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灣早已今非昔比,昔日隻有二十多戶百姓,過著男耕女織的中國傳統農家生活。但時至今日,原先的那二十多戶人家早已搬遷到了軍工基地的圍牆大院外麵去了,由於金牛灣裏如今生活著上千人的工匠,以及數量龐大的家屬,再加上此處還專門駐紮著一支保衛基地安全的衛戍都,這裏麵的人口基數已經遠超從前,而這些人的吃喝拉撒睡和活動範圍幾乎都在金牛灣這一片(孫稷俠嚴令,凡此中人等,不得輕易外出),偏偏這些人又都是拿的高薪水,有錢沒地方花,於是就直接帶動了金牛灣周邊經濟的發展,許多百姓都推著各種吃食、布料等雜七雜八之物,在這圍牆之外販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大片的外圍百姓居住區,其繁華程度可比一座大鎮了,也算是給這群被禁足之人,一點心靈慰藉。


    孫稷俠掀開馬車內的簾幕看向這片充滿著人間煙火之地,他很喜歡這種人氣兒,像極了從前自己喜歡去熱鬧的步行街一樣,雖然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個連女朋友都沒有的光棍兒。關於對金牛灣軍工基地裏的所有人員禁足一事,是孫稷俠親自下達的軍令,並嚴令衛戍都執行此令,非常之時,甚至可以行先斬後奏之事,不可謂不嚴厲。


    他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嚴令,就是因為現在乃非常之時,朝堂內外,到處都有看不見的眼睛盯著他,這個軍工基地是他孫家軍的命根子,容不得有半點瑕疵之事發生。試想,若是不禁足的話,金牛灣裏混進了奸細搞破壞,那幾乎是在他孫氏的後院裏點火了,將士們在沙場浴血奮戰,結果連軍械武備都無法補充,那還打個毛的仗?投降得了。


    所以隻能苦一苦這些匠戶了,況且他們還拿著比將士們還高的月錢,孫家軍的將士們能在戰場上頂鋒冒矢,難道讓匠戶們放棄一部分自由都不行嗎?而且這也是暫時的,等以後局勢好轉,孫稷俠還是會逐步放開禁足令。


    一隊鐵騎護送著孫稷俠的馬車緩緩駛入金牛灣內,街道兩側商戶、百姓們紛紛避讓,相互議論猜測著是哪位大人物蒞臨。


    軍器監監正陳文功帶著屬官胥吏們早早候在官署門口,此刻見馬隊到來,他帶著一眾人小跑步迎了上去。待馬車停穩,孫稷俠低身出了馬車後,眾人在陳文功帶領下,紛紛低頭拱手向孫稷俠行禮。


    “下官參見楚國公,公爺萬福金安”,陳文功三十出頭的年紀,外表和江南大多數書生一樣,顯得有點文弱,但性格卻是堅韌不拔,自從其父殉國之後,他就懷揣著書生報國,誓與韃虜死磕到底的意氣,投身於孫稷俠帳下。


    “陳監正,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你幹得很不錯~”,孫稷俠對軍器監走上正軌的現狀非常滿意,他知道這和陳文功的付出有莫大的關係。


    在官署外寒暄片刻之後,眾人遂簇擁著孫稷俠進入了軍器監之內。


    孫稷俠雖然在這金牛灣裏砸了不少銀子,但他這次還是第一次來這裏,故而興致濃厚。


    他出言詢問道:“如今各署各坊的產量如何?”


    陳文功迴稟道:“迴公爺話,咱軍器監如今下轄甲坊署、兵器署、以及特設的火器署,上個月甲坊署生產棉甲五百一十二具,劄甲(牛皮和鐵甲混合製成)一百五十具;兵器署的工匠們上個月晝夜輪值,生產了腰刀共計一千兩百把、長槍一千五百杆、箭矢兩萬支;火器署則要差一點,按照公爺的要求,我們開始逐漸停止生產三眼銃、鳥銃等老式火槍,開始按照我帶來的燧發槍的圖紙,以及結合那群番人的指點,開始生產燧發槍,上個月共計生產燧發槍三十三支,震天雷一百餘枚”,陳文功如數家珍一般,將生產出來的軍器數量報給了孫稷俠聽。


    孫稷俠聽完十分高興,金牛灣軍工基地生產出來的軍械武備已經遠超建廠之初,說明這段時間,這裏在飛速的發展。他對陳文功報上來的這些數據裏麵,最感興趣的就是燧發槍和震天雷了。


    其實燧發槍早在孫家軍南征之前,孫稷俠就已經派軍需官周大畔前往澳門向紅毛鬼采購了不少,但那畢竟是采購而來,不是自己生產出來的東西,打完了就又要去買,所以他下定決心要在金牛灣建立自己的燧發槍生產線,其實燧發槍這玩意兒,我們在前文中已經敘述過,它在中國早就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了,它在大明被稱為“魯密銃”,徐光啟早就將燧發槍的原理和製作方法探明,且上呈了朝廷,隻是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視而已。後來陳文功帶著燧發槍的圖紙來到長沙後,正好是讓孫稷俠瞌睡撿到了枕頭,雙方一拍即合,立馬就開始了製造工作,尤其是後麵,孫稷俠為了加快燧發槍的製造進度,還特地招募了二十幾個番人來助力。


    除了燧發槍之外,震天雷也是孫稷俠重點軍工生產項目,所謂的震天雷也被稱為“鐵火炮”或“霹靂炮”。它是一種爆炸威力巨大的武器,震天雷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據史書記載,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軍在守城時使用了一種名為“霹靂炮”的武器,將金兵炸得人仰馬翻。這種武器就是震天雷的前身。震天雷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它是由一個裝滿火藥的鐵殼和一個引信組成。在使用時,將引信點燃,然後將震天雷投擲到敵人的陣營中,或者用投石機等工具發射出去。當震天雷爆炸時,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火焰,對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震天雷的威力非常巨大。據史書記載,南宋時期,宋軍在與金兵的戰爭中,曾經使用震天雷炸毀了金兵的一座城樓。在元朝時期,蒙古軍隊在攻打南宋的襄陽城時,也曾經使用震天雷炸毀了襄陽城的城牆。


    而火器署現在造的震天雷,是經過了陳於階改良之後的一種武器,它的外殼被壓縮成了巴掌大的圓形鐵殼,內置火藥和引線,士兵在使用時,隻需要將引線點燃,再將震天雷甩出去,就可以攻擊敵人,其威力巨大,已經非常類似於現代的手雷了。所以孫稷俠才會對這個項目非常上心,並要求陳文功不惜代價的擴大生產,這也是可以作為出奇製勝的一種武器。


    在孫稷俠的宏偉戰略藍圖裏,他清晰地看到了未來戰爭的走向。他堅信,與清軍抗衡的核心力量應該是以火器為主導,而冷兵器則作為輔助手段。這樣的布局不僅符合當時的軍事發展趨勢,更是明軍所具備的獨特優勢所在。


    孫稷俠深知,火槍和火炮擁有強大的火力,可以遠距離打擊敵人,有效地削弱敵軍的戰鬥力。相比之下,冷兵器雖然目前仍然是對敵的主流兵器,但麵對弓馬嫻熟、作戰風格野蠻的清軍時,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他認為將重點放在火器上,能夠更好地發揮明軍的優勢,提升作戰效率。


    同時,孫稷俠對清軍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知道這群來自通古斯的野豬皮騎兵憑借其機動性和衝擊力給明軍帶來了巨大壓力,從天啟朝以來,明軍在對抗清軍時,屢戰屢敗,就是因為滿清擁有強大的八旗騎兵,而騎兵對於冷兵器時代而言,那就是絕對的王牌力量(問題是滿清步戰也不弱)。然而,通過裝備精良的火槍火炮,明軍可以在遠距離上有效遏製清軍的衝鋒,打斷他們的腿子,使其無法發揮出原本的優勢。


    這種戰略構想體現了孫稷俠對於戰爭形勢的敏銳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維。他明白,隻有不斷適應時代的變化,善於利用新技術、新武器,才能在激烈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