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臣子本分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二十七日,朱聿鍵密召孫稷俠趕迴長沙,共同商討關於南下的重要事宜。此刻的長沙城,已經被朱聿鍵改名為承天府,寓意著順應天命、承接皇恩。
這個名字充滿了深意,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的雄心壯誌。因為在明朝時期,北京曾被稱為順天府,南京則被命名為應天府。如今,長沙被賦予承天府之名,朱聿鍵的意圖不言而喻。
長沙城內的百姓們紛紛私下議論起來,他們對於朱聿鍵何時稱帝充滿了期待。百姓們驕傲地認為,自己即將成為天子腳下的子民,這種榮耀感讓他們興奮不已。
隨著湘東提督府對湘東三州防務的整頓,以及兵部對效國軍的整編工作順利完成,長沙朝廷暫時穩定了局麵。承天府內的百姓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全感,他們開始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
然而,在這片寧靜的背後,一些老士紳們卻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長沙朝廷目前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與清廷分庭抗禮的實力,這座古老的長沙城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在曆史的長河中,長沙城見證了無數次的興衰榮辱。它曾經是楚國的都城,也是漢朝的藩王之都。每一次變革都會給這座城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今,朱聿鍵的到來似乎給了這座城市新的希望。但麵對強大的清朝政權,他們是否真的有能力與之抗衡呢?這些問題困擾著人們,使得承天府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承天府周圍聚集著效國軍和湘東三州的駐軍,軍隊人數接近三萬。
如此龐大的軍隊,每日所需的軍需物資巨大,包括糧草、武器裝備等。
此外,由於朱聿鍵駐蹕長沙,吸引了眾多流亡的明朝遺老遺少前來投靠,這些人帶來了一定的消費能力,也推動了長沙城內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繁榮並非正常的商業繁榮,而是一種因戰爭而產生的畸形繁榮。
一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馬車,由一名年邁的仆人牽拉著,慢慢地穿過承天府的德勝門進入城內,馬車走得是那樣的緩慢,它的負重前行,如同這輛馬車裏的主人背負著整個國家一樣沉重。
馬車裏坐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掌控著長沙朝廷一半兵馬的湘東提督孫大帥——孫稷俠。
孫稷俠坐在馬車內,目光透過車窗,凝視著這座城市。
半年前,這裏還一片蕭瑟,但如今卻因為朱聿鍵的駐蹕而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長沙小朝廷的行在,承天府已經變得異常繁華。承天府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人流如織。特別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布料店和糧店越來越多。
孫稷俠望著這熱鬧的景象,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他暗自感慨道:“我不能輸啊!一旦輸了,這些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百姓們將會再次陷入戰火之中,四處流亡。這座承天府也將重蹈覆轍,遭受戰爭的蹂躪。”
想到這裏,孫稷俠感到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啊,她再也承受不住一次失敗了,這場戰爭將決定著他、朱聿鍵和長沙朝廷無數人的命運,也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未來。但他決心全力以赴,不負眾望,為了百姓們的幸福和國家的安寧,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孫稷俠將窗簾又放了下來,再一次陷入了閉目養神之中。
老仆拉著馬車進入了原先的湖廣總督府,現在的行在之地,馬車穿廷過府,一路上沒有人敢阻攔,守衛行在的侍衛們都知道是孫大帥來了,這是監國殿下給孫稷俠的特權--入朝不趨!
最後馬車停到了奉天殿前,孫稷俠緩緩走出了馬車,他看著這周遭的景象,心中暗道這行在和半年前不一樣了,變得更加貴氣了,這貴氣不是說這行在增添了多少貴重物品,而是說行在變得更加有龍氣了,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他是一種無形卻無處不在的氣場,在先前的南京城即使富麗堂皇、金雕玉刻,但就是沒有這裏來得有氣場,看來朱聿鍵真乃天命真人!
陳小七早早的候在了奉天殿前麵,他現在早已今非昔比,陳小七被朱聿鍵賜名為朱士忠,賞賜飛魚服,恩賞正五品驍騎尉,充任大內侍衛統領,這守衛行在內外的三千大內侍衛,都歸他朱士忠統領,成為了這承天府裏炙手可熱的厲害人物,許多達官顯貴見到了他,都要恭敬的喊一聲“國姓爺”,但他在孫稷俠麵前,卻還是像從前那般,親熱的喊著孫大哥,因為他知道現在得來的一切,除了有朱聿鍵的恩寵外,都是孫大哥給他的,當年若是沒有孫稷俠,這世上也就沒有了朱士忠,隻有一個揚州小漁村裏的窮苦少年陳小七。
陳小七壓住情緒,故作穩重的問道:“孫大哥辛苦了,殿下已經在奉天殿裏等您很久了,快些進去吧”。
孫稷俠點了點頭,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他小聲說道:“嗯,晚些再敘”,隨後不作停留,在朱士忠的帶路下直入殿內。
奉殿內,朱聿鍵早已經在等他了,在朱聿鍵身邊還坐著一位溫婉女子,孫稷俠看見了此女子,感覺有點眼熟,但是一時間又想不起來在哪裏看見的。
那溫婉女子卻先跟他開了口,聲音清亮道:“孫大帥為國奔波,甚是辛苦,本宮代監國殿下向孫大帥宵衣旰食,主持我大明防務道一聲謝”。
女子起身向孫稷俠輕低腰際,氣質過人。孫稷俠聽她開口,就知道是在哪裏見過她了,正是那揚州街上有一飯之恩的女子,孫稷俠聽她自稱本宮,便知道她的身份了,乃朱聿鍵的原配王妃曾氏。
孫稷俠心中暗道這世界也太小了,沒想到當年的隨意之舉能結下這般緣分,孫稷俠知道曾王妃雖然嘴上是說在感謝孫稷俠為國戍邊,但事實上是感謝他當年的那一飯之恩,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更何況是這極有可能成為宮廷秘史的事情,大家心裏知道就行了,不必掛在嘴邊。
孫稷俠“惶恐”的向曾王妃迴禮道:“王妃言重了,微臣不過是盡臣子本分罷了,當不起王妃這麽高的禮遇”。
朱聿鍵聞言心中一暖,還得是老弟兄啊!
他感動的道:“好一個臣子本分,北庭,這段時間難為你了”。
這個名字充滿了深意,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的雄心壯誌。因為在明朝時期,北京曾被稱為順天府,南京則被命名為應天府。如今,長沙被賦予承天府之名,朱聿鍵的意圖不言而喻。
長沙城內的百姓們紛紛私下議論起來,他們對於朱聿鍵何時稱帝充滿了期待。百姓們驕傲地認為,自己即將成為天子腳下的子民,這種榮耀感讓他們興奮不已。
隨著湘東提督府對湘東三州防務的整頓,以及兵部對效國軍的整編工作順利完成,長沙朝廷暫時穩定了局麵。承天府內的百姓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全感,他們開始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
然而,在這片寧靜的背後,一些老士紳們卻憂心忡忡。
他們深知,長沙朝廷目前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與清廷分庭抗禮的實力,這座古老的長沙城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在曆史的長河中,長沙城見證了無數次的興衰榮辱。它曾經是楚國的都城,也是漢朝的藩王之都。每一次變革都會給這座城市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今,朱聿鍵的到來似乎給了這座城市新的希望。但麵對強大的清朝政權,他們是否真的有能力與之抗衡呢?這些問題困擾著人們,使得承天府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承天府周圍聚集著效國軍和湘東三州的駐軍,軍隊人數接近三萬。
如此龐大的軍隊,每日所需的軍需物資巨大,包括糧草、武器裝備等。
此外,由於朱聿鍵駐蹕長沙,吸引了眾多流亡的明朝遺老遺少前來投靠,這些人帶來了一定的消費能力,也推動了長沙城內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繁榮並非正常的商業繁榮,而是一種因戰爭而產生的畸形繁榮。
一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馬車,由一名年邁的仆人牽拉著,慢慢地穿過承天府的德勝門進入城內,馬車走得是那樣的緩慢,它的負重前行,如同這輛馬車裏的主人背負著整個國家一樣沉重。
馬車裏坐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掌控著長沙朝廷一半兵馬的湘東提督孫大帥——孫稷俠。
孫稷俠坐在馬車內,目光透過車窗,凝視著這座城市。
半年前,這裏還一片蕭瑟,但如今卻因為朱聿鍵的駐蹕而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長沙小朝廷的行在,承天府已經變得異常繁華。承天府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人流如織。特別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布料店和糧店越來越多。
孫稷俠望著這熱鬧的景象,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
他暗自感慨道:“我不能輸啊!一旦輸了,這些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百姓們將會再次陷入戰火之中,四處流亡。這座承天府也將重蹈覆轍,遭受戰爭的蹂躪。”
想到這裏,孫稷俠感到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啊,她再也承受不住一次失敗了,這場戰爭將決定著他、朱聿鍵和長沙朝廷無數人的命運,也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未來。但他決心全力以赴,不負眾望,為了百姓們的幸福和國家的安寧,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孫稷俠將窗簾又放了下來,再一次陷入了閉目養神之中。
老仆拉著馬車進入了原先的湖廣總督府,現在的行在之地,馬車穿廷過府,一路上沒有人敢阻攔,守衛行在的侍衛們都知道是孫大帥來了,這是監國殿下給孫稷俠的特權--入朝不趨!
最後馬車停到了奉天殿前,孫稷俠緩緩走出了馬車,他看著這周遭的景象,心中暗道這行在和半年前不一樣了,變得更加貴氣了,這貴氣不是說這行在增添了多少貴重物品,而是說行在變得更加有龍氣了,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他是一種無形卻無處不在的氣場,在先前的南京城即使富麗堂皇、金雕玉刻,但就是沒有這裏來得有氣場,看來朱聿鍵真乃天命真人!
陳小七早早的候在了奉天殿前麵,他現在早已今非昔比,陳小七被朱聿鍵賜名為朱士忠,賞賜飛魚服,恩賞正五品驍騎尉,充任大內侍衛統領,這守衛行在內外的三千大內侍衛,都歸他朱士忠統領,成為了這承天府裏炙手可熱的厲害人物,許多達官顯貴見到了他,都要恭敬的喊一聲“國姓爺”,但他在孫稷俠麵前,卻還是像從前那般,親熱的喊著孫大哥,因為他知道現在得來的一切,除了有朱聿鍵的恩寵外,都是孫大哥給他的,當年若是沒有孫稷俠,這世上也就沒有了朱士忠,隻有一個揚州小漁村裏的窮苦少年陳小七。
陳小七壓住情緒,故作穩重的問道:“孫大哥辛苦了,殿下已經在奉天殿裏等您很久了,快些進去吧”。
孫稷俠點了點頭,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他小聲說道:“嗯,晚些再敘”,隨後不作停留,在朱士忠的帶路下直入殿內。
奉殿內,朱聿鍵早已經在等他了,在朱聿鍵身邊還坐著一位溫婉女子,孫稷俠看見了此女子,感覺有點眼熟,但是一時間又想不起來在哪裏看見的。
那溫婉女子卻先跟他開了口,聲音清亮道:“孫大帥為國奔波,甚是辛苦,本宮代監國殿下向孫大帥宵衣旰食,主持我大明防務道一聲謝”。
女子起身向孫稷俠輕低腰際,氣質過人。孫稷俠聽她開口,就知道是在哪裏見過她了,正是那揚州街上有一飯之恩的女子,孫稷俠聽她自稱本宮,便知道她的身份了,乃朱聿鍵的原配王妃曾氏。
孫稷俠心中暗道這世界也太小了,沒想到當年的隨意之舉能結下這般緣分,孫稷俠知道曾王妃雖然嘴上是說在感謝孫稷俠為國戍邊,但事實上是感謝他當年的那一飯之恩,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更何況是這極有可能成為宮廷秘史的事情,大家心裏知道就行了,不必掛在嘴邊。
孫稷俠“惶恐”的向曾王妃迴禮道:“王妃言重了,微臣不過是盡臣子本分罷了,當不起王妃這麽高的禮遇”。
朱聿鍵聞言心中一暖,還得是老弟兄啊!
他感動的道:“好一個臣子本分,北庭,這段時間難為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