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懷仁率前軍兵馬進駐杭州之時,孫稷俠尚停留在金華,諸事纏身。


    金華府衙之內,被“強征”隨軍參讚軍務的張若淳,此時正在堂內滔滔不絕。


    孫稷俠用手輕揉太陽穴,腦海中卻浮現起了白玉的身影,自己在外出征兩月,還真有點想她了。


    張若淳看到自己正說的起勁的時候,坐在上首的大都督卻嘴角彎起,顯然是神遊天外。他不禁“大怒”,自己唾沫星子滿天飛,嘴巴都說幹,可當事人卻在開小差,豈有此理?


    衣袂飄飄的書生冷笑道:“不知公爺在想什麽美事呢,可否同在下一同分享,樂嗬樂嗬?


    被點破心思的孫稷俠頓覺尷尬,他當然不可能同張若淳這頭叫驢分享心中春事,隻好幹笑的打著哈哈。


    眼見孫稷俠心神迴歸,張若淳也適時而退。


    張若淳作為朝廷正四品知府,妥妥的一方大員,他本可以拒絕孫稷俠的隨軍參讚軍務的要求,但卻欣然而至,還在於其內心深處有著不能宣之於口的隱秘。


    因為他對這位當朝大都督的才具品性,都十分欣賞。這位大都督除了足智多謀、能征善戰之外,其言行謙遜而有禮,心胸又極為開闊,遠超當今任何一位統兵大將。而且孫家軍紀律嚴明,愛民護民,若是這天下能由孫稷俠一統,說不定是百姓之福……


    “子曰,你剛剛說到哪兒了?哦對了,孔家,關於孔家乞官之事,本公做主了,凡是孔家子弟,一律不予錄用。”


    孫稷俠板起臉色,故作嚴肅的說道。


    兩日之前,位於衢州的孔家南宗來人覲見楚國公孫稷俠,想為家族子弟求取功名利祿。


    簡直是無恥透頂!


    旬月之前,清軍大舉入侵浙江、江西,魯藩政權轟然倒塌,世受國恩的孔家立馬向博洛和張存仁遞上了降表;旬月之後,明軍強勢迴歸,相繼收複了浙江境內各處失地。衢州孔家眼見浙江各州各府內,空出了大量官位,又開始來阿諛奉承明軍統帥孫稷俠,想要借機牟取利益。


    孔家的無恥行徑,讓孫稷俠感到惡心,他連孔家的麵都沒見上一見,直接將其冷落在一邊,讓其吃了個結結實實的閉門羹。


    “謹遵諭令!”


    對於楚國公的做法,張若淳是舉雙手讚成的,他對世修降表的孔家提不起一點好感。當國家衰頹殘破,清軍入侵浙江之際,沒有一個孔家人提劍與清軍搏過命,相反,最先投降的這一批人裏就有他們孔家的份。


    世家大族要苟全於世,有自己的生存法則,那是無可厚非;但這孔家卻表現的也太離譜了,曆代衍聖公的心中,都隻有家族利益,而無天下,遠差蕭山項家甚矣!


    解決完孔家的事情之後,張若淳又稟報起了另外一件不得不解決的事情。


    “公爺,福建鄭家那邊,您看是否要去使問探一聲?”


    聽到“福建鄭家”四字的孫稷俠,眉頭微皺。如果說孔家是不足道哉的跳梁小醜,那麽鄭家就是包藏禍心的軍閥海盜,兩者都是國家的害蟲。


    但是對待鄭家卻不能像對待孔家一樣,將其晾在一邊就行了,因為鄭家是真正掌握軍隊和地盤的實力派,尤其是鄭家還有讓孫稷俠也忌憚三分的海上力量。


    其實,孫稷俠早就收到了線報,在他率軍與清軍鏖戰於信江之畔時,福建總兵鄭芝龍就已經在和滿清閩浙總督張存仁勾勾搭搭了。不過即使孫稷俠沒有收到這線報,他也知道鄭芝龍不是盞省油的燈,此人心中想著的永遠是個人的私利而已。


    隻是明軍大勝清軍的消息傳到福建以後,極大的震懾了鄭芝龍,讓他準備率部投降清軍的計劃,又猶豫了起來,他還想再繼續騎牆,看看局勢變化再說。


    孫稷俠起身走出衙堂,看向天邊的火燒雲。七月的晚霞紅透了半邊天,蔚為壯觀。


    他思慮片刻,鏗鏘有力的說道:“不,我們不去使者。本公觀鄭芝龍此人,畏威而不懷德,你越是向他示好,他就愈發驕橫。本公偏要以力壓服其人。”


    緊隨其後的張若淳聽了孫稷俠這番話後,若有所思。


    但不及他吃透意思,孫稷俠又馬上開口說道:“子曰,目前我軍控製著廣東和江西全境,全浙之地也即將被我軍拿下,現在的福建除了東麵大海,其他三麵都處在我軍的包圍之中,他鄭芝龍還有什麽底氣同我叫板?”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不過跳梁小醜爾!


    張若淳不住的點頭,孫稷俠所言非虛,經過明軍這一年多來的南征北戰,南方半壁江山,僅剩福建和四川尚未迴歸大明朝的懷抱中來。


    今非昔比,如今的隆武朝再也不用看鄭芝龍這些軍閥的臉色了,相反,鄭芝龍反倒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出路在哪裏了。


    “子曰,你給本公擬一份軍令。”


    孫稷俠霸氣轉身,倒把沉思中的張若淳嚇一跳,迴過神來的他又馬上從懷中掏出紙筆,開始隨記。


    “傳令,李昭所部即日進占仙霞關,命其多豎軍旗,大造聲勢,日夜威懾建寧府。”


    待張若淳匆匆記完,孫稷俠又繼續布置“合圍”福建的軍務。


    “八百裏加急,傳令甲秀軍陳邦傅所部,屯兵閩粵邊境,作出北上姿態。”


    “最後請子曰你幫我修書一份,呈遞黃閣老那邊,請他務必加強贛閩邊境防務,防止鄭芝龍行狗急跳牆之舉。”


    孫稷俠接連布置的這三條應對措施,主要還是以威懾為主。現在明軍戰線壓力也很大,他也不想再同鄭芝龍開火,但若是鄭芝龍要打,孫稷俠也完全不懼他。


    鄭芝龍號稱手裏有二十萬兵馬,旁人不知他虛實,但孫稷俠知道。福建的這二十萬兵馬,去掉水分之後,實打實的至多也就八萬人左右,而且這八萬人裏還包括了水師在內,真正能打的陸師不會超過三萬人,關鍵還戰鬥力堪憂,真要打起來,光是杜仕希那小子就能殺到福州去。


    張若淳輕輕勾完最後一撇,然後貼近嘴邊一吹,待墨跡稍幹,他便馬上前往幕府節堂那邊去謄寫軍令去了,等寫完軍令,還要拿給孫稷俠審驗,然後才能加蓋大都督寶印,最後才是發往各部。


    想到幾十萬人的大戰,數百萬人的前途命運,在自己筆下被勾勒,張若淳的身體就忍不住的顫抖,他是越來越鍾意這份事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