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兩天的路程,蕭瑀終於來到黃河決口的重災區河東郡,當然這倒不是他來的慢了,而是他這一路上必須繞開河水泛濫的地方,結果等他來到以李家為首的賑災營地時,已經是第三天了。不過也正是因為饒了路,也讓他見識到了此次災情的控製情況。本來他在來的路上,就對此次賑災會遇到的情況有過估計,心裏也早就做好了各種打算。但等他真的踏足河東郡時,卻見河東郡的情況竟然和他預想的完全不同。沒有隨處可見的饑民,沒有泛濫成災的黃河河水,更沒有什麽民怨事件發生,一切都那麽的井然有序。百姓們都各自忙碌著自己的事,少見有對這次災難怨天尤人的。而他在問詢過接待他的當地官員才知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晉陽李家。
因為早在他到來之前,李家次子李世民便親自押送著由廣通倉運來的糧食趕到了。而在李世民到達之前,更有李秀寧先一步運送了一批物資過來穩住了災民。災民有了食物裹腹,又有柴紹等人提前做了安置,才最終沒有鬧出什麽大的民亂。再後來,就是由房玄齡和杜如晦統籌,李靖和柴紹親自率領全郡百姓和兵丁,在泛濫區外開始進行的挖渠引流,短短三天,所挖的河渠已基本成形,隻要再拓寬加固一些,應該就能開始引流泛濫區的河水了。
“世民見過伯父。”李世民原本正配合著房玄齡指揮挖渠,知道蕭瑀來了以後顧不上換衣服就過來迎接了。
“世民,情況如何了?”蕭瑀趕緊問道。雖說這次黃河決口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殘留的黃河泥沙還是不好處理的,如果處理的不及時,還是可能會錯過秋種的。
“叔父放心,一切順利,如果不出意外,一月之內應該能處理完畢,隻要不耽誤秋種,來年民生就有了希望。”李世民的迴答出乎蕭瑀的意料。他倒不是驚於賑災事宜的進度快,而是沒想到李世民居然和他一樣,先想到的竟然都是百姓的生計問題。
“賢侄啊!叔父還有一件事要問你,這次賑災的糧米,你是如何調來的?”這也是蕭瑀來找李世民的目的之一,因為糧倉曆來是每個朝代的重中之重,一般若無朝廷之命,是絕不能開倉放糧的。就算是蕭瑀,也是在來的路上,才差人快馬趕往廣通倉著令開倉賑災。可現在李世民卻已先一步押送著廣通倉的糧米到了!如此情況,要麽是廣通倉掌令職責有失,要麽是李世民用了別的方法,但無論那種,都是極度越權的!
“世民有罪!”李世民一聽蕭瑀提起此事,趕緊跪下請罪道:“因廣通倉掌令長孫大人與父親是舊識,所以此次世民奉父親之命前去對其言及厲害之後,長孫大人念及情況特殊,才令侄兒攜糧前來。不過長孫大人已將此事奏報聖上,相信聖上不日便會有旨意降下。”
“那就好,那就好。”蕭瑀聽到這裏,雖然嘴上說著放心,但心裏卻對李家在關隴之地的影響多了幾分憂慮。一個外戚公子,僅憑話語就能說動朝廷要員開倉放糧,真的隻是掌令官員懂得審時度勢嗎?不過由於這不是當務之急,他也就沒有多說什麽,隻能先等著朝廷先有所裁斷再說。而且另一個問題,他反而更為關心,於是又問向李世民道:“賢侄,我聽說這次黃河剛決口沒多久,河水就迴流原道了,可有此事?”
這一點也是蕭瑀在到達後一直沒有想通的,按理說河流決口,一般都是發生在汛期的,要麽是上遊水流暴漲,要麽是某個河段雨量過大才導致河水衝破堤壩。可是這次?明明夏天都過去了,而且長安附近最近也沒有下過大雨啊?況且這次還是史無前例的剛決口不久,就又迴流迴去了!簡直聞所未聞!
“這個?”由於蕭灼鎮壓龍靈時李世民並不在場,而且柴紹等人當時又看不出什麽門道來,結果他們在講述給李世民聽時,李世民也隻能和他們一起隻覺得不可思議。但無論如何,黃河歸流了那總是好事,而且現在最重要的事也不是這個,而是賑災。但此時蕭瑀既然問了,他也隻能如實告知,“這件事,具體的世民也不清楚,不過,據說做這件事的是李淳風,也多虧了他,這裏的百姓才肯聽從調度。他就在那邊的高坡上,世民這就差人去把他叫來。”李世民指了指方向,剛要動身,蕭瑀又立刻把他叫住了。
李淳風?蕭瑀想起了那個在蕭家見過的少年,自從蕭灼慘遭碎屍後,袁天罡就帶著李淳風和李元霸不知所蹤,沒想到李淳風竟然來了這裏。而之後他又從江映雪口中得知蕭灼還活著,就更像知道蕭灼到底在何處了?可是無論是江映雪還是翁亭硯,對這件事卻始終守口如瓶不告訴他,如今在這裏遇到李淳風,他自然也想去探聽一下。
“賢侄啊!你先在這裏忙著,我自己去找他。出於一點私心,蕭瑀拒絕了李世民的跟隨,自己順著李世民指的方向走了過去。但剛踏出一步之後,蕭瑀又迴頭問了一句,“對了,那個李靖在何處?”
“李大俠他在別處監督挖渠進度,叔父要見他嗎?”李世民迴答道。但蕭瑀聽了卻沒有表示出急切的態度,“不用了,救災要緊,朝廷的嘉獎而已,也不差這一時。”
在翻過一個高坡後,蕭瑀終於見到了那個被百姓傳為神人的少年。還是一如以前那般安然適雅,李淳風正四處觀察著地形地貌,仿佛這裏高高矮矮的地勢在他眼中十分別具一格一般。但蕭瑀看著此時的李淳風,卻總覺得身影有些熟識,因為李淳風的很多舉動中,都透露著蕭灼的影子。
是灼兒嗎?雖然兩人有著形體和外貌上的差異,但這個念頭,卻不知為何突然縈繞在蕭瑀的腦中。
仿佛是發覺了有人靠近自己,李淳風也轉過身看了一眼,結果等他看到來人是誰時,也不禁愣在了原地。他有想過朝廷會派遣官員進行賑災,但他沒想到來的竟然會是他父親。還是那個熟悉的麵孔,即嚴肅又有一絲慈藹,隻是今日再見時,他的兩鬢間又多了許多白發。那一瞬間,眼前之人對自己的嚴厲、對自己的教誨,對自己的囑托……又都一一浮現在腦海中,但最終,卻不得不化作一句:“李淳風見過蕭大人。”
李淳風!蕭瑀也被這句話驚醒。在走向李淳風時,他幾度把李淳風當成了蕭灼,尤其是在看到李淳風身後的雙劍時,他更是忍不住想去叫一聲:灼兒。可是李淳風的一句提醒,讓他知道,眼前這個少年並不是自己的兒子。
“李道長,你身後的劍可否容我一觀?”最終,蕭瑀礙於身旁還有其他人,向李淳風提了別的請求。這兩把劍,以前可是蕭灼持有的,雖然不知為何此時會在李淳風身上,但蕭瑀一見之下,還是難免睹物思人,想多看幾眼。
“蕭大人,師叔之事,還請節哀。”蕭灼解下劍匣,遞過去時,雙手也不由得有些晃動。他父親今日如此舉動,他作為兒子的,如何會不知其意,但他卻也不得不強裝著去勸慰自己的父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蕭瑀早已知道他並沒有身死。
“李道長可知他在何處?”趁著走近的機會,蕭瑀低聲問了李淳風一句。
他?蕭灼恍然,父親所說的他指的是誰?難道父親知道了自己沒死?蕭灼立刻抬頭看了看自己的父親,那雙眼睛裏透露出的,是急切和希望。糾結再三,蕭灼還是將劍匣往腳下一拄,迴複道:“他很好。”
因為早在他到來之前,李家次子李世民便親自押送著由廣通倉運來的糧食趕到了。而在李世民到達之前,更有李秀寧先一步運送了一批物資過來穩住了災民。災民有了食物裹腹,又有柴紹等人提前做了安置,才最終沒有鬧出什麽大的民亂。再後來,就是由房玄齡和杜如晦統籌,李靖和柴紹親自率領全郡百姓和兵丁,在泛濫區外開始進行的挖渠引流,短短三天,所挖的河渠已基本成形,隻要再拓寬加固一些,應該就能開始引流泛濫區的河水了。
“世民見過伯父。”李世民原本正配合著房玄齡指揮挖渠,知道蕭瑀來了以後顧不上換衣服就過來迎接了。
“世民,情況如何了?”蕭瑀趕緊問道。雖說這次黃河決口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殘留的黃河泥沙還是不好處理的,如果處理的不及時,還是可能會錯過秋種的。
“叔父放心,一切順利,如果不出意外,一月之內應該能處理完畢,隻要不耽誤秋種,來年民生就有了希望。”李世民的迴答出乎蕭瑀的意料。他倒不是驚於賑災事宜的進度快,而是沒想到李世民居然和他一樣,先想到的竟然都是百姓的生計問題。
“賢侄啊!叔父還有一件事要問你,這次賑災的糧米,你是如何調來的?”這也是蕭瑀來找李世民的目的之一,因為糧倉曆來是每個朝代的重中之重,一般若無朝廷之命,是絕不能開倉放糧的。就算是蕭瑀,也是在來的路上,才差人快馬趕往廣通倉著令開倉賑災。可現在李世民卻已先一步押送著廣通倉的糧米到了!如此情況,要麽是廣通倉掌令職責有失,要麽是李世民用了別的方法,但無論那種,都是極度越權的!
“世民有罪!”李世民一聽蕭瑀提起此事,趕緊跪下請罪道:“因廣通倉掌令長孫大人與父親是舊識,所以此次世民奉父親之命前去對其言及厲害之後,長孫大人念及情況特殊,才令侄兒攜糧前來。不過長孫大人已將此事奏報聖上,相信聖上不日便會有旨意降下。”
“那就好,那就好。”蕭瑀聽到這裏,雖然嘴上說著放心,但心裏卻對李家在關隴之地的影響多了幾分憂慮。一個外戚公子,僅憑話語就能說動朝廷要員開倉放糧,真的隻是掌令官員懂得審時度勢嗎?不過由於這不是當務之急,他也就沒有多說什麽,隻能先等著朝廷先有所裁斷再說。而且另一個問題,他反而更為關心,於是又問向李世民道:“賢侄,我聽說這次黃河剛決口沒多久,河水就迴流原道了,可有此事?”
這一點也是蕭瑀在到達後一直沒有想通的,按理說河流決口,一般都是發生在汛期的,要麽是上遊水流暴漲,要麽是某個河段雨量過大才導致河水衝破堤壩。可是這次?明明夏天都過去了,而且長安附近最近也沒有下過大雨啊?況且這次還是史無前例的剛決口不久,就又迴流迴去了!簡直聞所未聞!
“這個?”由於蕭灼鎮壓龍靈時李世民並不在場,而且柴紹等人當時又看不出什麽門道來,結果他們在講述給李世民聽時,李世民也隻能和他們一起隻覺得不可思議。但無論如何,黃河歸流了那總是好事,而且現在最重要的事也不是這個,而是賑災。但此時蕭瑀既然問了,他也隻能如實告知,“這件事,具體的世民也不清楚,不過,據說做這件事的是李淳風,也多虧了他,這裏的百姓才肯聽從調度。他就在那邊的高坡上,世民這就差人去把他叫來。”李世民指了指方向,剛要動身,蕭瑀又立刻把他叫住了。
李淳風?蕭瑀想起了那個在蕭家見過的少年,自從蕭灼慘遭碎屍後,袁天罡就帶著李淳風和李元霸不知所蹤,沒想到李淳風竟然來了這裏。而之後他又從江映雪口中得知蕭灼還活著,就更像知道蕭灼到底在何處了?可是無論是江映雪還是翁亭硯,對這件事卻始終守口如瓶不告訴他,如今在這裏遇到李淳風,他自然也想去探聽一下。
“賢侄啊!你先在這裏忙著,我自己去找他。出於一點私心,蕭瑀拒絕了李世民的跟隨,自己順著李世民指的方向走了過去。但剛踏出一步之後,蕭瑀又迴頭問了一句,“對了,那個李靖在何處?”
“李大俠他在別處監督挖渠進度,叔父要見他嗎?”李世民迴答道。但蕭瑀聽了卻沒有表示出急切的態度,“不用了,救災要緊,朝廷的嘉獎而已,也不差這一時。”
在翻過一個高坡後,蕭瑀終於見到了那個被百姓傳為神人的少年。還是一如以前那般安然適雅,李淳風正四處觀察著地形地貌,仿佛這裏高高矮矮的地勢在他眼中十分別具一格一般。但蕭瑀看著此時的李淳風,卻總覺得身影有些熟識,因為李淳風的很多舉動中,都透露著蕭灼的影子。
是灼兒嗎?雖然兩人有著形體和外貌上的差異,但這個念頭,卻不知為何突然縈繞在蕭瑀的腦中。
仿佛是發覺了有人靠近自己,李淳風也轉過身看了一眼,結果等他看到來人是誰時,也不禁愣在了原地。他有想過朝廷會派遣官員進行賑災,但他沒想到來的竟然會是他父親。還是那個熟悉的麵孔,即嚴肅又有一絲慈藹,隻是今日再見時,他的兩鬢間又多了許多白發。那一瞬間,眼前之人對自己的嚴厲、對自己的教誨,對自己的囑托……又都一一浮現在腦海中,但最終,卻不得不化作一句:“李淳風見過蕭大人。”
李淳風!蕭瑀也被這句話驚醒。在走向李淳風時,他幾度把李淳風當成了蕭灼,尤其是在看到李淳風身後的雙劍時,他更是忍不住想去叫一聲:灼兒。可是李淳風的一句提醒,讓他知道,眼前這個少年並不是自己的兒子。
“李道長,你身後的劍可否容我一觀?”最終,蕭瑀礙於身旁還有其他人,向李淳風提了別的請求。這兩把劍,以前可是蕭灼持有的,雖然不知為何此時會在李淳風身上,但蕭瑀一見之下,還是難免睹物思人,想多看幾眼。
“蕭大人,師叔之事,還請節哀。”蕭灼解下劍匣,遞過去時,雙手也不由得有些晃動。他父親今日如此舉動,他作為兒子的,如何會不知其意,但他卻也不得不強裝著去勸慰自己的父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蕭瑀早已知道他並沒有身死。
“李道長可知他在何處?”趁著走近的機會,蕭瑀低聲問了李淳風一句。
他?蕭灼恍然,父親所說的他指的是誰?難道父親知道了自己沒死?蕭灼立刻抬頭看了看自己的父親,那雙眼睛裏透露出的,是急切和希望。糾結再三,蕭灼還是將劍匣往腳下一拄,迴複道:“他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