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在河西走廊邊境隻留下了地方軍,主力軍去往了陝西邊境。”範仲淹迴答道。
“陝西那邊兒現在誰管事兒?”皇帝趙貞又問。
“陝西路安撫使範雍。”
“把範雍換下來,讓我嶽家伯父曹琮帶他的禁軍過去吧。任命我嶽家伯父曹琮為陝西經略安撫使。”皇帝趙貞命令道。
陝西經略安撫使就是前線最高司令官。
範雍也是一文官,還是不會打仗的文官。宋朝就喜歡任用文官做元帥,真是夠了,趙貞不想理會這一套。
“好,好,好!”範仲淹應允道。
聽了皇帝趙貞的話,範仲淹心中輕鬆了不少,他就是這麽思量的。換一武將,守邊才是正道。文臣武將,相得益彰,國家才能發展的更順遂。
“官家,留守在邊境的那些個監軍……”範仲淹又問道。
關於軍隊打仗,宋朝朝廷做法很奇葩,皇帝們為了掌控軍權,喜歡參與到前線的戰爭中求存在感。
宋朝皇帝們還喜歡畫軍陣圖,軍隊打仗時按皇帝畫的軍陣圖排列作戰,用軍陣圖和敵軍步兵作戰也就算了。
宋朝卻是讓步兵排列各種隊形,以肉盾對抗敵方騎兵。(可憐的步兵。)
除了畫軍陣圖,皇帝們還派出內侍作為監軍,代表皇帝參與作戰計劃,聽從皇帝從京城發來的指令,領兵打仗。
邊關將領都會按朝廷指令打仗,因為若按朝廷指令執行,即使輸了也不受罰,如果不按朝廷命令執行,即使贏了也沒有獎勵。
關鍵這是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古代,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等皇帝的指令過來。什麽黃花菜,白花菜,全涼了。
聽到範仲淹問監軍的事情,趙貞不假思索的迴答道:“撤迴來,把監軍全部撤迴來。所有軍事行動由曹琮見機行事,朝廷不幹預。”
“好,好,好。”範仲淹又連說了三個好,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
趙貞又下了一道任職令,任命夏竦為中書省副宰相。召夏竦迴京。
等夏竦一家人喜融融到了京城。大理寺卿立即派人進行抓捕。
把夏竦,夏竦老婆,女婢分別關押審訊。很快真相大白:那封信是夏竦讓女婢模仿石介筆跡,偽造的。
最後夏竦流放崖州,女婢戴罪服役,在慈幼院教孤兒們認字,寫字。
白雲收起夏日的餘熱,新雨帶來早秋的清新氣息。雖然現在已經是雨過天晴,然而一場秋雨一場涼,總會有人觸景生情,傷懷悲秋。
若是抬眼看皇宮的上空,秋高氣爽,白雲飄浮,有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讓人不禁也豪情萬丈……
皇帝趙貞把石介,富弼叫到了集英殿,兩人看完那封信,驚恐不安,跪倒在地。
石介慌忙解釋道:“陛下,這封信字跡幾乎和我的字跡一模一樣,但和我原信有一字之差,我原先寫的是行‘伊周之事’。而非‘伊霍之事’。”
伊周,周是指周公,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那個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親弟弟。
周武王伐紂後,不久就死了。(可能是伐紂時受了傷,猜的。)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彼時才十三歲,周武王委托周公輔佐自己的兒子。
周公是個有能力的,是孔子的偶像。周公攝政一年就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作禮樂,七年還政於成王。
“都起來吧。”趙貞說道。
二人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皇帝趙貞看了一眼垂手站立的富弼,心中感慨:
曆史上,剛入仕的富弼,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擁有安邦定國,經世致用,為民做主的遠大誌向。
經曆了偽造信件誣陷和後期宋仁宗欲擒故縱的試探。以及老嶽父,為人圓滑的晏殊的言傳身教。
富弼最終再無大刀闊斧改革的銳氣。隻剩下“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害心於其間。”
在官場這個染心染身染衣裳的大染缸中。富弼漸漸蛻變為世故圓滑的常青樹,老金剛。
曆史上,經曆了夏竦的偽造信加謠言,貶出開封的富弼。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讓當年那個為國為民熱血沸騰,談改革不顧身家性命的真漢子。變成了宋朝最經典的執政官,成為了“真宰相”,屹立永不倒的“真宰相”。高潔無瑕,片塵不染的“真宰相”。
終其一生,再沒有任何人彈劾他。也就是說那個銳意改革的富弼,已經不複存在……
絕大多數的讀書人,初入官場,總有一股銳不可擋的勇氣,以及輔佐君王的事業心。
但在漸漸熟悉官場規則之後,就會慢慢磨平了棱角,變得圓滑,變得世故,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忘了初心……
“二位迴去認真做事,革新是要進行下去的,不會改變。隻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範公所做之事得罪很多的人。二位是範公的左膀右臂。難免會成為別人的靶子,言行舉止,要慎之又慎……”皇帝趙貞和顏悅色又勉勵了幾句,讓二人迴去了。
趙貞隻想說夏竦太謹小慎微了,根本不需要花那麽長的時間去模仿什麽筆跡。
行伊周之事一樣可以擊碎疑神疑鬼的皇帝脆弱的心房,任哪個小心眼的皇帝都不喜歡聲望,權力過大的臣子。
………………………………………………………………
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煙霧,蘭花似乎也沾露著露珠,羅幕輕寒,燕子已飛去,萬籟俱寂的夜晚,明月灑下清輝,透過樹梢灑向大地。
有一隻屋簷下的蜘蛛在暈黃的月光下忙碌著織網。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夜深人靜之時,那細細的落葉聲更是增添了秋天的涼意,高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一般。
範仲淹,杜衍,韓琦,富弼,歐陽修,石介等人在庭院裏坐著。
無茶,無酒,幾人靜靜的坐在皎潔的月光下,誰也沒有說話。
那封行伊霍之事的偽造信件傳開之後,朝堂也有一些謠言隨之而來,造謠範仲淹等人,欲立新君。
甚至還有謠言說範仲淹大大權獨攬,欲篡位。幾人聞此流言,惶惶不可終日,為了自證清白,幾人都已寫好了自請下放到地方的請辭書。
想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當周公自立為王的謠言四起時,周公也不得不自請辭去官位,流放地方以避禍。
雖然皇帝很少過問政事,但是卻給了他們最大的信任。
忠而見謗,信而見疑。
忠貞卻遭遇誹謗,誠信卻被君王懷疑。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是層出不窮的。
周公姬旦,屈原,賈誼……
而如今,他們幾人又何其有幸,遇到了一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君王。
遇此明君,此生無憾,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在朝廷風雲變幻之際,河西走廊又有好消息傳來,李元昊騷擾大宋邊境,沒有討到便宜,反而又丟失了一些地盤。
於是李元昊轉戰攻擊迴鶻,在河西府的物資支持下,李元昊攻擊迴鶻又敗北。隻好縮迴自己的大本營,而迴鶻與大宋關係更加緊密,願意向大宋稱臣,抱緊這棵大樹保平安。
大宋封其為河西節度使兼洮州,涼州刺史,曆時四年,大宋終於又打通了被西夏李元昊截斷的絲綢之路。
…………………………………………………………
“陝西那邊兒現在誰管事兒?”皇帝趙貞又問。
“陝西路安撫使範雍。”
“把範雍換下來,讓我嶽家伯父曹琮帶他的禁軍過去吧。任命我嶽家伯父曹琮為陝西經略安撫使。”皇帝趙貞命令道。
陝西經略安撫使就是前線最高司令官。
範雍也是一文官,還是不會打仗的文官。宋朝就喜歡任用文官做元帥,真是夠了,趙貞不想理會這一套。
“好,好,好!”範仲淹應允道。
聽了皇帝趙貞的話,範仲淹心中輕鬆了不少,他就是這麽思量的。換一武將,守邊才是正道。文臣武將,相得益彰,國家才能發展的更順遂。
“官家,留守在邊境的那些個監軍……”範仲淹又問道。
關於軍隊打仗,宋朝朝廷做法很奇葩,皇帝們為了掌控軍權,喜歡參與到前線的戰爭中求存在感。
宋朝皇帝們還喜歡畫軍陣圖,軍隊打仗時按皇帝畫的軍陣圖排列作戰,用軍陣圖和敵軍步兵作戰也就算了。
宋朝卻是讓步兵排列各種隊形,以肉盾對抗敵方騎兵。(可憐的步兵。)
除了畫軍陣圖,皇帝們還派出內侍作為監軍,代表皇帝參與作戰計劃,聽從皇帝從京城發來的指令,領兵打仗。
邊關將領都會按朝廷指令打仗,因為若按朝廷指令執行,即使輸了也不受罰,如果不按朝廷命令執行,即使贏了也沒有獎勵。
關鍵這是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古代,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等皇帝的指令過來。什麽黃花菜,白花菜,全涼了。
聽到範仲淹問監軍的事情,趙貞不假思索的迴答道:“撤迴來,把監軍全部撤迴來。所有軍事行動由曹琮見機行事,朝廷不幹預。”
“好,好,好。”範仲淹又連說了三個好,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
趙貞又下了一道任職令,任命夏竦為中書省副宰相。召夏竦迴京。
等夏竦一家人喜融融到了京城。大理寺卿立即派人進行抓捕。
把夏竦,夏竦老婆,女婢分別關押審訊。很快真相大白:那封信是夏竦讓女婢模仿石介筆跡,偽造的。
最後夏竦流放崖州,女婢戴罪服役,在慈幼院教孤兒們認字,寫字。
白雲收起夏日的餘熱,新雨帶來早秋的清新氣息。雖然現在已經是雨過天晴,然而一場秋雨一場涼,總會有人觸景生情,傷懷悲秋。
若是抬眼看皇宮的上空,秋高氣爽,白雲飄浮,有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讓人不禁也豪情萬丈……
皇帝趙貞把石介,富弼叫到了集英殿,兩人看完那封信,驚恐不安,跪倒在地。
石介慌忙解釋道:“陛下,這封信字跡幾乎和我的字跡一模一樣,但和我原信有一字之差,我原先寫的是行‘伊周之事’。而非‘伊霍之事’。”
伊周,周是指周公,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那個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親弟弟。
周武王伐紂後,不久就死了。(可能是伐紂時受了傷,猜的。)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彼時才十三歲,周武王委托周公輔佐自己的兒子。
周公是個有能力的,是孔子的偶像。周公攝政一年就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作禮樂,七年還政於成王。
“都起來吧。”趙貞說道。
二人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皇帝趙貞看了一眼垂手站立的富弼,心中感慨:
曆史上,剛入仕的富弼,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擁有安邦定國,經世致用,為民做主的遠大誌向。
經曆了偽造信件誣陷和後期宋仁宗欲擒故縱的試探。以及老嶽父,為人圓滑的晏殊的言傳身教。
富弼最終再無大刀闊斧改革的銳氣。隻剩下“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害心於其間。”
在官場這個染心染身染衣裳的大染缸中。富弼漸漸蛻變為世故圓滑的常青樹,老金剛。
曆史上,經曆了夏竦的偽造信加謠言,貶出開封的富弼。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讓當年那個為國為民熱血沸騰,談改革不顧身家性命的真漢子。變成了宋朝最經典的執政官,成為了“真宰相”,屹立永不倒的“真宰相”。高潔無瑕,片塵不染的“真宰相”。
終其一生,再沒有任何人彈劾他。也就是說那個銳意改革的富弼,已經不複存在……
絕大多數的讀書人,初入官場,總有一股銳不可擋的勇氣,以及輔佐君王的事業心。
但在漸漸熟悉官場規則之後,就會慢慢磨平了棱角,變得圓滑,變得世故,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忘了初心……
“二位迴去認真做事,革新是要進行下去的,不會改變。隻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範公所做之事得罪很多的人。二位是範公的左膀右臂。難免會成為別人的靶子,言行舉止,要慎之又慎……”皇帝趙貞和顏悅色又勉勵了幾句,讓二人迴去了。
趙貞隻想說夏竦太謹小慎微了,根本不需要花那麽長的時間去模仿什麽筆跡。
行伊周之事一樣可以擊碎疑神疑鬼的皇帝脆弱的心房,任哪個小心眼的皇帝都不喜歡聲望,權力過大的臣子。
………………………………………………………………
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煙霧,蘭花似乎也沾露著露珠,羅幕輕寒,燕子已飛去,萬籟俱寂的夜晚,明月灑下清輝,透過樹梢灑向大地。
有一隻屋簷下的蜘蛛在暈黃的月光下忙碌著織網。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夜深人靜之時,那細細的落葉聲更是增添了秋天的涼意,高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一般。
範仲淹,杜衍,韓琦,富弼,歐陽修,石介等人在庭院裏坐著。
無茶,無酒,幾人靜靜的坐在皎潔的月光下,誰也沒有說話。
那封行伊霍之事的偽造信件傳開之後,朝堂也有一些謠言隨之而來,造謠範仲淹等人,欲立新君。
甚至還有謠言說範仲淹大大權獨攬,欲篡位。幾人聞此流言,惶惶不可終日,為了自證清白,幾人都已寫好了自請下放到地方的請辭書。
想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當周公自立為王的謠言四起時,周公也不得不自請辭去官位,流放地方以避禍。
雖然皇帝很少過問政事,但是卻給了他們最大的信任。
忠而見謗,信而見疑。
忠貞卻遭遇誹謗,誠信卻被君王懷疑。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是層出不窮的。
周公姬旦,屈原,賈誼……
而如今,他們幾人又何其有幸,遇到了一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君王。
遇此明君,此生無憾,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在朝廷風雲變幻之際,河西走廊又有好消息傳來,李元昊騷擾大宋邊境,沒有討到便宜,反而又丟失了一些地盤。
於是李元昊轉戰攻擊迴鶻,在河西府的物資支持下,李元昊攻擊迴鶻又敗北。隻好縮迴自己的大本營,而迴鶻與大宋關係更加緊密,願意向大宋稱臣,抱緊這棵大樹保平安。
大宋封其為河西節度使兼洮州,涼州刺史,曆時四年,大宋終於又打通了被西夏李元昊截斷的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