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鎮總兵唐通一接到入京勤王的詔書,便立馬率領所部八千士卒趕往北京,薊鎮距離北京不過百裏之遙,兩天便趕至了京師。


    他將薊鎮兵馬屯紮於京師齊化門外,便徑直入宮覲見崇禎。


    崇禎看到三大勤王之師,唐通是第一個趕到的,特別是在有了劉澤清的襯托後。崇禎非常感動,加賜了唐通蟒袍玉帶,並立即賜宴,大賞薊鎮兵馬。


    說來好笑,說是說大賞,國庫內僅餘存的白銀四千兩。崇禎帝將這少的可憐的四千兩白銀全部賞賜給了唐通部,唐通本人白銀四十兩,士卒各五錢。


    雖然錢少,但是唐通仍向皇帝表示:“願捐軀報效,使元兇速就殲夷”。


    然而就在這樣難得的君臣相宜之際,崇禎多疑的性格又犯了。值此大廈將傾之際,他仍然不忘大明朝太監監軍的老傳統,他將內務府大太監杜之秩派往了薊鎮軍中監軍,如此行徑立刻激怒了唐通,唐通最反感的就是太監前來監軍,但凡換個文臣前來,他都不會發這麽大的火。


    他將崇禎賞賜的蟒袍玉帶全部摔在地上,憤怒的說道:“皇上封我伯爵,賜我蟒袍玉帶,但是又派遣內官來節製我,這難道是覺得我不如一個太監奴婢嗎?”,隨即借口自己所部“寡於賊,不敵,戰此平地,尤不敵,當往居庸關設險以待”,不等崇禎下令,唐通就將薊鎮兵馬全部帶往了西邊的居庸關。


    唐通的抗命不尊讓崇禎憤怒不已,但此一時彼一時,崇禎對此無可奈何,隻好任由其自行其是。


    三月十五日,大順軍抵達居庸關,唐通眼見敵軍勢大,又自感大明朝大勢已去,遂和監軍太監杜之秩一起投降了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有大臣奏請皇帝迅速南巡,帝否。


    又有臣建議送太子前往南京,若有不測,可使太子監國,帝猶豫不決。就這樣,崇禎浪費了最後出城的時機。


    局勢危急,但是戍守北京城的將士們卻軍餉急缺,當此將士用命之時,國庫再也無錢可支用。崇禎帝隻好號召大臣們捐餉共赴國難,可群臣卻一個個哭窮,不肯掏錢。深受皇恩的首輔魏德藻隻捐出了伍佰兩,有的捐幾十兩到十幾兩不等,兵部侍郎金之俊、考功司郎中劉廷諫等人隻捐了幾兩,最後崇禎僅僅收到了白銀三千多兩,崇禎帝看到這些白銀,深恨這些官員為國者寥寥,都是些為一己私利者也。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順軍經居庸關抵達北京城外,順軍軍勢雄壯,但李自成看著雄偉的北京城牆,也心生了此城難以攻破的想法,李自成其實並沒有想著一戰就能攻破北京城,畢竟此前無論瓦剌還是後金多次入關,甚至兵圍北京,都沒能破城,他不認為自己能一戰而下,時間拖久了,各地增援的明軍就都圍過來了。


    大順政權初立,內部其實根本不穩固,內政上基本上是個草台班子在唱戲,軍事上魚目混雜、戰力斑駁,既有跟他一起創業的老營兄弟,也有很多投降的明軍和其他入夥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雖然稱帝,但實際上還是個農民起義軍盟主的角色,他真正能依靠的還是隻有自己的幾萬老營兄弟。


    此次他率軍前來的目的也隻是想要恫嚇威脅崇禎,如果能讓崇禎承認新生的大順政權的合法性是最好的,如果崇禎不同意,李自成可以退而求其次,讓崇禎將帝國西北分封給李自成,讓他能做一個西北王也知足了。基於這個政治訴求,李自成派了使者前往城內談判。


    李自成以為崇禎在其軍勢的恫嚇下,肯定會同意他的政治訴求,但他低估了崇禎帝的剛烈性格。


    談判伊始,崇禎聽到使者提出李自成讓崇禎承認大順的合法性時,直唿讓侍衛為其披甲,他要上城牆親自殺賊。侍候在側的王承恩立馬勸諫皇帝陛下,好不容易讓這位剛愎易怒的皇帝陛下冷靜下來。


    使者見第一個訴求肯定達不成,隻好請封西北王,提出隻要崇禎將甘肅、陝西、山西三省割讓給李自成做封地,順軍立馬撤軍,並且從此稱臣,再不東顧。這對於當前的大明帝國而言,其實是個可解燃眉之急的選擇,因為即使不同意,這些地方也事實上成為了偽順的地盤了。


    但崇禎一想到,若割地封王,大明朝兩百年來,列祖列宗均未有此成例,他將成為朱家第一個分裂國家的君主。若是不割,大明立馬就有亡國之危。無論怎麽選擇,崇禎皆無顏麵見曆代祖宗,一時間,崇禎想到自己執政以來,宵衣旰食,從未懈怠,卻落到如此地步,不禁悲從心來,慟哭不已。


    作為臣子,本應食君之祿,為君解憂,其實此時,若是有朝臣支持擁護,崇禎也會半推半就的同意了此事。


    但是因為崇禎的剛愎自用,政見若最後產生了壞的結果,崇禎絕不會承擔責任,隻會將責任安在獻策者身上。朝臣因此均不肯再為天子開口建言獻策,畢竟袁崇煥、陳新甲諸人的例子在前,誰也不願意再為崇禎背鍋了,所以談判竟一時陷入僵局。


    因和談反複磋商超出了李自成給出的期限,特別是李自成聽到談判時的崇禎君臣情形,發出了“嗟爾明朝,氣數已盡”的感歎,遂下定決心要武力攻取北京。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城門迎順軍入城,李自成令部下權將軍劉宗敏,製將軍劉芳亮、劉希堯、袁宗第等人統兵進城,隨後自大明內閣首輔魏德藻以下,大小數百官員投降順軍,可笑明朝養士兩百年,竟然養出了這麽一群降臣。


    此時的崇禎帝穿戴整齊來到太和門,如往常一樣準備禦門聽政。然而,卻是一個臣子也沒有。崇禎正打算問侍候在身邊的王承恩是怎麽迴事,此時正有一個小太監惶恐跑來朝崇禎稟告:“皇爺,順軍已經攻破外城了,現在正在攻打宮城,奴婢們正在拚死抵抗,請皇爺趕快離城”。


    崇禎此時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此時他做了一個決定,命侍衛們將三個兒子分別趁亂帶離北京城,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妻女受辱,崇禎先殺妻後殺女,隨後本想自盡,但終因王承恩的勸諫而放棄。隨後與大伴王承恩換上便服,從密道逃到了宮城附近的煤山。


    此時,崇禎看見皇宮內外濃煙滾滾,喊殺聲不絕,他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悲愴,仰天慟哭。哭完,他命王承恩在一棵歪脖子樹上懸掛好白綾,在王承恩的伺候下,走完了最後一程。王承恩隨後也在旁邊伴駕而去,史稱甲申國難,大明帝國崇禎一朝自此落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