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東方的天際尚被一層厚重的夜幕所籠罩著,整個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漆黑之中。此時已接近卯時,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抬頭望去,那原本應該湛藍如寶石般的天空此刻卻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沉甸甸地壓在人們頭頂上方,仿佛要將世間萬物都給吞噬其中。
沒有一絲星光能夠穿透這濃厚的黑暗,隻有遠處偶爾傳來幾聲夜梟的鳴叫,以及兩萬匹戰馬的響鼻聲打破了這份令人心悸的寂靜。
至於那些騎在高大而雄健戰馬背上的將士們,則更是引人注目。他們個個身披甲胄,手持鋒利的兵刃,身姿挺拔如鬆,麵容肅穆且堅毅。
此刻,這些將士們安靜地坐在馬背上,宛如一座座雕塑般紋絲不動,眼神銳利而堅定,隻待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奔赴屬於自己的戰場。
“將士們,你們即將奔赴戰場,帶著我齊滿園以及身後千千萬萬個兄弟姐妹的期望,去完成交給你們的使命,據北城能不能堅守住,就看你們的了!”齊滿園扯著嗓子大聲呐喊,給這兩萬即將奔赴戰場的騎兵動員。
“勝!勝!勝…”兩萬人馬齊聲呐喊,手臂還揮動著上下搖擺,聲勢浩大。
震耳欲聾的呐喊聲響徹雲霄,仿佛要衝破天際,這激昂澎湃的聲音如同洶湧的波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持續著。
人群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唿喊著,其中有人的臉龐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但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狂熱與興奮。朱常之和張清騎著高頭大馬,在隊伍的最前麵,兩人並沒有跟著呐喊,隻是安靜聽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那呐喊聲依舊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反而愈發響亮起來。就在這時,隻見站在高處的齊滿園緩緩抬起手來,他的動作雖然輕柔,但仿佛帶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威嚴。
隨著他手臂的抬起,原本如雷貫耳的呐喊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突然之間戛然而止!刹那間,整個場麵變得鴉雀無聲,兩萬多人宛如在同一瞬間被定格住了似的。
掃視一圈,然後齊滿園才是將視線定格在張清和朱常之的身上,隨後朝著兩人微微頷首點頭示意。
得到示意的張清立刻縱馬出列,麵向著兩萬騎兵,麵色肅然。突然,張清張開口,大聲喊道:“出發!”
隨著張清的這一聲令下,隊伍開始有序的動了起來,四騎並排,一隊隊的騎兵快速走過,向著漆黑一片的城外走去。
這兩萬騎離開的方向並不在齊蘚國大軍所在的那個城門方向,而是向著相反的方向離開。
之所以是兩萬騎兵,是因為他們最終會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五千騎,向著敵人後方不同位置而去。
張清雖是這兩萬騎的主將,但隻在情況特殊或緊急的時候,張清才會總攬指揮,其餘時間四個部分各自為戰,自己去找自己的目標,機會合適就對敵人的物資和補給進行破壞,機會不合適就遠離敵人,不給敵人圍殲他們的機會。
然而,朱常之名義上雖是張清的副將,但其實其所扮演的角色與軍師並無太大差異。通常情況下,他隻會在關鍵時刻才向張清進言獻策,提供自己的建議。
至於實際指揮作戰這等重要事務,目前來說,他可是絲毫權力皆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對於騎兵作戰,可是一點經驗都沒有,上上下下對他指揮騎兵作戰都不放心。
隊伍中還有劉二兩,本來朱常之是不打算帶著這小子,而是想要讓他留在據北城,但奈何劉二兩死纏著想要跟上。
朱常之原來的麾下人馬全部都是步卒,這次的任務他們派不上用場,隻能是無緣跟著朱常之繼續出征,老張也留了下來,朱常之不在,總得留個人主持,不然出點什麽事可就不好了。
摸黑騎馬趕路,大家並不敢放開速度,全都放慢速度。就算這樣,這速度也比人跑的速度快。
遙遠的天際,一抹淡淡的魚肚白色悄然浮現,仿佛是大自然輕輕地揭開了夜的麵紗。
盡管此時人們的視線仍然被黎明前的朦朧所籠罩,看得並不是十分清晰,但對於早已在黑暗中前行了一段路程的朱常之和張清等人而言,這微弱的光線已足矣。
他們身下的戰馬似乎也感受到了光明即將到來的喜悅,原本不敢放開的步伐逐漸加快起來。馬蹄聲由最初的沉悶變得清脆而有力,每一步都濺起些許塵土,宛如激昂的鼓點,奏響著前進的旋律。
朱常之緊緊握住韁繩,身體微微前傾,與戰馬一同向著前方疾馳而去;張清則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遠方,手中長槍在晨曦的映照下閃爍著寒光。
隨著天光漸亮,道路兩旁的景物開始慢慢顯現出輪廓,那一片片茂密的樹林和起伏的山丘,仿佛也在為他們加油助威。
前邊出現了岔路,張清與他身旁並騎的一將領對視,接著點頭示意,兩人都明白其中意思。
寬闊的道路前方,赫然出現了岔路口。兩萬騎兵隊伍宛如一條洶湧澎湃的洪流,伴隨著領頭將領揮手示意,隨後在軍旗揮舞的指揮下,整齊劃一地開始自動分流。
隻見那將領揮手,左側的一萬騎兵如離弦之箭般朝著左邊的路口疾馳而去。他們身著甲胄,戰馬奔騰間,仿佛一陣狂風席卷而過。而右側的一萬騎兵則緊隨其後,向著右邊的路口唿嘯而去,氣勢磅礴,銳不可當。
一時間,整個大地都被這兩萬鐵騎的轟鳴聲所震撼。馬蹄聲響徹雲霄,猶如陣陣驚雷在空中炸裂開來。
待到所有的人馬如同疾風一般狂奔而過之後,那揚起的滾滾灰塵遮天蔽日,許久都未見有絲毫散落的跡象。
遠遠望去,揚起的漫天塵土就像是一片巨大的黃色雲霧,籠罩住了整條道路。而那漸行漸遠的馬蹄聲,也在慢慢地減弱,最終消失在了遙遠的天際之中,還了這片土地安寧。
又繼續狂奔了半個時辰,隊伍再次自動分流,向著屬於自己既定地點的道路去。
現在,還緊緊跟隨在張清與朱常之後方的人員數量,已然銳減至五千餘人。這支略顯疲態但依舊堅毅前行的隊伍,肩負著重要使命,仍需馬不停蹄地繼續踏上征途。
他們此番行程的目的地乃是據北城的外齊蘚國大軍後方。然而,前路漫漫且險阻重重,擺在眼前的道路並非一馬平川,而是需要巧妙地繞道而行。
因為正麵迎敵絕非明智之舉,也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有可能達成戰略目標,給予敵人沉重一擊。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五千人的身影顯得如此渺小,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前進的速度。
接下來,他們正巧要路過桑土關隘,也就是要路過齊顯雲所扼守的關隘,並且他們還要在那裏休整,待重新調整好了狀態,才會繼續出發。
這麽些天過去了,也不知道齊顯雲現在怎麽樣了!
尚未被齊滿園單獨調離之前,朱常之心底暗自思忖著,從踏上北地這塊地麵上開始,自己將會一直追隨於齊顯雲。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事情竟會如此突兀且毫無征兆地發生轉折。
那一日,他突然被齊顯雲叫上一起去據北城,本以為隻是尋常的陪同。哪曾想,在據北城麵見齊滿園之後,他就不得不領命去執行別的軍務,從而和齊顯雲分開了。
盡管當時朱常之的心中充滿了不舍與疑惑,但軍令如山,連齊顯雲都隻能聽令,朱常之更沒有違抗的理由,隻能是乖乖聽命。
桑土關隘朱常之也是待過的,見到較為熟悉的地點,朱常之就知道他們已經到了桑土關隘。身為領軍主將,又是常年駐守於北地的張清更是熟悉。
張清抬起手示意讓隊伍放慢速度,軍旗緊隨其後被揮動起來,向著身後的其他人傳達張清的命令。
原本那如同離弦之箭一般疾馳狂奔著的戰馬,在將士們高超嫻熟的操控之下,漸漸地放緩了它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隻見將士們緊緊地勒住韁繩,身體微微後仰,通過與馬匹之間默契的配合以及精湛的騎術技巧,成功地讓這些原本氣勢洶洶、一往無前的戰馬逐漸變得溫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馬的步伐越來越慢,最終緩緩地停了下來。
得了下麵人通知的齊顯雲也很快到來,看著眼前的騎兵隊伍,以及在前的朱常之,齊顯雲不明所以,不知道這些騎兵突然跑到這來做什麽。
帶著好奇,齊顯雲緩步走到張清和跟前來,再怎麽樣齊顯雲還是知道誰是這支隊伍的主將。
“敢問這位將軍,到此處來是有何貴幹?”昨晚才確定下來的事情,據北城那邊並沒有提前通知路上的守軍,也是為了保密以及這些騎兵的安全,齊顯雲現在什麽都不知道,隻好是親自問一問。
抬頭望去,那原本應該湛藍如寶石般的天空此刻卻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沉甸甸地壓在人們頭頂上方,仿佛要將世間萬物都給吞噬其中。
沒有一絲星光能夠穿透這濃厚的黑暗,隻有遠處偶爾傳來幾聲夜梟的鳴叫,以及兩萬匹戰馬的響鼻聲打破了這份令人心悸的寂靜。
至於那些騎在高大而雄健戰馬背上的將士們,則更是引人注目。他們個個身披甲胄,手持鋒利的兵刃,身姿挺拔如鬆,麵容肅穆且堅毅。
此刻,這些將士們安靜地坐在馬背上,宛如一座座雕塑般紋絲不動,眼神銳利而堅定,隻待一聲令下,他們就可以奔赴屬於自己的戰場。
“將士們,你們即將奔赴戰場,帶著我齊滿園以及身後千千萬萬個兄弟姐妹的期望,去完成交給你們的使命,據北城能不能堅守住,就看你們的了!”齊滿園扯著嗓子大聲呐喊,給這兩萬即將奔赴戰場的騎兵動員。
“勝!勝!勝…”兩萬人馬齊聲呐喊,手臂還揮動著上下搖擺,聲勢浩大。
震耳欲聾的呐喊聲響徹雲霄,仿佛要衝破天際,這激昂澎湃的聲音如同洶湧的波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持續著。
人群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唿喊著,其中有人的臉龐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但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狂熱與興奮。朱常之和張清騎著高頭大馬,在隊伍的最前麵,兩人並沒有跟著呐喊,隻是安靜聽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那呐喊聲依舊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反而愈發響亮起來。就在這時,隻見站在高處的齊滿園緩緩抬起手來,他的動作雖然輕柔,但仿佛帶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威嚴。
隨著他手臂的抬起,原本如雷貫耳的呐喊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突然之間戛然而止!刹那間,整個場麵變得鴉雀無聲,兩萬多人宛如在同一瞬間被定格住了似的。
掃視一圈,然後齊滿園才是將視線定格在張清和朱常之的身上,隨後朝著兩人微微頷首點頭示意。
得到示意的張清立刻縱馬出列,麵向著兩萬騎兵,麵色肅然。突然,張清張開口,大聲喊道:“出發!”
隨著張清的這一聲令下,隊伍開始有序的動了起來,四騎並排,一隊隊的騎兵快速走過,向著漆黑一片的城外走去。
這兩萬騎離開的方向並不在齊蘚國大軍所在的那個城門方向,而是向著相反的方向離開。
之所以是兩萬騎兵,是因為他們最終會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五千騎,向著敵人後方不同位置而去。
張清雖是這兩萬騎的主將,但隻在情況特殊或緊急的時候,張清才會總攬指揮,其餘時間四個部分各自為戰,自己去找自己的目標,機會合適就對敵人的物資和補給進行破壞,機會不合適就遠離敵人,不給敵人圍殲他們的機會。
然而,朱常之名義上雖是張清的副將,但其實其所扮演的角色與軍師並無太大差異。通常情況下,他隻會在關鍵時刻才向張清進言獻策,提供自己的建議。
至於實際指揮作戰這等重要事務,目前來說,他可是絲毫權力皆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對於騎兵作戰,可是一點經驗都沒有,上上下下對他指揮騎兵作戰都不放心。
隊伍中還有劉二兩,本來朱常之是不打算帶著這小子,而是想要讓他留在據北城,但奈何劉二兩死纏著想要跟上。
朱常之原來的麾下人馬全部都是步卒,這次的任務他們派不上用場,隻能是無緣跟著朱常之繼續出征,老張也留了下來,朱常之不在,總得留個人主持,不然出點什麽事可就不好了。
摸黑騎馬趕路,大家並不敢放開速度,全都放慢速度。就算這樣,這速度也比人跑的速度快。
遙遠的天際,一抹淡淡的魚肚白色悄然浮現,仿佛是大自然輕輕地揭開了夜的麵紗。
盡管此時人們的視線仍然被黎明前的朦朧所籠罩,看得並不是十分清晰,但對於早已在黑暗中前行了一段路程的朱常之和張清等人而言,這微弱的光線已足矣。
他們身下的戰馬似乎也感受到了光明即將到來的喜悅,原本不敢放開的步伐逐漸加快起來。馬蹄聲由最初的沉悶變得清脆而有力,每一步都濺起些許塵土,宛如激昂的鼓點,奏響著前進的旋律。
朱常之緊緊握住韁繩,身體微微前傾,與戰馬一同向著前方疾馳而去;張清則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遠方,手中長槍在晨曦的映照下閃爍著寒光。
隨著天光漸亮,道路兩旁的景物開始慢慢顯現出輪廓,那一片片茂密的樹林和起伏的山丘,仿佛也在為他們加油助威。
前邊出現了岔路,張清與他身旁並騎的一將領對視,接著點頭示意,兩人都明白其中意思。
寬闊的道路前方,赫然出現了岔路口。兩萬騎兵隊伍宛如一條洶湧澎湃的洪流,伴隨著領頭將領揮手示意,隨後在軍旗揮舞的指揮下,整齊劃一地開始自動分流。
隻見那將領揮手,左側的一萬騎兵如離弦之箭般朝著左邊的路口疾馳而去。他們身著甲胄,戰馬奔騰間,仿佛一陣狂風席卷而過。而右側的一萬騎兵則緊隨其後,向著右邊的路口唿嘯而去,氣勢磅礴,銳不可當。
一時間,整個大地都被這兩萬鐵騎的轟鳴聲所震撼。馬蹄聲響徹雲霄,猶如陣陣驚雷在空中炸裂開來。
待到所有的人馬如同疾風一般狂奔而過之後,那揚起的滾滾灰塵遮天蔽日,許久都未見有絲毫散落的跡象。
遠遠望去,揚起的漫天塵土就像是一片巨大的黃色雲霧,籠罩住了整條道路。而那漸行漸遠的馬蹄聲,也在慢慢地減弱,最終消失在了遙遠的天際之中,還了這片土地安寧。
又繼續狂奔了半個時辰,隊伍再次自動分流,向著屬於自己既定地點的道路去。
現在,還緊緊跟隨在張清與朱常之後方的人員數量,已然銳減至五千餘人。這支略顯疲態但依舊堅毅前行的隊伍,肩負著重要使命,仍需馬不停蹄地繼續踏上征途。
他們此番行程的目的地乃是據北城的外齊蘚國大軍後方。然而,前路漫漫且險阻重重,擺在眼前的道路並非一馬平川,而是需要巧妙地繞道而行。
因為正麵迎敵絕非明智之舉,也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唯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有可能達成戰略目標,給予敵人沉重一擊。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五千人的身影顯得如此渺小,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前進的速度。
接下來,他們正巧要路過桑土關隘,也就是要路過齊顯雲所扼守的關隘,並且他們還要在那裏休整,待重新調整好了狀態,才會繼續出發。
這麽些天過去了,也不知道齊顯雲現在怎麽樣了!
尚未被齊滿園單獨調離之前,朱常之心底暗自思忖著,從踏上北地這塊地麵上開始,自己將會一直追隨於齊顯雲。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事情竟會如此突兀且毫無征兆地發生轉折。
那一日,他突然被齊顯雲叫上一起去據北城,本以為隻是尋常的陪同。哪曾想,在據北城麵見齊滿園之後,他就不得不領命去執行別的軍務,從而和齊顯雲分開了。
盡管當時朱常之的心中充滿了不舍與疑惑,但軍令如山,連齊顯雲都隻能聽令,朱常之更沒有違抗的理由,隻能是乖乖聽命。
桑土關隘朱常之也是待過的,見到較為熟悉的地點,朱常之就知道他們已經到了桑土關隘。身為領軍主將,又是常年駐守於北地的張清更是熟悉。
張清抬起手示意讓隊伍放慢速度,軍旗緊隨其後被揮動起來,向著身後的其他人傳達張清的命令。
原本那如同離弦之箭一般疾馳狂奔著的戰馬,在將士們高超嫻熟的操控之下,漸漸地放緩了它那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隻見將士們緊緊地勒住韁繩,身體微微後仰,通過與馬匹之間默契的配合以及精湛的騎術技巧,成功地讓這些原本氣勢洶洶、一往無前的戰馬逐漸變得溫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馬的步伐越來越慢,最終緩緩地停了下來。
得了下麵人通知的齊顯雲也很快到來,看著眼前的騎兵隊伍,以及在前的朱常之,齊顯雲不明所以,不知道這些騎兵突然跑到這來做什麽。
帶著好奇,齊顯雲緩步走到張清和跟前來,再怎麽樣齊顯雲還是知道誰是這支隊伍的主將。
“敢問這位將軍,到此處來是有何貴幹?”昨晚才確定下來的事情,據北城那邊並沒有提前通知路上的守軍,也是為了保密以及這些騎兵的安全,齊顯雲現在什麽都不知道,隻好是親自問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