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時分,紫月等三人有說有笑地走進了研發所會客廳。我眼前一亮,好家夥,這不是三隻煥然一新的白天鵝嘛。


    隻見紫月容光煥發,換上了一身淡紫色的連體裙。頭發也剪短了,更顯得精神颯爽。紫霞和梅子也每人拎著一個大大的手提袋。原來三女是逛商場、做頭發去了。


    我問三女是否中午吃飯了,三女異口同聲道:“吃過了...”梅子說,吃的小碗楓鎮大麵和糖粥。


    這些年多次停駐蘇州,對這兩種蘇州特色小吃印象不淺。


    楓鎮大麵


    楓鎮大麵,江蘇楓鎮之瑰寶,乃蘇州美食界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譽為“三絕”之魁——最難駕馭的匠心、最細膩的工藝、最誘人的鮮美,共鑄其非凡之名。此麵非比尋常,精選上乘五花肉,宛如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佐以秘製香料,悠然入鍋,曆經四個半時辰的溫柔燜煮,方得成就其非凡韻味。


    燜肉之藝,更是達到化境,肉質細嫩至極,仿佛初春嫩芽,輕輕一抿,便化於無形,隻留下滿口的醇香與滿足。每一口楓鎮大麵,都是對味覺的極致禮讚,是對蘇州傳統美食文化的深情詮釋。


    糖粥


    糖粥,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冬至時節悄然綻放,別名紅豆粥,宛若冬日裏的一抹溫柔鄉愁。它以紅糖為裳,小米為魂,輕舞於鍋中,交織出一曲甜蜜與溫暖的交響。每一勺撈起,都是絲滑如綢的享受,湯汁濃鬱,仿佛晨曦微露時分,薄霧繚繞的湖麵,既粘稠又帶著幾分輕盈的飄逸。


    這不僅僅是一碗粥,它是時間的低語,是季節更迭的信使,用清甜的滋味訴說著古老而淳樸的故事。紅糖的甘醇,如同歲月沉澱的溫柔,緩緩融化於舌尖,與小米的細膩相互纏綿,編織成一幅幅溫馨的畫麵,讓人在寒風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與甜蜜。


    然後紫霞和梅子把手提袋放到專屬箱櫃裏,跟大家打了聲招唿去忙所裏的事了。幾位研發所的負責人也借故走開了。


    會客廳隻剩下我、紫月、郭子和老田。老田一邊給大家斟茶一邊說:“凡哥,我們初次接觸是在國外,是在哪裏來著?...”老田拍了拍腦門做思考狀。


    我不假思索地迴答道:“是2015年的美國華盛頓科創高峰論壇。會後的酒會上認識的。”


    “對,我也有幸參加了那次科創高峰論壇。你在會上的發言太精彩了,我一下子就記住了你這位才貌雙全的天才級中國人。會後想方設法地接近你...又見酒會上你大殺四方,把幾個挑釁的外國佬喝得人仰馬翻,過癮,太過癮了!”


    老田一邊說一邊手舞足蹈起來。紫月眨著一雙好奇的眼睛深情地注視著我,意思是能不能多說一些,她想知道我倆兩地相隔的這17年,我的點點滴滴。雖然從老夫人口中會聽到一些,畢竟不會太具體和詳盡。


    我對紫月笑了笑,“不急,我們先喝茶閑聊,等晚飯間我會告訴你和老田的,其實郭子知道的也比較清楚。”我衝郭子點了點頭。郭子會意地拿出手機,翻找了一會兒,到一旁打電話去了。


    “這麽多次見麵,都是田老弟在張羅,今晚大哥就帶你們去一個好地方吃晚飯吧。郭子知道地方,現在去我的住所去接老夫人和艾璠了。我們稍等一會兒吧。”我對老田說道。


    “哪裏哪裏,凡哥客氣了,是您給小弟麵子,我田皓宇榮幸之至。”老田用拳頭擊打著自己的胸口,誠心道。“凡哥交待我們幾人的事情,已經著手進行了,就是《尋道》小遊戲的問題。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相關部門進行全麵審查...”。


    “嗯,那就好”我又接著道:“現在的年輕人接觸到了科技網絡這個時代的產物,這些東西的確帶給生活許多便利,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吧。但凡事都有兩麵性,網絡更是一柄雙刃劍,用好了於己無礙;用不好,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


    我啜了一口茶水,接著道:“我們小時候,紫月由於生在大城市,可能體會不深,我們那個時候,特別是我。出生在中原地區的一個小山村,那裏的經濟生活條件相當匱乏。可是呢,我們過得很開心快樂。童年每每都是讓人迴憶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村子之初沒有電燈電話,自然沒有電視機,手機和網絡。晚飯過後,小夥伴們都圍坐在村子中央的大碾盤四周,女人們嘮著家常,說著小話。男人們抽煙吹牛。小孩子們捉迷藏、摔跤鬥狠...一切都是那麽的和諧。我們村比較窮,二裏地外的一個叫小王莊的村子最早用上電,有錢的人家就買了電視,一到晚間,這家就成了小劇場,好多人去他家看電視,包括一些外村的年輕人。那家人幹脆把電視搬到空曠的場地上,跟放電影似的...”我追憶似的說著。紫月和老田就豎耳傾聽著。


    順便一提。農村黑白電視機的普及主要發生在1970年代。 盡管早在1958年,中國就製造出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但真正的普及是在80年代後期,而農村地區的普及則相對較晚,大約在1970年代開始。


    在1979年,全國電視機保有量增至485萬台,到1982年,這個數字猛增到2761萬台。1983年,中國迎來了首屆春晚直播,進一步推動了電視的普及。到了1984年,電視機保有量達到5000萬台,而到了1990年,電視機數量更是飆升到1.5億台,觀眾人數達8億,這才算是基本普及了。


    在湖南農村,黑白電視機的出現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農民開始逐漸擺脫收音機和廣播,通過電視“看到了會動的圖像”。


    (晚十點前還有一更《離開蘇州前的最後一頓晚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琳琅視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視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視角並收藏琳琅視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