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剛剛到達這裏沒幾天呢,細細算來竟然已經成功殲滅了多達一千多名的齊蘚國軍士!不僅如此,我們還搶奪到了不少珍貴的物資,或者將它們徹底毀壞掉,還是給敵人造成損耗的。
雖然從整體上來看,這一千多的軍士不是大軍主力,這些戰果可能也不是特別的豐碩,但無論如何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開端啦!
畢竟初來乍到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無疑給張清這個主將以及將士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大家對接下來的戰鬥有了信心。
“朱將軍,接下來我們可能不會再如此順利了,林校尉那邊也有了收獲,敵人勢必會加大防守力度,以及對我們的搜尋和圍剿,我們得要先做好準備才行。”張清扭頭看著朱常之,突然這麽說著。
張清這個態度,讓朱常之有點不明所以,不知道這是怎麽個意思。但他也隻是稍在腦子裏稍思索了下,就迴應道:“有張將軍在,再危急也會轉危為安!”
不清楚張清的意思之前,朱常之還是不敢隨意說話,最終還是決定小小地奉承一下對方,等了解張清的意思後,再看看情況。
畢竟朱常之和張清也隻是頭一次共事,雖在一起共同奔波了幾天,但這幾天基本都沒有相互了解的機會。
對方的性情如何,暫時無從得知,萬一要是個心胸狹窄之人,自己哪裏做得稍不合心意了,現在身邊又都是對方的麾下騎兵,被對方一使絆子,自己小命都要有危險,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先小心點好。
當然了,如果張清是個大度之人,後麵再好好合作也不遲,現在他們這些人又沒有陷入危機。
說來朱常之對齊滿園的安排也有點無語,讓他這個不懂騎兵戰術的人跑到騎兵當中來,也不怕事情會搞砸了。真不知道是對他有信心,還是對張清有信心。
軍令不可違抗,來都來了,在沒把握之前,他朱常之總得跟著學點東西才行,安靜做好自己就行,不該多嘴時禁閉住嘴就好。這也是從出發開始,朱常之就認定的處事準則。
張清上下打量朱常之一眼,覺得朱常之這人有點虛偽了。不過想了想後,他還是說道:“來時大將軍所說的話,我可一直都記著呢,朱將軍就不必如此謙遜了吧!現在正是需要你我共同出力的時候。”
看張清不像說假的,而是真的向自己問策,朱常之才是說道:“既然如此,那末將就鬥膽說上一說了,得罪的地方還望將軍不要怪罪。”
張清不語,隻點點頭示意。
朱常之:“我們此來的任務,是為破壞敵人的物資而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糧草。敵人沒了糧草,就會在短時間內撤離,如此我們便解了據北城之危,此也正是我們最該作為的。”
說起此次出行所要執行的任務,張清心裏自然是明白清楚的,但要論了解程度,那他可遠遠比不上朱常之。
要知道,這個完整的行動計劃最初可是由朱常之率先向齊滿園提出的!隨後,經過軍中眾多經驗豐富的將領們反複推敲和精心完善之後,最終才確定下來讓他們這些人來執行這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經過朱常之這麽清晰明了的說明,張清頷首點頭認可,“繼續往下說。”
朱常之又繼續緩緩說道:“既然我們的目標已經明確,那末將認為,此時我等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出敵人的運輸糧草的途徑和守備力量,甚至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讓人潛入到敵人大軍當中去,隻要確認了敵人的糧草位置,我們才能製定出下一步完整的行動計劃。”
這些話已經足夠委婉,其實朱常之想說的話核心是:這些天東奔西跑的都成了無用功,除了讓自己的人和馬累著了之外,所能收獲到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這也是大實話,他們這些人可是有著足足五千,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每天跑這跑那容易暴露不說,一不小心還會一頭撞上敵人。
倘若他們此次行動的目標就是殲滅敵人,那麽采取如此做法倒也無可厚非。隻需尋覓到敵軍所在之處,接著如猛虎下山般奮勇向前、衝鋒陷陣即可,這種方式既簡便又直截了當地能達成目的。
然而,事與願違,此番行程恰好截然相反。他們非但無法與敵人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激戰,反而必須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巧妙地避開敵人龐大的隊伍。
聽完朱常之說的這些話,張清也是皺著眉頭,一臉凝重,陷入了沉思當中,開始思考和對比先前自己所做的到底對不對。
現在朱常之說得這麽清楚明了,張清也沒思考太久,一臉微笑地對著朱常之說道:“果然是大將軍所舉薦的人,朱將軍的一席話,讓清提壺灌腦!先前沒能理解清楚大將軍的意圖,接下來我知曉該如何做了。”
說著,張清立馬揮手召親兵來,他要重新做出部署。
“地形圖拿來!”親兵一靠近,張清向其伸手,示意親兵把隨身攜帶的地形圖給他。
很快,隻見繪製著一幅關於北地的地形圖緩緩地鋪展在了張清和朱常之的眼前。盡管這幅圖看起來略顯陳舊,但其所呈現出的信息卻依然清晰可辨。
整幅地形圖雖然算不上十分精細入微,但重要的地標、山脈走向、河流分布以及城池位置等關鍵標注一應俱全。
至於某些微小的細節部分,例如一些隱藏在深山幽穀中的小道或是人跡罕至之地的特殊地貌,則並未予以明確標識。畢竟,北地還是很大的,這一張地形圖並不能全部標注清楚。
不過對於張清來說,這都不是事。常年駐紮在北地,不說將北地的地形地貌全部了然於心,但隻要看到相應的地點,他也能立馬知曉其中的地形地貌怎麽樣。
而之所以還有把地形圖給拿出來,是為了方便朱常之的。朱常之剛到北地來沒多長時間的這個事,張清先前也已經知道。
“朱將軍請看,這是斷流河,這是據北城,而這是我們此時所處的位置。”說著,張清的食指點在地形圖上的一個位置,處於一條河流和一座城池之間略靠近城池方向。
“這是敵軍攻打據北城所設立的大營位置,另三路人馬分別以這三個點為中心而展開的行動!”張清一邊繼續給朱常之作說明,一邊手指在地形圖上指指點點的。
聽著張清詳細地闡述,朱常之才恍然大悟般清晰地意識到,原來另外那三路兵馬構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狀布局。這樣布局他可以理解,三路可以相互馳援,互為援手。
然而,他們自己的這一路,此時所處的位置居然不在這個精心構建的三角形範圍之中。這倒是讓朱常之心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他開始思考其中隱藏的深意和可能帶來的影響。
實在沒能想明白,朱常之想了想,還是直接開口詢問的好,“將軍,另三路互為犄角,相互之間可以有照應。而我們這一路,為何獨獨不在其中呢?這是說有什麽其他的隱情嗎?”
張清:“哦,互為犄角有那三路就夠了,我們這邊是作為機動性,以便隨時可以做出調整,並沒有什麽其他特別的深意。”
如此這般的安排,可以說是很完美的,實在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來。其他三路之間能夠緊密地相互依存、彼此支援,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而由張清和朱常之親自統領的這一路,則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機動性,他們可以根據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及時做出調整,就像是一支靈動的遊騎兵隊伍,隨時準備出擊或者馳援其他方向。
這種安排無疑是最為恰當合理的,既能保證整體戰略布局的穩固,又能充分發揮出各路他們騎兵的優勢特點,從而盡最大可能完成此次任務。
經過這麽一解釋,朱常之就明白了,不需要再多說什麽。接著朱常之伸手相請狀,示意張清繼續往下說。
張清:“按照朱將軍你剛才說的,接下來我們不該再這樣亂轉,而是要先探查清楚敵人的物資點,主要還是探查清楚屯放糧草的位置。為此,除了派遣出去的人馬外,其餘的人則是要找地方藏起來先。”
伸出手指指點點的張清繼續道:“我們是在這位置,往東大多都是平地,少有能藏住這麽多人的地方;南邊則是敵軍的大營,西邊我們才剛從那過來,也不適合;想來想去,也就隻有北邊較為合適的了!”
張清對於北地的熟悉程度,朱常之可是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要知道,如果沒有這般本領,張清又怎麽可能坐上騎兵將領的位置呢?而且,這次如此重要且艱巨的任務,若是他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齊滿園又怎會特意派遣他前來執行呢?
可以想象得到,張清必定是憑借著自己多年來在北地摸爬滾打的經驗和積累下來的見識,才能夠對這片廣袤而複雜的土地有這般熟悉。
雖然從整體上來看,這一千多的軍士不是大軍主力,這些戰果可能也不是特別的豐碩,但無論如何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開端啦!
畢竟初來乍到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無疑給張清這個主將以及將士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大家對接下來的戰鬥有了信心。
“朱將軍,接下來我們可能不會再如此順利了,林校尉那邊也有了收獲,敵人勢必會加大防守力度,以及對我們的搜尋和圍剿,我們得要先做好準備才行。”張清扭頭看著朱常之,突然這麽說著。
張清這個態度,讓朱常之有點不明所以,不知道這是怎麽個意思。但他也隻是稍在腦子裏稍思索了下,就迴應道:“有張將軍在,再危急也會轉危為安!”
不清楚張清的意思之前,朱常之還是不敢隨意說話,最終還是決定小小地奉承一下對方,等了解張清的意思後,再看看情況。
畢竟朱常之和張清也隻是頭一次共事,雖在一起共同奔波了幾天,但這幾天基本都沒有相互了解的機會。
對方的性情如何,暫時無從得知,萬一要是個心胸狹窄之人,自己哪裏做得稍不合心意了,現在身邊又都是對方的麾下騎兵,被對方一使絆子,自己小命都要有危險,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先小心點好。
當然了,如果張清是個大度之人,後麵再好好合作也不遲,現在他們這些人又沒有陷入危機。
說來朱常之對齊滿園的安排也有點無語,讓他這個不懂騎兵戰術的人跑到騎兵當中來,也不怕事情會搞砸了。真不知道是對他有信心,還是對張清有信心。
軍令不可違抗,來都來了,在沒把握之前,他朱常之總得跟著學點東西才行,安靜做好自己就行,不該多嘴時禁閉住嘴就好。這也是從出發開始,朱常之就認定的處事準則。
張清上下打量朱常之一眼,覺得朱常之這人有點虛偽了。不過想了想後,他還是說道:“來時大將軍所說的話,我可一直都記著呢,朱將軍就不必如此謙遜了吧!現在正是需要你我共同出力的時候。”
看張清不像說假的,而是真的向自己問策,朱常之才是說道:“既然如此,那末將就鬥膽說上一說了,得罪的地方還望將軍不要怪罪。”
張清不語,隻點點頭示意。
朱常之:“我們此來的任務,是為破壞敵人的物資而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糧草。敵人沒了糧草,就會在短時間內撤離,如此我們便解了據北城之危,此也正是我們最該作為的。”
說起此次出行所要執行的任務,張清心裏自然是明白清楚的,但要論了解程度,那他可遠遠比不上朱常之。
要知道,這個完整的行動計劃最初可是由朱常之率先向齊滿園提出的!隨後,經過軍中眾多經驗豐富的將領們反複推敲和精心完善之後,最終才確定下來讓他們這些人來執行這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經過朱常之這麽清晰明了的說明,張清頷首點頭認可,“繼續往下說。”
朱常之又繼續緩緩說道:“既然我們的目標已經明確,那末將認為,此時我等最應該做的,就是找出敵人的運輸糧草的途徑和守備力量,甚至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讓人潛入到敵人大軍當中去,隻要確認了敵人的糧草位置,我們才能製定出下一步完整的行動計劃。”
這些話已經足夠委婉,其實朱常之想說的話核心是:這些天東奔西跑的都成了無用功,除了讓自己的人和馬累著了之外,所能收獲到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這也是大實話,他們這些人可是有著足足五千,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每天跑這跑那容易暴露不說,一不小心還會一頭撞上敵人。
倘若他們此次行動的目標就是殲滅敵人,那麽采取如此做法倒也無可厚非。隻需尋覓到敵軍所在之處,接著如猛虎下山般奮勇向前、衝鋒陷陣即可,這種方式既簡便又直截了當地能達成目的。
然而,事與願違,此番行程恰好截然相反。他們非但無法與敵人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激戰,反而必須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巧妙地避開敵人龐大的隊伍。
聽完朱常之說的這些話,張清也是皺著眉頭,一臉凝重,陷入了沉思當中,開始思考和對比先前自己所做的到底對不對。
現在朱常之說得這麽清楚明了,張清也沒思考太久,一臉微笑地對著朱常之說道:“果然是大將軍所舉薦的人,朱將軍的一席話,讓清提壺灌腦!先前沒能理解清楚大將軍的意圖,接下來我知曉該如何做了。”
說著,張清立馬揮手召親兵來,他要重新做出部署。
“地形圖拿來!”親兵一靠近,張清向其伸手,示意親兵把隨身攜帶的地形圖給他。
很快,隻見繪製著一幅關於北地的地形圖緩緩地鋪展在了張清和朱常之的眼前。盡管這幅圖看起來略顯陳舊,但其所呈現出的信息卻依然清晰可辨。
整幅地形圖雖然算不上十分精細入微,但重要的地標、山脈走向、河流分布以及城池位置等關鍵標注一應俱全。
至於某些微小的細節部分,例如一些隱藏在深山幽穀中的小道或是人跡罕至之地的特殊地貌,則並未予以明確標識。畢竟,北地還是很大的,這一張地形圖並不能全部標注清楚。
不過對於張清來說,這都不是事。常年駐紮在北地,不說將北地的地形地貌全部了然於心,但隻要看到相應的地點,他也能立馬知曉其中的地形地貌怎麽樣。
而之所以還有把地形圖給拿出來,是為了方便朱常之的。朱常之剛到北地來沒多長時間的這個事,張清先前也已經知道。
“朱將軍請看,這是斷流河,這是據北城,而這是我們此時所處的位置。”說著,張清的食指點在地形圖上的一個位置,處於一條河流和一座城池之間略靠近城池方向。
“這是敵軍攻打據北城所設立的大營位置,另三路人馬分別以這三個點為中心而展開的行動!”張清一邊繼續給朱常之作說明,一邊手指在地形圖上指指點點的。
聽著張清詳細地闡述,朱常之才恍然大悟般清晰地意識到,原來另外那三路兵馬構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狀布局。這樣布局他可以理解,三路可以相互馳援,互為援手。
然而,他們自己的這一路,此時所處的位置居然不在這個精心構建的三角形範圍之中。這倒是讓朱常之心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他開始思考其中隱藏的深意和可能帶來的影響。
實在沒能想明白,朱常之想了想,還是直接開口詢問的好,“將軍,另三路互為犄角,相互之間可以有照應。而我們這一路,為何獨獨不在其中呢?這是說有什麽其他的隱情嗎?”
張清:“哦,互為犄角有那三路就夠了,我們這邊是作為機動性,以便隨時可以做出調整,並沒有什麽其他特別的深意。”
如此這般的安排,可以說是很完美的,實在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來。其他三路之間能夠緊密地相互依存、彼此支援,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而由張清和朱常之親自統領的這一路,則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機動性,他們可以根據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及時做出調整,就像是一支靈動的遊騎兵隊伍,隨時準備出擊或者馳援其他方向。
這種安排無疑是最為恰當合理的,既能保證整體戰略布局的穩固,又能充分發揮出各路他們騎兵的優勢特點,從而盡最大可能完成此次任務。
經過這麽一解釋,朱常之就明白了,不需要再多說什麽。接著朱常之伸手相請狀,示意張清繼續往下說。
張清:“按照朱將軍你剛才說的,接下來我們不該再這樣亂轉,而是要先探查清楚敵人的物資點,主要還是探查清楚屯放糧草的位置。為此,除了派遣出去的人馬外,其餘的人則是要找地方藏起來先。”
伸出手指指點點的張清繼續道:“我們是在這位置,往東大多都是平地,少有能藏住這麽多人的地方;南邊則是敵軍的大營,西邊我們才剛從那過來,也不適合;想來想去,也就隻有北邊較為合適的了!”
張清對於北地的熟悉程度,朱常之可是一點兒都不覺得奇怪。要知道,如果沒有這般本領,張清又怎麽可能坐上騎兵將領的位置呢?而且,這次如此重要且艱巨的任務,若是他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齊滿園又怎會特意派遣他前來執行呢?
可以想象得到,張清必定是憑借著自己多年來在北地摸爬滾打的經驗和積累下來的見識,才能夠對這片廣袤而複雜的土地有這般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