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身世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飲至半夜,陳小七終於喝得酩酊大醉,終於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孫稷俠輕輕地給陳小七蓋了一件衣服。
唐大再次問及孫稷俠的身世,孫稷俠隻好說道祖父輩皆乃耕讀之人,後皆歿於戰亂,唯自己孤身逃亡南方,後途中遇盜賊,落難至此。
言至此處,唐大也心有戚戚然,自己國破家亡,流亡至此,不也是龍遊淺灘嘛。
孫稷俠見唐大麵露一副悲傷之色,忍不住問道:“我觀唐兄言談舉止皆非凡人,胸懷天下,滿腔報國熱血。且買酒之時,拿出的還是官銀,恐非一般人家。你我亂世相逢,今日也有過命之交了,現在更是有緣坐在一起喝酒暢談天下大勢,唐兄何苦不願以真麵目視我?”。
唐大聽完一時間酒醒了五分,孫稷俠此人果然心如發絲。唐大一時猶豫,終於歎了口氣道:“罷了罷了,亡國之人,還有什麽不能說的,今日得遇孫兄,是我之大幸。我願意與孫兄坦誠相待”。
唐大頓了頓,起身打開了窗戶,夜已深,村裏已經再無燭火,唐大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思緒迴到了曾經......
他苦澀的道出了過往:“其實我之名並不叫唐大,唐大隻是我為了逃難而用的化名,我真名為朱聿鍵,曾承襲王爵唐藩。後在崇禎九年,清軍兵臨京城之際,因領義軍北上勤王,被烈皇廢去王爵,貶為庶人,關押在中都鳳陽。又遭守陵太監石應詔索賄,我那時落難,正身無財物,石應詔便用鎖墩法折磨我長達數年。終遇赦,但又遇北京城破,烈皇殉國,我無奈隻好隻身南下,途中走到揚州時,又遇高傑縱兵搶掠,正遇到孫兄你和小七二人”。
唐大,或者現在應該是叫朱聿鍵,悠悠的講完自己坎坷的前半生。雖然隻有短短幾十字,但其中心酸,隻有朱聿鍵自己才能得以體會了。
孫稷俠聽完朱聿鍵自述身世後,頓時驚訝不已,原以為唐大雖然舉止自成氣度,但頂多是北邊哪家落了難的公子少爺,卻沒成想是曾經貴為王爵之尊的朱聿鍵,雖然已經被崇禎廢除了封爵稱號,但他也是朱家子孫,顯貴身份不可與他人而語,而且孫稷俠總覺得唐王朱聿鍵這個名字很熟悉,但是他又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聽到過。
孫稷俠揉了揉幹澀的眼睛,一時感慨不已,朱聿鍵雖貴為皇家子孫,但其身世卻是如此坎坷,也非是有如此人生經曆,才能有現在這麽開闊的胸懷和平易近人的性格,這與其他如蛀蟲般的朱家子弟相比較,其胸懷和心境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孫稷俠抱拳拱手道:“真沒想到是唐王千歲,某等今日未分尊卑,真是罪過罪過”。
朱聿鍵連忙迴禮道:“庶人朱聿鍵,不足道哉。還請孫兄莫要折煞我也,今日能在此與孫兄這等人傑相遇,正是我三生有幸也!”
孫稷俠避讓道:“唐王千歲身世坎坷,但報國之心,矢誌不渝,真乃世間奇男子也!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也!我相信這一切都是上天給千歲的考驗,當今中國板蕩,唐王千歲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以報國家!”。
朱聿鍵歎了口氣道:“我雖空有一腔報國之心,但是如今卻無地方讓我施展拳腳,祖宗遺訓,外藩不得幹政。我寧願自己隻是個尋常百姓,那樣我也有機會效力國家,唉唉”。
孫稷俠勸慰道:“千歲不要氣餒,國家正是用人之際,相信會有轉機的”。
朱聿鍵並不在意這等所謂皇家禮節、王室貴胄的迂腐稱謂,他本身就是一豪邁大氣之人,當即對孫稷俠道:“孫兄莫再叫我千歲了,我現在隻是一介庶人,孫兄喚我表字長壽即可”。
孫稷俠來自現代,更加不注重什麽封建禮教,之前稱謂也是因為二人剛見麵,如果禮節表現的過於現代化,反倒引起對方反感,現在朱聿鍵不注重之前那些禮節,他更是舉雙手表示同意,於是孫稷俠笑了笑道:“那就冒犯了,長壽兄”,隨後孫朱二人對視一眼,皆哈哈大笑,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朱聿鍵問起孫稷俠是否有表字,孫稷俠表示自己還未曾取,並請教朱聿鍵為其取一表字。朱聿鍵捋著頜下的胡子,在屋裏踱步,口裏念道:“孫兄,你我皆是從北邊逃亡而來之人,現在我們國破家亡,流落南方。不如表字就叫北庭,以期能早日收複北方,犁庭掃穴,恢複國家!”。
孫稷俠念了兩遍北庭二字,擊掌道:“好,就叫北庭!”。
孫稷俠問朱聿鍵今後的打算,朱聿鍵表示原計劃是打算前往南京投靠同族親人,但是今天看到了揚州這番動亂,讓他覺得國家現在病入膏肓,他迫切的想麵聖,即使冒犯忌諱也要求得一官半職來效力國家,朱聿鍵打算天亮後,即刻出發前往南京。
言及至此,朱聿鍵熱切的邀請孫稷俠一同前往南京,認為孫稷俠乃身懷大才之人,絕非池中之物,希望孫稷俠能和他一起前往南京,一展心中抱負。
孫稷俠沉思片刻,心想現在迴家的線索也沒找到,不如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於是就同意了朱聿鍵的邀請,但是提出想要帶陳小七一起走。因為小七在此地也是孤苦無仃之人,孫稷俠帶著小七出去,說不定還能讓他有出頭機遇。而且隨著清軍南下,此地以後也不安寧了,將小七帶走或許能讓他逃過不少災難。
朱聿鍵看小七是個毫無心機、窮苦出身但是又頗為機敏之人,心中也甚是喜愛,於是也同意帶著小七出發前往南京。
孫稷俠此時又有一事犯了難,朱聿鍵見孫稷俠麵露難色,以為孫稷俠有什麽要緊事,便問道:“孫兄還有什麽事情沒安排妥當嗎?”。
孫稷俠不好意思的迴道:“倒也沒有什麽事情安排,就是囊中羞澀,南京距此地尚有四五百裏路程,我和小七身上錢財已經花空了.......”。
朱聿鍵將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佩掏出按在桌子上,這是其母後給他的玉佩,朱聿鍵一直帶在身上,在鳳陽遇到索賄時,也不願意拿出來行賄石應詔。但現在朱聿鍵卻絲毫不以為意道:“明天我就拿這個玉佩去揚州府當了做盤纏,一起去南京!”。
孫稷俠訝異道:“長壽兄你.......”
“哎,無需多言,你我相見恨晚,這點身外物算什麽........”
二人定好行程之後,便將屋裏東西草草收拾了一番,隨後抵足而眠,一夜無話。
唐大再次問及孫稷俠的身世,孫稷俠隻好說道祖父輩皆乃耕讀之人,後皆歿於戰亂,唯自己孤身逃亡南方,後途中遇盜賊,落難至此。
言至此處,唐大也心有戚戚然,自己國破家亡,流亡至此,不也是龍遊淺灘嘛。
孫稷俠見唐大麵露一副悲傷之色,忍不住問道:“我觀唐兄言談舉止皆非凡人,胸懷天下,滿腔報國熱血。且買酒之時,拿出的還是官銀,恐非一般人家。你我亂世相逢,今日也有過命之交了,現在更是有緣坐在一起喝酒暢談天下大勢,唐兄何苦不願以真麵目視我?”。
唐大聽完一時間酒醒了五分,孫稷俠此人果然心如發絲。唐大一時猶豫,終於歎了口氣道:“罷了罷了,亡國之人,還有什麽不能說的,今日得遇孫兄,是我之大幸。我願意與孫兄坦誠相待”。
唐大頓了頓,起身打開了窗戶,夜已深,村裏已經再無燭火,唐大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思緒迴到了曾經......
他苦澀的道出了過往:“其實我之名並不叫唐大,唐大隻是我為了逃難而用的化名,我真名為朱聿鍵,曾承襲王爵唐藩。後在崇禎九年,清軍兵臨京城之際,因領義軍北上勤王,被烈皇廢去王爵,貶為庶人,關押在中都鳳陽。又遭守陵太監石應詔索賄,我那時落難,正身無財物,石應詔便用鎖墩法折磨我長達數年。終遇赦,但又遇北京城破,烈皇殉國,我無奈隻好隻身南下,途中走到揚州時,又遇高傑縱兵搶掠,正遇到孫兄你和小七二人”。
唐大,或者現在應該是叫朱聿鍵,悠悠的講完自己坎坷的前半生。雖然隻有短短幾十字,但其中心酸,隻有朱聿鍵自己才能得以體會了。
孫稷俠聽完朱聿鍵自述身世後,頓時驚訝不已,原以為唐大雖然舉止自成氣度,但頂多是北邊哪家落了難的公子少爺,卻沒成想是曾經貴為王爵之尊的朱聿鍵,雖然已經被崇禎廢除了封爵稱號,但他也是朱家子孫,顯貴身份不可與他人而語,而且孫稷俠總覺得唐王朱聿鍵這個名字很熟悉,但是他又一時想不起在哪裏聽到過。
孫稷俠揉了揉幹澀的眼睛,一時感慨不已,朱聿鍵雖貴為皇家子孫,但其身世卻是如此坎坷,也非是有如此人生經曆,才能有現在這麽開闊的胸懷和平易近人的性格,這與其他如蛀蟲般的朱家子弟相比較,其胸懷和心境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孫稷俠抱拳拱手道:“真沒想到是唐王千歲,某等今日未分尊卑,真是罪過罪過”。
朱聿鍵連忙迴禮道:“庶人朱聿鍵,不足道哉。還請孫兄莫要折煞我也,今日能在此與孫兄這等人傑相遇,正是我三生有幸也!”
孫稷俠避讓道:“唐王千歲身世坎坷,但報國之心,矢誌不渝,真乃世間奇男子也!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也!我相信這一切都是上天給千歲的考驗,當今中國板蕩,唐王千歲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以報國家!”。
朱聿鍵歎了口氣道:“我雖空有一腔報國之心,但是如今卻無地方讓我施展拳腳,祖宗遺訓,外藩不得幹政。我寧願自己隻是個尋常百姓,那樣我也有機會效力國家,唉唉”。
孫稷俠勸慰道:“千歲不要氣餒,國家正是用人之際,相信會有轉機的”。
朱聿鍵並不在意這等所謂皇家禮節、王室貴胄的迂腐稱謂,他本身就是一豪邁大氣之人,當即對孫稷俠道:“孫兄莫再叫我千歲了,我現在隻是一介庶人,孫兄喚我表字長壽即可”。
孫稷俠來自現代,更加不注重什麽封建禮教,之前稱謂也是因為二人剛見麵,如果禮節表現的過於現代化,反倒引起對方反感,現在朱聿鍵不注重之前那些禮節,他更是舉雙手表示同意,於是孫稷俠笑了笑道:“那就冒犯了,長壽兄”,隨後孫朱二人對視一眼,皆哈哈大笑,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朱聿鍵問起孫稷俠是否有表字,孫稷俠表示自己還未曾取,並請教朱聿鍵為其取一表字。朱聿鍵捋著頜下的胡子,在屋裏踱步,口裏念道:“孫兄,你我皆是從北邊逃亡而來之人,現在我們國破家亡,流落南方。不如表字就叫北庭,以期能早日收複北方,犁庭掃穴,恢複國家!”。
孫稷俠念了兩遍北庭二字,擊掌道:“好,就叫北庭!”。
孫稷俠問朱聿鍵今後的打算,朱聿鍵表示原計劃是打算前往南京投靠同族親人,但是今天看到了揚州這番動亂,讓他覺得國家現在病入膏肓,他迫切的想麵聖,即使冒犯忌諱也要求得一官半職來效力國家,朱聿鍵打算天亮後,即刻出發前往南京。
言及至此,朱聿鍵熱切的邀請孫稷俠一同前往南京,認為孫稷俠乃身懷大才之人,絕非池中之物,希望孫稷俠能和他一起前往南京,一展心中抱負。
孫稷俠沉思片刻,心想現在迴家的線索也沒找到,不如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於是就同意了朱聿鍵的邀請,但是提出想要帶陳小七一起走。因為小七在此地也是孤苦無仃之人,孫稷俠帶著小七出去,說不定還能讓他有出頭機遇。而且隨著清軍南下,此地以後也不安寧了,將小七帶走或許能讓他逃過不少災難。
朱聿鍵看小七是個毫無心機、窮苦出身但是又頗為機敏之人,心中也甚是喜愛,於是也同意帶著小七出發前往南京。
孫稷俠此時又有一事犯了難,朱聿鍵見孫稷俠麵露難色,以為孫稷俠有什麽要緊事,便問道:“孫兄還有什麽事情沒安排妥當嗎?”。
孫稷俠不好意思的迴道:“倒也沒有什麽事情安排,就是囊中羞澀,南京距此地尚有四五百裏路程,我和小七身上錢財已經花空了.......”。
朱聿鍵將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佩掏出按在桌子上,這是其母後給他的玉佩,朱聿鍵一直帶在身上,在鳳陽遇到索賄時,也不願意拿出來行賄石應詔。但現在朱聿鍵卻絲毫不以為意道:“明天我就拿這個玉佩去揚州府當了做盤纏,一起去南京!”。
孫稷俠訝異道:“長壽兄你.......”
“哎,無需多言,你我相見恨晚,這點身外物算什麽........”
二人定好行程之後,便將屋裏東西草草收拾了一番,隨後抵足而眠,一夜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