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開著車,雖速度不是太快,但很穩健。一凡知道小妹前不久剛考取了駕駛證,當郭子喝酒後,就由她來駕車。這款奔馳v 300 l 長軸距豪華版七座商務車子內部空間很大。郭子坐在副駕位置,一凡和月兒,璠兒和蘇姑娘,依次地坐在後排。2000l的超大後備箱裏塞滿了禮品等,這都是為這次在老王頭家過生日準備的。


    藍色的奔馳v 300 l緩緩地駛過老王頭院子不遠處的石橋,遠遠地一凡就看到身穿紅色唐裝的老王頭立在自家院子門前,正目視著石橋的方向。看到車子駛來,老人也移步而來。


    一凡想到了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服飾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這句話。中國自古有衣冠上國之稱,有一套完備的服飾禮儀係統。而到今天,它有一個通稱,叫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係,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裏斯國的體現。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製度,即《周禮》《儀禮》《禮記》裏的冠服體係;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製度。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製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係,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誌。“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製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通過華夏法係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征。


    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州的統治,實行“剃發易服”,服漢衣冠、束發者治重罪。滿族入關後,下令漢族剃發易服,“衣冠悉遵本朝製度”。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攝政和碩睿親王諭:“各處城堡著遣人持檄招撫……有雖稱歸順而不剃發者,是有狐疑觀望之意,宜核地方遠近,定為限期,屆期至京,酌量至京,酌量加恩,如過限不至,顯屬抗拒,定行問罪。”此後清廷多次就剃發易服頒發諭旨。改易冠服與剃發令一樣,都是通過強製辦法推行的。伴隨著“剃發易服令”施行的,是對漢族抵抗人民的大肆壓製和屠殺。


    然而,由於清朝入關後漢族長期的抵製鬥爭,清政府也考慮做些讓步,以穩定局勢,於是提出所謂“十從十不從”,即服裝上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而僧道不從,倡從而優伶不從;以及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這點有限的讓步,終於保留了一些漢服中的特點,但總體而言漢服仍在清朝統治者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下逐漸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兩百多年的曆史中,漢族男子服飾基本以滿服為模式,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非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複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複傳統節日,恢複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複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目前為止,宋代和明代漢族服飾由於出土文物較多,對服飾體係的考據相對比較完整。而唐以前的漢服,尚處於嚐試分析結構的階段,很多形製結構並不清晰,隻是嚐試性地複原。


    形製在服裝上指款式。在漢服中,“形製”為判斷一件衣服是否為漢服的標準,其包括衣服上呈現的各種各樣的特點。有些特點是共有的,如中縫,就目前來講是所有漢服上衣必備的結構,接袖也在大多數漢服上存在;一些特點則與時代相配,例如有腰襴的上衣才是襦,沒有腰襴的上衣大多數隻能稱為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衫子除外)或襖(唐以後,上衣單層稱為衫,雙層或多層稱為襖),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絕大多數上衣都有腰襴;還有一些特點,則需要互相搭配,如漢服上衣的領子、門襟、袖型和衣長,有各種不同的搭配,但不是什麽都可以搭在一起。這些特點的存在與否,如何搭配,構成了漢服的形製。形製隻分對錯,沒有好壞,形製對的是漢服,形製錯的則不是漢服。


    版型指的是衣服剪裁後呈現出來的樣貌。版型分好壞,但版型沒有對與錯。對漢服而言,不論版型好不好,隻要形製是對的,那麽它就是漢服。版型的好壞影響著裝效果,版型好的漢服,上身效果才好。


    中縫和接袖都是漢服上衣的結構之一,是古代因為布匹門幅不夠做一整件衣服而產生的結構。中縫位於上衣正中央,除了對襟款式的漢服隻有後中縫以外,所有漢服上衣都有前後中縫。通袖則位於兩側袖子上。通常來說中縫是必須有的,而接袖可有可無,現在的漢服以有接袖的居多。


    右衽(即大襟)是漢服上衣普遍存在的一種結構,指衣服的左片壓在右片上,使領子在胸前交叉成y型。漢族服飾史上右衽與左衽(即衣服右片壓在左片上)一直並存,但右衽一直是主流。在明朝中後期的豎領、圓領服飾當中,雖然領子已經不再呈現y型,但依舊保留著衣服左片壓右片的傳統。


    漢衣冠在2000多年的發展史中,留下了非常多先人的智慧結晶。一凡一邊想,一邊心有感慨。其實月兒挺喜歡漢服的,新紫月莊園的衣帽間裏有不下六 套漢服,其中有三套為唐裝。月兒會在不同的場合選擇穿戴不同的服飾。


    唐裝是漢服的一種。唐裝,分古代唐裝和現代唐裝,代表有齊胸衫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古代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鬆,也有夾衣或棉衣。唐裝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現代唐裝則是以清代對襟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演變出的近現代服飾,與古代唐裝有本質的區別。唐代服飾在工藝裝飾上普遍使用花卉圖案,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形成了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唐代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 ”最具盛名的唐朝詩人李白,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揮筆寫下這千古名句,既極盡楊氏的服飾之美,又間接表現了大唐時期盛世的繁華。


    初唐時期(公元618至713),日常女服延續了隋代的傳統,流行窄小的款式,日常穿上衣,以“ 窄袖斷襦 ”最為常見,穿著時可將兩襟交疊或對襟。這種“窄袖短襦”的盛行是受突厥、波斯、吐蕃等少數民族服裝影響的結果。此時的女裝裙腰會係得很高,直至胸部以上,裙裝流行“ 間色裙 ”樣式。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布料裁成上窄下寬的條狀,拚接縫製而成。


    除衣裙外,披帛也是女子間的風尚,披帛是輕而柔的長巾,披搭在肩上旋繞與胸壁間。另一種流行樣式,是在上衣之上,再套一件半壁外衣。以之視為美觀的男子也有穿著。此時的女裝,總體而言崇尚纖長秀雅穿衣風格還比較保守。


    武則天在位期間(武周:公元690至705),大唐迎來了“ 女主臨朝 ”。受此影響,大唐女子裝束也發生了改變。裙裝的腰際逐漸下移,直至胸下高腰的位置上衣領口會挖作弧形,在胸前圍成圓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唐代袒胸樣式。穿衣風格變得大膽開放裙帶間的布條變得非常多,甚至達到四五十條,間色裙逐漸被各種色彩的一色長裙取而代之。


    除了穿衣風格的變換,這一時期也產生了名為“ 陌腹 ”的新式裙裝。在武周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貴族女性仍保持著積極的參政熱情,此時的女子甚至會將上衣不係入群中這些大膽的穿衣風格,至今仍影響著我們對於大唐社會穿衣自由的想象。


    開元年間,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盛唐:公元713至755)。隨著女主時代的落幕,女子穿衣風格也逐漸迴歸內斂。此時大唐國力鼎盛,社會安寧,女子身形逐漸豐腴女裝也開始稍顯寬大。對於裝束的審美也逐漸變為今人所熟知的“ 以胖為美 ”。


    長裙係於胸線以上,在裙頭打褶,讓裙子更為蓬鬆,輕薄透光的衣料受到了女性的青睞,肩背和手臂肌膚隱約可見。雖不袒露,卻展示了另一種含蓄的身體之美,而後安史之亂的發生成為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中唐時期(中晚唐:公元766至907),服裝上完全拋棄了緊窄的“ 胡式 ”大袖變得流行袖口寬度大概是初唐時期的兩至三倍。而後,奢靡享樂之風開始盛行,宮人女子時興在佩戴更多的發飾。


    到了晚唐時期,此時的裙裝大多裙擺寬而長。女子開始在裙腰上加縫一段與裙身相同花紋的花片。作為禮服的翟衣演變成了大袖披衫,長度等於身長,領口直垂而下輕薄而無華彩 。


    像老王頭所穿的紅色“唐裝”, 是根據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服飾。這種“唐裝 ”不是唐代的服裝,而是改良過的清代馬褂。外國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為“ 唐 ”。不僅以“ 唐 ”作為“ 中國 ”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為“ 唐人 ”。


    中國人的曆史情結很深。這種“ 唐裝 ”,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麵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分組成。另外從麵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麵料。


    那樣一個女性張揚形態、恣意性感的時代,最終把自己的光芒,留在了曆史的夜空裏,也永存在了後人的心中。


    一凡的最強大腦展示著華夏的知識寶庫,展現著絢麗大唐帶來的藝術輝煌。也不禁一陣唏噓。


    (晚九點前還有一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琳琅視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視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視角並收藏琳琅視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