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都督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都督府乃是元朝至正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擊敗元軍而創建的明軍最高軍事官署,其職權為節製中外諸軍事,最高軍事主官即稱之為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大權,擁有統兵權和調兵權,後在洪武三十三年,由於大都督權力太大,影響到了君主和政權的穩定,而被朱元璋逐漸分化為五軍都督府,其軍權不再集中於大都督一身,五軍都督府隻剩下了統兵權,調兵權則被兵部收入囊中。
現在隆武帝重開大都督府,其用意不言自明,當然是為了效仿太祖朱元璋一樣,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現在重新將統兵權和調兵權集權於大都督一身,對於軍事方麵的好處有很多,如大大提高了軍事作戰效率,明軍將領領兵作戰不再需要通過兵部的調度,而隻需大都督府內部決斷,就可以出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都督有了更高的軍事自主性,君主隻要選擇一名能力突出的將領來擔任這個職位,明軍的作戰能動性將大大增強。
當然,其弊端也很明顯,大都督的軍權太大了,極有可能影響到君主自身安危。但隆武帝對孫稷俠的信任無以複加,在他一無所有之時,是孫稷俠的謀劃和無私支持,讓他從揚州走到了南京,又從南京到達了長沙,最後朱聿鍵在長沙成功逆襲,從受人排擠、無人問津的郡王,一躍而成為坐擁六省之主的大明新君,有這份恩情連係在二人中間,還有什麽事是朱聿鍵不信任孫稷俠的呢?
陸乾陸太監手都舉酸了,還未看到孫稷俠奉詔,他小聲催促道:“楚國公,快快謝恩吧?”,不料孫稷俠卻出列答道:“微臣孫稷俠,謝陛下隆恩,但臣微末之功,恐難受此大賞,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站在武班末尾的杜仕希瞬間急眼了,他在李昭背後嘀咕道:“大帥這是咋滴啦,曆來功勞大不過從龍之功,為何還不接受呢?”
李昭比杜仕希歲長兩年,人也沉穩許多,他噓的一聲,示意杜仕希止聲,這裏可不是軍營,可別在這裏犯渾,他小聲道:“大帥自有用意”,杜仕希這才老實起來,沒辦法,孫稷俠要是辭不受功,他們這些下麵的弟兄們不都得吃虧?
文班之列的大臣們也在議論紛紛,先前在殿前勸進吃了掛落的禮部左侍郎黃鳴俊小聲嘀咕道:“武人粗鄙不知禮”。
都察院左都禦史張慎言站出來嗬斥殿內群臣道:“君前失儀,一律問責”,這才將殿內聲音鎮壓下去。
儀式開始後,在龍椅上一直沒有說過話的隆武帝此時也溫言道:“卿乃朕的肱骨大臣,若是卿辭以封賞,今後還有何人能效命君前,快快受命吧”。
見到皇帝都這麽說了,孫稷俠隻好領旨受賞,隔壁的何騰蛟心中腹誹道:“裝模作樣......”
經過孫稷俠這麽一打岔,陸太監宣讀聖旨的節奏也沒有之前那麽好了,不過還是中規中矩的將整個儀式流程走完,凡是擁立新皇登基的文武大臣們都得到了封賞,就連曾經得罪過朱聿鍵的馬士英也得了個工部右侍郎的差事,算是重新走進了大明朝廷的權力圈子。
尤其是跟隨孫稷俠出征南方的大將們,李玉承,杜懷仁、趙清淮、關星河等四人封伯;李昭、史介、黃思勉、杜仕希十數人,被封為正三品的上輕車都尉和昭武將軍等爵勳......
眾人都領到封賞後,殿內先前劍拔弩張的氣氛才有所緩解,特別是武人們,先前看到文臣們蹬鼻子上臉的心氣終於順了起來,大家都是把腦袋提在褲腰帶上,在為朝廷打仗,你們這些文臣們坐享其成就算了,還敢對我們大帥唧唧歪哇的,下了朝一刀砍了你!
一直到黃昏時分,這場盛大的登基儀式才堪堪結束,然後進入夜宴環節。
隆武帝和列位臣工們移步華蓋殿,這裏早有宮女們準備好了宴席,隆武帝高坐殿首,文武們對向而坐,中間還有長袖翩翩的宮女們在輕移舞步,氣氛大好。
宴桌分為上桌、中桌、下桌三等,每桌的菜肴都不盡相同,眾人按照各自官職等級落座桌前,品級相同者則兩人共一桌。
孫稷俠位居楚國公,當然無人與其共桌,他坐在右側武將第一位,靠近帝座的地方,這也代表了聖眷恩隆。
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了,孫稷俠還是第一次參加宮宴,故此對這個時代的宮廷菜肴非常好奇。
他定睛一看,上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燒炸五般、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盅。”
中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盅。”
下桌的菜品為“果子五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二品、簇二饅頭、馬豬牛羊胙肉飯、酒三盅”。
桌上的菜肴非常豐富,這在倡導以節儉治國的朱聿鍵時代,是難得一見的,不過細想也可以理解,這畢竟是登基之日,太寒酸節儉,也於理不合。
但在後代啥東西吃不到?孫稷俠對桌上這些食物表現的興趣不大,但他的部下們可就不一樣了,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頭一遭”!像杜懷仁、李昭、杜仕希、史介等部將,都是底層出身,哪裏看見過這麽豐盛的宴席,一個個在桌前瞪圓了眼睛,但多數礙於身在君前,放不開手腳吃喝,唯有杜仕希,這小子毫不顧忌,已經開始了風卷殘湧,和他同桌的李昭還在嘲笑杜仕希:“哎慢點,你瞧瞧你那個吃相,哎哎哎,羊腿你倒是給某留一個啊......”,惹得對麵文官們一片白眼。
孫稷俠對此付之一笑,大家跟著他南征北戰,勞苦功高,難得有如此時刻,吃吃喝喝怎麽了?
在夜宴進行之時,在華蓋殿右側角落裏的一個小門處,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睛正在輪轉著,一個身著鵝黃色宮女長裙的清秀少女,正隔著簾幕看著前麵的那個背影,熟悉而溫暖,雖然他與她隻有一麵之緣,但他卻是在自己最落魄時候,出現在身前的一道光,她至今還記得,在那個楊柳依依、煙雨朦朧的揚州城汴河邊上,有一個男人將一個饅頭塞到了自己的小手裏......
現在隆武帝重開大都督府,其用意不言自明,當然是為了效仿太祖朱元璋一樣,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現在重新將統兵權和調兵權集權於大都督一身,對於軍事方麵的好處有很多,如大大提高了軍事作戰效率,明軍將領領兵作戰不再需要通過兵部的調度,而隻需大都督府內部決斷,就可以出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都督有了更高的軍事自主性,君主隻要選擇一名能力突出的將領來擔任這個職位,明軍的作戰能動性將大大增強。
當然,其弊端也很明顯,大都督的軍權太大了,極有可能影響到君主自身安危。但隆武帝對孫稷俠的信任無以複加,在他一無所有之時,是孫稷俠的謀劃和無私支持,讓他從揚州走到了南京,又從南京到達了長沙,最後朱聿鍵在長沙成功逆襲,從受人排擠、無人問津的郡王,一躍而成為坐擁六省之主的大明新君,有這份恩情連係在二人中間,還有什麽事是朱聿鍵不信任孫稷俠的呢?
陸乾陸太監手都舉酸了,還未看到孫稷俠奉詔,他小聲催促道:“楚國公,快快謝恩吧?”,不料孫稷俠卻出列答道:“微臣孫稷俠,謝陛下隆恩,但臣微末之功,恐難受此大賞,還請陛下收迴成命。”
站在武班末尾的杜仕希瞬間急眼了,他在李昭背後嘀咕道:“大帥這是咋滴啦,曆來功勞大不過從龍之功,為何還不接受呢?”
李昭比杜仕希歲長兩年,人也沉穩許多,他噓的一聲,示意杜仕希止聲,這裏可不是軍營,可別在這裏犯渾,他小聲道:“大帥自有用意”,杜仕希這才老實起來,沒辦法,孫稷俠要是辭不受功,他們這些下麵的弟兄們不都得吃虧?
文班之列的大臣們也在議論紛紛,先前在殿前勸進吃了掛落的禮部左侍郎黃鳴俊小聲嘀咕道:“武人粗鄙不知禮”。
都察院左都禦史張慎言站出來嗬斥殿內群臣道:“君前失儀,一律問責”,這才將殿內聲音鎮壓下去。
儀式開始後,在龍椅上一直沒有說過話的隆武帝此時也溫言道:“卿乃朕的肱骨大臣,若是卿辭以封賞,今後還有何人能效命君前,快快受命吧”。
見到皇帝都這麽說了,孫稷俠隻好領旨受賞,隔壁的何騰蛟心中腹誹道:“裝模作樣......”
經過孫稷俠這麽一打岔,陸太監宣讀聖旨的節奏也沒有之前那麽好了,不過還是中規中矩的將整個儀式流程走完,凡是擁立新皇登基的文武大臣們都得到了封賞,就連曾經得罪過朱聿鍵的馬士英也得了個工部右侍郎的差事,算是重新走進了大明朝廷的權力圈子。
尤其是跟隨孫稷俠出征南方的大將們,李玉承,杜懷仁、趙清淮、關星河等四人封伯;李昭、史介、黃思勉、杜仕希十數人,被封為正三品的上輕車都尉和昭武將軍等爵勳......
眾人都領到封賞後,殿內先前劍拔弩張的氣氛才有所緩解,特別是武人們,先前看到文臣們蹬鼻子上臉的心氣終於順了起來,大家都是把腦袋提在褲腰帶上,在為朝廷打仗,你們這些文臣們坐享其成就算了,還敢對我們大帥唧唧歪哇的,下了朝一刀砍了你!
一直到黃昏時分,這場盛大的登基儀式才堪堪結束,然後進入夜宴環節。
隆武帝和列位臣工們移步華蓋殿,這裏早有宮女們準備好了宴席,隆武帝高坐殿首,文武們對向而坐,中間還有長袖翩翩的宮女們在輕移舞步,氣氛大好。
宴桌分為上桌、中桌、下桌三等,每桌的菜肴都不盡相同,眾人按照各自官職等級落座桌前,品級相同者則兩人共一桌。
孫稷俠位居楚國公,當然無人與其共桌,他坐在右側武將第一位,靠近帝座的地方,這也代表了聖眷恩隆。
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了,孫稷俠還是第一次參加宮宴,故此對這個時代的宮廷菜肴非常好奇。
他定睛一看,上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燒炸五般、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盅。”
中桌的菜品為“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盅。”
下桌的菜品為“果子五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二品、簇二饅頭、馬豬牛羊胙肉飯、酒三盅”。
桌上的菜肴非常豐富,這在倡導以節儉治國的朱聿鍵時代,是難得一見的,不過細想也可以理解,這畢竟是登基之日,太寒酸節儉,也於理不合。
但在後代啥東西吃不到?孫稷俠對桌上這些食物表現的興趣不大,但他的部下們可就不一樣了,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頭一遭”!像杜懷仁、李昭、杜仕希、史介等部將,都是底層出身,哪裏看見過這麽豐盛的宴席,一個個在桌前瞪圓了眼睛,但多數礙於身在君前,放不開手腳吃喝,唯有杜仕希,這小子毫不顧忌,已經開始了風卷殘湧,和他同桌的李昭還在嘲笑杜仕希:“哎慢點,你瞧瞧你那個吃相,哎哎哎,羊腿你倒是給某留一個啊......”,惹得對麵文官們一片白眼。
孫稷俠對此付之一笑,大家跟著他南征北戰,勞苦功高,難得有如此時刻,吃吃喝喝怎麽了?
在夜宴進行之時,在華蓋殿右側角落裏的一個小門處,一雙烏溜溜的黑眼睛正在輪轉著,一個身著鵝黃色宮女長裙的清秀少女,正隔著簾幕看著前麵的那個背影,熟悉而溫暖,雖然他與她隻有一麵之緣,但他卻是在自己最落魄時候,出現在身前的一道光,她至今還記得,在那個楊柳依依、煙雨朦朧的揚州城汴河邊上,有一個男人將一個饅頭塞到了自己的小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