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火燒連營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清兩軍一萬多人擁擠在這方寸之地,殺的昏天黑地,難解難分。
戰至下午,兩軍逐漸力竭,幾成僵局。雙方戰死將士的屍體犬牙交錯,橫屍遍野。
天狼軍畢竟遠道而來,打了這麽久,體力逐漸不支;鳳廬綠營也好不到哪裏去,之前攻城已經打了一個大上午,驟然遭遇天狼軍突襲之後,軍心早已動搖,能強撐著打到下午,還是靠得周大彪殺人立威。
但清軍畢竟有個以逸待勞的生力軍營頭作為支撐,投入了戰場,形勢對於清軍來說還是要好很多。
劉良佐坐鎮後方,統觀全局,他此時心中已經大定,因他看出來明軍開始後繼乏力了,而他麾下還有最精銳的標營在後麵虎視眈眈,隻要等明軍露出頹勢後,他就親率標營上去狠狠的擊潰這部明軍。劉良佐相信隻要擊潰了這部明軍,廣信城就是囊中之物了,城上的明軍也不可能再掀起風浪。
這場大戰打的這麽艱難,是他沒有想到的,劉良佐下定決心,破城後一定要將廣信城殺個雞犬不留,以解心頭之恨。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高興,戰場上再次異變突起,西北角又有一支軍旗上繡著“兇牛”的明軍,撞入了戰場,當先一個五大三粗的黑臉大將,手持一把牛尾大刀,武的虎虎生威。來將正是孫家軍中綽號“賊頭將軍”的史介,領著鬥牛軍從天狼軍左翼殺進了戰團,與其形成了互為左右犄角之勢。
史介征戰多年,養成了一個怪癖,就是喜歡在軍帳之中收藏賊頭,而且這些賊頭都必須是他親手斬殺的才行,至今已收藏有一百五十顆賊頭於帳中,其悍勇程度可見一斑。
“賊頭將軍”史介不愧為沙場老將,選擇入場支援天狼軍的時機把握非常好,正好是天狼軍將士們的氣力將竭未竭之時,鬥牛軍的加入讓天狼軍將士們緩過了這一口老氣,又順勢換上了一口新氣。
有人歡喜有人愁,清軍戰場指揮周大彪早就下了城牆,與明軍絞殺在了一起,他本想咬咬牙將第一部明軍的攻勢扛下來,但隨著這支明軍援軍的加入,讓其頓感不妙,他心中默默盤算著這個仗怕是打不下去了,隻是他身處戰場,早已身不由己。無奈之下,他隻能繼續指揮手下這四個營頭調整兵力厚度,勉力支撐下去,拖到中軍劉大帥做決定。
清兵中軍,劉良佐臉色陰沉,現在局勢又起變化,戰局已經對鳳廬綠營非常不利起來,兩支明軍相繼投入戰場,兵力已經超過了他,而且讓清軍打成了添油戰術之中,此乃兵家大忌。
看得出來這兩部都是明軍精銳,戰鬥風格非常兇猛,戰陣配合訓練有素,鳳廬兵們在明軍合兵之下,漸漸露出了頹勢,劉良佐對自己部下太清楚了,清軍已經處在戰陣崩潰邊緣。
他現在隻有兩個選擇,其一是率領標營前去支援,繼續添油;其二是坐看兩軍分出勝負,再做決定。
劉良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種,他的軍閥習性,讓他敏銳察覺到了明軍可能還有後續部隊前來支援,若是他將兵力全部投入戰場,那鳳廬綠營反倒有覆軍之危,最重要的是自己可能也要栽在這裏。
到底是混跡明末多年的老軍閥,竟憑借下意識感知到了李昭的謀劃。劉良佐猜的沒錯,李昭打的就是溫水煮青蛙的主意,一點一點磨掉清軍的兵力銳氣。因為不管怎麽計算,他的兵力都比綠營雄厚。
而就在劉良佐做完決定沒多久,第三支明軍大張旗鼓的出現在了戰場之上。隻不過這一次不是投入廣信城下的絞肉機中,而是直破清軍大營!
清軍為了拿下廣信城,早已傾營而出,大營之中隻剩下了數百輔兵和雜兵,怎會是精銳的飛熊軍對手。
黑壓壓的飛熊軍將士不斷衝擊清軍大營轅門和各處柵欄拒馬,長槍投擲,箭矢飛射,將企圖抵抗的數百雜兵射殺一片,不一會兒功夫便將清軍大營打出十幾個缺口,數千將士湧入了清營之內。
打入敵營之後,各營各都將士們隨即在官長們的指揮下,對清軍營壘、軍帳、糧庫、馬房等處,進行了有組織的放火,火燒連營!
劉良佐看到後方大營火勢衝天,氣得他暴跳如雷,他並非不想迴去救援大營,而是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他手下隻有一千人馬,敵軍數倍於己,勝算實在太低。
大營被占,軍淄被燒,清軍連迴去救援的機會都沒有,讓鳳廬兵們的士氣低到了穀底,一場大敗就在眼前。
劉良佐手底下還有四個營頭的兵力,在廣信城下和明軍絞殺在一起,現在也無法召迴,可是再拖下去,全軍都得交代在這裏。他心下一橫,眼下隻能丟車保帥了。
“大彪子,還是得苦一苦你了”,劉良佐望著前方激烈的戰場說道。
在數部明軍的合力絞殺之下,劉良佐遂放棄廣信城下的四個營頭,率標營北竄。
還在陣中拚殺的周大彪眼看明軍越戰越勇,清軍傷亡慘重,四個營頭的兵力現在合計不足五千人,他已心生怯意,再轉頭看向後方之時,更是心中拔涼。
大營火光衝天,中軍帥旗向北移動,劉大帥顯然是要跑路了。
“他奶奶的,劉良佐這廝也太不講道義了,把兄弟們留在這裏給他斷後,他先跑路了”
周大彪氣急,他也不是善人,沒必要在這裏白白的送命,於是他也有樣學樣,帶著自己的親兵們開溜了。
劉良佐和周大彪的開溜,直接讓清軍戰陣崩盤,鳳廬兵們本就是一群老兵油子,主帥都不打了,他們更加不會多流一滴血,也開始四散而逃。
杜仕希和史介配合默契,抓住戰機,對清軍猛追猛打,追亡逐北,終殺得清軍盈屍於野,降兵遍地。
隆武元年五月十九日,李昭率左軍兩萬一千餘眾,東擊滿清鳳廬綠營於廣信城下。此役,左軍三戰三捷,清兵潰不成軍,清鳳廬提督劉良佐率殘兵敗走饒州,廣信城圍遂解,孫家軍首戰告捷。
戰至下午,兩軍逐漸力竭,幾成僵局。雙方戰死將士的屍體犬牙交錯,橫屍遍野。
天狼軍畢竟遠道而來,打了這麽久,體力逐漸不支;鳳廬綠營也好不到哪裏去,之前攻城已經打了一個大上午,驟然遭遇天狼軍突襲之後,軍心早已動搖,能強撐著打到下午,還是靠得周大彪殺人立威。
但清軍畢竟有個以逸待勞的生力軍營頭作為支撐,投入了戰場,形勢對於清軍來說還是要好很多。
劉良佐坐鎮後方,統觀全局,他此時心中已經大定,因他看出來明軍開始後繼乏力了,而他麾下還有最精銳的標營在後麵虎視眈眈,隻要等明軍露出頹勢後,他就親率標營上去狠狠的擊潰這部明軍。劉良佐相信隻要擊潰了這部明軍,廣信城就是囊中之物了,城上的明軍也不可能再掀起風浪。
這場大戰打的這麽艱難,是他沒有想到的,劉良佐下定決心,破城後一定要將廣信城殺個雞犬不留,以解心頭之恨。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高興,戰場上再次異變突起,西北角又有一支軍旗上繡著“兇牛”的明軍,撞入了戰場,當先一個五大三粗的黑臉大將,手持一把牛尾大刀,武的虎虎生威。來將正是孫家軍中綽號“賊頭將軍”的史介,領著鬥牛軍從天狼軍左翼殺進了戰團,與其形成了互為左右犄角之勢。
史介征戰多年,養成了一個怪癖,就是喜歡在軍帳之中收藏賊頭,而且這些賊頭都必須是他親手斬殺的才行,至今已收藏有一百五十顆賊頭於帳中,其悍勇程度可見一斑。
“賊頭將軍”史介不愧為沙場老將,選擇入場支援天狼軍的時機把握非常好,正好是天狼軍將士們的氣力將竭未竭之時,鬥牛軍的加入讓天狼軍將士們緩過了這一口老氣,又順勢換上了一口新氣。
有人歡喜有人愁,清軍戰場指揮周大彪早就下了城牆,與明軍絞殺在了一起,他本想咬咬牙將第一部明軍的攻勢扛下來,但隨著這支明軍援軍的加入,讓其頓感不妙,他心中默默盤算著這個仗怕是打不下去了,隻是他身處戰場,早已身不由己。無奈之下,他隻能繼續指揮手下這四個營頭調整兵力厚度,勉力支撐下去,拖到中軍劉大帥做決定。
清兵中軍,劉良佐臉色陰沉,現在局勢又起變化,戰局已經對鳳廬綠營非常不利起來,兩支明軍相繼投入戰場,兵力已經超過了他,而且讓清軍打成了添油戰術之中,此乃兵家大忌。
看得出來這兩部都是明軍精銳,戰鬥風格非常兇猛,戰陣配合訓練有素,鳳廬兵們在明軍合兵之下,漸漸露出了頹勢,劉良佐對自己部下太清楚了,清軍已經處在戰陣崩潰邊緣。
他現在隻有兩個選擇,其一是率領標營前去支援,繼續添油;其二是坐看兩軍分出勝負,再做決定。
劉良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種,他的軍閥習性,讓他敏銳察覺到了明軍可能還有後續部隊前來支援,若是他將兵力全部投入戰場,那鳳廬綠營反倒有覆軍之危,最重要的是自己可能也要栽在這裏。
到底是混跡明末多年的老軍閥,竟憑借下意識感知到了李昭的謀劃。劉良佐猜的沒錯,李昭打的就是溫水煮青蛙的主意,一點一點磨掉清軍的兵力銳氣。因為不管怎麽計算,他的兵力都比綠營雄厚。
而就在劉良佐做完決定沒多久,第三支明軍大張旗鼓的出現在了戰場之上。隻不過這一次不是投入廣信城下的絞肉機中,而是直破清軍大營!
清軍為了拿下廣信城,早已傾營而出,大營之中隻剩下了數百輔兵和雜兵,怎會是精銳的飛熊軍對手。
黑壓壓的飛熊軍將士不斷衝擊清軍大營轅門和各處柵欄拒馬,長槍投擲,箭矢飛射,將企圖抵抗的數百雜兵射殺一片,不一會兒功夫便將清軍大營打出十幾個缺口,數千將士湧入了清營之內。
打入敵營之後,各營各都將士們隨即在官長們的指揮下,對清軍營壘、軍帳、糧庫、馬房等處,進行了有組織的放火,火燒連營!
劉良佐看到後方大營火勢衝天,氣得他暴跳如雷,他並非不想迴去救援大營,而是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他手下隻有一千人馬,敵軍數倍於己,勝算實在太低。
大營被占,軍淄被燒,清軍連迴去救援的機會都沒有,讓鳳廬兵們的士氣低到了穀底,一場大敗就在眼前。
劉良佐手底下還有四個營頭的兵力,在廣信城下和明軍絞殺在一起,現在也無法召迴,可是再拖下去,全軍都得交代在這裏。他心下一橫,眼下隻能丟車保帥了。
“大彪子,還是得苦一苦你了”,劉良佐望著前方激烈的戰場說道。
在數部明軍的合力絞殺之下,劉良佐遂放棄廣信城下的四個營頭,率標營北竄。
還在陣中拚殺的周大彪眼看明軍越戰越勇,清軍傷亡慘重,四個營頭的兵力現在合計不足五千人,他已心生怯意,再轉頭看向後方之時,更是心中拔涼。
大營火光衝天,中軍帥旗向北移動,劉大帥顯然是要跑路了。
“他奶奶的,劉良佐這廝也太不講道義了,把兄弟們留在這裏給他斷後,他先跑路了”
周大彪氣急,他也不是善人,沒必要在這裏白白的送命,於是他也有樣學樣,帶著自己的親兵們開溜了。
劉良佐和周大彪的開溜,直接讓清軍戰陣崩盤,鳳廬兵們本就是一群老兵油子,主帥都不打了,他們更加不會多流一滴血,也開始四散而逃。
杜仕希和史介配合默契,抓住戰機,對清軍猛追猛打,追亡逐北,終殺得清軍盈屍於野,降兵遍地。
隆武元年五月十九日,李昭率左軍兩萬一千餘眾,東擊滿清鳳廬綠營於廣信城下。此役,左軍三戰三捷,清兵潰不成軍,清鳳廬提督劉良佐率殘兵敗走饒州,廣信城圍遂解,孫家軍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