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奪魁(二)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琴聲的再次響起,原來是一首古曲----《關山月》。
古樸蒼茫的琴音縈繞在樓內外每個聽客的耳邊,這次的琴音與之前那首幽怨別離的曲調不同,此次曲情初聽時蒼茫而又豪邁,引領聽客們好似乎到了蒼茫遼闊的北方大地,忽然琴聲轉為剛健而嚴峻,使人覺得自己如同將士們一樣,正在征戰沙場,與敵拚殺,正到了關鍵時刻,琴聲轉為低沉,如同大軍敗北、將軍折戟,讓人皆不禁心弦湧現一絲悲傷。
每個樂句都有上下唿應的兩個樂節,前三個樂句均落於徵音——泛音,後三個樂句均落於宮音——實音,前麵的五個樂句可反複,最後以開始樂句的變化再現而結束。
曲雖短小,但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循環彈奏之後,樂曲終止了。但那結尾句的“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有”的餘韻,仍良久地扣人心弦,迴味無窮。
現場有南渡而來的客人聽了不禁悲從中來,此曲正映了如今君王死社稷,臣民半死生的光景。
三樓的《關山月》彈完了,但是並未像第一首曲子那樣,引起聽客們熱烈的反映,歸根結底是在場的讀書人們,或多或少還有幾分家國情懷。
孫稷俠也正因此對卞玉京轉了心態,剛開始以為此女子隻是個風月場所的女子,料想全身應是充滿了風塵氣息。
但聽完這首曲子,孫稷俠不禁對卞玉京改變了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就憑她能在這種場合還彈奏《關山月》,想必也是一個心係家國的女子,在秦淮河這種風花雪月之地,還有家國情懷,確實難能可貴了,已經勝過了不少男子,就比如在二樓的那些權貴們。
不管是朱朝貴、趙瑞、王德文等官宦子弟的父祖長輩,還是南京諸部司的這些官員們,都是在甲申國難(指崇禎殉國,北京淪陷)之前,或鎮守、或被貶謫、或被閑置於南京留都朝廷的勳貴、官員。
他們對於北京朝廷來說,根本沒有什麽感情和歸屬感。
在甲申國難之後,南京建立了弘光朝廷,一下子從陪都變成了首都,這些官員們,頓時成了中央朝廷大員,身份地位也變得舉足輕重,從他們內心來說,甚至對北京淪陷、崇禎殉國一事樂見其成,他們這些人其實是甲申國難的受益者,所以他們能有什麽感時傷懷的?甚至對樓下那些酸生腐儒們的表現很是不屑。
朱朝貴大聲嚷嚷道:“行了行了,都是爺花錢,你們鬧個什麽,啊哇哇叫個不聽,爺現在膩歪了,趕緊進入下一個環節吧”。
聽了朱朝貴的嚷嚷,樓下的眾人們紛紛迴過神來,朱皇帝都縱情聲色,不知國仇家恨,他們玩一下又如何?樓裏遂恢複原先的熱鬧氣氛,眾人都等著搶繡球哩。
於是“勝楚樓”的夥計們,開始了忙活最後一個搶繡球的環節了,規則很簡單,就是由卞玉京在三樓拋出繡球,然後眾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奪取繡球,以半柱香為限。
小廝將一個香爐擺在了一個顯眼的高台處,然後點燃了其中的一柱細香,接著在眾人的千唿萬喚下,三樓的卞玉京終於出現在了眾人視野中,現場頓時變得騷動起來。
卞玉京身著一襲鵝黃色的襦裙,頭上戴著一枝金爵釵,腰間佩有翠琅玕,麵如芙蓉眉如柳,正道是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偏偏氣質清冷,讓人心中生起一種我見猶憐之感。
賓客們一個個看得眼睛都直了,坐在二樓的忻城伯之子趙瑞更是看得呆住了,連桌上的茶杯被碰掉了都沒察覺,竟是濕了身,急得身邊的仆從小廝趕忙將少爺身上擦拭幹淨。
站在三樓的卞玉京看著樓下這幫人的反應,心中一陣反感,便將繡球交給侍奉在側的丫鬟,讓她來拋,自己則轉身又進了房內。
殊不知站在二樓的老鴰頭急的一陣跺腳,這丫頭可別在這時候給我使性子呀,她急忙用眼神暗示拿著繡球的丫鬟,丫鬟看到眼神示意後,馬上將手中的繡球拋向了上空。
眾人熱切的盯著繡球,劃算著繡球掉落的軌跡,待繡球將要落地的時刻,眾人馬上哄搶起來,坐在二樓的貴人們當然不會加入,他們自有小廝代勞,規則可是沒有限製方式。
陳小七也躍躍欲試,孫稷俠低聲勸住,這場合他們現在身份卑微,不易參加,否則可能招致禍端,陳小七於是偃旗息鼓。
繡球先是被一個馬臉書生一把拽入懷中,但是不等他捂熱,不知哪個王八蛋從背後踹了他一腳,讓他直接摔了個狗吃屎,繡球也滑入了其他人手中。
氣得馬臉書生破口大罵道:“我頂你奈奈個腿,哪個王八羔子踹得我,哎喲喲,疼死本公子了”。
就這樣,繡球就在不同人手中跳動,宛如自己也有了生命一樣。
一炷香馬上就要燒完了,貴人們的小廝也更加賣力了,隻見趙瑞的小廝追著繡球左蹦右跳,不時還使出幾招撩陰腿,終於繡球到了他手上,他心中狂喜,今天少爺肯定要獎勵他幾兩銀子了。
他看了看自家公子的方位後,就準備將繡球拋向趙瑞,然而繡球在出手的那一刻,王德文的小廝也使出了一招陰溝子,他陰險的用腳拌了一下,頓時趙瑞的狗腿子也像馬臉書生一樣,摔了個狗吃屎,甚至更慘,因為在剛剛爭搶的過程中,趙瑞小廝使了不少陰招,這下子被別人逮到機會了,後背上立馬印上了幾招香港腳印(也有可能是南京腳),但是王德文的那個小廝也沒有搶到繡球,繡球掉到了孫稷俠身邊的一個黃姓公子手上,此時朱朝貴的小廝出手了,他使出了自家少爺慣用的伎倆---鈔能力。
他高喊道:“我家少爺願以一千兩白銀購得此繡球,黃公子不要與銀子過不去,一千兩銀子,不知可以逛多少次花船了呢”。
那黃公子顯然家世很好,也不缺錢,對一千兩白銀毫不在意,就準備收起繡球,向繡樓上走去。
這朱朝貴的小廝顯然平常仗勢自己是保國公的少爺長隨,蠻狠慣了,見那黃姓小白臉不鳥自己,想起少爺正在樓上等自己的好消息,一時惡從膽邊生,從腰際掏出一把匕首,就朝那黃姓公子紮去,周圍人等紛紛驚唿退避,那黃姓公子若是中了這一刀不死也要重傷。
在這電光火石之間,孫稷俠一個神龍擺尾將那兇徒踹上空中,然後在一個側踹將其踢飛三米之外。
霎時間,現場眾人皆已呆若木雞,那黃公子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從拿到繡球時候的欣喜若狂到遇刺時候的驚恐,最後被孫稷俠拯救後的後怕不已,早已沒了上繡樓的心思,手中的繡球更是滾落在孫稷俠腳邊,孫稷俠猶豫片刻,還是撿起了腳邊的那隻繡球,此時香爐內的那一炷細香剛好燒完殆盡。
眾人反應過來,今晚的魁首竟被一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窮酸小子奪得,人群裏議論紛紛,更有甚者要那小子自覺將繡球交出來,唯有被救的黃公子向著孫稷俠長身鞠躬而下。
黃公子用濃厚的湖南官話感激道:“今日多虧少俠相救,否則我命堪憂,黃丹臣在此謝過少俠了”,隨後他又冷言朝樓上拱手道:“今日之辱,潭州黃氏銘記於心!”,隨後黃丹臣一甩長袍,恨恨離開。
孫稷俠拿起繡球後,並未上樓,而是環視周遭的紙醉金迷、紅燈酒綠,仰天長歎道:
“我為升鬥小民,尚知當今國家危急,諸君皆為名士,又或為肉食者也,豈能不思報國,隻知沉溺於糜樂,耽於音色之中?君請見,明年之今日,敵騎必飲馬於此,各位官人好自為之吧”。
孫稷俠說完,便將繡球一腳踢飛數十米,不知滾落何處也。隨後他帶著陳小七轉身快步離開,空留下一地茫然懵懂之風流名士矣。
三樓,卞玉京站在窗邊,看著那個離去的背影,眼波流轉,心中五味雜陳。
唯有那個老鴰子站在樓梯上,對著孫稷俠破口大罵,畢竟壞了她的大好生意。
古樸蒼茫的琴音縈繞在樓內外每個聽客的耳邊,這次的琴音與之前那首幽怨別離的曲調不同,此次曲情初聽時蒼茫而又豪邁,引領聽客們好似乎到了蒼茫遼闊的北方大地,忽然琴聲轉為剛健而嚴峻,使人覺得自己如同將士們一樣,正在征戰沙場,與敵拚殺,正到了關鍵時刻,琴聲轉為低沉,如同大軍敗北、將軍折戟,讓人皆不禁心弦湧現一絲悲傷。
每個樂句都有上下唿應的兩個樂節,前三個樂句均落於徵音——泛音,後三個樂句均落於宮音——實音,前麵的五個樂句可反複,最後以開始樂句的變化再現而結束。
曲雖短小,但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循環彈奏之後,樂曲終止了。但那結尾句的“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有”的餘韻,仍良久地扣人心弦,迴味無窮。
現場有南渡而來的客人聽了不禁悲從中來,此曲正映了如今君王死社稷,臣民半死生的光景。
三樓的《關山月》彈完了,但是並未像第一首曲子那樣,引起聽客們熱烈的反映,歸根結底是在場的讀書人們,或多或少還有幾分家國情懷。
孫稷俠也正因此對卞玉京轉了心態,剛開始以為此女子隻是個風月場所的女子,料想全身應是充滿了風塵氣息。
但聽完這首曲子,孫稷俠不禁對卞玉京改變了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就憑她能在這種場合還彈奏《關山月》,想必也是一個心係家國的女子,在秦淮河這種風花雪月之地,還有家國情懷,確實難能可貴了,已經勝過了不少男子,就比如在二樓的那些權貴們。
不管是朱朝貴、趙瑞、王德文等官宦子弟的父祖長輩,還是南京諸部司的這些官員們,都是在甲申國難(指崇禎殉國,北京淪陷)之前,或鎮守、或被貶謫、或被閑置於南京留都朝廷的勳貴、官員。
他們對於北京朝廷來說,根本沒有什麽感情和歸屬感。
在甲申國難之後,南京建立了弘光朝廷,一下子從陪都變成了首都,這些官員們,頓時成了中央朝廷大員,身份地位也變得舉足輕重,從他們內心來說,甚至對北京淪陷、崇禎殉國一事樂見其成,他們這些人其實是甲申國難的受益者,所以他們能有什麽感時傷懷的?甚至對樓下那些酸生腐儒們的表現很是不屑。
朱朝貴大聲嚷嚷道:“行了行了,都是爺花錢,你們鬧個什麽,啊哇哇叫個不聽,爺現在膩歪了,趕緊進入下一個環節吧”。
聽了朱朝貴的嚷嚷,樓下的眾人們紛紛迴過神來,朱皇帝都縱情聲色,不知國仇家恨,他們玩一下又如何?樓裏遂恢複原先的熱鬧氣氛,眾人都等著搶繡球哩。
於是“勝楚樓”的夥計們,開始了忙活最後一個搶繡球的環節了,規則很簡單,就是由卞玉京在三樓拋出繡球,然後眾人可以用任何方式奪取繡球,以半柱香為限。
小廝將一個香爐擺在了一個顯眼的高台處,然後點燃了其中的一柱細香,接著在眾人的千唿萬喚下,三樓的卞玉京終於出現在了眾人視野中,現場頓時變得騷動起來。
卞玉京身著一襲鵝黃色的襦裙,頭上戴著一枝金爵釵,腰間佩有翠琅玕,麵如芙蓉眉如柳,正道是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偏偏氣質清冷,讓人心中生起一種我見猶憐之感。
賓客們一個個看得眼睛都直了,坐在二樓的忻城伯之子趙瑞更是看得呆住了,連桌上的茶杯被碰掉了都沒察覺,竟是濕了身,急得身邊的仆從小廝趕忙將少爺身上擦拭幹淨。
站在三樓的卞玉京看著樓下這幫人的反應,心中一陣反感,便將繡球交給侍奉在側的丫鬟,讓她來拋,自己則轉身又進了房內。
殊不知站在二樓的老鴰頭急的一陣跺腳,這丫頭可別在這時候給我使性子呀,她急忙用眼神暗示拿著繡球的丫鬟,丫鬟看到眼神示意後,馬上將手中的繡球拋向了上空。
眾人熱切的盯著繡球,劃算著繡球掉落的軌跡,待繡球將要落地的時刻,眾人馬上哄搶起來,坐在二樓的貴人們當然不會加入,他們自有小廝代勞,規則可是沒有限製方式。
陳小七也躍躍欲試,孫稷俠低聲勸住,這場合他們現在身份卑微,不易參加,否則可能招致禍端,陳小七於是偃旗息鼓。
繡球先是被一個馬臉書生一把拽入懷中,但是不等他捂熱,不知哪個王八蛋從背後踹了他一腳,讓他直接摔了個狗吃屎,繡球也滑入了其他人手中。
氣得馬臉書生破口大罵道:“我頂你奈奈個腿,哪個王八羔子踹得我,哎喲喲,疼死本公子了”。
就這樣,繡球就在不同人手中跳動,宛如自己也有了生命一樣。
一炷香馬上就要燒完了,貴人們的小廝也更加賣力了,隻見趙瑞的小廝追著繡球左蹦右跳,不時還使出幾招撩陰腿,終於繡球到了他手上,他心中狂喜,今天少爺肯定要獎勵他幾兩銀子了。
他看了看自家公子的方位後,就準備將繡球拋向趙瑞,然而繡球在出手的那一刻,王德文的小廝也使出了一招陰溝子,他陰險的用腳拌了一下,頓時趙瑞的狗腿子也像馬臉書生一樣,摔了個狗吃屎,甚至更慘,因為在剛剛爭搶的過程中,趙瑞小廝使了不少陰招,這下子被別人逮到機會了,後背上立馬印上了幾招香港腳印(也有可能是南京腳),但是王德文的那個小廝也沒有搶到繡球,繡球掉到了孫稷俠身邊的一個黃姓公子手上,此時朱朝貴的小廝出手了,他使出了自家少爺慣用的伎倆---鈔能力。
他高喊道:“我家少爺願以一千兩白銀購得此繡球,黃公子不要與銀子過不去,一千兩銀子,不知可以逛多少次花船了呢”。
那黃公子顯然家世很好,也不缺錢,對一千兩白銀毫不在意,就準備收起繡球,向繡樓上走去。
這朱朝貴的小廝顯然平常仗勢自己是保國公的少爺長隨,蠻狠慣了,見那黃姓小白臉不鳥自己,想起少爺正在樓上等自己的好消息,一時惡從膽邊生,從腰際掏出一把匕首,就朝那黃姓公子紮去,周圍人等紛紛驚唿退避,那黃姓公子若是中了這一刀不死也要重傷。
在這電光火石之間,孫稷俠一個神龍擺尾將那兇徒踹上空中,然後在一個側踹將其踢飛三米之外。
霎時間,現場眾人皆已呆若木雞,那黃公子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從拿到繡球時候的欣喜若狂到遇刺時候的驚恐,最後被孫稷俠拯救後的後怕不已,早已沒了上繡樓的心思,手中的繡球更是滾落在孫稷俠腳邊,孫稷俠猶豫片刻,還是撿起了腳邊的那隻繡球,此時香爐內的那一炷細香剛好燒完殆盡。
眾人反應過來,今晚的魁首竟被一個不知哪裏冒出來的窮酸小子奪得,人群裏議論紛紛,更有甚者要那小子自覺將繡球交出來,唯有被救的黃公子向著孫稷俠長身鞠躬而下。
黃公子用濃厚的湖南官話感激道:“今日多虧少俠相救,否則我命堪憂,黃丹臣在此謝過少俠了”,隨後他又冷言朝樓上拱手道:“今日之辱,潭州黃氏銘記於心!”,隨後黃丹臣一甩長袍,恨恨離開。
孫稷俠拿起繡球後,並未上樓,而是環視周遭的紙醉金迷、紅燈酒綠,仰天長歎道:
“我為升鬥小民,尚知當今國家危急,諸君皆為名士,又或為肉食者也,豈能不思報國,隻知沉溺於糜樂,耽於音色之中?君請見,明年之今日,敵騎必飲馬於此,各位官人好自為之吧”。
孫稷俠說完,便將繡球一腳踢飛數十米,不知滾落何處也。隨後他帶著陳小七轉身快步離開,空留下一地茫然懵懂之風流名士矣。
三樓,卞玉京站在窗邊,看著那個離去的背影,眼波流轉,心中五味雜陳。
唯有那個老鴰子站在樓梯上,對著孫稷俠破口大罵,畢竟壞了她的大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