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敲打朱棣(上)
大明:開局被從河裏撈起 作者:家裏貓貓是坦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被押送前往南京的途中,朱棣坐在顛簸的馬車裏,臉色陰沉,眼神中滿是憂慮與不安。他的內心猶如翻江倒海,既對未知的命運感到恐懼,又在思索著應對之策。
朱高熾坐在一旁,身形略顯臃腫,他眉頭緊皺,目光中透著沉穩與深思。他深知此次前往南京兇多吉少,但仍試圖安慰父親:“父王,莫要過於擔憂。兒臣以為,皇祖父雖雷霆震怒,但隻要我們坦誠相對,表明忠心,或許尚有轉機。兒臣會在皇祖父麵前,將北平的防務情況詳細稟報,讓他知曉父王鎮守北平之功,絕無貳心。”他的聲音平靜,卻難掩一絲緊張。
朱高煦則滿臉憤懣,他緊握著拳頭,眼神中燃燒著怒火:“父王,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我們何錯之有?憑什麽要被如此押送前往南京?若是到了南京,那朱元璋真要對我們不利,兒臣絕不坐以待斃!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他的性子急躁,衝動之情溢於言表,全然不顧後果。
朱高燧年紀尚小,小臉嚇得有些蒼白,他緊緊依偎在朱棣身邊,小聲說道:“父王,我害怕。皇祖父為什麽要這麽對我們?我們是不是再也迴不了北平了?”他的聲音帶著哭腔,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朱棣輕輕拍了拍朱高燧的頭,歎了口氣:“莫怕,一切有父王在。”接著,他看向朱高煦,嗬斥道:“住口!你以為造反是那般容易之事?在這途中,切不可有任何妄動,否則隻會給全家招來滅頂之災。”又轉頭對朱高熾說:“熾兒,你的想法雖好,但你皇祖父的心思深不可測,我們隻能見機行事。”
王妃徐氏一直靜靜地聽著父子幾人的對話,此時她輕輕握住朱棣的手,溫柔卻堅定地說道:“王爺,無論前方如何艱險,妾身都會與王爺同甘共苦。想當年,王爺在北平堅守,妾身亦能與城中百姓共患難,如今此般困境,又何足懼?王爺心思縝密,定能找到化解之法。高熾沉穩,高煦勇猛,高燧乖巧,咱們一家齊心,必能度過此劫。且陛下終究是王爺的父親,血濃於水,或許到了南京,一切誤會自會消散。”她的眼神中充滿信任與愛意,這一番話讓朱棣心中稍稍寬慰,也讓幾個兒子的情緒略微平複。
朱棣聽著眾人的話,隻是默默歎氣,良久後低聲說道:“若是母後和大哥還活著就好了。母後向來慈愛,定能在父皇麵前為我等說情,大哥仁厚,也會從中周旋。如今他們皆已不在,此次前往南京,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徐王妃輕輕將頭靠在朱棣肩頭,輕聲說道:“王爺,莫要如此消沉。母後與大哥雖已離去,但他們在天之靈定會庇佑我們。您是何等英雄人物,北平在您的治理下固若金湯,百姓安居樂業,這一切父皇不會全然視而不見。隻要我們一家人不離不棄,定能以真心感化陛下。”
朱高熾微微坐直身子,緩緩說道:“父王,您常教導兒臣,遇困境需冷靜沉著。如今雖險象環生,但兒臣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朱高煦深吸一口氣,努力壓下心頭怒火,說道:“父王,兒臣剛剛衝動了。兒臣定會聽從父王安排,暫忍這一時之氣。待時機成熟,若真有變故,兒臣願以這身武藝,為父王殺出一條血路,護我全家周全。”
朱高燧也抬起頭,帶著哭腔卻堅定地說:“父王,我也會乖乖的,不惹麻煩。我相信父王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我們一定可以迴到北平的。”
朱棣看著身邊的妻兒,眼中閃過一絲動容,微微點頭道:“有你們在,為父縱是身處絕境,亦有了幾分勇氣。但願此次南京之行,能如你們所言,化險為夷。”
朱棣一家抵達南京城外時,天色陰沉,鉛灰色的雲層沉甸甸地壓在城郭之上,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壓抑與不安。城門口早已戒備森嚴,甲士林立,冰冷的兵器在黯淡的光線下閃爍著寒光,他們如臨大敵般注視著前來的車隊。
馬車緩緩駛入城中,街道兩旁的百姓聽聞燕王一家被押送而來,紛紛湧來觀望。人群中一片寂靜,隻有細碎的腳步聲和偶爾的竊竊私語,眾人皆以好奇又敬畏的目光注視著這支特殊的隊伍。朱棣麵色冷峻,眼神中透著一絲不甘與警惕,他端坐於馬車之中,身姿依舊挺拔,雖身處困境,卻仍有著王者的氣場。
朱高熾眉頭緊鎖,透過車窗仔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心中默默盤算著應對之策。朱高煦則滿臉怒容,他狠狠地瞪著車窗外那些圍觀的士兵,雙手緊握成拳,似乎隻要稍有挑釁,便會不顧一切地衝出去。而朱高燧緊緊拽著朱棣的衣角,小臉蒼白,眼睛裏滿是驚恐與好奇,年幼的他被這從未經曆過的陣仗嚇得不知所措。
徐王妃神色平靜,她輕輕拍了拍朱高燧的手,以示安撫,同時用堅定的目光給朱棣傳遞著力量與支持。車隊在重兵押送下,緩緩駛向皇宮方向,車輪碾壓石板路發出的“轆轆”聲,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命運沉重的腳步聲,一步步將他們帶向未知的審判與考驗。皇宮那巍峨的大門出現在眼前時,朱棣深吸一口氣,他知道,真正的難關,才剛剛開始。
朱棣一家被引入皇宮大殿,殿內光線昏暗,唯有幾盞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蕩,更添幾分陰森。陰冷的風從殿角的縫隙中唿嘯而過,吹得那燭火閃爍不定,眾人的身影也隨之在地上扭曲變形。朱元璋高坐於龍椅之上,他的臉隱匿在陰影之中,隻能瞧見那模糊的輪廓,卻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嚴氣息。
朱棣率先跪下,低頭說道:“父皇,兒臣攜全家前來拜見。”他的聲音微微顫抖,往日的英氣在這壓抑的氛圍中消失殆盡。此時,一陣狂風猛地吹開殿門,發出“嘎吱”一聲巨響,似是惡鬼的咆哮,驚得眾人心中一凜。
朱高熾跟著跪下,原本沉穩的他此時也心跳加速,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眼睛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的偏移,心中暗自思忖:“這黑暗中的皇祖父,仿若掌控生死的魔神,我等今日命運全係於他一念之間,此前籌謀的言語此刻竟似卡在喉間,難以順暢道出。”殿內的黑暗仿佛有了生命,如潮水般向他們湧來,要將他們徹底吞噬。
朱高煦雖極力克製,可那雙腿仍不由自主地輕顫,他緊咬下唇,雙手緊握成拳,試圖鼓起勇氣,卻感覺一股無形的重壓籠罩全身,腦海裏一片空白,全然沒了之前的莽撞與衝動。那風中裹挾著的寒意,似冰冷的刀刃劃過他的肌膚,令他毛骨悚然。
朱高燧更是害怕得小聲抽泣起來,身體蜷縮在朱棣身後,仿佛這樣便能躲避那如實質般的壓迫感。他的抽泣聲在寂靜的大殿中被無限放大,每一聲都揪著眾人的心。
徐王妃亦跪地行禮,她微微抬頭,目光努力穿透那黑暗,想要看清朱元璋的神情,卻一無所獲,隻能默默祈求上蒼眷顧。
許久,朱元璋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冰冷,仿佛從九幽地獄傳來:“朱棣,你可知罪?”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如重錘般敲擊著眾人的心。風聲戛然而止,整個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唯有那燭火的“劈啪”聲,像是死亡倒計時的鼓點。
朱棣聽聞朱元璋的質問,身體猛地一震,額頭瞬間布滿冷汗,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麵上。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艱難地咽了口唾沫,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好半天才發出聲音:“父皇,兒臣……兒臣實在是冤枉。北平的一切作為,皆為守衛大明疆土,絕無半分忤逆之心。”他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音,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單薄無力。
朱棣不敢抬頭直視那隱匿在黑暗中的父皇,隻能將頭壓得更低,眼睛死死盯著眼前的地磚,仿佛要從那紋路中尋出一絲生機。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衣角,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整個人如同一片在狂風中飄搖的落葉,隨時可能被無情地碾碎。此時,他的腦海中一片混亂,平日裏的睿智與果敢早已消失不見,隻剩下對未知懲處的深深恐懼和對全家命運的極度擔憂。每一秒的沉默都像是一把銳利的劍,懸在他的心尖之上,令他幾近窒息。
朱元璋淡漠地開口,聲音冷硬得如同這大殿的基石:“在北平建立錦衣衛,還有你與徐家的種種勾結,也是為了守護大明疆土?真當咱老糊塗了?”這聲音仿若一道驚雷,在大殿內炸響,驚得眾人不敢喘息。
朱棣心中一陣絕望,他深知這些事情在朱元璋眼中已然是罪證確鑿,可他又該如何辯解才能讓父皇相信自己的忠心?“父皇,兒臣建立錦衣衛,隻是為了更敏銳地察覺北元殘部的動向,以便及時應對。與徐家的往來,也不過是軍事上的協作,共同商討抵禦外敵之策,絕無逾越君臣父子界限的念頭啊。”朱棣的聲音幾近哀求,可在這空曠陰森的大殿裏,卻顯得如此無力。
朱元璋哈哈大笑,那笑聲在寂靜的大殿中迴蕩,似是冰刀撞擊寒石,充滿了嘲諷與不屑。“朱棣,你以為這般說辭能蒙混過關?朕征戰半生,什麽陰謀詭計沒見過?你在北平的小動作,真以為能瞞天過海?”
朱棣身子伏得更低,他感覺那笑聲如同一波波洶湧的浪潮,要將他徹底淹沒。“父皇,兒臣絕不敢有欺君之心。兒臣對大明的忠誠,天地可鑒。北平之地,時刻麵臨北元威脅,兒臣所做一切皆為防患未然,加固城防,訓練士卒,與徐家合作亦是為了整合力量,共禦外敵。若父皇不信,可派人徹查,兒臣問心無愧。”盡管言辭懇切,但他的聲音卻因恐懼而微微發顫。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朱高煦,眼神似能穿透靈魂,“咱聽說你要打出去?”這簡短的一句話,如同一把利刃直刺朱高煦的心髒。
朱高煦瞬間感覺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他的臉色煞白如紙,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滾而下,身體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起來。原本那股子倔強與衝動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此刻他就像一隻被獵人盯上的獵物,滿心都是恐懼。“皇祖父……孫兒……孫兒那是一時糊塗,口出狂言,孫兒絕無此等膽量和心思啊……”他的聲音帶著哭腔,斷斷續續,連牙齒都在打顫,哆哆嗦嗦地幾乎說不出完整的話來。眼睛裏除了驚恐,再無其他,拚命地磕頭,額頭與地麵撞擊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裏格外響亮,“孫兒知錯了,孫兒知錯了,求皇祖父恕罪……”每磕一次頭,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整個人狼狽不堪,哪裏還有半分平日裏的囂張氣焰。
朱元璋一聲冷哼在殿中迴響,那聲音中滿是鄙夷與不耐,令整個大殿的空氣愈發寒冷刺骨。
朱元璋開口,聲音如洪鍾,在大殿內嗡嗡作響:“朱棣,你是對咱的位置有意思對吧?”朱棣聞言,如遭雷擊,整個人匍匐在地,身體劇烈地顫抖著,“父皇,兒臣絕無此等大逆不道之心!兒臣在北平,一心隻為抵禦外敵,守護大明邊疆,讓父皇無北顧之憂。父皇之位,乃天命所歸,兒臣敬畏有加,從不敢有絲毫覬覦。”朱棣的聲音因極度的緊張和恐懼而變得沙啞,他深知這一罪名一旦坐實,便是滅頂之災,不僅自己性命不保,還會禍及全家。
朱元璋目光如炬,聲音冷厲:“是不是你侄兒繼位你就會起兵造反呢?”朱棣隻覺一陣寒意從脊梁骨升起,他拚命磕頭,額頭撞擊地麵砰砰作響,“父皇,兒臣對天發誓,絕無此事!侄兒繼位,那是正統,兒臣定會盡心輔佐,絕不敢有半分叛逆之舉。兒臣在北平,所盼不過是大明邊境安寧,家族和睦,怎會有那等忤逆的念頭。”
朱棣抬起頭,滿臉驚恐與哀求,“父皇,兒臣深知您的聖明與威嚴,自小就對您敬仰萬分。這些年來在北平,兒臣曆經無數艱難,皆是為了不辜負父皇的囑托,守護好大明的一方疆土。兒臣的忠心,猶如那日月星辰,永恆不變,求父皇明鑒啊。”此時的朱棣,往日的英氣與豪邁早已不見,隻剩下一個在皇權威壓下戰戰兢兢、隻求活命的臣子。
朱高熾坐在一旁,身形略顯臃腫,他眉頭緊皺,目光中透著沉穩與深思。他深知此次前往南京兇多吉少,但仍試圖安慰父親:“父王,莫要過於擔憂。兒臣以為,皇祖父雖雷霆震怒,但隻要我們坦誠相對,表明忠心,或許尚有轉機。兒臣會在皇祖父麵前,將北平的防務情況詳細稟報,讓他知曉父王鎮守北平之功,絕無貳心。”他的聲音平靜,卻難掩一絲緊張。
朱高煦則滿臉憤懣,他緊握著拳頭,眼神中燃燒著怒火:“父王,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我們何錯之有?憑什麽要被如此押送前往南京?若是到了南京,那朱元璋真要對我們不利,兒臣絕不坐以待斃!大不了拚個魚死網破!”他的性子急躁,衝動之情溢於言表,全然不顧後果。
朱高燧年紀尚小,小臉嚇得有些蒼白,他緊緊依偎在朱棣身邊,小聲說道:“父王,我害怕。皇祖父為什麽要這麽對我們?我們是不是再也迴不了北平了?”他的聲音帶著哭腔,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朱棣輕輕拍了拍朱高燧的頭,歎了口氣:“莫怕,一切有父王在。”接著,他看向朱高煦,嗬斥道:“住口!你以為造反是那般容易之事?在這途中,切不可有任何妄動,否則隻會給全家招來滅頂之災。”又轉頭對朱高熾說:“熾兒,你的想法雖好,但你皇祖父的心思深不可測,我們隻能見機行事。”
王妃徐氏一直靜靜地聽著父子幾人的對話,此時她輕輕握住朱棣的手,溫柔卻堅定地說道:“王爺,無論前方如何艱險,妾身都會與王爺同甘共苦。想當年,王爺在北平堅守,妾身亦能與城中百姓共患難,如今此般困境,又何足懼?王爺心思縝密,定能找到化解之法。高熾沉穩,高煦勇猛,高燧乖巧,咱們一家齊心,必能度過此劫。且陛下終究是王爺的父親,血濃於水,或許到了南京,一切誤會自會消散。”她的眼神中充滿信任與愛意,這一番話讓朱棣心中稍稍寬慰,也讓幾個兒子的情緒略微平複。
朱棣聽著眾人的話,隻是默默歎氣,良久後低聲說道:“若是母後和大哥還活著就好了。母後向來慈愛,定能在父皇麵前為我等說情,大哥仁厚,也會從中周旋。如今他們皆已不在,此次前往南京,恐怕是兇多吉少了。”
徐王妃輕輕將頭靠在朱棣肩頭,輕聲說道:“王爺,莫要如此消沉。母後與大哥雖已離去,但他們在天之靈定會庇佑我們。您是何等英雄人物,北平在您的治理下固若金湯,百姓安居樂業,這一切父皇不會全然視而不見。隻要我們一家人不離不棄,定能以真心感化陛下。”
朱高熾微微坐直身子,緩緩說道:“父王,您常教導兒臣,遇困境需冷靜沉著。如今雖險象環生,但兒臣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朱高煦深吸一口氣,努力壓下心頭怒火,說道:“父王,兒臣剛剛衝動了。兒臣定會聽從父王安排,暫忍這一時之氣。待時機成熟,若真有變故,兒臣願以這身武藝,為父王殺出一條血路,護我全家周全。”
朱高燧也抬起頭,帶著哭腔卻堅定地說:“父王,我也會乖乖的,不惹麻煩。我相信父王一定能解決這些事情,我們一定可以迴到北平的。”
朱棣看著身邊的妻兒,眼中閃過一絲動容,微微點頭道:“有你們在,為父縱是身處絕境,亦有了幾分勇氣。但願此次南京之行,能如你們所言,化險為夷。”
朱棣一家抵達南京城外時,天色陰沉,鉛灰色的雲層沉甸甸地壓在城郭之上,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壓抑與不安。城門口早已戒備森嚴,甲士林立,冰冷的兵器在黯淡的光線下閃爍著寒光,他們如臨大敵般注視著前來的車隊。
馬車緩緩駛入城中,街道兩旁的百姓聽聞燕王一家被押送而來,紛紛湧來觀望。人群中一片寂靜,隻有細碎的腳步聲和偶爾的竊竊私語,眾人皆以好奇又敬畏的目光注視著這支特殊的隊伍。朱棣麵色冷峻,眼神中透著一絲不甘與警惕,他端坐於馬車之中,身姿依舊挺拔,雖身處困境,卻仍有著王者的氣場。
朱高熾眉頭緊鎖,透過車窗仔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心中默默盤算著應對之策。朱高煦則滿臉怒容,他狠狠地瞪著車窗外那些圍觀的士兵,雙手緊握成拳,似乎隻要稍有挑釁,便會不顧一切地衝出去。而朱高燧緊緊拽著朱棣的衣角,小臉蒼白,眼睛裏滿是驚恐與好奇,年幼的他被這從未經曆過的陣仗嚇得不知所措。
徐王妃神色平靜,她輕輕拍了拍朱高燧的手,以示安撫,同時用堅定的目光給朱棣傳遞著力量與支持。車隊在重兵押送下,緩緩駛向皇宮方向,車輪碾壓石板路發出的“轆轆”聲,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命運沉重的腳步聲,一步步將他們帶向未知的審判與考驗。皇宮那巍峨的大門出現在眼前時,朱棣深吸一口氣,他知道,真正的難關,才剛剛開始。
朱棣一家被引入皇宮大殿,殿內光線昏暗,唯有幾盞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蕩,更添幾分陰森。陰冷的風從殿角的縫隙中唿嘯而過,吹得那燭火閃爍不定,眾人的身影也隨之在地上扭曲變形。朱元璋高坐於龍椅之上,他的臉隱匿在陰影之中,隻能瞧見那模糊的輪廓,卻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威嚴氣息。
朱棣率先跪下,低頭說道:“父皇,兒臣攜全家前來拜見。”他的聲音微微顫抖,往日的英氣在這壓抑的氛圍中消失殆盡。此時,一陣狂風猛地吹開殿門,發出“嘎吱”一聲巨響,似是惡鬼的咆哮,驚得眾人心中一凜。
朱高熾跟著跪下,原本沉穩的他此時也心跳加速,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眼睛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的偏移,心中暗自思忖:“這黑暗中的皇祖父,仿若掌控生死的魔神,我等今日命運全係於他一念之間,此前籌謀的言語此刻竟似卡在喉間,難以順暢道出。”殿內的黑暗仿佛有了生命,如潮水般向他們湧來,要將他們徹底吞噬。
朱高煦雖極力克製,可那雙腿仍不由自主地輕顫,他緊咬下唇,雙手緊握成拳,試圖鼓起勇氣,卻感覺一股無形的重壓籠罩全身,腦海裏一片空白,全然沒了之前的莽撞與衝動。那風中裹挾著的寒意,似冰冷的刀刃劃過他的肌膚,令他毛骨悚然。
朱高燧更是害怕得小聲抽泣起來,身體蜷縮在朱棣身後,仿佛這樣便能躲避那如實質般的壓迫感。他的抽泣聲在寂靜的大殿中被無限放大,每一聲都揪著眾人的心。
徐王妃亦跪地行禮,她微微抬頭,目光努力穿透那黑暗,想要看清朱元璋的神情,卻一無所獲,隻能默默祈求上蒼眷顧。
許久,朱元璋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冰冷,仿佛從九幽地獄傳來:“朱棣,你可知罪?”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如重錘般敲擊著眾人的心。風聲戛然而止,整個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唯有那燭火的“劈啪”聲,像是死亡倒計時的鼓點。
朱棣聽聞朱元璋的質問,身體猛地一震,額頭瞬間布滿冷汗,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麵上。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艱難地咽了口唾沫,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好半天才發出聲音:“父皇,兒臣……兒臣實在是冤枉。北平的一切作為,皆為守衛大明疆土,絕無半分忤逆之心。”他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音,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單薄無力。
朱棣不敢抬頭直視那隱匿在黑暗中的父皇,隻能將頭壓得更低,眼睛死死盯著眼前的地磚,仿佛要從那紋路中尋出一絲生機。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衣角,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整個人如同一片在狂風中飄搖的落葉,隨時可能被無情地碾碎。此時,他的腦海中一片混亂,平日裏的睿智與果敢早已消失不見,隻剩下對未知懲處的深深恐懼和對全家命運的極度擔憂。每一秒的沉默都像是一把銳利的劍,懸在他的心尖之上,令他幾近窒息。
朱元璋淡漠地開口,聲音冷硬得如同這大殿的基石:“在北平建立錦衣衛,還有你與徐家的種種勾結,也是為了守護大明疆土?真當咱老糊塗了?”這聲音仿若一道驚雷,在大殿內炸響,驚得眾人不敢喘息。
朱棣心中一陣絕望,他深知這些事情在朱元璋眼中已然是罪證確鑿,可他又該如何辯解才能讓父皇相信自己的忠心?“父皇,兒臣建立錦衣衛,隻是為了更敏銳地察覺北元殘部的動向,以便及時應對。與徐家的往來,也不過是軍事上的協作,共同商討抵禦外敵之策,絕無逾越君臣父子界限的念頭啊。”朱棣的聲音幾近哀求,可在這空曠陰森的大殿裏,卻顯得如此無力。
朱元璋哈哈大笑,那笑聲在寂靜的大殿中迴蕩,似是冰刀撞擊寒石,充滿了嘲諷與不屑。“朱棣,你以為這般說辭能蒙混過關?朕征戰半生,什麽陰謀詭計沒見過?你在北平的小動作,真以為能瞞天過海?”
朱棣身子伏得更低,他感覺那笑聲如同一波波洶湧的浪潮,要將他徹底淹沒。“父皇,兒臣絕不敢有欺君之心。兒臣對大明的忠誠,天地可鑒。北平之地,時刻麵臨北元威脅,兒臣所做一切皆為防患未然,加固城防,訓練士卒,與徐家合作亦是為了整合力量,共禦外敵。若父皇不信,可派人徹查,兒臣問心無愧。”盡管言辭懇切,但他的聲音卻因恐懼而微微發顫。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朱高煦,眼神似能穿透靈魂,“咱聽說你要打出去?”這簡短的一句話,如同一把利刃直刺朱高煦的心髒。
朱高煦瞬間感覺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他的臉色煞白如紙,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滾而下,身體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起來。原本那股子倔強與衝動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此刻他就像一隻被獵人盯上的獵物,滿心都是恐懼。“皇祖父……孫兒……孫兒那是一時糊塗,口出狂言,孫兒絕無此等膽量和心思啊……”他的聲音帶著哭腔,斷斷續續,連牙齒都在打顫,哆哆嗦嗦地幾乎說不出完整的話來。眼睛裏除了驚恐,再無其他,拚命地磕頭,額頭與地麵撞擊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裏格外響亮,“孫兒知錯了,孫兒知錯了,求皇祖父恕罪……”每磕一次頭,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整個人狼狽不堪,哪裏還有半分平日裏的囂張氣焰。
朱元璋一聲冷哼在殿中迴響,那聲音中滿是鄙夷與不耐,令整個大殿的空氣愈發寒冷刺骨。
朱元璋開口,聲音如洪鍾,在大殿內嗡嗡作響:“朱棣,你是對咱的位置有意思對吧?”朱棣聞言,如遭雷擊,整個人匍匐在地,身體劇烈地顫抖著,“父皇,兒臣絕無此等大逆不道之心!兒臣在北平,一心隻為抵禦外敵,守護大明邊疆,讓父皇無北顧之憂。父皇之位,乃天命所歸,兒臣敬畏有加,從不敢有絲毫覬覦。”朱棣的聲音因極度的緊張和恐懼而變得沙啞,他深知這一罪名一旦坐實,便是滅頂之災,不僅自己性命不保,還會禍及全家。
朱元璋目光如炬,聲音冷厲:“是不是你侄兒繼位你就會起兵造反呢?”朱棣隻覺一陣寒意從脊梁骨升起,他拚命磕頭,額頭撞擊地麵砰砰作響,“父皇,兒臣對天發誓,絕無此事!侄兒繼位,那是正統,兒臣定會盡心輔佐,絕不敢有半分叛逆之舉。兒臣在北平,所盼不過是大明邊境安寧,家族和睦,怎會有那等忤逆的念頭。”
朱棣抬起頭,滿臉驚恐與哀求,“父皇,兒臣深知您的聖明與威嚴,自小就對您敬仰萬分。這些年來在北平,兒臣曆經無數艱難,皆是為了不辜負父皇的囑托,守護好大明的一方疆土。兒臣的忠心,猶如那日月星辰,永恆不變,求父皇明鑒啊。”此時的朱棣,往日的英氣與豪邁早已不見,隻剩下一個在皇權威壓下戰戰兢兢、隻求活命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