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軍和清軍在西北打得如火如荼,弘光朝廷卻絲毫沒有危機感,朝廷內一眾紅袍大員都在忙於黨爭。


    之後,順軍被清軍擊敗,李自成敗走湖北之際,弘光朝廷內的黨爭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因為之前東林和複社諸人搞出了一係列反對弘光掌權的陰謀詭計,導致弘光帝對這群人徹底失去了耐心,馬阮一黨在皇帝的支持下,對東林、複社官員作出了猛烈的打擊,罷官的罷官,貶謫的貶謫,下獄的下獄。


    這讓東林和複社諸人危機感加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高壓態勢下,東林魁首錢謙益反倒是升官了,但錢謙益老油子了,一邊暗中諂媚首輔馬士英,讓馬士英對自己升官進爵;


    一邊又裝作憂心憂國的忠臣模樣,獲得東林人的信任和支持,並且在東林諸人的密會之中,當眾寫了一封給武昌左良玉的書信,信中痛陳馬阮之奸佞,稱讚了左良玉鎮守武昌的功績,將他美譽為弘光朝廷的忠臣良將,並共邀左良玉前來南京“清君側”,誅殺奸佞馬士英和阮大鉞。


    東林黨出身的左良玉收到這封信後,本想不作理會,但恰恰李自成即將兵臨武昌城,左良玉知道自己的部下肯定打不過積年老賊李自成部。


    因此左良玉幹脆順應南京東林黨人的號召,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的名義進軍南京。左良玉算盤打得響亮,他打算帶軍進京趕走馬阮後,自己來把持朝政。


    首輔馬士英得知左良玉反叛之後,急忙抽調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率軍前來保衛南京。


    然而,左良玉率領大軍還沒走到南京,就在半路的江西九江病死了。


    左良玉死後,其部下推舉他的兒子左夢庚為帥,繼續率軍往南京進發。


    當左夢庚率軍走到安徽銅陵時,前來護衛南京的黃得功已經在這裏嚴陣以待。


    雙方激戰數日,左夢庚的軍隊被黃得功擊敗。無奈之下,左夢庚不得不率軍退迴江西九江。


    恰逢此時,清軍英親王阿濟格追擊李自成殘部至九江,左夢庚首鼠兩端,隻能率領二十萬大軍投降阿濟格。


    至此,弘光政權的湖廣防線不複存在。不僅如此,左夢庚大軍在投降清軍之後,立馬調轉槍頭開始攻打南京。


    清廷攝政王多爾袞在得知阿濟格率軍追擊李自成進入湖廣後,擔心其部會因孤軍深入被順明兩軍夾擊,因此急令豫親王多鐸統率清軍,趁江北四鎮兵力空虛,殺向江淮地區。


    早在弘光二年的四月初,徐州鎮總兵高傑見順清在河南、陝西地區大戰,想要趁機北伐。


    高傑帶著二十多騎進入河南睢州,勸降雎州守將許定國歸附明朝。


    但是這許定國表麵答應,半夜裏卻趁高傑不備突下黑手,把高傑給殺了,人頭獻給了清廷,以彰顯忠心。


    江北督軍史可法聽到高傑被殺,心急如焚,擔心徐州鎮會就此投降清廷,遂連夜趕到徐州,立高傑的兒子為世子,以穩定高傑部下的軍心。


    但就在此時,同為江北四鎮的黃得功聯手劉澤清,率軍瓜分了高傑的地盤,將高傑部將在揚州的家眷一網打盡。


    身在徐州的高傑部將聞訊,頓時火冒三丈。高傑手下大將李成棟更是一怒之下拔營而去。


    不久之後,李成棟率領高傑餘部八萬人投降清軍。


    隨著高傑被殺,部下李成棟的降清。弘光朝廷的江北防線被撕裂出一個大口子。屋漏偏逢連夜雨,又遇左良玉起兵反叛,馬士英不得已隻能調另外三鎮大軍前去護衛南京。


    此時,整個江北防線形同虛設,多鐸大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多鐸部在接收李成棟八萬降軍後,兵力暴漲至十三萬人。多鐸遂以李成棟為前鋒,一路攻陷亳州、徐州、泗州之後,兵臨揚州城。


    多鐸下令讓李成棟對揚州圍而不攻,是因為此時坐鎮揚州的乃江北督軍史可法,多鐸想要勸降這位弘光朝重臣。


    隻要將史可法爭取過來,南明弘光政權的士氣立馬就被瓦解了。


    史可法對多鐸的勸降嗤之以鼻,這位忠君愛國的儒雅君子,怎可能做出背君叛國的舉動。史可法一麵據城堅守,一麵以血書向南京弘光朝廷告急。


    但是南京的弘光朝廷在收到史可法的求救信後,卻未派一兵一卒前去救援揚州。多鐸見勸降不成,於是惱羞成怒的下令李成棟攻城,可憐史督師在堅守揚州七天之後,城破身死。


    多鐸為報複明軍的抵抗,遂下令屠殺揚州,揚州數十萬人口,被喪心病狂的清軍屠戮一空,僅餘數千人用來清理屍首。


    打下揚州之後,多鐸已經看出弘光朝廷內部的虛弱不堪,隨即選派兩千精兵在瓜洲渡渡江,一夜之間攻克長江南岸的重鎮鎮江,鎮江守將鄭鴻逵率江南水師退走長江。眼看鎮江失守,長江沿岸諸地守將紛紛降清。


    江北四鎮總兵中的劉澤清、劉良佐見大勢已去,遂帶領部下歸順清廷。


    弘光二年五月,弘光帝朱由崧眼看清軍已經打到了南京城下,急忙和首輔馬士英、兵部尚書阮大鉞等人放棄南京向西逃竄,一直跑到駐軍安徽蕪湖的黃得功那裏才停下腳步,而此時距離朱由崧登基稱帝剛好一年時間。


    五月十四日下午,清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南京洪武門外,留在城內的勳臣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勳臣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以及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惶惶不可終日,最後眾人推舉趙之龍和朱國弼出城商談投降事宜。


    東林魁首、江南文壇盟主錢謙益大人迴到家中後急的團團轉,自己禮部尚書的位置還沒坐熱,馬上就要城頭變幻大王旗了,自己實在不甘心。


    河東君柳如是見錢謙益如此,還以為夫君是擔憂局勢,遂上前勸慰夫君。


    柳如是雖是秦淮河出身,但性情剛烈,她對錢謙益說道:“國破如此,我等何惜此身。夫君,我願意陪你一起共赴國難,門外就是大河,我們今日就以身殉國,做這南京城內第一個為國盡忠之人吧”。


    錢謙益現在一聽到這死字就心驚肉跳,他雖然六十多歲的人了,但是自覺還沒活夠啊,這官味兒也還沒過夠啊!他對柳如是說道:“河東君,我觀今日這天氣尚有涼意,河水一定冰冷刺骨,不如改日再跳”,不等河東君迴話。


    錢謙益接著道:“我突然想起保國公還找我有事,我先去他那裏了,今晚就不迴來了”,隨後錢謙益一溜煙就出府了,腿腳竟不似六十歲之人,河東君柳如是一臉失望的望著遠去的背影。


    五月十五日一大早,多鐸率軍來到南京城外,趙之龍、朱國弼、徐久爵、張拱日、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禮部尚書錢謙益和其他留守南京的三十餘名高官顯貴,於城外下跪迎接多鐸大軍進城,至此大明南都就此被多鐸兵不血刃奪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