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電話首先打給了老王書記,接到電話時這位德高望重、頤養天年的老人正在自家的菜園子裏澆水。當聽到是我的電話時,忙把水瓢扔在小桶裏,一屁股坐在菜園的田壟上,詢問起我的近況。
我如實地向老人家匯報著我這次海外領軍後的重要工作情況和合作布局。老人家聽得熱血沸騰,並說自己如果再年輕四十歲,保證也跟隨我的腳步,為了理想去打拚...當我談到聖誕節組織部的來訪和人事任命,老人家沉吟了片刻道:“一凡啊,你這樣做是對的,你是衝鋒陷陣的領頭狼,不是一個頤指氣使的官爺,這樣對你來說太不公平了,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我支持你。我會向組織反映該事情,讓上層不要再打擾你的布局,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一己私利,一時的頭腦發熱而誤國誤民,這是天理不容的...”
老人家看似心平氣和的在電話裏說著,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氣難平,他最不願看到的就是英雄流血又流淚,那麽這樣的國家是可悲的!時代造就英雄不假,但英雄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進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主流價值觀不能出現偏差,崇尚英雄,不說是全民,起碼是國之主流。且這種人生觀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教書育人的目的是什麽?這同樣值得國人好好思考...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自由和平的國度,自古如此。禮儀之邦,正義之師。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爛好人的角色,同樣有著錚錚的傲骨。在中華五千年的各個朝代,不乏國之豪邁,國主之豪言壯語,如虎嘯龍吟,響徹寰宇。
周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秦朝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漢朝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
三國時期
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唐朝
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
宋朝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元朝
對於國家的敵人來說,沒有比墳墓更好的地方了。
我的地圖畫到哪裏,哪裏就是我的牧馬之地。
明朝
不和親、不稱臣、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女子,無論貧富貴賤,嫁為人婦,皆可穿著鳳冠霞帔。
清朝
既不強取他國之寸土,亦不無故輕讓我寸土於人。
中國近代同樣有社會名流的發聲,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豪言壯語。
1、 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出自林則徐在被流放至新疆伊犁前夕寫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表達了他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精神。
2、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句話出自魏源的《海國圖誌》,強調學習西方技術以抵禦外侮,雖然這本書在國內沒有得到重視,但在日本卻為明治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3、 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張之洞在洋務運動時期提出的觀點,主張在保留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學習西方的科技和工業體係。
4、 梁啟超的“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製”。這句話強調了教育改革和政治製度改革的重要性,是梁啟超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提出的改革建議。
5、 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斬首前的遺言,表達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犧牲精神。
6、 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這是孫中山在臨終前留下的遺囑,強調革命事業尚未完成,需要後人繼續努力。
這些豪言壯語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曆史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風貌,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
我盤點了一下帶領中國走向強大的七大偉人。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不會有當今盛世 。
第一位: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莊嚴地站在話筒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台下的老百姓們都眼含熱淚。因為他們知道,時至今日,大家終於不用再被列強欺壓,可以好好地過日子了。而站在他們麵前的,這位高大偉岸的毛主席,將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位領袖。
縱觀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解放獨立的全部曆程,毛主席所做出的貢獻,無疑是最偉大的。而他也把曾經在戰爭中的一些感悟,全部都寫進了他的詩裏,從而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傳世經典之作。
就好比《七律?長征》中的這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直接以磅礴大氣的筆觸,大膽地將山川河流比作泥丸細浪,從而使紅軍們不怕萬裏長征艱辛的英雄本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再比如《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是對當代英雄的肯定,也是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而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更是表達出了他在當時那樣一個知識文化落後的年代,卻早已看透了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規律的超脫境界。
第二位:周總理
天下不是一個人能打下來的天下,而一位優秀領導人的身邊,永遠都需要一些好夥伴的扶持。作為毛主席身邊長期的革命夥伴,周總理無疑就是這樣的人物之一。
少年時期,他便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誌向,並且在此後的人生中,他也不斷地到各地求學。在日本求學期間,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後來學成歸國,先後參加了各種大學生愛國運動,又於1921年加入了我黨,並且成為了我黨的創建人之一。
而那時,他似乎也終於找到了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偉大事業,希望跟著毛主席等人一起實現他們解放中國的偉大願景。為此,他也曾嚐試過許多方向。隻不過周總理終究是一介文人,所以他能打得最精彩的仗,不是戰場上那種真槍實彈的仗,而是手握筆杆,一篇一篇寫出來的精神之戰。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成功組織並領導了國民經濟的恢複工作,並在此方麵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周總理也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後,他更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不足,並對此一一提出改善方法。
如我國最初發展工業十分依賴別國接濟,於是周總理便首次提出我們要經濟獨立,從而拒絕了有心之人對我們的經濟援助。後來在我國工業發展日漸向好的局麵之下,為了大力發展工業,許多工廠不顧環境,一味追求產量效益和金錢的問題,又被周總理再次看到。於是他便提出大家一定要重視環境問題,從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原型。
再後來,由周總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更是震驚了世界各國外交官。就連當時美國的外交官都表示,沒有人能達到周總理的如此高度,並且他給予了周總理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外交官的高度評價。而當時的朝鮮外交官也敬佩萬分地說:周總理讓外交升華為一種藝術。
由此可見,周總理在當時國際上的外交魅力。而在他在職的26年裏,我國也成功收獲了一百多個建交國家,甚至昔日與我們衝突甚多的美日都和咱們有了來往。所以說,周總理不僅為我國經濟的推動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就連在外交方麵都處理的如此出色,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的七大偉人之一。
第三位:朱老總
第二位我說的是文官周總理,那麽緊隨其後的必當是咱們這位武將朱老總了。想當年,他與周總理二人一文一武,可謂對我黨的偉大解放事業鞠躬盡瘁、勞心費力。
然而雖然民間一直盛傳著一句朱毛不分家,可是在無數軍迷們的眼中,朱老總卻不是他們心目中的戰神人選。這又是為什麽呢?其實道理十分簡單。朱老總出身於一個四川的佃農之家,麵相十分和善,為人也是相當低調。而在一眾將帥紛紛以一戰成名之時,打下了許多勝仗的朱老總卻默默藏起自己的豐功偉績,繼續潛心研究戰術戰略,所以才致使其與別的軍官相比,難免會黯淡許多。
而曹操曾有句話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講善於作戰的人,雖然能取得勝利,但卻反而沒有那麽多顯赫功績。而朱老總正是這樣一位善戰者。由於他在許多戰役裏都是以少勝多,並且看起來毫無波折,所以相比於那些曆經艱難險阻才終於贏得一戰的將軍來說,反而顯得功績平平,沒什麽值得特別提及的點。
不過朱老總一路走來真的就這麽順利嗎?實則不然。自他加入我黨以來,參加過的大小戰役也是不計其數。雖然在大家眼中,朱老總每次打仗似乎都那麽順利,然而卻因他私下裏從不誇耀自己的豐功偉績,也不會訴說自己的勝利有多麽來之不易,所以個中辛酸也隻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而之所以朱老總相比於其他人會顯得“無赫赫之功”,除了他本人的低調以外,還因有一位長期站在他身前,熠熠發光的軍事天才毛主席,也難免遮蓋了他身上的許多光芒。不過像朱老總這樣一位胸懷大智慧、身具長者風的英雄人物,顯然也不會計較那些虛名浮利。
第四位:鄧公
他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代表人物。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鄧公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也十分受人矚目。他本人懷揣著一定要帶領我國走向富強的堅定信念,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準則,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政策方針,促使我國走向此後的繁榮之路。
1977年的時候,由於越南對我們的不斷挑釁,鄧公直接下令反擊,從而使一時驕傲的他們對我們毫無還擊之力,一度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都緩不過勁來。而麵對我國的最大威脅,鄧公也完全沉著應對,假意與強國交好,使得我們的對手遲遲不敢發起攻擊,從而輕易就解決了外部危機。
而對於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與治國方針,鄧公也是積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為了實現祖國的真正統一,鄧公提出了一國兩製的治國方針,即一個國家,兩種製度。還在1997年召開的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鄧小平理論。使得咱們不必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大膽放心地走出一條隻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路。
第五位:錢學森
這位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元勳人物,以及“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之一,自幼便開始接受良好教育,不但考入了清華大學,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成功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學曆可謂是十分傲人。
而從小就有著良好成績的他,在踏入麻省理工學院以後,更是開啟了學術之路,做出過許多優秀的學術報告。而在美國留學期間,由於錢學森一向刻苦的學習精神,使得他即使身處那樣一所名校,也依然成績優秀,以至於後來成為麻省理工的正式教授。
在此期間,他曾在科技領域做出多重重大貢獻,也因此在新中國成立,錢學森動了想要迴國的念頭以後,美國為了留下他這位人才,也是使出了不少陰招,甚至於把他軟禁起來。然而這依舊阻擋不住錢老先生一顆想要為國家做貢獻的心。
在我國幫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錢學森毅然決然地返迴國內,開啟了他在祖國的科研之路,而由他提出的“火箭軍”現代軍事概念,也積極地推動了中國武器與人造衛星的技術發展。
後來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更是幫助了我國兩彈一星科研項目取得了成功,使得我國在現代國防事業的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錢老先生人到晚年,本應該安心躺在家中養老,卻因為他心係祖國的科研事業,遲遲不肯退休,堅持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科研人才,並且也為我國的教育體係提出過諸多建議,可以說是為新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都付出了其畢生心血。
第六位:鄧稼先
他與錢老先生一樣,是我國又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們的早年經曆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兩人在科研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同為兩彈一星工程元勳,鄧稼先更多的成就則是在原子彈的研發技術上。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原子彈之父。
從美國高校留學迴來的鄧老先生,一經迴國便迅速被我國吸納到核武研究的相關部門中,並且還擔任著重要職務。不過由於這項研究的保密性,鄧老先生隻能隱姓埋名參與到工作中來。而且工作的地點還是在當時一片荒蕪的戈壁灘,可以說當時的科研條件十分艱苦。
然而麵對這樣的工作環境,鄧老先生並沒有抱怨連連,也沒有眼高手低,而是踏踏實實地努力工作,希望早日研發出核武來增強我國軍事實力。大家都知道核武器這種東西有多危險,尤其是它所散發出的核輻射,稍有不慎就會使人類的全身器官衰竭而死。
然而鄧稼先卻不怕危險,好幾次親臨現場,甚至是撿起試驗場中核彈的碎片。雖然後來在鄧稼先領導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咱們的原子彈、氫彈等武器都研發成功。然而鄧老先生也因為在長期的核輻射環境下工作,身體遭受了一定損傷。使得他很早便因病離世,去的也非常痛苦。實在是太偉大了!
第七位:袁隆平
袁隆平從小對農業就喜愛不已,因對其興趣濃厚,所以也在求學路上一路學習農業理論知識,同時也為今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麵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各方麵的落後程度,饒是神仙也無法快速帶領大家致富。因此在那期間,許多人都麵臨著吃不飽飯的窘境。
而喜愛農業的袁隆平爺爺在看到大家挨餓的場麵以後,心中十分難過,也下定決心想要帶領大家走出沒飯吃的困境。於是他便靠著自身堅實的農業理論基礎,開始了他幾十年的科研之路。
在其此間,袁隆平爺爺曾帶領團隊,嚐試過多次雜交水稻的種植培育。然而從事科研的道路上是永遠無法一帆風順的。不過好在他自身有著堅定的信念,一次次的失敗也不足以令他放棄科研。於是終於在上世紀中後期培育出“南優二號”雜交水稻。
這無疑是一項令全世界都大為震驚的科研成果。而在此後,袁隆平依舊沒有停止自己科研的腳步,並且不斷地對雜交水稻進行改進,最終衍生出許多高產耐寒耐旱的沙漠水稻、海水稻,從而進一步為我國糧食產量提供了一層有力保障。
所以即使在袁隆平爺爺逝世多年以後,每當我們吃上一口熱騰騰的白米飯,心中還是不免對他老人家懷抱感激。
他們是我國的七位偉人,每一位都為複興中華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就不會在那麽短的時間內,走向獨立富強。
75年前,毛澤東同誌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淩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壯闊道路。70多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全體中華兒女,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把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今天隻此一更)
我如實地向老人家匯報著我這次海外領軍後的重要工作情況和合作布局。老人家聽得熱血沸騰,並說自己如果再年輕四十歲,保證也跟隨我的腳步,為了理想去打拚...當我談到聖誕節組織部的來訪和人事任命,老人家沉吟了片刻道:“一凡啊,你這樣做是對的,你是衝鋒陷陣的領頭狼,不是一個頤指氣使的官爺,這樣對你來說太不公平了,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我支持你。我會向組織反映該事情,讓上層不要再打擾你的布局,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一己私利,一時的頭腦發熱而誤國誤民,這是天理不容的...”
老人家看似心平氣和的在電話裏說著,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氣難平,他最不願看到的就是英雄流血又流淚,那麽這樣的國家是可悲的!時代造就英雄不假,但英雄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進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主流價值觀不能出現偏差,崇尚英雄,不說是全民,起碼是國之主流。且這種人生觀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教書育人的目的是什麽?這同樣值得國人好好思考...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自由和平的國度,自古如此。禮儀之邦,正義之師。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爛好人的角色,同樣有著錚錚的傲骨。在中華五千年的各個朝代,不乏國之豪邁,國主之豪言壯語,如虎嘯龍吟,響徹寰宇。
周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秦朝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漢朝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
三國時期
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唐朝
內外諸夷敢稱兵者皆斬。
宋朝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元朝
對於國家的敵人來說,沒有比墳墓更好的地方了。
我的地圖畫到哪裏,哪裏就是我的牧馬之地。
明朝
不和親、不稱臣、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女子,無論貧富貴賤,嫁為人婦,皆可穿著鳳冠霞帔。
清朝
既不強取他國之寸土,亦不無故輕讓我寸土於人。
中國近代同樣有社會名流的發聲,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豪言壯語。
1、 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出自林則徐在被流放至新疆伊犁前夕寫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表達了他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精神。
2、 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句話出自魏源的《海國圖誌》,強調學習西方技術以抵禦外侮,雖然這本書在國內沒有得到重視,但在日本卻為明治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3、 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是張之洞在洋務運動時期提出的觀點,主張在保留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學習西方的科技和工業體係。
4、 梁啟超的“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製”。這句話強調了教育改革和政治製度改革的重要性,是梁啟超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提出的改革建議。
5、 譚嗣同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斬首前的遺言,表達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犧牲精神。
6、 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這是孫中山在臨終前留下的遺囑,強調革命事業尚未完成,需要後人繼續努力。
這些豪言壯語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曆史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風貌,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鬥。
我盤點了一下帶領中國走向強大的七大偉人。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們,中國不會有當今盛世 。
第一位: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莊嚴地站在話筒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台下的老百姓們都眼含熱淚。因為他們知道,時至今日,大家終於不用再被列強欺壓,可以好好地過日子了。而站在他們麵前的,這位高大偉岸的毛主席,將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位領袖。
縱觀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解放獨立的全部曆程,毛主席所做出的貢獻,無疑是最偉大的。而他也把曾經在戰爭中的一些感悟,全部都寫進了他的詩裏,從而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傳世經典之作。
就好比《七律?長征》中的這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直接以磅礴大氣的筆觸,大膽地將山川河流比作泥丸細浪,從而使紅軍們不怕萬裏長征艱辛的英雄本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再比如《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既是對當代英雄的肯定,也是對下一代寄予的厚望;而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更是表達出了他在當時那樣一個知識文化落後的年代,卻早已看透了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規律的超脫境界。
第二位:周總理
天下不是一個人能打下來的天下,而一位優秀領導人的身邊,永遠都需要一些好夥伴的扶持。作為毛主席身邊長期的革命夥伴,周總理無疑就是這樣的人物之一。
少年時期,他便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誌向,並且在此後的人生中,他也不斷地到各地求學。在日本求學期間,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後來學成歸國,先後參加了各種大學生愛國運動,又於1921年加入了我黨,並且成為了我黨的創建人之一。
而那時,他似乎也終於找到了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偉大事業,希望跟著毛主席等人一起實現他們解放中國的偉大願景。為此,他也曾嚐試過許多方向。隻不過周總理終究是一介文人,所以他能打得最精彩的仗,不是戰場上那種真槍實彈的仗,而是手握筆杆,一篇一篇寫出來的精神之戰。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成功組織並領導了國民經濟的恢複工作,並在此方麵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周總理也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後,他更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不足,並對此一一提出改善方法。
如我國最初發展工業十分依賴別國接濟,於是周總理便首次提出我們要經濟獨立,從而拒絕了有心之人對我們的經濟援助。後來在我國工業發展日漸向好的局麵之下,為了大力發展工業,許多工廠不顧環境,一味追求產量效益和金錢的問題,又被周總理再次看到。於是他便提出大家一定要重視環境問題,從而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原型。
再後來,由周總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更是震驚了世界各國外交官。就連當時美國的外交官都表示,沒有人能達到周總理的如此高度,並且他給予了周總理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外交官的高度評價。而當時的朝鮮外交官也敬佩萬分地說:周總理讓外交升華為一種藝術。
由此可見,周總理在當時國際上的外交魅力。而在他在職的26年裏,我國也成功收獲了一百多個建交國家,甚至昔日與我們衝突甚多的美日都和咱們有了來往。所以說,周總理不僅為我國經濟的推動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就連在外交方麵都處理的如此出色,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的七大偉人之一。
第三位:朱老總
第二位我說的是文官周總理,那麽緊隨其後的必當是咱們這位武將朱老總了。想當年,他與周總理二人一文一武,可謂對我黨的偉大解放事業鞠躬盡瘁、勞心費力。
然而雖然民間一直盛傳著一句朱毛不分家,可是在無數軍迷們的眼中,朱老總卻不是他們心目中的戰神人選。這又是為什麽呢?其實道理十分簡單。朱老總出身於一個四川的佃農之家,麵相十分和善,為人也是相當低調。而在一眾將帥紛紛以一戰成名之時,打下了許多勝仗的朱老總卻默默藏起自己的豐功偉績,繼續潛心研究戰術戰略,所以才致使其與別的軍官相比,難免會黯淡許多。
而曹操曾有句話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講善於作戰的人,雖然能取得勝利,但卻反而沒有那麽多顯赫功績。而朱老總正是這樣一位善戰者。由於他在許多戰役裏都是以少勝多,並且看起來毫無波折,所以相比於那些曆經艱難險阻才終於贏得一戰的將軍來說,反而顯得功績平平,沒什麽值得特別提及的點。
不過朱老總一路走來真的就這麽順利嗎?實則不然。自他加入我黨以來,參加過的大小戰役也是不計其數。雖然在大家眼中,朱老總每次打仗似乎都那麽順利,然而卻因他私下裏從不誇耀自己的豐功偉績,也不會訴說自己的勝利有多麽來之不易,所以個中辛酸也隻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而之所以朱老總相比於其他人會顯得“無赫赫之功”,除了他本人的低調以外,還因有一位長期站在他身前,熠熠發光的軍事天才毛主席,也難免遮蓋了他身上的許多光芒。不過像朱老總這樣一位胸懷大智慧、身具長者風的英雄人物,顯然也不會計較那些虛名浮利。
第四位:鄧公
他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代表人物。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鄧公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也十分受人矚目。他本人懷揣著一定要帶領我國走向富強的堅定信念,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準則,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政策方針,促使我國走向此後的繁榮之路。
1977年的時候,由於越南對我們的不斷挑釁,鄧公直接下令反擊,從而使一時驕傲的他們對我們毫無還擊之力,一度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都緩不過勁來。而麵對我國的最大威脅,鄧公也完全沉著應對,假意與強國交好,使得我們的對手遲遲不敢發起攻擊,從而輕易就解決了外部危機。
而對於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與治國方針,鄧公也是積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為了實現祖國的真正統一,鄧公提出了一國兩製的治國方針,即一個國家,兩種製度。還在1997年召開的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鄧小平理論。使得咱們不必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大膽放心地走出一條隻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路。
第五位:錢學森
這位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元勳人物,以及“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之一,自幼便開始接受良好教育,不但考入了清華大學,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成功進入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學曆可謂是十分傲人。
而從小就有著良好成績的他,在踏入麻省理工學院以後,更是開啟了學術之路,做出過許多優秀的學術報告。而在美國留學期間,由於錢學森一向刻苦的學習精神,使得他即使身處那樣一所名校,也依然成績優秀,以至於後來成為麻省理工的正式教授。
在此期間,他曾在科技領域做出多重重大貢獻,也因此在新中國成立,錢學森動了想要迴國的念頭以後,美國為了留下他這位人才,也是使出了不少陰招,甚至於把他軟禁起來。然而這依舊阻擋不住錢老先生一顆想要為國家做貢獻的心。
在我國幫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後,錢學森毅然決然地返迴國內,開啟了他在祖國的科研之路,而由他提出的“火箭軍”現代軍事概念,也積極地推動了中國武器與人造衛星的技術發展。
後來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更是幫助了我國兩彈一星科研項目取得了成功,使得我國在現代國防事業的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錢老先生人到晚年,本應該安心躺在家中養老,卻因為他心係祖國的科研事業,遲遲不肯退休,堅持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科研人才,並且也為我國的教育體係提出過諸多建議,可以說是為新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都付出了其畢生心血。
第六位:鄧稼先
他與錢老先生一樣,是我國又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們的早年經曆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兩人在科研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同為兩彈一星工程元勳,鄧稼先更多的成就則是在原子彈的研發技術上。也因此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原子彈之父。
從美國高校留學迴來的鄧老先生,一經迴國便迅速被我國吸納到核武研究的相關部門中,並且還擔任著重要職務。不過由於這項研究的保密性,鄧老先生隻能隱姓埋名參與到工作中來。而且工作的地點還是在當時一片荒蕪的戈壁灘,可以說當時的科研條件十分艱苦。
然而麵對這樣的工作環境,鄧老先生並沒有抱怨連連,也沒有眼高手低,而是踏踏實實地努力工作,希望早日研發出核武來增強我國軍事實力。大家都知道核武器這種東西有多危險,尤其是它所散發出的核輻射,稍有不慎就會使人類的全身器官衰竭而死。
然而鄧稼先卻不怕危險,好幾次親臨現場,甚至是撿起試驗場中核彈的碎片。雖然後來在鄧稼先領導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咱們的原子彈、氫彈等武器都研發成功。然而鄧老先生也因為在長期的核輻射環境下工作,身體遭受了一定損傷。使得他很早便因病離世,去的也非常痛苦。實在是太偉大了!
第七位:袁隆平
袁隆平從小對農業就喜愛不已,因對其興趣濃厚,所以也在求學路上一路學習農業理論知識,同時也為今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麵對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各方麵的落後程度,饒是神仙也無法快速帶領大家致富。因此在那期間,許多人都麵臨著吃不飽飯的窘境。
而喜愛農業的袁隆平爺爺在看到大家挨餓的場麵以後,心中十分難過,也下定決心想要帶領大家走出沒飯吃的困境。於是他便靠著自身堅實的農業理論基礎,開始了他幾十年的科研之路。
在其此間,袁隆平爺爺曾帶領團隊,嚐試過多次雜交水稻的種植培育。然而從事科研的道路上是永遠無法一帆風順的。不過好在他自身有著堅定的信念,一次次的失敗也不足以令他放棄科研。於是終於在上世紀中後期培育出“南優二號”雜交水稻。
這無疑是一項令全世界都大為震驚的科研成果。而在此後,袁隆平依舊沒有停止自己科研的腳步,並且不斷地對雜交水稻進行改進,最終衍生出許多高產耐寒耐旱的沙漠水稻、海水稻,從而進一步為我國糧食產量提供了一層有力保障。
所以即使在袁隆平爺爺逝世多年以後,每當我們吃上一口熱騰騰的白米飯,心中還是不免對他老人家懷抱感激。
他們是我國的七位偉人,每一位都為複興中華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就不會在那麽短的時間內,走向獨立富強。
75年前,毛澤東同誌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淩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複興的壯闊道路。70多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團結全體中華兒女,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把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今天隻此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