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年來,是天啟三年(1623)早春,李羨之親自到存精米的倉庫裏,把年前買來的玉麥種子取出來,找來最會耕田的佃戶,種了下去。又自留了些種子,把自己住的院裏的花園裏的花花草草都拔了,種上了玉麥。
賀小姐見夫君這樣,心裏也不由得擔心起來,以為他出了什麽狀況,忍不住問。
李羨之道:“我心裏謀劃著一件大事,隻是此時尚不足道,久後自然明了。”
賀小姐聽了,順從地不再問了,任由他折騰。
自從把這些黃澄澄的種子埋進土裏,李羨之每天都在花園邊盤桓,眼見著它們生出嫩黃的秧苗,長出鋼叉一樣的穗,撒上血一樣紅的纓,再結出金黃的果。又是深秋季節,他的心血終於沒有白費——一百斤的種子帶來了二萬餘斤的收成。
趁著年景尚好,李羨之把玉麥種子分給每家佃戶,讓他們作為主糧搶種,趕在災害來臨前,存些餘糧。
這時,陝西因為朝廷繁重的稅收,尤其是每日劇增的征遼餉,越來越多的百姓破產,不得不賣身富家大族為奴為仆,躲避朝廷征餉。這一兩年來,寄身李家的家丁、佃戶劇增至五六百戶。李家不得不多買田地養活他們,可是榆林多為貧瘠之地,收成微薄,幾乎難以維持。
幸而李羨之料事在先,種起了玉麥,這種金黃的糧食雖然吃起來不可口,但產量卻比麥子多出兩倍,比粟米也要多一倍多。這樣一來,不出一兩年,便可解了燃眉之急,若能推廣至陝西全省,或許能免了不久後的那場因饑餓和壓迫而產生的兵禍……
李羨之看著一包一包的玉麥入了倉,覺出自己似乎要改變曆史了。可他並不知曉自己有些一廂情願了,曆史遠比他想象的更加殘酷,更加難以改變。不過這皆是後話,此時他還有眼前的一件大事要做——科舉。
自上次落榜,李羨之還未曾用心讀過幾日書,望著考期漸進,他不得已放下手中別的事,又抄起了聖賢書。所幸濟民院的事還算平穩,家裏也有夫人打理的井井有條,並不要他操心,因此倒可一心讀書。
荏苒到了天啟五年正月——因為有了妻室,李羨之便將入京的日期往後推了許多。自成親以來,時日已是不短,但賀小姐的肚子一直不見動靜。李羨之倒還沒覺出怎麽,賀小姐卻著了急。她找到李羨之,道:“自奴嫁給夫君,已是一年多了,卻未曾懷上一男半女,實是有愧,我……”說著,吞吞吐吐起來。
李羨之這一年來四處奔波忙碌,平日裏頗有些冷落了新婚的夫人,心中也是有愧,道:“夫人莫要如此說,這也是急不得的,你每日安安心心的就好,不要胡思亂想。”
賀小姐又道:“眼見夫君要赴京應考,一去萬裏,行前不如把倚翠和柔菊收了房,也好為李家添一炷香火。”
李羨之聽了,立時急了,道:“這怎麽使得,我與你是夫妻,自是和和睦睦,你不學好,倒勸自己相公娶小老婆。”
賀小姐聽了,非但不惱,反倒吃吃笑起來,緩緩道:“這兩個丫頭,本就是陪嫁過來與夫君填房的,我不介意,你倒惱了。”
李羨之道:“這事我是做不得的,你莫再說了,至於倚翠和柔菊,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
賀小姐嘟著嘴道:“這兩個丫頭與我自小一起長大,情同姐妹,你要把他們嫁去哪裏?”
李羨之有些哭笑不得,不再與她爭了,轉了話題道:“眼見科舉開考,我不日便要進京,山高水遠,也沒個歸期,我不在家,你自己要好生注意。”
賀小姐允了,夫妻兩個又說了半夜體貼的話,歇了。
過了幾日,李羨之方要啟程,忽然賀小姐身子不適起來,李羨之忙派人到濟民院請來徐忠全診病。一番望聞問切,徐忠全滿臉笑容地說道:“恭喜少老爺,夫人是有喜了。”
聽了這話,李羨之喜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有兩汪眼淚在眼裏打轉,半晌,撲倒床邊,拚命地將賀小姐的手攥住。屋裏的人都識趣地退了出去。隻剩倚翠和柔菊兩個關了門,把帳子掀開,躲在一遍偷笑……
如此一來,李羨之入京的行程又耽誤了幾天,過了十五才得以起身,臨行,囑咐兩個丫鬟好生照料夫人。
賀人龍與惠顯揚兩個送出城外,李羨之帶著金順兒和韓釧兒迎著料峭寒風,策馬往京師急趕,一路絲毫未敢耽擱,換了幾次馬,終於在二月初六日趕到了,距考試隻有三天了。
他再一次來到貢院附近,這裏早就聚集了來自天下各處的舉子,顯得有些人滿為患了。他頗費了一番周折,才在距貢院一裏外的街角,找了一家簡陋的小客店寓下。
三天轉瞬即過,李羨之每日窩在滿是黴味的小屋裏,又把王、唐、瞿、薛的文章苦讀了一番。
到初九日,考了第一場出來,自覺著不錯,心情大好,十二日、十五日又各考一場,會試畢了,等著發榜。
過了些時日,李羨之等的心焦,又沒個熟識的人相伴,覺著甚是無聊。算著放榜的日子還有二十來天,欲往居庸關拜會尤世祿。計較定了,會了店錢,又讓金順兒、韓釧兒兩個買了些幹糧,備了些飲水。
客店老板又喊著跑堂的小二幫著備馬。不多時,備好了馬,李羨之與金順兒、韓釧兒啟程往居庸關來。金順兒和韓釧兒早聽李如意和李喜兒講過上次遇上山賊的事,心裏害怕,卻因不敢違拗李羨之,隻好打著鼓上路。
所幸一路無事,不幾日便到了居庸關,進了關城,到遊擊府,遞上帖子,看門的人迴說尤將軍外出巡邊,不在府裏。又問何時迴來。看門的迴了句“不知”便關門進去了。
李羨之大感掃興,就在關城裏尋了個客店住下,每天派金順兒和韓釧兒兩個輪流往遊擊府上打聽,等著尤世祿迴來。盤桓了數日,仍舊不見蹤影,這邊又惦記著放榜,便留了封書信給尤世祿,打道迴京了。
迴程路上,也不急趕,一路信步而行,到了京城,在南城遠些的地方找了家體麵的客棧住了,專等放榜。
四月十五,杏花開得正豔,禮部放出榜來,李羨之擁在榜前觀看,榜上幾百個姓名,挨個往過數了一遍,終於,在第二百多名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中了!中了!”
李羨之像絕大多數上了榜的舉子一樣,肆無忌憚地叫喊了起來。金順兒和韓釧兒也高興得直跳。
主仆三個撥開人群,迴到客棧,心花怒放,喜不自勝。就在同一家客棧,陸續有看榜的舉子迴來,有中了眉開眼笑意氣風發的,也有落榜垂頭喪氣暗自抹淚的。
這些考中了的舉子們也不似原先那樣橫眉冷麵了,一個個自發地相互攀談拜訪起來——而今同榜中了,便是結下了年誼,將來入了官場,少不得有人脫穎而出,平步青雲的,到時還得請人幫襯哩。
李羨之既無同鄉,也無同窗,便仍舊待在房裏讀書,準備殿試。這天,小二跑進來稟道:“門外有人拿了帖兒求見老爺。”
李羨之以為是尤世祿來京了,忙迎出來,卻見眼前那人素不相識。
那人大約五十上下,穿一件醬色布直綴,戴一頂瓦楞帽,見李羨之出來,慌忙上來,略拜一拜道:“閣下可是榆林衛來的李老爺?”
李羨之見那人認識自己,吃了一驚,問道:“閣下是?”
那人迴道:“鄙姓周,是戶部周郎中府上的管家,奉家老爺之命,來請李老爺過府一敘。不想李老爺卻是這般年輕的老爺。”說著眼中放出光來。
李羨之一時想不起來京中還有姓周的熟人,便問道:“請問貴府是哪個周老爺?”
周管家道:“敝府老爺尊字純仁。”
李羨之又吃了一驚,道:“周老爺何時到京裏做官了?”
周管家道:“李老爺不知,我家老爺先在陝西做學政,而後朝廷召迴來又放了一任福建學政,任滿迴京,轉為戶部郎中,才是幾天前的事。”
李羨之這才明白,當即道:“勞周管家迴稟周老爺,我這就來。”
周管家留了個隨從領路,自己先告辭迴去了。
賀小姐見夫君這樣,心裏也不由得擔心起來,以為他出了什麽狀況,忍不住問。
李羨之道:“我心裏謀劃著一件大事,隻是此時尚不足道,久後自然明了。”
賀小姐聽了,順從地不再問了,任由他折騰。
自從把這些黃澄澄的種子埋進土裏,李羨之每天都在花園邊盤桓,眼見著它們生出嫩黃的秧苗,長出鋼叉一樣的穗,撒上血一樣紅的纓,再結出金黃的果。又是深秋季節,他的心血終於沒有白費——一百斤的種子帶來了二萬餘斤的收成。
趁著年景尚好,李羨之把玉麥種子分給每家佃戶,讓他們作為主糧搶種,趕在災害來臨前,存些餘糧。
這時,陝西因為朝廷繁重的稅收,尤其是每日劇增的征遼餉,越來越多的百姓破產,不得不賣身富家大族為奴為仆,躲避朝廷征餉。這一兩年來,寄身李家的家丁、佃戶劇增至五六百戶。李家不得不多買田地養活他們,可是榆林多為貧瘠之地,收成微薄,幾乎難以維持。
幸而李羨之料事在先,種起了玉麥,這種金黃的糧食雖然吃起來不可口,但產量卻比麥子多出兩倍,比粟米也要多一倍多。這樣一來,不出一兩年,便可解了燃眉之急,若能推廣至陝西全省,或許能免了不久後的那場因饑餓和壓迫而產生的兵禍……
李羨之看著一包一包的玉麥入了倉,覺出自己似乎要改變曆史了。可他並不知曉自己有些一廂情願了,曆史遠比他想象的更加殘酷,更加難以改變。不過這皆是後話,此時他還有眼前的一件大事要做——科舉。
自上次落榜,李羨之還未曾用心讀過幾日書,望著考期漸進,他不得已放下手中別的事,又抄起了聖賢書。所幸濟民院的事還算平穩,家裏也有夫人打理的井井有條,並不要他操心,因此倒可一心讀書。
荏苒到了天啟五年正月——因為有了妻室,李羨之便將入京的日期往後推了許多。自成親以來,時日已是不短,但賀小姐的肚子一直不見動靜。李羨之倒還沒覺出怎麽,賀小姐卻著了急。她找到李羨之,道:“自奴嫁給夫君,已是一年多了,卻未曾懷上一男半女,實是有愧,我……”說著,吞吞吐吐起來。
李羨之這一年來四處奔波忙碌,平日裏頗有些冷落了新婚的夫人,心中也是有愧,道:“夫人莫要如此說,這也是急不得的,你每日安安心心的就好,不要胡思亂想。”
賀小姐又道:“眼見夫君要赴京應考,一去萬裏,行前不如把倚翠和柔菊收了房,也好為李家添一炷香火。”
李羨之聽了,立時急了,道:“這怎麽使得,我與你是夫妻,自是和和睦睦,你不學好,倒勸自己相公娶小老婆。”
賀小姐聽了,非但不惱,反倒吃吃笑起來,緩緩道:“這兩個丫頭,本就是陪嫁過來與夫君填房的,我不介意,你倒惱了。”
李羨之道:“這事我是做不得的,你莫再說了,至於倚翠和柔菊,將來找個好人家嫁了。”
賀小姐嘟著嘴道:“這兩個丫頭與我自小一起長大,情同姐妹,你要把他們嫁去哪裏?”
李羨之有些哭笑不得,不再與她爭了,轉了話題道:“眼見科舉開考,我不日便要進京,山高水遠,也沒個歸期,我不在家,你自己要好生注意。”
賀小姐允了,夫妻兩個又說了半夜體貼的話,歇了。
過了幾日,李羨之方要啟程,忽然賀小姐身子不適起來,李羨之忙派人到濟民院請來徐忠全診病。一番望聞問切,徐忠全滿臉笑容地說道:“恭喜少老爺,夫人是有喜了。”
聽了這話,李羨之喜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有兩汪眼淚在眼裏打轉,半晌,撲倒床邊,拚命地將賀小姐的手攥住。屋裏的人都識趣地退了出去。隻剩倚翠和柔菊兩個關了門,把帳子掀開,躲在一遍偷笑……
如此一來,李羨之入京的行程又耽誤了幾天,過了十五才得以起身,臨行,囑咐兩個丫鬟好生照料夫人。
賀人龍與惠顯揚兩個送出城外,李羨之帶著金順兒和韓釧兒迎著料峭寒風,策馬往京師急趕,一路絲毫未敢耽擱,換了幾次馬,終於在二月初六日趕到了,距考試隻有三天了。
他再一次來到貢院附近,這裏早就聚集了來自天下各處的舉子,顯得有些人滿為患了。他頗費了一番周折,才在距貢院一裏外的街角,找了一家簡陋的小客店寓下。
三天轉瞬即過,李羨之每日窩在滿是黴味的小屋裏,又把王、唐、瞿、薛的文章苦讀了一番。
到初九日,考了第一場出來,自覺著不錯,心情大好,十二日、十五日又各考一場,會試畢了,等著發榜。
過了些時日,李羨之等的心焦,又沒個熟識的人相伴,覺著甚是無聊。算著放榜的日子還有二十來天,欲往居庸關拜會尤世祿。計較定了,會了店錢,又讓金順兒、韓釧兒兩個買了些幹糧,備了些飲水。
客店老板又喊著跑堂的小二幫著備馬。不多時,備好了馬,李羨之與金順兒、韓釧兒啟程往居庸關來。金順兒和韓釧兒早聽李如意和李喜兒講過上次遇上山賊的事,心裏害怕,卻因不敢違拗李羨之,隻好打著鼓上路。
所幸一路無事,不幾日便到了居庸關,進了關城,到遊擊府,遞上帖子,看門的人迴說尤將軍外出巡邊,不在府裏。又問何時迴來。看門的迴了句“不知”便關門進去了。
李羨之大感掃興,就在關城裏尋了個客店住下,每天派金順兒和韓釧兒兩個輪流往遊擊府上打聽,等著尤世祿迴來。盤桓了數日,仍舊不見蹤影,這邊又惦記著放榜,便留了封書信給尤世祿,打道迴京了。
迴程路上,也不急趕,一路信步而行,到了京城,在南城遠些的地方找了家體麵的客棧住了,專等放榜。
四月十五,杏花開得正豔,禮部放出榜來,李羨之擁在榜前觀看,榜上幾百個姓名,挨個往過數了一遍,終於,在第二百多名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中了!中了!”
李羨之像絕大多數上了榜的舉子一樣,肆無忌憚地叫喊了起來。金順兒和韓釧兒也高興得直跳。
主仆三個撥開人群,迴到客棧,心花怒放,喜不自勝。就在同一家客棧,陸續有看榜的舉子迴來,有中了眉開眼笑意氣風發的,也有落榜垂頭喪氣暗自抹淚的。
這些考中了的舉子們也不似原先那樣橫眉冷麵了,一個個自發地相互攀談拜訪起來——而今同榜中了,便是結下了年誼,將來入了官場,少不得有人脫穎而出,平步青雲的,到時還得請人幫襯哩。
李羨之既無同鄉,也無同窗,便仍舊待在房裏讀書,準備殿試。這天,小二跑進來稟道:“門外有人拿了帖兒求見老爺。”
李羨之以為是尤世祿來京了,忙迎出來,卻見眼前那人素不相識。
那人大約五十上下,穿一件醬色布直綴,戴一頂瓦楞帽,見李羨之出來,慌忙上來,略拜一拜道:“閣下可是榆林衛來的李老爺?”
李羨之見那人認識自己,吃了一驚,問道:“閣下是?”
那人迴道:“鄙姓周,是戶部周郎中府上的管家,奉家老爺之命,來請李老爺過府一敘。不想李老爺卻是這般年輕的老爺。”說著眼中放出光來。
李羨之一時想不起來京中還有姓周的熟人,便問道:“請問貴府是哪個周老爺?”
周管家道:“敝府老爺尊字純仁。”
李羨之又吃了一驚,道:“周老爺何時到京裏做官了?”
周管家道:“李老爺不知,我家老爺先在陝西做學政,而後朝廷召迴來又放了一任福建學政,任滿迴京,轉為戶部郎中,才是幾天前的事。”
李羨之這才明白,當即道:“勞周管家迴稟周老爺,我這就來。”
周管家留了個隨從領路,自己先告辭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