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決戰陝北(四)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在李自成反攻河南時,陝北順軍在李過、高一功二人的統一指揮下,為了給李自成的主力大軍創造戰機爭取時間,李過和高一功兩位順軍大將在對比了敵我形勢後,商定放棄延安,全軍收縮兵力至榆林城。
二人想依托榆林堅固的城防來抵禦清軍的強勢推進,隻要拖到李自成迴援,這仗就好打了。
隨後順軍五萬大軍就在這榆林城下與清軍血戰了半個月,雙方倒在這裏的將士合計已逾兩萬了。
天上的烏鴉不斷盤旋著,就等一個機會下來覓食;榆林城上的血跡已經變得黑紫,宣示著這裏戰鬥的激烈。李過不愧為“小老虎”之稱,不僅自身作戰勇猛,連手下士卒也敢打敢拚。李過和製將軍高一功分守榆林城四門,在這半個月裏連挫清軍幾十次攻勢。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過氣喘籲籲地坐在城牆上,看著如潮水一般退下去的清軍。
身邊親衛遞上了一塊毛巾給李過擦拭臉上的血跡,李過將將嘴中濃厚的血腥味邊吐邊罵道:“直娘賊,這吳三桂的關寧軍真難打,一點不像當初被我們追著屁股打的明軍”。
對麵的清軍雖然隻有三萬人,但兵精糧足、甲械齊全,又有女真騎兵壓陣,著實難打。
副將在邊上接口道:“弟兄們打得太苦了,最主要的是守城器械將盡,不知道陛下啥時候能來援救我們”。
李過剛想接話,就看見榆林城西南方向先是出現一條線,然後旗幟林立,塵土飛揚。
李過定睛一看,黑色的中軍大蠹迎風飄揚,上書“大順皇帝”四個大字,正是李自成禦駕親征。
李過心下大喜,義父終於來了,李過迅速下令將援軍已到的消息傳遞給鎮守其它兩門的高一功。
霎時整個榆林城都知道了期盼已久的援軍終於抵達,眾軍漢一掃多日陰霾,軍心士氣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
有人歡喜有人愁,阿濟格原本正在同吳三桂、尚可喜商討下一步攻城事宜,以先前攻防來看,榆林城內的物資即將耗盡,正是有利於己之時,忽聞李自成大軍趕至,阿濟格一時錯愕不已。
前幾天不是才送過來的軍報,說李自成還在河南嗎?殊不知陝北距離遙遠,前幾天看到的軍報其實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但阿濟格乃戰場老將了,他迅速作出部署應對,以吳三桂部為左軍,尚可喜部為右軍,其自領五千八旗兵為中軍,擺出偃月陣來應對李自成的進攻。
阿濟格心裏清楚,現在李自成兵力數倍於自己,一定會想著一鼓作氣吞掉自己。
吳三桂和尚可喜本來在之前攻打榆林城的時候,都存了保持實力的想法,都沒有動用精兵強將攻城。
但現在兩個老滑頭都明白局勢險惡,再不團結一致,恐有覆軍之險,於是都奉命出王帳進行派兵遣將去了。
阿濟格猜的沒錯,李自成耗費這麽大的人力物力,終於讓他捕捉到了這麽一個機會,他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因此他曉瑜全軍,首戰即決戰,他以汝侯劉宗敏部為箭頭,澤侯田見秀、磁侯劉芳亮兩部,一左一右為兩翼,擺出鋒矢陣型射向了清軍。
李自成以綿侯袁宗第、義侯張鼐兩部為預備部隊,隨他一起坐鎮中軍,以待最後破敵之戰機。
戰鬥一開始就是激烈異常,大順汝侯劉宗敏與滿清平西王吳三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吸取上一次在一片石之戰失敗的教訓,劉宗敏這次身披三層重甲,親率本部衝鋒在前,在親衛的掩護下,劉宗敏先後砍殺了二十幾個吳部將士,直到刀口卷刃,仍不罷休。
劉部士卒看見主將如此悍勇,士氣節節攀升,個個悍不畏死,清軍的偃月陣自吳軍處被劉部打得凹入,像一隻箭頭一樣嵌入進了清軍中。
吳三桂與劉宗敏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自古以來的最烈的“三恨”,劉宗敏占了兩恨,現在見劉宗敏還想拿他吳三桂當突破口,他怎能不陷入暴走,再也沒有了保存實力的念頭,遂令女婿夏國相帶著十個牛錄的漢軍旗對劉宗敏部發起了反攻,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搏殺。
除了此處外,順清兩軍的其他諸部也開始接戰,尚可喜還動用了自己的心肝寶貝火器營打擊順軍。
這榆林城外廝殺聲震天,遍地都是殘肢斷臂,宛如一片修羅場。
李自成對這場戰役謀劃已久,為此不惜賭上了國運,戰前就對順軍諸將都下達了嚴格的軍令,隻許勝不許敗,順軍諸將們也知道自己都身家富貴早就和李自成的興衰綁在了一起,再加上李自成此時就駐馬不遠處的黃土高坡上,於是這次戰鬥格外賣力。
阿濟格所部清軍本來是作為奇兵使用,但卻在此處遭遇了順軍主力,雖然清軍戰力不俗,但在雙方不對等的兵力之下,終究陷入了苦戰。
這場戰事持續到了下午,在最危險的時候,阿濟格動用了清軍五千女真騎兵衝陣 ,才挽迴危局,但在順軍綿綿不絕的攻勢下,清軍的戰陣顯得搖搖欲墜。
英親王阿濟格眉頭緊鎖,知道再這樣下去,恐怕全軍覆滅在即,他悄悄叫來自己的戈什哈統領桑尚,讓其傳令諸佐領做好突圍的準備。
阿濟格已經做好了斷尾求生之計,他準備將吳三桂和尚可喜都丟在此處,他則將這五千八旗軍帶迴北京。
沒辦法,誰讓這八旗子弟就那麽多呢,要是一戰就折了五千人在此,多爾袞還不得廢掉他的王爵。
隻要他們滿洲人還在,像吳三桂、尚可喜這種漢軍旗,要多少有多少。
但是戰局此時在次發生異變,在戰場遠處傳來了轟隆隆的聲音,但是聽在阿濟格耳中,這轟隆隆的聲音卻如同北京城裏最美妙的音樂一樣,因為熟悉滿洲騎兵戰術的他,聽出來了這是他們滿洲人發起衝鋒的戰馬踢踏聲音。
果然,在戰場的東南方向,成百上千的滿洲藍甲騎兵正以極快的速度衝鋒而來,來者正是歸屬豫親王多鐸統率的滿洲鑲藍旗馬甲。
二人想依托榆林堅固的城防來抵禦清軍的強勢推進,隻要拖到李自成迴援,這仗就好打了。
隨後順軍五萬大軍就在這榆林城下與清軍血戰了半個月,雙方倒在這裏的將士合計已逾兩萬了。
天上的烏鴉不斷盤旋著,就等一個機會下來覓食;榆林城上的血跡已經變得黑紫,宣示著這裏戰鬥的激烈。李過不愧為“小老虎”之稱,不僅自身作戰勇猛,連手下士卒也敢打敢拚。李過和製將軍高一功分守榆林城四門,在這半個月裏連挫清軍幾十次攻勢。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過氣喘籲籲地坐在城牆上,看著如潮水一般退下去的清軍。
身邊親衛遞上了一塊毛巾給李過擦拭臉上的血跡,李過將將嘴中濃厚的血腥味邊吐邊罵道:“直娘賊,這吳三桂的關寧軍真難打,一點不像當初被我們追著屁股打的明軍”。
對麵的清軍雖然隻有三萬人,但兵精糧足、甲械齊全,又有女真騎兵壓陣,著實難打。
副將在邊上接口道:“弟兄們打得太苦了,最主要的是守城器械將盡,不知道陛下啥時候能來援救我們”。
李過剛想接話,就看見榆林城西南方向先是出現一條線,然後旗幟林立,塵土飛揚。
李過定睛一看,黑色的中軍大蠹迎風飄揚,上書“大順皇帝”四個大字,正是李自成禦駕親征。
李過心下大喜,義父終於來了,李過迅速下令將援軍已到的消息傳遞給鎮守其它兩門的高一功。
霎時整個榆林城都知道了期盼已久的援軍終於抵達,眾軍漢一掃多日陰霾,軍心士氣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
有人歡喜有人愁,阿濟格原本正在同吳三桂、尚可喜商討下一步攻城事宜,以先前攻防來看,榆林城內的物資即將耗盡,正是有利於己之時,忽聞李自成大軍趕至,阿濟格一時錯愕不已。
前幾天不是才送過來的軍報,說李自成還在河南嗎?殊不知陝北距離遙遠,前幾天看到的軍報其實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但阿濟格乃戰場老將了,他迅速作出部署應對,以吳三桂部為左軍,尚可喜部為右軍,其自領五千八旗兵為中軍,擺出偃月陣來應對李自成的進攻。
阿濟格心裏清楚,現在李自成兵力數倍於自己,一定會想著一鼓作氣吞掉自己。
吳三桂和尚可喜本來在之前攻打榆林城的時候,都存了保持實力的想法,都沒有動用精兵強將攻城。
但現在兩個老滑頭都明白局勢險惡,再不團結一致,恐有覆軍之險,於是都奉命出王帳進行派兵遣將去了。
阿濟格猜的沒錯,李自成耗費這麽大的人力物力,終於讓他捕捉到了這麽一個機會,他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因此他曉瑜全軍,首戰即決戰,他以汝侯劉宗敏部為箭頭,澤侯田見秀、磁侯劉芳亮兩部,一左一右為兩翼,擺出鋒矢陣型射向了清軍。
李自成以綿侯袁宗第、義侯張鼐兩部為預備部隊,隨他一起坐鎮中軍,以待最後破敵之戰機。
戰鬥一開始就是激烈異常,大順汝侯劉宗敏與滿清平西王吳三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吸取上一次在一片石之戰失敗的教訓,劉宗敏這次身披三層重甲,親率本部衝鋒在前,在親衛的掩護下,劉宗敏先後砍殺了二十幾個吳部將士,直到刀口卷刃,仍不罷休。
劉部士卒看見主將如此悍勇,士氣節節攀升,個個悍不畏死,清軍的偃月陣自吳軍處被劉部打得凹入,像一隻箭頭一樣嵌入進了清軍中。
吳三桂與劉宗敏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自古以來的最烈的“三恨”,劉宗敏占了兩恨,現在見劉宗敏還想拿他吳三桂當突破口,他怎能不陷入暴走,再也沒有了保存實力的念頭,遂令女婿夏國相帶著十個牛錄的漢軍旗對劉宗敏部發起了反攻,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搏殺。
除了此處外,順清兩軍的其他諸部也開始接戰,尚可喜還動用了自己的心肝寶貝火器營打擊順軍。
這榆林城外廝殺聲震天,遍地都是殘肢斷臂,宛如一片修羅場。
李自成對這場戰役謀劃已久,為此不惜賭上了國運,戰前就對順軍諸將都下達了嚴格的軍令,隻許勝不許敗,順軍諸將們也知道自己都身家富貴早就和李自成的興衰綁在了一起,再加上李自成此時就駐馬不遠處的黃土高坡上,於是這次戰鬥格外賣力。
阿濟格所部清軍本來是作為奇兵使用,但卻在此處遭遇了順軍主力,雖然清軍戰力不俗,但在雙方不對等的兵力之下,終究陷入了苦戰。
這場戰事持續到了下午,在最危險的時候,阿濟格動用了清軍五千女真騎兵衝陣 ,才挽迴危局,但在順軍綿綿不絕的攻勢下,清軍的戰陣顯得搖搖欲墜。
英親王阿濟格眉頭緊鎖,知道再這樣下去,恐怕全軍覆滅在即,他悄悄叫來自己的戈什哈統領桑尚,讓其傳令諸佐領做好突圍的準備。
阿濟格已經做好了斷尾求生之計,他準備將吳三桂和尚可喜都丟在此處,他則將這五千八旗軍帶迴北京。
沒辦法,誰讓這八旗子弟就那麽多呢,要是一戰就折了五千人在此,多爾袞還不得廢掉他的王爵。
隻要他們滿洲人還在,像吳三桂、尚可喜這種漢軍旗,要多少有多少。
但是戰局此時在次發生異變,在戰場遠處傳來了轟隆隆的聲音,但是聽在阿濟格耳中,這轟隆隆的聲音卻如同北京城裏最美妙的音樂一樣,因為熟悉滿洲騎兵戰術的他,聽出來了這是他們滿洲人發起衝鋒的戰馬踢踏聲音。
果然,在戰場的東南方向,成百上千的滿洲藍甲騎兵正以極快的速度衝鋒而來,來者正是歸屬豫親王多鐸統率的滿洲鑲藍旗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