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震驚的楊廣
隋唐:這楊廣能處,有官他是真封 作者:一劍,一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轉瞬之間,楊廣便匆匆鑽進了馬車裏。
他一路行來腳步急切,神色間滿是焦慮,直到親眼瞧見武信蘇醒過來,一直緊繃的心弦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些日子,他心中總有個隱憂,生怕武信一時沉浸在悲痛之中,就此追隨老皇叔而去,那可如何是好。
武信見楊廣進來,嘴角微微上揚,扯出一抹虛弱卻帶著暖意的笑容,輕聲說道:
“陛下,勞您如此掛懷,讓您擔憂了。”
楊廣幾步跨到近前,先是伸手捏了捏武信的胳膊,似是要確認這觸感是真實的。
接著又輕輕捏了捏他的臉,直到掌心真切地感受到那溫熱的肌膚。
發現武信還是鮮活熱乎的,並沒有如他所恐懼的那般變得冰冷梆硬,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你小子啊,可真是把朕嚇得不輕!” 楊廣微微皺眉,眼中滿是疼惜,長歎了一口氣道,
“唉,這些時日,朕滿心都在擔憂你,焦慮得根本吃不下飯。”
武信抬眼細細打量著楊廣,心中暗忖,楊廣這話可一點都不誇張。
隻見短短三日過去,楊廣整個人便似憔悴了許多,眼眶深陷,臉頰都消瘦了一圈,下巴也尖了起來。
他不禁有些動容,暗自想著,倘若自己真的醒不過來,還真不知廣哥會不會傷心過度,一時想不開,與他和楊林一同奔赴黃泉。
不過,反過來想,若是廣哥有個三長兩短先行一步,他必定也會肝腸寸斷,極為傷心。
畢竟這些年一路走來,彼此間的情誼深厚已經非比尋常了。
“老程,你先把瀾兒帶出去。”
武信深知接下來要與楊廣談論的融合之事,極為機密且複雜,不宜讓年幼的武瀾知曉。
“好嘞。” 程咬金心領神會,立即點頭應道。
他一把牽過武瀾的小手,說道:“公主殿下,咱們先出去,王爺和陛下有要事相商。”
眨眼間,馬車之內便隻剩下武信與楊廣二人。
武信蘇醒,楊廣的興奮之情依舊溢於言表。
他心情大好,伸手輕輕戳了一下武信,臉上帶著幾分調侃的笑意,說道:
“你這神神秘秘的,到底想跟朕說啥?
該不會啊,你還真有法子能讓老皇叔起死迴生吧?”
說罷,他自己先笑出了聲,隻當這是個玩笑話。
畢竟在常理認知中,人死不能複生,武信縱使武藝高強、神通廣大,又怎能違背生死常理,去閻羅王那裏篡改生死簿呢。
然而,武信卻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吐出一個字:
“有。”
這簡短的一個字,如同重錘般砸在楊廣心頭。
他眼睛瞬間瞪大,滿是難以置信。
自己不過是隨口調侃,難不成武信還真有這等驚世駭俗的手段?
再看武信一臉嚴肅,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
“嘿嘿,倘若老皇叔真能活過來,那朕是不是也能免於一死啦?”
楊廣下意識地舔了舔嘴唇,眼中閃過一絲希冀。
平日裏,楊廣在眾人麵前談論起生死等大道理時,總是頭頭是道,一副灑脫無懼的模樣,還常宣稱自己並不怕死。
可真到了觸及生死攸關的話題時,他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還是難以抑製地浮現出來。
畢竟身為一代帝王,坐擁天下,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又有誰能真正坦然麵對死亡?
那些所謂不怕死的言論,不過是場麵話罷了。
倘若楊廣真的對生死毫無畏懼,又怎會急於畢其功於一役,同時上馬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等浩大工程呢?
說到底,他不過是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鑄就不朽的功勳,讓大隋的江山永固,自己也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可以,祖父能夠活過來,陛下也不會死!”
武信語氣堅定地說道。
但他心裏明白,以大隋目前的狀況,立刻進行朝代大融合絕非明智之舉。
然而,未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他暗下決心,此生定要將大隋的勢力發展到極致,為實現這一目標創造條件。
“那老皇叔何時能活過來?”
楊廣心中對楊林的牽掛極深,畢竟楊林是大隋的頂梁柱,是穩如泰山的靠山王。
“等陛下駕崩後吧。”
武信此言一出,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楊廣剛剛燃起的興奮之火。
他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怎麽楊林活過來的代價,竟是自己的死亡?
這不成了一命換一命嗎?
那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等他快要咽氣的時候換?
這樣,他的虧損也不大,楊林也是血賺。
“陛下別急,事情是這樣的……”
見楊廣麵露驚愕與不滿,武信趕忙開口解釋,隨後便娓娓道來所謂的朝代融合之事。
當然,為了便於楊廣理解,他有意隱去了係統的存在,將這一切都歸結為神仙手段。
畢竟,楊廣根本不知係統為何物,相比之下,神仙的說法更為直觀易懂。
“秦朝、漢朝、三國朕都知曉,可這清朝、元朝究竟是什麽玩意兒?”
楊廣對於武信的種種轉變,手段早已知曉。
倘若武信沒有神仙相助,他是一丁點不信的。
所以此次武信說出這些匪夷所思的話,他也信以為真。
隻是他一臉困惑,眉頭緊鎖,苦苦思索。
他自認為對史書雖不敢說精通,但也涉獵廣泛,知曉不少曆史典故。
然而,對於這兩個朝代,他卻毫無印象,實在想不明白它們究竟從何而來。
武信見狀,耐心地解釋道:
“陛下,這清朝與元朝,就好比是突厥人、匈奴人這類遊牧民族。
在勢力壯大之後,成功南下中原,並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
楊廣聽聞,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絲不服氣的神情,他微微皺起眉頭,開口說道:
“什麽?
就那些遊牧民族,居然真能南下成功,還建立起如同我大隋這般的朝代?”
顯然,在楊廣心中,對於遊牧民族向來是極為鄙夷的。
在他看來,這些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的民族,文化落後,行事粗鄙,根本難登大雅之堂。
如今聽聞他們竟能建立起可與隋朝相提並論的朝代,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不屑,壓根兒就沒把這兩個朝代放在眼裏。
不過,楊廣對於秦朝和漢朝卻是興致盎然,極為感興趣。
在他內心深處,一直懷揣著一個宏大的抱負,那便是與秦皇漢武這樣的千古一帝並肩而立,甚至超越他們。
倘若真能通過朝代融合,與秦始皇、漢武帝身處同一時代。
於他而言,無疑是實現了多年來深埋心底的夙願。】
……
關於融合朝代,這是以後的事。
目前劇情還會正常進行,可以將這當成兩本書。
他一路行來腳步急切,神色間滿是焦慮,直到親眼瞧見武信蘇醒過來,一直緊繃的心弦這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些日子,他心中總有個隱憂,生怕武信一時沉浸在悲痛之中,就此追隨老皇叔而去,那可如何是好。
武信見楊廣進來,嘴角微微上揚,扯出一抹虛弱卻帶著暖意的笑容,輕聲說道:
“陛下,勞您如此掛懷,讓您擔憂了。”
楊廣幾步跨到近前,先是伸手捏了捏武信的胳膊,似是要確認這觸感是真實的。
接著又輕輕捏了捏他的臉,直到掌心真切地感受到那溫熱的肌膚。
發現武信還是鮮活熱乎的,並沒有如他所恐懼的那般變得冰冷梆硬,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你小子啊,可真是把朕嚇得不輕!” 楊廣微微皺眉,眼中滿是疼惜,長歎了一口氣道,
“唉,這些時日,朕滿心都在擔憂你,焦慮得根本吃不下飯。”
武信抬眼細細打量著楊廣,心中暗忖,楊廣這話可一點都不誇張。
隻見短短三日過去,楊廣整個人便似憔悴了許多,眼眶深陷,臉頰都消瘦了一圈,下巴也尖了起來。
他不禁有些動容,暗自想著,倘若自己真的醒不過來,還真不知廣哥會不會傷心過度,一時想不開,與他和楊林一同奔赴黃泉。
不過,反過來想,若是廣哥有個三長兩短先行一步,他必定也會肝腸寸斷,極為傷心。
畢竟這些年一路走來,彼此間的情誼深厚已經非比尋常了。
“老程,你先把瀾兒帶出去。”
武信深知接下來要與楊廣談論的融合之事,極為機密且複雜,不宜讓年幼的武瀾知曉。
“好嘞。” 程咬金心領神會,立即點頭應道。
他一把牽過武瀾的小手,說道:“公主殿下,咱們先出去,王爺和陛下有要事相商。”
眨眼間,馬車之內便隻剩下武信與楊廣二人。
武信蘇醒,楊廣的興奮之情依舊溢於言表。
他心情大好,伸手輕輕戳了一下武信,臉上帶著幾分調侃的笑意,說道:
“你這神神秘秘的,到底想跟朕說啥?
該不會啊,你還真有法子能讓老皇叔起死迴生吧?”
說罷,他自己先笑出了聲,隻當這是個玩笑話。
畢竟在常理認知中,人死不能複生,武信縱使武藝高強、神通廣大,又怎能違背生死常理,去閻羅王那裏篡改生死簿呢。
然而,武信卻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吐出一個字:
“有。”
這簡短的一個字,如同重錘般砸在楊廣心頭。
他眼睛瞬間瞪大,滿是難以置信。
自己不過是隨口調侃,難不成武信還真有這等驚世駭俗的手段?
再看武信一臉嚴肅,不像是在開玩笑的樣子。
“嘿嘿,倘若老皇叔真能活過來,那朕是不是也能免於一死啦?”
楊廣下意識地舔了舔嘴唇,眼中閃過一絲希冀。
平日裏,楊廣在眾人麵前談論起生死等大道理時,總是頭頭是道,一副灑脫無懼的模樣,還常宣稱自己並不怕死。
可真到了觸及生死攸關的話題時,他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還是難以抑製地浮現出來。
畢竟身為一代帝王,坐擁天下,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又有誰能真正坦然麵對死亡?
那些所謂不怕死的言論,不過是場麵話罷了。
倘若楊廣真的對生死毫無畏懼,又怎會急於畢其功於一役,同時上馬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等浩大工程呢?
說到底,他不過是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鑄就不朽的功勳,讓大隋的江山永固,自己也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可以,祖父能夠活過來,陛下也不會死!”
武信語氣堅定地說道。
但他心裏明白,以大隋目前的狀況,立刻進行朝代大融合絕非明智之舉。
然而,未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他暗下決心,此生定要將大隋的勢力發展到極致,為實現這一目標創造條件。
“那老皇叔何時能活過來?”
楊廣心中對楊林的牽掛極深,畢竟楊林是大隋的頂梁柱,是穩如泰山的靠山王。
“等陛下駕崩後吧。”
武信此言一出,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滅了楊廣剛剛燃起的興奮之火。
他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怎麽楊林活過來的代價,竟是自己的死亡?
這不成了一命換一命嗎?
那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等他快要咽氣的時候換?
這樣,他的虧損也不大,楊林也是血賺。
“陛下別急,事情是這樣的……”
見楊廣麵露驚愕與不滿,武信趕忙開口解釋,隨後便娓娓道來所謂的朝代融合之事。
當然,為了便於楊廣理解,他有意隱去了係統的存在,將這一切都歸結為神仙手段。
畢竟,楊廣根本不知係統為何物,相比之下,神仙的說法更為直觀易懂。
“秦朝、漢朝、三國朕都知曉,可這清朝、元朝究竟是什麽玩意兒?”
楊廣對於武信的種種轉變,手段早已知曉。
倘若武信沒有神仙相助,他是一丁點不信的。
所以此次武信說出這些匪夷所思的話,他也信以為真。
隻是他一臉困惑,眉頭緊鎖,苦苦思索。
他自認為對史書雖不敢說精通,但也涉獵廣泛,知曉不少曆史典故。
然而,對於這兩個朝代,他卻毫無印象,實在想不明白它們究竟從何而來。
武信見狀,耐心地解釋道:
“陛下,這清朝與元朝,就好比是突厥人、匈奴人這類遊牧民族。
在勢力壯大之後,成功南下中原,並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
楊廣聽聞,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絲不服氣的神情,他微微皺起眉頭,開口說道:
“什麽?
就那些遊牧民族,居然真能南下成功,還建立起如同我大隋這般的朝代?”
顯然,在楊廣心中,對於遊牧民族向來是極為鄙夷的。
在他看來,這些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的民族,文化落後,行事粗鄙,根本難登大雅之堂。
如今聽聞他們竟能建立起可與隋朝相提並論的朝代,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不屑,壓根兒就沒把這兩個朝代放在眼裏。
不過,楊廣對於秦朝和漢朝卻是興致盎然,極為感興趣。
在他內心深處,一直懷揣著一個宏大的抱負,那便是與秦皇漢武這樣的千古一帝並肩而立,甚至超越他們。
倘若真能通過朝代融合,與秦始皇、漢武帝身處同一時代。
於他而言,無疑是實現了多年來深埋心底的夙願。】
……
關於融合朝代,這是以後的事。
目前劇情還會正常進行,可以將這當成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