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登上了望塔頂端,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兒呢,朱常之就聽到耳邊傳來一陣尖銳刺耳的“咻咻”之聲!
原來是好幾支鋒利無比、閃爍著寒光的箭矢如同閃電一般朝自己疾馳而來!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朱常之心中一驚,本能地躲閃開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他猛地一低頭,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些致命的箭矢。要是再晚上那麽一點點,恐怕此刻他早已被射中,或是受傷,或是直接就此殞命了!
想到這裏,朱常之心有餘悸地唿出口氣,暗自慶幸自己反應夠快。然而,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慌張,像是無事發生過似的。
又等了一會兒,確認沒有箭矢再往這裏射來,朱常之才是悄咪咪的探出頭,小心翼翼地往城外看去。
放眼望去,眼前所見之處皆是密密麻麻、摩肩接踵的人群,他們如潮水般湧動著,喊殺聲、慘叫聲此起彼伏,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洶湧的人潮所淹沒。
不僅如此,一股股濃重的黑煙源源不斷地從各個地方升騰而起,這些黑煙如同張牙舞爪的黑色巨龍一般,在空中肆意盤旋飛舞。
它們逐漸相互交織、融合在一起,越聚越多,像是形成了一片片厚重而陰沉的烏雲。層層疊疊的猶如一座巨大的黑色山峰,沉甸甸地壓在天空之上,似乎隨時都會傾塌而下,將這片天地徹底遮蔽起來。
經過仔細觀察,朱常之也發現了一些端倪。
比如某些地段的攻擊勢頭異常兇猛,隻見那齊蘚國的軍士們一個個悍不畏死、勇往直前地向前猛衝,仿佛他們根本不懼怕從城牆上滾落而下的沉重滾木以及巨大礌石一般!
這些勇敢無畏的士兵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口中高唿著激昂的戰號,邁著堅實有力的步伐,義無反顧地想要通過雲梯衝向城牆。
然而,在一些地方,情況卻截然不同。此處的齊蘚國軍士表現得明顯遜色許多,甚至可以說是畏縮不前。
他們行動遲緩,目光躲閃,似乎對城牆上可能掉落的危險之物充滿了恐懼與忌憚。每當有滾木或礌石砸下時,他們便會驚慌失措地四散躲避,完全沒有了先前那些英勇戰士所展現出的果敢與決絕。
這種畏首畏尾的進攻姿態,使得整個進攻隊伍的氣勢都受到了極大影響,也讓守城一方的盛國將士得以喘息。
而城牆上的盛國將士,也是依情況選擇增派人手,哪個地方的敵人攻勢勇猛,增派去的人手就越多越精悍。
經過這一看,再結合先前在城樓裏聽到齊滿園那些將領的談話,此時的朱常之已經對情況清楚得七七八八了。
正當朱常之看得入神,突然之間從齊蘚國大軍身後傳來一陣陣“嗚…嗚…嗚…”的號角聲。
隨即,就見到齊蘚國的軍士緩緩退去,不再繼續進攻。
從他們退出戰場的隊形來看,還是比較有序且完整的。剛在腦海裏冒出“趁機出擊追殺更多敵人有生力量”的想法,見此朱常之立即又搖了搖頭。
敵人雖然後撤不發起進攻,但並不顯得慌亂,這情況下就算出擊己方也討不了好,說不定還會被敵人反擊,從而讓己方的損失更大。
直到敵人全部退迴到大營,齊滿園這些城樓裏的將領才是緩緩出現在城頭上,個個眯著眼看著城外的敵營。
在了望塔上的朱常之見此,也是立即下來,然後快步走到齊滿園的身後去。在這些大佬麵前,朱常之是沒往前靠的資格的,隻好是自覺的站在最後麵。
“這些敵人是越來越囂張了,看這樣子是把大營都搬到城外來了,也不怕我們突然夜襲,讓他們就此人仰馬翻!”有將領憤憤不平地說著,看模樣像是真想對敵營來一次夜襲。
不過這也僅僅隻是想想罷了,真要去夜襲,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首先在城門開啟的一瞬間,還不等自己這邊的將士全部出城,敵人就可以集結好。兩相對比之下,到時候是誰夜襲誰可就說不定了。
再說了,齊蘚國大軍既然敢光明正大的在城外紮營,那平時的巡視必定更加嚴密,說不定就是故意這樣做,以此來挑釁城內的盛國將士。
齊滿園:“敵人暫時停止進攻,抓緊時間讓將士們都歇歇吧!”
這麽簡單的一句吩咐之後,齊滿園轉身就往城樓裏走去,剩餘的將領亦是跟上,這夥大佬僅是出來看了一眼情況而已。
“諸位,都說說吧,敵人進攻至今已半月有餘,我們準備好的補給糧草,有些也已經被敵人破壞和燒毀,接下來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糧草勢必不足,都說說我們該怎麽來應對這個問題吧!”說著齊滿園伸出來揉了揉腦門。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天前很多將領就知道了,隻是大家都在避而不談而已。
想來想去,除了讓朝廷盡快給北地輸送糧草之外,他們還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他們這些將領倒是希望盡快讓糧草變得充足起來,隻是他們又不會憑空變出來。
當時就已經簡單商討過一次,最終齊滿園也是無奈,不得不向朝廷開口要糧。
隻是先前朝廷為了北地的安全,就已經先給北地輸送過不少糧草,現在再開口,怕是朝廷也為難。
畢竟朝廷也沒了什麽糧草,為了供應北地,連原本需要援助其他州的糧草都被調到北地來了。
“將軍,朝廷可有迴複說何時可以給我們補充足夠的糧草?”安靜了一會兒後,見實在沒人說話,一將領略顯小心地問著齊滿園。
齊滿園有點不知道怎麽開口,朝廷的迴複其實早上就已經到了,已經明確表示:要糧現在沒有,要武器之類的倒是可以給他們盡快籌備。
並且,朝廷的迴複中,話裏話外都充滿了對他們這些北地將領的不滿,特別是身為主將的齊滿園,就差直接把不滿給寫明了。
再不好開口,現在也得將情況給說出來讓大家知道,否則這些將領不幹了,那才是真的難以收場了。
斟酌著詞句,齊滿園緩緩開口說道:“朝廷的意思是,讓我們自個先想想辦法,朝廷暫時已經籌備不出那麽多的糧草。”
停了停,齊滿園再次開口道:“朝廷的情況大家多少都知道些,我們原先儲備好的糧草,都是朝廷費了不少精力才籌備到的,現在再開口,確實是比較難辦,我們也得給朝廷時間來籌備!”
話說的已經很委婉了,已經盡可能的不讓大家失去希望。
但是戰爭一起,每一天所消耗掉的糧草都是一筆數不清的數目,這僅僅隻是糧草而已,並沒有將其他各種必需的物資算進去。
“我們這些人倒是可以稍微少吃點,但底下和敵人戰鬥的將士們怕是不行。沒了吃的,他們又哪裏來的氣力禦敵?又怎麽守得住國土?”有將領聽完齊滿園的解釋,也把他們即將麵對的局麵說了出來。
這樣的情況不僅隻是說說而已。
再過些日子,如果糧草出現短缺,或是直接沒了糧草,那底下的將士罷工,不願再繼續禦敵是顯而易見的事。
倘若隻是單純地不願意抵禦外敵入侵倒也罷了,但若是有個別將士因為一時的口腹之欲,竟然膽大包天地暗中與城外虎視眈眈的敵軍勾結起來,為其攻城掠地大開方便之門。
一旦這種可怕的情況真實發生,對於他們這群守城的將士而言,無疑將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這不僅僅意味著城池可能會淪陷敵手,更意味著他們多年來堅守的信念、付出的血汗以及所背負的責任都將化為泡影,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段恥辱印記。
齊滿園又揉了揉腦袋,顯得頭疼不已的樣子,“會有怎麽樣的後果不用你來告訴本將軍,現在是讓大家來想辦法的,不是聚集在這裏說那些沒有用的。”
“戰時吃稠的,其餘時候吃稀的,這樣就可以多維持一段時間。”有將領這樣提議著。
這個辦法屬於不是辦法的辦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長久以往都這樣,勢必會引起底下將士們的不滿。
而現在正是穩定軍心的時候,如果真要這樣幹了,說不定還不等儲備的糧草耗盡,底下將士的軍心就先散了。
“說得倒是好,但你也不想想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我們哪天沒有戰鬥,敵人有哪天是暫停下攻城的嗎?這要是再不讓將士們吃飽,那還談什麽禦敵?”有將領進行反駁。
情況的確如此,如今的據北城可謂是每日硝煙彌漫、烽火連天,戰爭的硝煙從未有過片刻的停歇。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北城時,迎接它的不是寧靜與祥和,而是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夜幕降臨後,黑暗也無法掩蓋這片土地上燃燒的戰火,熊熊烈焰將夜空映照得通紅。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什麽“戰時吃稠,平時吃稀”都成了一句空話,這個建議自然也就不成立。
原來是好幾支鋒利無比、閃爍著寒光的箭矢如同閃電一般朝自己疾馳而來!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讓朱常之心中一驚,本能地躲閃開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他猛地一低頭,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些致命的箭矢。要是再晚上那麽一點點,恐怕此刻他早已被射中,或是受傷,或是直接就此殞命了!
想到這裏,朱常之心有餘悸地唿出口氣,暗自慶幸自己反應夠快。然而,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慌張,像是無事發生過似的。
又等了一會兒,確認沒有箭矢再往這裏射來,朱常之才是悄咪咪的探出頭,小心翼翼地往城外看去。
放眼望去,眼前所見之處皆是密密麻麻、摩肩接踵的人群,他們如潮水般湧動著,喊殺聲、慘叫聲此起彼伏,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洶湧的人潮所淹沒。
不僅如此,一股股濃重的黑煙源源不斷地從各個地方升騰而起,這些黑煙如同張牙舞爪的黑色巨龍一般,在空中肆意盤旋飛舞。
它們逐漸相互交織、融合在一起,越聚越多,像是形成了一片片厚重而陰沉的烏雲。層層疊疊的猶如一座巨大的黑色山峰,沉甸甸地壓在天空之上,似乎隨時都會傾塌而下,將這片天地徹底遮蔽起來。
經過仔細觀察,朱常之也發現了一些端倪。
比如某些地段的攻擊勢頭異常兇猛,隻見那齊蘚國的軍士們一個個悍不畏死、勇往直前地向前猛衝,仿佛他們根本不懼怕從城牆上滾落而下的沉重滾木以及巨大礌石一般!
這些勇敢無畏的士兵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口中高唿著激昂的戰號,邁著堅實有力的步伐,義無反顧地想要通過雲梯衝向城牆。
然而,在一些地方,情況卻截然不同。此處的齊蘚國軍士表現得明顯遜色許多,甚至可以說是畏縮不前。
他們行動遲緩,目光躲閃,似乎對城牆上可能掉落的危險之物充滿了恐懼與忌憚。每當有滾木或礌石砸下時,他們便會驚慌失措地四散躲避,完全沒有了先前那些英勇戰士所展現出的果敢與決絕。
這種畏首畏尾的進攻姿態,使得整個進攻隊伍的氣勢都受到了極大影響,也讓守城一方的盛國將士得以喘息。
而城牆上的盛國將士,也是依情況選擇增派人手,哪個地方的敵人攻勢勇猛,增派去的人手就越多越精悍。
經過這一看,再結合先前在城樓裏聽到齊滿園那些將領的談話,此時的朱常之已經對情況清楚得七七八八了。
正當朱常之看得入神,突然之間從齊蘚國大軍身後傳來一陣陣“嗚…嗚…嗚…”的號角聲。
隨即,就見到齊蘚國的軍士緩緩退去,不再繼續進攻。
從他們退出戰場的隊形來看,還是比較有序且完整的。剛在腦海裏冒出“趁機出擊追殺更多敵人有生力量”的想法,見此朱常之立即又搖了搖頭。
敵人雖然後撤不發起進攻,但並不顯得慌亂,這情況下就算出擊己方也討不了好,說不定還會被敵人反擊,從而讓己方的損失更大。
直到敵人全部退迴到大營,齊滿園這些城樓裏的將領才是緩緩出現在城頭上,個個眯著眼看著城外的敵營。
在了望塔上的朱常之見此,也是立即下來,然後快步走到齊滿園的身後去。在這些大佬麵前,朱常之是沒往前靠的資格的,隻好是自覺的站在最後麵。
“這些敵人是越來越囂張了,看這樣子是把大營都搬到城外來了,也不怕我們突然夜襲,讓他們就此人仰馬翻!”有將領憤憤不平地說著,看模樣像是真想對敵營來一次夜襲。
不過這也僅僅隻是想想罷了,真要去夜襲,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首先在城門開啟的一瞬間,還不等自己這邊的將士全部出城,敵人就可以集結好。兩相對比之下,到時候是誰夜襲誰可就說不定了。
再說了,齊蘚國大軍既然敢光明正大的在城外紮營,那平時的巡視必定更加嚴密,說不定就是故意這樣做,以此來挑釁城內的盛國將士。
齊滿園:“敵人暫時停止進攻,抓緊時間讓將士們都歇歇吧!”
這麽簡單的一句吩咐之後,齊滿園轉身就往城樓裏走去,剩餘的將領亦是跟上,這夥大佬僅是出來看了一眼情況而已。
“諸位,都說說吧,敵人進攻至今已半月有餘,我們準備好的補給糧草,有些也已經被敵人破壞和燒毀,接下來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糧草勢必不足,都說說我們該怎麽來應對這個問題吧!”說著齊滿園伸出來揉了揉腦門。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天前很多將領就知道了,隻是大家都在避而不談而已。
想來想去,除了讓朝廷盡快給北地輸送糧草之外,他們還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他們這些將領倒是希望盡快讓糧草變得充足起來,隻是他們又不會憑空變出來。
當時就已經簡單商討過一次,最終齊滿園也是無奈,不得不向朝廷開口要糧。
隻是先前朝廷為了北地的安全,就已經先給北地輸送過不少糧草,現在再開口,怕是朝廷也為難。
畢竟朝廷也沒了什麽糧草,為了供應北地,連原本需要援助其他州的糧草都被調到北地來了。
“將軍,朝廷可有迴複說何時可以給我們補充足夠的糧草?”安靜了一會兒後,見實在沒人說話,一將領略顯小心地問著齊滿園。
齊滿園有點不知道怎麽開口,朝廷的迴複其實早上就已經到了,已經明確表示:要糧現在沒有,要武器之類的倒是可以給他們盡快籌備。
並且,朝廷的迴複中,話裏話外都充滿了對他們這些北地將領的不滿,特別是身為主將的齊滿園,就差直接把不滿給寫明了。
再不好開口,現在也得將情況給說出來讓大家知道,否則這些將領不幹了,那才是真的難以收場了。
斟酌著詞句,齊滿園緩緩開口說道:“朝廷的意思是,讓我們自個先想想辦法,朝廷暫時已經籌備不出那麽多的糧草。”
停了停,齊滿園再次開口道:“朝廷的情況大家多少都知道些,我們原先儲備好的糧草,都是朝廷費了不少精力才籌備到的,現在再開口,確實是比較難辦,我們也得給朝廷時間來籌備!”
話說的已經很委婉了,已經盡可能的不讓大家失去希望。
但是戰爭一起,每一天所消耗掉的糧草都是一筆數不清的數目,這僅僅隻是糧草而已,並沒有將其他各種必需的物資算進去。
“我們這些人倒是可以稍微少吃點,但底下和敵人戰鬥的將士們怕是不行。沒了吃的,他們又哪裏來的氣力禦敵?又怎麽守得住國土?”有將領聽完齊滿園的解釋,也把他們即將麵對的局麵說了出來。
這樣的情況不僅隻是說說而已。
再過些日子,如果糧草出現短缺,或是直接沒了糧草,那底下的將士罷工,不願再繼續禦敵是顯而易見的事。
倘若隻是單純地不願意抵禦外敵入侵倒也罷了,但若是有個別將士因為一時的口腹之欲,竟然膽大包天地暗中與城外虎視眈眈的敵軍勾結起來,為其攻城掠地大開方便之門。
一旦這種可怕的情況真實發生,對於他們這群守城的將士而言,無疑將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這不僅僅意味著城池可能會淪陷敵手,更意味著他們多年來堅守的信念、付出的血汗以及所背負的責任都將化為泡影,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段恥辱印記。
齊滿園又揉了揉腦袋,顯得頭疼不已的樣子,“會有怎麽樣的後果不用你來告訴本將軍,現在是讓大家來想辦法的,不是聚集在這裏說那些沒有用的。”
“戰時吃稠的,其餘時候吃稀的,這樣就可以多維持一段時間。”有將領這樣提議著。
這個辦法屬於不是辦法的辦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長久以往都這樣,勢必會引起底下將士們的不滿。
而現在正是穩定軍心的時候,如果真要這樣幹了,說不定還不等儲備的糧草耗盡,底下將士的軍心就先散了。
“說得倒是好,但你也不想想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我們哪天沒有戰鬥,敵人有哪天是暫停下攻城的嗎?這要是再不讓將士們吃飽,那還談什麽禦敵?”有將領進行反駁。
情況的確如此,如今的據北城可謂是每日硝煙彌漫、烽火連天,戰爭的硝煙從未有過片刻的停歇。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北城時,迎接它的不是寧靜與祥和,而是震耳欲聾的喊殺之聲;夜幕降臨後,黑暗也無法掩蓋這片土地上燃燒的戰火,熊熊烈焰將夜空映照得通紅。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什麽“戰時吃稠,平時吃稀”都成了一句空話,這個建議自然也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