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監國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湖廣總督何騰蛟和湖南巡撫堵胤錫兩位主政湖南的最高長官先後發聲,屋外跪著的一眾大小官員都猜到了裏麵正在發生的事情,在艾丹臣的示意下,於是眾人皆不約而同的山唿“叩請殿下監國”。
朱聿鍵這才知道驛站外麵也跪滿了文武官員。
朱聿鍵急的來迴跺腳,他不斷催促拉扯兩位大員起身,但是何、堵兩位大員就是以頭點地不願起身,就等著朱聿鍵答應監國一事,這讓朱聿鍵左右為難,下不來台。
他隻想為國家做點事,但未曾想過要登上那個位置,他若此時答應了,別人豈不是會說他覬覦大寶,故此他也坐迴了椅子上,沉思如何處置應對此事,室內外氣氛一時間陷入了一種詭譎的靜謐之中,眾人的心中如同有一麵鼓等著錘響。
就在這種靜謐的環境中,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僵局。
“殿下,當年我大明尚居有兩京十三省時,虜酋進犯北京,您尚有血氣領藩兵北上勤王。今日我大明兩京腥臊,連江南半壁江山都保不全了,您為何還推托重任?難道要坐看我漢人皆為胡虜之奴,要讓太祖從胡人手中奪迴的河山再交還胡人手中嗎?”。
說話的聲音不大,但穿透力極強,字字珠璣。眾人抬頭望去,方才見到說話之人為朱聿鍵身後的一個高瘦年輕人,正在猜測此君為何人之時,朱聿鍵已經是淚流滿麵,孫稷俠的話讓朱聿鍵想起了祖宗篳路藍縷打下來的兩百年江山,現在已經殘破不全,隻剩下了南方數省之地,他還有什麽惺惺作態的呢?
時間對於朱聿鍵來說是如此的緊迫,他不敢再浪費時間了。
於是朱聿鍵一甩寬大袍袖,正襟危坐道:“吾本不願登此大寶,但每每想到祖宗江山淪喪、大明子民為奴為婢,吾心中疼痛難忍,宛如刀割匕剜一般。今日爾等既公推吾監國,那麽以後就得聽吾號令,若將來能夠光複兩京失地,吾必定讓政於賢君明主,爾等是否聽清楚了?又是否能做到?”。
眾人心中的那麵大鼓終於被敲響了,令諸官一下子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上頭了,便在何騰蛟的帶領下,皆山唿:“願奉殿下號令!”
君臣關係在這一刻得到了確立,一種微妙的心態就在眾人之中產生,那是兩千多年來的封建思想在這一刻得到了延伸。
在現場氣氛稍作安靜之下,何騰蛟等人立馬迎朱聿鍵前往行宮。
驛站外早就已經準備了禦輦,就等著朱聿鍵坐上去了。
於是朱聿鍵就在眾人前擁後唿下,出了驛站,坐上了禦輦,啟程前往行宮。
驛站外的長沙百姓早就從官員們的作態下猜測到了這裏正在發生著什麽事情,有功名在身的秀才此時也討喜的喊道:“長沙也出皇帝陛下嘍”,周圍百姓被這氣氛帶動,也好熱鬧似的山唿萬歲,這讓坐在十六人抬轎的朱聿鍵心中激蕩不已,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啊!
在將監國殿下送上禦輦後,在場的這些紅袍綠袍官員們紛紛開始討好孫稷俠,先生前先生後的打馬放屁,甚至長沙知府牧之榮還將自己的官轎讓給了孫稷俠。
眾人心中都跟明鏡兒一樣,孫稷俠僅憑剛剛一番話就在明麵上勸動了朱聿鍵答應監國,足可以看出孫稷俠在朱聿鍵心中的地位,已經近似於潛邸之臣了。
有心思活躍的已經開始劃算如何走下夜路去跟孫稷俠套下近乎了,折身讓轎的牧知府,心中洋洋自得,他已經預見了新朝建立後,孫稷俠一定會有一席之地,而且肯定是皇帝的心腹,自己可得抱好這條腿了。
朱聿鍵的行宮由何騰蛟的總督府改造而成,為了讓朱聿鍵能有一點帝王感覺,老何連夜將總督府改造的金碧輝煌、雕龍玉柱,雖說離兩京龍宮尚有差距,但是能在現在這種條件下修飾一新,也是殊為不易。
哪料監國殿下絲毫不領情,神情甚至帶有不喜之色,因為朱聿鍵想到了剛剛被清軍俘虜的弘光帝,他就是因為監國稱帝以後,不修德政,大肆興建土木和選秀充實後宮,致使國庫霍霍一空,前車之鑒在此,自己如何還能再步其後塵呢?
但是考慮到剛剛上位,不好冷落了何騰蛟的心,朱聿鍵先是讚歎了一下老何的勞苦功高,隨後又委婉的提醒了老何現在家國未複,何以享樂的思想。
老何很上道,立馬就知道了監國殿下對他這番操作有鋪張浪費之嫌,為了改善殿下心目中的形象,老何立馬命屬官將連夜改造的那些金磚玉柱全部撤換成原來模樣。
看到老何將行宮進行了相應整改,朱聿鍵這才轉陰為晴,並且還下了自己監國以後的第一道詔令,以後行宮一切大小用度,皆以樸素實用為先,杜絕一切鋪張浪費。
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明弘光元年)六月初一,朱聿鍵在何騰蛟、堵胤錫、艾丹臣等人的擁護下,於湖南長沙府稱監國,以湖廣總督府為行宮,大明由此進入了朱聿鍵時代。
朱聿鍵監國伊始,大明王朝正是處在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此時,滿清已經徹底擊敗了大順政權,據有整個北方,並且在剛結束的江淮之戰中,滿清擊敗了明弘光政權,占領了自武昌至南京的廣大地區,明朝的長江防線不複再有;
清軍收降了李成棟、左夢庚、劉良佐等一大批明朝將帥,還收編了四十五萬明軍,多爾袞下旨將這些降清明軍統一編為綠營,從此綠營成為了攻明的急先鋒。
明王朝此時隻剩下了湖南、江西、浙江、雲南、貴州、兩廣和福建等地(四川此時仍被張獻忠的大西軍割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這些名義上歸屬明朝的地盤中,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即使現在朱聿鍵已經於長沙監國,也僅僅是隻能控製湖南一省之地而已。
隨著朱聿鍵的監國,神州大地上新一輪戰端即將開啟,中國的未來究竟在哪裏?
朱聿鍵這才知道驛站外麵也跪滿了文武官員。
朱聿鍵急的來迴跺腳,他不斷催促拉扯兩位大員起身,但是何、堵兩位大員就是以頭點地不願起身,就等著朱聿鍵答應監國一事,這讓朱聿鍵左右為難,下不來台。
他隻想為國家做點事,但未曾想過要登上那個位置,他若此時答應了,別人豈不是會說他覬覦大寶,故此他也坐迴了椅子上,沉思如何處置應對此事,室內外氣氛一時間陷入了一種詭譎的靜謐之中,眾人的心中如同有一麵鼓等著錘響。
就在這種靜謐的環境中,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僵局。
“殿下,當年我大明尚居有兩京十三省時,虜酋進犯北京,您尚有血氣領藩兵北上勤王。今日我大明兩京腥臊,連江南半壁江山都保不全了,您為何還推托重任?難道要坐看我漢人皆為胡虜之奴,要讓太祖從胡人手中奪迴的河山再交還胡人手中嗎?”。
說話的聲音不大,但穿透力極強,字字珠璣。眾人抬頭望去,方才見到說話之人為朱聿鍵身後的一個高瘦年輕人,正在猜測此君為何人之時,朱聿鍵已經是淚流滿麵,孫稷俠的話讓朱聿鍵想起了祖宗篳路藍縷打下來的兩百年江山,現在已經殘破不全,隻剩下了南方數省之地,他還有什麽惺惺作態的呢?
時間對於朱聿鍵來說是如此的緊迫,他不敢再浪費時間了。
於是朱聿鍵一甩寬大袍袖,正襟危坐道:“吾本不願登此大寶,但每每想到祖宗江山淪喪、大明子民為奴為婢,吾心中疼痛難忍,宛如刀割匕剜一般。今日爾等既公推吾監國,那麽以後就得聽吾號令,若將來能夠光複兩京失地,吾必定讓政於賢君明主,爾等是否聽清楚了?又是否能做到?”。
眾人心中的那麵大鼓終於被敲響了,令諸官一下子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上頭了,便在何騰蛟的帶領下,皆山唿:“願奉殿下號令!”
君臣關係在這一刻得到了確立,一種微妙的心態就在眾人之中產生,那是兩千多年來的封建思想在這一刻得到了延伸。
在現場氣氛稍作安靜之下,何騰蛟等人立馬迎朱聿鍵前往行宮。
驛站外早就已經準備了禦輦,就等著朱聿鍵坐上去了。
於是朱聿鍵就在眾人前擁後唿下,出了驛站,坐上了禦輦,啟程前往行宮。
驛站外的長沙百姓早就從官員們的作態下猜測到了這裏正在發生著什麽事情,有功名在身的秀才此時也討喜的喊道:“長沙也出皇帝陛下嘍”,周圍百姓被這氣氛帶動,也好熱鬧似的山唿萬歲,這讓坐在十六人抬轎的朱聿鍵心中激蕩不已,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啊!
在將監國殿下送上禦輦後,在場的這些紅袍綠袍官員們紛紛開始討好孫稷俠,先生前先生後的打馬放屁,甚至長沙知府牧之榮還將自己的官轎讓給了孫稷俠。
眾人心中都跟明鏡兒一樣,孫稷俠僅憑剛剛一番話就在明麵上勸動了朱聿鍵答應監國,足可以看出孫稷俠在朱聿鍵心中的地位,已經近似於潛邸之臣了。
有心思活躍的已經開始劃算如何走下夜路去跟孫稷俠套下近乎了,折身讓轎的牧知府,心中洋洋自得,他已經預見了新朝建立後,孫稷俠一定會有一席之地,而且肯定是皇帝的心腹,自己可得抱好這條腿了。
朱聿鍵的行宮由何騰蛟的總督府改造而成,為了讓朱聿鍵能有一點帝王感覺,老何連夜將總督府改造的金碧輝煌、雕龍玉柱,雖說離兩京龍宮尚有差距,但是能在現在這種條件下修飾一新,也是殊為不易。
哪料監國殿下絲毫不領情,神情甚至帶有不喜之色,因為朱聿鍵想到了剛剛被清軍俘虜的弘光帝,他就是因為監國稱帝以後,不修德政,大肆興建土木和選秀充實後宮,致使國庫霍霍一空,前車之鑒在此,自己如何還能再步其後塵呢?
但是考慮到剛剛上位,不好冷落了何騰蛟的心,朱聿鍵先是讚歎了一下老何的勞苦功高,隨後又委婉的提醒了老何現在家國未複,何以享樂的思想。
老何很上道,立馬就知道了監國殿下對他這番操作有鋪張浪費之嫌,為了改善殿下心目中的形象,老何立馬命屬官將連夜改造的那些金磚玉柱全部撤換成原來模樣。
看到老何將行宮進行了相應整改,朱聿鍵這才轉陰為晴,並且還下了自己監國以後的第一道詔令,以後行宮一切大小用度,皆以樸素實用為先,杜絕一切鋪張浪費。
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明弘光元年)六月初一,朱聿鍵在何騰蛟、堵胤錫、艾丹臣等人的擁護下,於湖南長沙府稱監國,以湖廣總督府為行宮,大明由此進入了朱聿鍵時代。
朱聿鍵監國伊始,大明王朝正是處在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此時,滿清已經徹底擊敗了大順政權,據有整個北方,並且在剛結束的江淮之戰中,滿清擊敗了明弘光政權,占領了自武昌至南京的廣大地區,明朝的長江防線不複再有;
清軍收降了李成棟、左夢庚、劉良佐等一大批明朝將帥,還收編了四十五萬明軍,多爾袞下旨將這些降清明軍統一編為綠營,從此綠營成為了攻明的急先鋒。
明王朝此時隻剩下了湖南、江西、浙江、雲南、貴州、兩廣和福建等地(四川此時仍被張獻忠的大西軍割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這些名義上歸屬明朝的地盤中,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即使現在朱聿鍵已經於長沙監國,也僅僅是隻能控製湖南一省之地而已。
隨著朱聿鍵的監國,神州大地上新一輪戰端即將開啟,中國的未來究竟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