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剛好就坐她邊上,雲朝附耳過去,低聲叫了一聲:「琛堂兄。」
劉琛聽的臉色大變。
但他到底不傻,見雲朝眨了眨眼,劉琛很快掩了神色,心裏卻琢磨起來,能叫他堂兄的,定也是宗室子,且看她的底氣,肯定不是皇室遠親,而是近支,又想到她之前說的那句「我大爺你們真不能罵,掉腦袋的幹活」,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她大爺剛好就是上麵那位,這若真罵了,可不就是要掉腦袋的罪?
不過,如此一來,他肯定不是皇子。
聖上兄弟四人,秦王最得勢,也是聖上的三個兄弟裏,惟一一位親王,秦王的兩個兒子,一個劉瑜,一個劉琮,年紀都比他大,難道是趙王和燕王的兒子?這兩家好象倒是有這個年紀的兒子,是哪家的?若非聖上親兄弟的兒子,麵對他們幾個實權派的官員家的小衙內,也未必會有那樣的底氣。
看來他猜測的倒是八九不離十。
趙王和燕王雖是郡王,權勢不比秦王,可到底是聖上的親兄弟,權勢也不是別人可比的。
這位既是王子,還真值得好好結交了。
吃了雲吞,雲朝可不想被這幾個二貨給攪了自己和小十叔的二人世界,劉琛的小廝特別有眼色的付了銀子,雲吞西施拿著銀子愁道:「這……貴人,咱們家小本生意,卻是找不開呢。」
劉琛擺了擺手:「今兒爺開心,多的不必找了。」
雲朝起身作別:「難得遇上幾位兄台,隻我還需與燕十爺逛逛這山陽城,便不打攪幾位兄台的玩興了,明春我來山陽時,定找幾位兄台再聚。楊兄,劉兄,宋兄,金兄,明春再會。」
楊元傑還想再邀請雲朝和燕展昭,卻被劉琛給攔了:「如此,便與燕十爺同十三兄弟別過,明春十三兄弟一定要來找我們兄弟幾個。」
雲朝還不忘殷勤叮嚀:「別忘了玩出風格來,到時相聚,咱們也有共同語言啊!」
兩下裏作別,等雲朝和燕展昭走了,楊元傑方問劉琛:「你怎麽不讓我再請他們一道去喝酒?我瞧這小兄弟挺有意思的啊,再說那位燕十爺,雖然不大說話,卻也沒瞧不上咱們的意思,那位可是咱清江府高中最熱門的人選,咱們要是有這樣的朋友,迴頭說出去也有麵子不是?」誰說咱們人嫌狗棄了?
劉琛低聲道:「別嚷嚷,我和你們說,你們知道剛那位十三兄弟,附在我耳邊叫我什麽麽?」
三人皆道:「什麽?」
劉琛道:「琛堂兄!」
楊元傑聽的一怔,倒是宋遠江和金途浩兩人想的少,哈哈大笑,拍著劉琛的肩膀道:「這麽說,還是你本家親戚了?那咋也不去你們家門上見見你爹?」
劉琛瞪了兩人一眼:「你們傻麽?那位既是我的同宗,你們就沒想到,他是什麽人?」
說的宋遠江和金途浩也愣在那裏:「靠,不是吧?你家同宗,還那麽流弊……那豈不是……」
劉琛點頭:「八九不離十,我瞧著不應該是皇子,秦王府的兩位玉字輩的,沒這個年紀,很可能是趙王或者燕王家的子弟!」
甭管是哪個王家的,大齊除了一位異姓王靖海王成家,就隻這三位王爺,雖說不是秦王府的,可趙王府燕王府的人,他們也得罪不起。
楊元傑擦了擦頭上的冷汗:「還好他不想鬧事,沒打起來。這要是打起來……」得,他們四個一個都跑不了。
好不容易上街調戲一迴美人,結果差點把自己玩死啊。
果然人家說的對,玩就得玩那有格調的。
楊元傑道:「那……他說的事兒,咱真幹?」
劉琛一翻白眼:「他都說了明春過來找我們,不幹也得幹了。如今已是十月末了,還得抓緊,走,咱們先找個地方議一議,明天就開始把山陽城的紈絝們都找過來,讓他們每人都出點血,好歹把這事兒給糊弄過去。不,不是糊弄,咱要辦,就辦好。」
楊元傑道:「也是,咱們也都是十五六的人了,一件正經事兒沒幹過,這事要是辦好,那位說的也沒錯,好處多著呢。也叫家裏長輩們瞧瞧,咱們也不是真不學好的人。」
這邊四人也不去那瓦子勾欄了,倒是真找了個清淨的茶樓要了個雅間說話。那邊燕展昭和雲朝繼續逛著。
燕展昭看著這鬼靈精怪的丫頭,無語了半響,方道:「你這丫頭……剛才那麽橫,就不怕真打起來?那四人可不是善茬,真打起來,看你如何收場,還有,你是真能忽悠啊。你怎就知道,能把人給忽悠了?」
雲朝挑了挑眉,笑道:「我這不就是怕真打起來,自己吃虧,才耍橫的麽?那四個又不是笨蛋,看我這麽橫,當然會覺得我有底氣,所以隻能配合我。我倒也不是瞎忽悠,我這不是怕他們轉頭就把我的話給忘了,所以最後還叫了劉琛一句琛堂兄呢。我瞧他也是個聰明人,那句琛堂兄的深意,想必是能理會的。我還強調了明年必定會過來找他們,所以,那資助貧寒舉人的事兒,他們必定會去辦,而且必定會往好裏辦。再說了,就是不辦,我也沒損失呀。」
這倒也是。
燕展昭搖了搖頭。一時竟不知道要說她什麽好了。
資助舉子進京趕考當然是好事,這丫頭臨時起意,能想到這麽個忽悠人的事兒,真不知道她打哪兒想起來的。
「清江府的寒門學子,該謝你一聲才是。」
其實雲朝對文人,是真沒什麽好感。
當然,燕家除外啦。燕家確實門風清正有風骨,且也不是死讀書,這點,雲朝還是比較敬佩的。
但天下大多數文人,書讀的固然好,可治天下不是光會讀書就成的。詩人和文章大家,不等同於能吏,李白就是典型的例子,說他是千古第一詩人並不為過,人家詩仙的名頭,還真不是白叫的,但讓他去做官,哪怕管理一縣他怕也管不好。
可如今開科取士,拚的就是詩文啊。
雲朝嘆道:「誰為的是那些人啊,不過是做這樣的事,最易受人歌功頌德罷了,沒辦法,會歌功頌德的,就是文人呢。有了這樣的名聲,才好辦別的真正能幫助百姓的善事兒,那幾個小子,可不是沒好處光想著奉獻的人!」
</br>
劉琛聽的臉色大變。
但他到底不傻,見雲朝眨了眨眼,劉琛很快掩了神色,心裏卻琢磨起來,能叫他堂兄的,定也是宗室子,且看她的底氣,肯定不是皇室遠親,而是近支,又想到她之前說的那句「我大爺你們真不能罵,掉腦袋的幹活」,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她大爺剛好就是上麵那位,這若真罵了,可不就是要掉腦袋的罪?
不過,如此一來,他肯定不是皇子。
聖上兄弟四人,秦王最得勢,也是聖上的三個兄弟裏,惟一一位親王,秦王的兩個兒子,一個劉瑜,一個劉琮,年紀都比他大,難道是趙王和燕王的兒子?這兩家好象倒是有這個年紀的兒子,是哪家的?若非聖上親兄弟的兒子,麵對他們幾個實權派的官員家的小衙內,也未必會有那樣的底氣。
看來他猜測的倒是八九不離十。
趙王和燕王雖是郡王,權勢不比秦王,可到底是聖上的親兄弟,權勢也不是別人可比的。
這位既是王子,還真值得好好結交了。
吃了雲吞,雲朝可不想被這幾個二貨給攪了自己和小十叔的二人世界,劉琛的小廝特別有眼色的付了銀子,雲吞西施拿著銀子愁道:「這……貴人,咱們家小本生意,卻是找不開呢。」
劉琛擺了擺手:「今兒爺開心,多的不必找了。」
雲朝起身作別:「難得遇上幾位兄台,隻我還需與燕十爺逛逛這山陽城,便不打攪幾位兄台的玩興了,明春我來山陽時,定找幾位兄台再聚。楊兄,劉兄,宋兄,金兄,明春再會。」
楊元傑還想再邀請雲朝和燕展昭,卻被劉琛給攔了:「如此,便與燕十爺同十三兄弟別過,明春十三兄弟一定要來找我們兄弟幾個。」
雲朝還不忘殷勤叮嚀:「別忘了玩出風格來,到時相聚,咱們也有共同語言啊!」
兩下裏作別,等雲朝和燕展昭走了,楊元傑方問劉琛:「你怎麽不讓我再請他們一道去喝酒?我瞧這小兄弟挺有意思的啊,再說那位燕十爺,雖然不大說話,卻也沒瞧不上咱們的意思,那位可是咱清江府高中最熱門的人選,咱們要是有這樣的朋友,迴頭說出去也有麵子不是?」誰說咱們人嫌狗棄了?
劉琛低聲道:「別嚷嚷,我和你們說,你們知道剛那位十三兄弟,附在我耳邊叫我什麽麽?」
三人皆道:「什麽?」
劉琛道:「琛堂兄!」
楊元傑聽的一怔,倒是宋遠江和金途浩兩人想的少,哈哈大笑,拍著劉琛的肩膀道:「這麽說,還是你本家親戚了?那咋也不去你們家門上見見你爹?」
劉琛瞪了兩人一眼:「你們傻麽?那位既是我的同宗,你們就沒想到,他是什麽人?」
說的宋遠江和金途浩也愣在那裏:「靠,不是吧?你家同宗,還那麽流弊……那豈不是……」
劉琛點頭:「八九不離十,我瞧著不應該是皇子,秦王府的兩位玉字輩的,沒這個年紀,很可能是趙王或者燕王家的子弟!」
甭管是哪個王家的,大齊除了一位異姓王靖海王成家,就隻這三位王爺,雖說不是秦王府的,可趙王府燕王府的人,他們也得罪不起。
楊元傑擦了擦頭上的冷汗:「還好他不想鬧事,沒打起來。這要是打起來……」得,他們四個一個都跑不了。
好不容易上街調戲一迴美人,結果差點把自己玩死啊。
果然人家說的對,玩就得玩那有格調的。
楊元傑道:「那……他說的事兒,咱真幹?」
劉琛一翻白眼:「他都說了明春過來找我們,不幹也得幹了。如今已是十月末了,還得抓緊,走,咱們先找個地方議一議,明天就開始把山陽城的紈絝們都找過來,讓他們每人都出點血,好歹把這事兒給糊弄過去。不,不是糊弄,咱要辦,就辦好。」
楊元傑道:「也是,咱們也都是十五六的人了,一件正經事兒沒幹過,這事要是辦好,那位說的也沒錯,好處多著呢。也叫家裏長輩們瞧瞧,咱們也不是真不學好的人。」
這邊四人也不去那瓦子勾欄了,倒是真找了個清淨的茶樓要了個雅間說話。那邊燕展昭和雲朝繼續逛著。
燕展昭看著這鬼靈精怪的丫頭,無語了半響,方道:「你這丫頭……剛才那麽橫,就不怕真打起來?那四人可不是善茬,真打起來,看你如何收場,還有,你是真能忽悠啊。你怎就知道,能把人給忽悠了?」
雲朝挑了挑眉,笑道:「我這不就是怕真打起來,自己吃虧,才耍橫的麽?那四個又不是笨蛋,看我這麽橫,當然會覺得我有底氣,所以隻能配合我。我倒也不是瞎忽悠,我這不是怕他們轉頭就把我的話給忘了,所以最後還叫了劉琛一句琛堂兄呢。我瞧他也是個聰明人,那句琛堂兄的深意,想必是能理會的。我還強調了明年必定會過來找他們,所以,那資助貧寒舉人的事兒,他們必定會去辦,而且必定會往好裏辦。再說了,就是不辦,我也沒損失呀。」
這倒也是。
燕展昭搖了搖頭。一時竟不知道要說她什麽好了。
資助舉子進京趕考當然是好事,這丫頭臨時起意,能想到這麽個忽悠人的事兒,真不知道她打哪兒想起來的。
「清江府的寒門學子,該謝你一聲才是。」
其實雲朝對文人,是真沒什麽好感。
當然,燕家除外啦。燕家確實門風清正有風骨,且也不是死讀書,這點,雲朝還是比較敬佩的。
但天下大多數文人,書讀的固然好,可治天下不是光會讀書就成的。詩人和文章大家,不等同於能吏,李白就是典型的例子,說他是千古第一詩人並不為過,人家詩仙的名頭,還真不是白叫的,但讓他去做官,哪怕管理一縣他怕也管不好。
可如今開科取士,拚的就是詩文啊。
雲朝嘆道:「誰為的是那些人啊,不過是做這樣的事,最易受人歌功頌德罷了,沒辦法,會歌功頌德的,就是文人呢。有了這樣的名聲,才好辦別的真正能幫助百姓的善事兒,那幾個小子,可不是沒好處光想著奉獻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