為這兩人的話偷著笑。
馬車顛簸著,行至護城河畔,在一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處停下。
淩老夫人叫醒司馬莞笙,三人一同走下馬車,朝著湖邊行去。
湖邊停靠著許多大小不一的船隻,船上燈火通明。
剛行沒幾步,一英俊小生就上前來迎著,“學生見過老師,老師安好!師母安好!”此人身材高大,穿著整齊,麵容俊秀,說話彬彬有禮。
“博仲青出於藍勝於藍,它日必能淩駕於老朽之上,不必這般拘禮。”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沒有老師的傾囊相授,就沒有今日的博仲。無論博仲是否能走遠,老師永遠都是博仲的老師。”
“勝不驕,敗不餒。當今聖上果然慧眼識珠,博仲你這個聖上親提狀元郎,當之無愧。”淩老太爺滿臉笑意,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學生甚是滿意。
“夜晚風大,請老師和師母先上船,我們船中再細聊。”馮博仲的視線這才落到淩老夫人身旁的司馬莞笙身上,見司馬莞笙挽著淩老夫人的手,他不假思索,“師母,這位小姐是?”
“這是我唯一的外孫女,雒陽府尹的嫡長女,司馬莞笙。”淩老夫人自信的介紹到。
“小姐安好!小生失禮了。”馮博仲聞言,趕忙躬身作揖行禮。
司馬莞笙有些措手不及,忙鬆開淩老夫人的胳膊迴禮。
一行人說笑著踏上湖邊的一隻船上,船內寬敞明亮,陳設簡單幹淨。設有一張圓桌,桌上擺著一套青花瓷茶具。
馮博仲引領三人坐下,自己才落座,親自斟茶,跪在淩老太爺腳下,“學生馮博仲,感謝老師的栽培,知遇之恩無以為報,以茶聊表心意。學生一定用所學,為聖上分憂,造福百姓,不辜負老師的厚望。老師,請飲茶。”
淩老太爺欣然接下這杯高舉的謝茶,飲了一口。
待他落杯,馮博仲又跪地磕了三個頭。
淩老太爺這才起身將他攙扶起來,兩人一同入座,馮博仲這才吩咐旁邊伺候的下人上菜。
馮博仲,今年春殿試,榮提一甲第一名,是當真聖上親賜的狀元。
其父為武將,官拜中郎將,已歿。其母為雍州王嫡出郡主,可謂是家世顯赫。不然,也拜不到淩老太爺門下。
當初淩老太爺收下他這個黃口小兒,也是念在和他父親的交情上。再者念及他幼年喪父,無人督教,便飲了他的拜師茶。
他父親死後,其母便攜其迴到雍州城,長居雍州王府。一則為了離開雒陽那傷心地,二者當然就是為馮博仲拜師,這是其父臨終前交待下的,言:吾兒之師,非雍州刺史不可。
菜陸陸續續上齊,馮博仲親自斟茶倒酒,很是恭謹有禮。
淩老太爺和馮博仲舉杯笑談文人雅事,上至仕途,下至黎民百姓。各抒己見,相談甚歡。
席間,淩老夫人笑問:“博仲,今日你母親為何沒一同前來?”
“迴師母,母親說學生已過冠禮,該磨練獨自處事之能,故沒有陪同。母親說,改日再登門與師母一敘。”
“原來如此,郡主用心良苦呀!”淩老夫人夾了一塊司馬莞笙喜吃的牛肉放到她碗裏,繼續說道:“博仲已行冠禮,郡主可有為你商定婚配之事?”
馮博仲麵露些許尷尬之色,嘴角勾起一抹淺笑,“婚配之事,博仲未曾聽母親提起。”
他的話,淩老夫人聽後甚是滿意,“那你自己可有何想法?”
“男兒誌在四方,立業當先。至於婚配之事,全憑家母做主。”他的眼神不經意瞄了一眼低頭吃東西的司馬莞笙,又瞬間收起。
如此貌美如花,溫婉賢淑的女子,讓他這個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都不得不為之所動。
即便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眼神,也被淩老夫人撲捉到,她嘴角情不自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那你心中可有心悅的類型?譬如我家笙兒這樣的,你可還鍾意。”
司馬莞笙興致本不是很高,席間一直沒有吭聲,隨意夾著自己跟前的幾盤菜,往自己嘴裏送。
可一聽到淩老夫人這句話,立馬精神百倍,帶著羞色急言:“外祖母,你還沒吃酒怎就醉了?”
淩老夫人抓著她的手,笑著搖搖頭,示意她不要多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姐花容月貌,蕙質蘭心。博仲並非聖賢,也有一顆凡心。”馮博仲露出靦腆之色,盡量迴避司馬莞笙的視線,含糊其詞。
馮博仲雖沒明言,但淩老夫人已聽出他話中之意。
“這樣甚好,我家笙兒,芳齡正值及笄,其母走得早,若她不在我身邊也就罷了,現在既然來到我身邊,我這個做外祖母的應當替她覓得良緣。”淩老夫人臉上,一直掛著喜色。
</p>
“你可還記得是哪年哪月?”淩媽媽繼續追問。
“若我沒記錯,那天應該是大焱七十三年,六月初六。對,沒錯,就是六月初六。我還記得那日是小兒生辰,我還尋思著替小兒慶祝完生辰再接店。可老板娘火急火燎的,非得當天銀貨兩清不可。”
大焱七十三年,六月初六,司馬府舉家遷往雒陽也是那日,怎麽會這麽巧?
淩媽媽想得出神,司馬莞笙繼續追問:“老板,你可知她在雒陽的具體住址?”
“這個真不知。”
“行,謝謝老板,布幫我送到門外的馬車上。”說罷,司馬莞笙戴上幕離,轉身朝門口的馬車行去。
原本以為今日就可以找到鍾小娘的罪證,為母親報仇,沒曾想,天公不作美,撲個空。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千裏迢迢來尋人,而她要尋之人卻一直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住在同一座城中。
她心裏是滿滿的失落感,靠在馬車裏,滿臉愁容。
歸去的途中,她去了趟紙紮鋪,買了香蠟錢紙和祭品,前去她母親的墳前祭拜。
司馬府舉家遷往雒陽城,可這墳頭沒法遷。這陰居,隻要定下,就忌諱遷動。所以能帶走的,也隻有那祠堂裏刻著名諱的靈牌。
司馬莞笙原本以為母親墳頭會雜草叢生,沒曾想,卻出乎她的意料。
墳頭周圍都很幹淨,唯一的不速之客,就是那從樹上飄落下的幾片樹葉。墳前燒剩的香燭簽子,都還一塵不染,可以看出,不久前有人前來祭拜過。
看到此番景象,司馬莞笙心裏暖暖的,至少母親沒有她想象中那般孤單。在雍州老家的親朋好友,都在替自己來陪伴母親。
從墳地迴來,淩媽媽又帶著司馬莞笙去了很多熟悉的地方,去重溫舊時。
在外折騰一天,終於趕在日落時返迴淩府。
淩老夫人在屋裏著急的來迴徘徊,淩老太爺坐在椅子上,看著她這麽來迴晃,似有不喜,“你能不能坐下來等?還沒吃酒呢!就被你給晃暈了。”
淩老夫人白了他一眼,沒吱聲,催著身旁的婆子道:“菊,你快去門口迎迎,看表小姐到門口沒有?”
老婆子應聲行禮,退出房去。
淩老夫人估計是走累了,坐到椅子上端起茶來飲了一口。屁.股還沒坐熱,她又起身走到門口,四下張望。
沒過多久,那老婆子邁著急步迴來稟報,“老夫人,表小姐迴來了,已經到前院了,眨眼功夫就到。”
“快去,把我替表小姐準備的紗裙拿出來,還有那一套幽蘭發飾。你,去打熱水過來。”
丫鬟婆子們應著,都各自去做自己份內之事。
淩老夫人似有遺忘掉什麽,叫住準備離去的老婆子,“菊,等一下,紗裙熏過香了吧?”
“老夫人放心,熏過了。”
“這就好,還有那披風,記得也熏上香。”
“奴婦這就去辦,用快速熏香法,保證不耽誤表小姐赴宴。”說罷,老婆子躬身退下。
淩老夫人對司馬莞笙真的很上心,細致入微,凡事有關司馬莞笙的事,她都盡量做到盡善盡美。
原本天色還早,經她這一番折騰,出門時天早已黑透。
她特意命人套了輛大門車,三人同坐一輛馬車前去赴宴。
濃淡適宜的妝容,高聳的發髻上,插著金累絲銜珠蘭花簪,鏤空蘭花紅珊瑚頭花,就連那耳墜也是蘭花墜子。華貴之中又帶著幽雅,配上那張五官分明的臉,真是相得益彰。
身上那條淺紫色高腰包肩紗披裙,嫻靜之中又帶著幾分小性感,若隱若現,將她曼妙的身材展露無遺。
折騰了一天,司馬莞笙已有些許倦意,她慵懶地靠在馬車角落裏,閉目養神。
淩老夫人卻盯著她看得笑出了聲,淩老太爺見狀,壓低聲音斥道:“夫人,你魔怔了啊!無緣無故傻笑,瘮得慌。”
淩老夫人一拳戳到他心窩子處,“去你的,你才魔怔了。我是為笙兒能出落得如此嬌豔欲滴而開心,哪像你這個大老粗,除了官場那點事,其餘之事一概不理。”
“你居然說我大老粗,我好歹是靠筆杆子吃飯,你這話有辱斯文。”
“我說你是大老粗就是大老粗,你還真以為提刀殺豬那才叫大老粗呀?”
“難道不是嗎?”
……
人到遲暮之年,打情罵俏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莞笙聞言,特意把臉別過去,為這兩人的話偷著笑。
馬車顛簸著,行至護城河畔,在一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處停下。
淩老夫人叫醒司馬莞笙,三人一同走下馬車,朝著湖邊行去。
湖邊停靠著許多大小不一的船隻,船上燈火通明。
剛行沒幾步,一英俊小生就上前來迎著,“學生見過老師,老師安好!師母安好!”此人身材高大,穿著整齊,麵容俊秀,說話彬彬有禮。
“博仲青出於藍勝於藍,它日必能淩駕於老朽之上,不必這般拘禮。”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沒有老師的傾囊相授,就沒有今日的博仲。無論博仲是否能走遠,老師永遠都是博仲的老師。”
“勝不驕,敗不餒。當今聖上果然慧眼識珠,博仲你這個聖上親提狀元郎,當之無愧。”淩老太爺滿臉笑意,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學生甚是滿意。
“夜晚風大,請老師和師母先上船,我們船中再細聊。”馮博仲的視線這才落到淩老夫人身旁的司馬莞笙身上,見司馬莞笙挽著淩老夫人的手,他不假思索,“師母,這位小姐是?”
“這是我唯一的外孫女,雒陽府尹的嫡長女,司馬莞笙。”淩老夫人自信的介紹到。
“小姐安好!小生失禮了。”馮博仲聞言,趕忙躬身作揖行禮。
司馬莞笙有些措手不及,忙鬆開淩老夫人的胳膊迴禮。
一行人說笑著踏上湖邊的一隻船上,船內寬敞明亮,陳設簡單幹淨。設有一張圓桌,桌上擺著一套青花瓷茶具。
馮博仲引領三人坐下,自己才落座,親自斟茶,跪在淩老太爺腳下,“學生馮博仲,感謝老師的栽培,知遇之恩無以為報,以茶聊表心意。學生一定用所學,為聖上分憂,造福百姓,不辜負老師的厚望。老師,請飲茶。”
淩老太爺欣然接下這杯高舉的謝茶,飲了一口。
待他落杯,馮博仲又跪地磕了三個頭。
淩老太爺這才起身將他攙扶起來,兩人一同入座,馮博仲這才吩咐旁邊伺候的下人上菜。
馮博仲,今年春殿試,榮提一甲第一名,是當真聖上親賜的狀元。
其父為武將,官拜中郎將,已歿。其母為雍州王嫡出郡主,可謂是家世顯赫。不然,也拜不到淩老太爺門下。
當初淩老太爺收下他這個黃口小兒,也是念在和他父親的交情上。再者念及他幼年喪父,無人督教,便飲了他的拜師茶。
他父親死後,其母便攜其迴到雍州城,長居雍州王府。一則為了離開雒陽那傷心地,二者當然就是為馮博仲拜師,這是其父臨終前交待下的,言:吾兒之師,非雍州刺史不可。
菜陸陸續續上齊,馮博仲親自斟茶倒酒,很是恭謹有禮。
淩老太爺和馮博仲舉杯笑談文人雅事,上至仕途,下至黎民百姓。各抒己見,相談甚歡。
席間,淩老夫人笑問:“博仲,今日你母親為何沒一同前來?”
“迴師母,母親說學生已過冠禮,該磨練獨自處事之能,故沒有陪同。母親說,改日再登門與師母一敘。”
“原來如此,郡主用心良苦呀!”淩老夫人夾了一塊司馬莞笙喜吃的牛肉放到她碗裏,繼續說道:“博仲已行冠禮,郡主可有為你商定婚配之事?”
馮博仲麵露些許尷尬之色,嘴角勾起一抹淺笑,“婚配之事,博仲未曾聽母親提起。”
他的話,淩老夫人聽後甚是滿意,“那你自己可有何想法?”
“男兒誌在四方,立業當先。至於婚配之事,全憑家母做主。”他的眼神不經意瞄了一眼低頭吃東西的司馬莞笙,又瞬間收起。
如此貌美如花,溫婉賢淑的女子,讓他這個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都不得不為之所動。
即便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眼神,也被淩老夫人撲捉到,她嘴角情不自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那你心中可有心悅的類型?譬如我家笙兒這樣的,你可還鍾意。”
司馬莞笙興致本不是很高,席間一直沒有吭聲,隨意夾著自己跟前的幾盤菜,往自己嘴裏送。
可一聽到淩老夫人這句話,立馬精神百倍,帶著羞色急言:“外祖母,你還沒吃酒怎就醉了?”
淩老夫人抓著她的手,笑著搖搖頭,示意她不要多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姐花容月貌,蕙質蘭心。博仲並非聖賢,也有一顆凡心。”馮博仲露出靦腆之色,盡量迴避司馬莞笙的視線,含糊其詞。
馮博仲雖沒明言,但淩老夫人已聽出他話中之意。
“這樣甚好,我家笙兒,芳齡正值及笄,其母走得早,若她不在我身邊也就罷了,現在既然來到我身邊,我這個做外祖母的應當替她覓得良緣。”淩老夫人臉上,一直掛著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