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吧證的市場行情還在持續高走,各種投資機構也像吸血蟲一樣,將目光對準這塊。


    交易活動異常活躍,整個市場仿佛都在沸騰。


    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奕辰卻保持著冷靜的態度,他建議陳建林不要被市場的狂熱所影響,繼續保持理智和冷靜,不要急於做出決策。


    陳奕辰本人也並沒有因為市場的火爆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他依然堅持著自己平時的學習計劃,每天按時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確保自己在學業上不斷進步。


    在學習方麵,陳奕辰早已領悟完所學的初中知識,現在他不僅在林洋的全科培訓班上關注自己的高中學業課程,並認真學習,還在係統中,如網上衝浪般廣泛涉獵各類知識。


    他利用業餘時間,在係統裏高效的閱讀各種書籍,從曆史到科技,從文學到哲學,他都充滿了好奇心。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裏,陳奕辰並沒有參與任何其他的社交活動。


    他每天晚上都會陪伴林洋一起去打球,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


    然而,一旦遇到惡劣的天氣,無法外出打球時,他就會選擇在室內進行跑步、健身或其他形式的鍛煉。


    陳奕辰擁有出眾的氣質,加上曾老師對他音樂素養的認可,使得吉他班上的女同學們逐漸熟絡起來,甚至有女生主動約他出去玩耍,但陳奕辰總是禮貌地婉拒她們的邀請。


    盡管陳奕辰知道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仍然婉拒了同學的邀請。


    陳奕辰覺得自己重生迴來的心態並沒有全部沉浸下來。不是說他封閉自己,而是感到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還是提不起他的興趣來。


    陳奕辰現在還是成年人的思維,他認為自己的社交不在這層圈子裏,或許是由於成年人的功利心理,他不認為自己現階段需要什麽誌同道合的朋友。


    陳奕辰感覺自己仿佛進入了一種聖者般的狀態,內心無欲無求。


    他嚴格按照係統給出的隨機目標,堅持自律地學習和鍛煉。這種自律和堅持不僅讓他保持了良好的身體狀態,還讓他擁有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麵貌。


    盡管陳奕辰的生活看似單調而規律,但他並不感到枯燥。


    相反,他發現這種規律的生活讓他更加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每當完成一天的鍛煉和學習任務,他都會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8月20號,父親陳建林晚上迴來後,拿出了陳奕辰一中的入學通知書。


    陳奕辰知道自己前世以擇校生的身份進入一中,父母所帶給他的壓力,並沒能讓他化為動力。


    當時進去一中時,高一總共有20個班,18個普通班,2個火箭班。每個班上差不多60至70人。


    優秀的那批學生,也就是能考中一中摘尖的學生進入了火箭班,火箭班陳奕辰是知道的,因為在初中,他也是進的火箭班。


    當然,在火箭班還包括部分關係戶,可見現在辦學教育也在向特權低頭。


    當時陳奕辰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級幾乎都是擇校生,找不出幾名是直接錄取 進一中來的,陳奕辰不清楚這些,時常因擇校生而感到自卑。


    所謂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剛進班陳奕辰能夠排進2、30名,顯得默默無聞。班上如此多的人數加上老師任務的繁重,陳奕辰自卑的心態既不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


    後來成績下滑嚴重,雖然後麵努力追趕了,但遺憾沒能考中理想的大學,最終抱憾一生。


    現在陳奕辰重生了,在係統高效的幫助下,他認為以現在的成績,他定然能夠考取一中的錄取分數線。


    陳奕辰不會再做那個默默無聞的擇校生,他定然會刻苦學習,去做班級那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母親張想容看到入學通知書後,很開心,但馬上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但接著她又微微怔了一下,對陳奕辰說道:“辰辰,媽媽相信你進入高中後,一定能夠在成績上取得巨大的進步,還有三年時間,自己好好規劃,你一定能行的。”


    張想容一直以來都不是那種能說會道的人。盡管她經營著箱包店,但並非歸功於她的口才,而是更多地依賴於店鋪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然而,張想容在教育兒子陳奕辰的問題上,卻顯得有些嘮叨和固執。


    前世因為花費了幾萬塊錢的擇校費。這件事在她口中反複提及,似乎在提醒陳奕辰要珍惜這個機會。


    她可能並不是真的想給兒子增加心理負擔,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激勵他更加努力學習。然而,張想容這種簡單直接、缺乏深思熟慮的思維方式,以及她那直來直去的言辭,卻讓陳奕辰感到極大的壓力和愧疚。


    陳奕辰開始覺得自己必須迴報父母的付出,否則就是不孝。這種心理負擔逐漸讓他變得自閉,不願意與父母進行深入的交流。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奕辰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家庭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疏遠。


    幸運的是,現在所有的情況都在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陳奕辰每天中午吃飯時,到了店子幫忙,就都潛移默化的改變張想容。


    陳奕辰利用自身的懂事和乖巧,特別是交流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情商和智慧,他總是能夠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夠傾聽和理解張想容的想法。


    這種交流不僅增進了他們之間的親情,也使得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加全麵。


    如今,張想容知道陳奕辰長大了,很多道理比自己懂的都多,自己做好避風港的角色就是對陳奕辰最大的幫助,因此剛剛的話沒有了以往的嘮叨,更多的是對陳奕辰的鼓勵。


    媽媽張想容的變化,陳奕辰看在眼裏。


    然而,要說變化最大的,其實還是父親陳建林。


    在前世,陳奕辰與父母的交流逐漸減少,盡管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意,但那種沉重的愛卻讓他難以真正理解。


    陳建林是一個極度大男子主義的人,他的事業在後來遭遇了滑鐵盧,但他從未向陳奕辰透露過任何信息。


    所有的困難,都是通過張想容在嘮叨時,間接地傳達給陳奕辰的。


    然而,當時的陳奕辰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改善家庭的困境,也無法對父親陳建林那種什麽都不願意透露的想法提出任何抱怨。


    如今,網吧經營許可證的市場行情不斷攀升,價格一路飆升。


    陳建林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人,他對於商機的敏銳度和追求成功的渴望讓他時刻關注著市場的動態。


    陳奕辰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利用父親對事業的重視來進行交流和溝通。


    父子倆之間的對話變得頻繁,幾乎每天都會就網吧證的市場行情、投資策略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的討論。


    陳奕辰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在事業上得到父親的指導和支持,還能夠增進了與父親之間的感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小目標把我爸培養成王健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影錦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影錦繡並收藏重生:小目標把我爸培養成王健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