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錄影棚。
陳亦和趙雅坐在現場,盯著現場錄製。
此刻,《綜藝樂翻天》的主持人陳康正在采訪來棚裏錄製節目的小姐姐。
問的都是一些常規問題,比如三圍啦,職業啦,興趣愛好,喜歡什麽類型的男生等等。
別問為什麽好端端的要問三圍,問就是主持人色胚,不要臉,廣大男性觀眾想知道,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反正和陳亦沒關係。
許浪和另一名女性助理主持人趙歡,以及現場的幾位嘉賓,時不時搭話說上兩句。
要是女嘉賓過於雄偉,他們總會起哄、調侃……
這也是陳亦說綜藝圈男性通告藝人大多是色胚的原因。
不管是為了節目效果,還是本色出演,反正在觀眾心中都不太正經的樣子。
但這就是目前這種談話性綜藝的潮流,畢竟看這種節目的觀眾也就是圖一樂。
不是那種高端訪談節目,不需要那麽嚴肅。
觀眾需要的不是那種正襟危坐式的談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觀眾想看的是嘉賓略顯誇張的真實反應,而不是一個個目不斜視的在那裏裝聖人。
簡單來說,就是路上迎麵走過來一位36d的小姐姐,普通人心中首先浮現的就是一句:臥槽,奶大。
觀眾想看的也是這種接地氣的反應,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
當然,節目中不會有人說的這麽直接,而是會換一種方式表達。
比如:小姐姐事業心好強啊;
奶奶這麽大了,每天帶她出門很累吧;
小姐姐性格一定很好,不說別的,首先心胸就非常寬廣;
小姐姐,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你那胸、胸、胸有成竹的樣子。
諸位通告藝人的反應隻是為了炒熱氣氛,言語間有所調侃,但還是很禮貌的。
這一點倒是和另一個時空彈幕裏文明觀球,以及小說評論裏口嗨的老司機,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也是陳亦一開始選擇節目主題,首先想到那個時空寶島綜藝的原因,節目氛圍和這個世界最為接近。
……
現在錄製的是棚內的部分。
搭訕單元不是光拍街上搭訕就可以了,昨天許浪一共搭訕了十位小姐姐,其中有八位願意上節目。
這是兩期節目的素材,一期節目四個小姐姐,光搭訕素材的話,也就十來分鍾。
《綜藝樂翻天》一集節目播出時長需要四十五分鍾,光外景遠遠不夠,所以,還有棚裏麵錄製的部分。
當然,節目的核心賣點還是搭訕話術,棚內錄製的重點也是放在突出搭訕話術上。
比如采訪一下當事人聽到許浪那些話術的心情,對許浪的觀感……
然後,再讓許浪和現場的幾位嘉賓比拚講笑話逗女生開心,最終讓女生選擇一位優勝者,優勝者能夠擁有一次和她親密互動的機會。
互動的方式也是一些常規單元。
比如安全之吻:男生女生隔著透明薄膜親親。
比如吃餅幹:男生女生共同咬著一根餅幹的兩頭,吃下去,最後要求餅幹長度不大於三厘米。
比如碎氣球:男生坐在板凳上,雙腿上放一個氣球,用手扶住,女生坐下去把氣球弄破。
綜藝節目最重要的就是歡樂的氣氛。
主持人陳康入行快二十年了,對於節奏的把握出神入化,一察覺到無聊的部分就迅速跳過,或者想梗活躍氣氛,和女生對話帶有調侃但又把握分寸。
其餘通告藝人都是吃這碗飯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很會做“反應”。
這裏的反應指的是綜藝效果,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是他人講話時做出的迴應,很多時候略顯誇張,但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就是這樣,要炒熱氣氛,把情緒迅速傳達給給觀眾。
另外則是自己被主持人cue到後,自己講話部分能夠敏感的感知到效果,見好就收,見不好就快收。
這些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卻很難,需要一定的天賦,還要有大量錄製節目的經驗,屬於通告藝人的基本功。
“嗯,陳康大哥經驗豐富,主持功底深厚,把控節目沒有任何問題,《綜藝樂翻天》之前收視率不夠好,是因為節目主題太過同質化,和他的關係不大。”
陳亦看著陳康的表現,心中想著。
當然,他主要還是將注意力放在了許浪身上,倒不是因為許浪是自己兄弟所以多加關注,而是許浪實在是太逗了。
他在節目中的表現非常吸睛,臨場反應極快,簡直是行走的接話機器,腦袋裏麵梗非常多,而且講述的很吸引人,時不時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一個好笑的梗,並不是所有人講出來都好笑,有些人表述不自然,會讓效果打折扣。
而許浪則能把一個不太好笑的梗也能講得很好笑。
陳亦在一旁觀察,發現他的語速、語調、停頓都恰到好處,再配上合適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讓人忍俊不禁。
其他通告藝人有些也是老江湖了,但錄製節目的時候或多或少還是有點放不開,看的出來有些刻意。
他們在很“努力”的做效果,不像許浪那樣遊刃有餘,輕鬆自然。
要說許浪唯一的缺點,就是他的控場能力相比陳康大哥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時間久了,陳亦相信他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綜藝節目主持人。
另外,許浪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台上和台下的表現高度統一。
眾所周知,很多優秀的喜劇演員和諧星,在台上都妙語連珠,讓人捧腹不已。
但私底下卻完全是另一個人,與台上相比走了另一個極端,沉默寡言,嚴肅認真,甚至一些還有抑鬱症。
想想也能想通,如果隻是為了節目效果,一上節目就處於緊繃狀態,努力讓自己跟上節目的節奏,同時腦袋飛快運轉想笑話,久而久之心裏肯定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不過許浪不是這樣。
他天生就喜歡和人開玩笑,平時說話也是騷話連篇,所在之處總是歡笑連連。
這是他的生活習慣,自然不會感到累。
他錄製節目時非常開心,完全是當做玩一樣,偏偏效果極好。
有些人私底下非常好笑,但一上節目就發揮不出來。
有些人節目上很好笑,私下裏卻鬱鬱寡歡。
許浪則私底下和節目上高度統一。
陳亦在綜藝節目組工作了四年,見了太多通告藝人,又接受了平行時空的一些知識,知道許浪這樣的綜藝人有多難得。
“表裏如一,自娛娛人!”
陳亦看著在台上揮灑自如的許浪,想起了上輩子寶島綜藝教父王為忠形容吳總線的那句話。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綜藝樂翻天》,再見。”隨著陳康的結束語,節目錄製完成。
接下來,就剩下後期剪輯,把一個多小的節目剪成四十五分鍾,截取最精華最好笑的部分。
還有必不可少的後期,通過一些音效、字幕、圖片,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效果。
陳亦看向旁邊的趙雅,問道:“趙姐,你覺得效果怎麽樣?”
“還真不錯,我自己都被逗笑好幾次。”
趙雅點點頭,臉上的表情還是比較滿意的,道:
“明天你盯著剪輯和後期盡快把節目完成,周一就安排播出剪輯好的搭訕單元,希望能有好的成績。”
陳亦點點頭。
說完,趙雅上去和主持人打了個招唿,便直接離開了。
節目錄製完畢,通告藝人們領了通告費後,也紛紛離開。
工作人員則是在忙著收拾東西。
“小陳。”陳康卸了麥,和許浪一塊走了過來。
“康哥好。”陳亦笑著迴應。
娛樂圈等級森嚴,對人的稱唿和態度很有講究,要是稱唿錯了,態度不對了,心眼小的說不定就給你小鞋穿。
這樣的例子隨便都能舉出一籮筐。
陳亦作為副策劃,現在總策劃溜了,整個《綜藝樂翻天》節目組也就趙雅能穩穩壓他一頭。
其餘兩名副策劃雖然年齡比他大,資曆比他深,但從地位上來說,都是平起平坐。
製作組的其他人員,和他年紀差不多大的,基本上都稱唿他“陳哥”。
比他年齡大太多的,則是稱唿他為陳策劃。
那些剛出道的年輕通告藝人,見了他也要稱唿一句“陳哥”,有一定資曆但沒混出名堂的,則是叫他陳策劃。
對於通告藝人來說,尤其是新人,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掌握節目組權利的主創人員。
一旦得罪了,通告人員不發你通告,少了曝光度,少了收入來源,等著喝西北風去吧。
當然,對於陳康這樣有資曆有作品,主持過大熱節目的優秀主持人來說,陳亦就是小輩了,也是陳亦打交道的藝人中,少數有資格稱唿他小陳的人。
至於那些大牌演員、歌手,嗯,人家哪怕宣傳也會去周末的那些大型綜藝,不會來他們這種小型帶狀節目,陳亦還夠不上人家,沒有機會和人家打交道。
陳康道:“聽許浪說這個搭訕單元是你策劃的,我覺得很不錯。”
“謝謝康哥。”陳亦笑道。
陳康繼續道:“前兩天許浪給我說了你的事兒,有了你這個單元。以我多年的經驗,我覺得節目會好好的,應該就用不著我了。
當然,要是出現萬一,到時候你聯係我,我介紹幾個人給你認識。”
陳康算是許浪的師父,許浪出道時就由陳康帶著,教了他不少東西,兩人關係很好。
之前許浪說萬一節目停播,他會讓康哥幫他介紹其他節目組,那個康哥指的就是陳康,看來許浪未雨綢繆,已經幫他給康哥提了一嘴。
“多謝康哥照顧。”陳亦雖然自信節目不會停播,但還是連忙表示感謝。
陳康拍了拍陳亦的肩膀,又簡單說了幾句,便直接離開了。
陳亦和趙雅坐在現場,盯著現場錄製。
此刻,《綜藝樂翻天》的主持人陳康正在采訪來棚裏錄製節目的小姐姐。
問的都是一些常規問題,比如三圍啦,職業啦,興趣愛好,喜歡什麽類型的男生等等。
別問為什麽好端端的要問三圍,問就是主持人色胚,不要臉,廣大男性觀眾想知道,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反正和陳亦沒關係。
許浪和另一名女性助理主持人趙歡,以及現場的幾位嘉賓,時不時搭話說上兩句。
要是女嘉賓過於雄偉,他們總會起哄、調侃……
這也是陳亦說綜藝圈男性通告藝人大多是色胚的原因。
不管是為了節目效果,還是本色出演,反正在觀眾心中都不太正經的樣子。
但這就是目前這種談話性綜藝的潮流,畢竟看這種節目的觀眾也就是圖一樂。
不是那種高端訪談節目,不需要那麽嚴肅。
觀眾需要的不是那種正襟危坐式的談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觀眾想看的是嘉賓略顯誇張的真實反應,而不是一個個目不斜視的在那裏裝聖人。
簡單來說,就是路上迎麵走過來一位36d的小姐姐,普通人心中首先浮現的就是一句:臥槽,奶大。
觀眾想看的也是這種接地氣的反應,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
當然,節目中不會有人說的這麽直接,而是會換一種方式表達。
比如:小姐姐事業心好強啊;
奶奶這麽大了,每天帶她出門很累吧;
小姐姐性格一定很好,不說別的,首先心胸就非常寬廣;
小姐姐,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你那胸、胸、胸有成竹的樣子。
諸位通告藝人的反應隻是為了炒熱氣氛,言語間有所調侃,但還是很禮貌的。
這一點倒是和另一個時空彈幕裏文明觀球,以及小說評論裏口嗨的老司機,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也是陳亦一開始選擇節目主題,首先想到那個時空寶島綜藝的原因,節目氛圍和這個世界最為接近。
……
現在錄製的是棚內的部分。
搭訕單元不是光拍街上搭訕就可以了,昨天許浪一共搭訕了十位小姐姐,其中有八位願意上節目。
這是兩期節目的素材,一期節目四個小姐姐,光搭訕素材的話,也就十來分鍾。
《綜藝樂翻天》一集節目播出時長需要四十五分鍾,光外景遠遠不夠,所以,還有棚裏麵錄製的部分。
當然,節目的核心賣點還是搭訕話術,棚內錄製的重點也是放在突出搭訕話術上。
比如采訪一下當事人聽到許浪那些話術的心情,對許浪的觀感……
然後,再讓許浪和現場的幾位嘉賓比拚講笑話逗女生開心,最終讓女生選擇一位優勝者,優勝者能夠擁有一次和她親密互動的機會。
互動的方式也是一些常規單元。
比如安全之吻:男生女生隔著透明薄膜親親。
比如吃餅幹:男生女生共同咬著一根餅幹的兩頭,吃下去,最後要求餅幹長度不大於三厘米。
比如碎氣球:男生坐在板凳上,雙腿上放一個氣球,用手扶住,女生坐下去把氣球弄破。
綜藝節目最重要的就是歡樂的氣氛。
主持人陳康入行快二十年了,對於節奏的把握出神入化,一察覺到無聊的部分就迅速跳過,或者想梗活躍氣氛,和女生對話帶有調侃但又把握分寸。
其餘通告藝人都是吃這碗飯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很會做“反應”。
這裏的反應指的是綜藝效果,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是他人講話時做出的迴應,很多時候略顯誇張,但這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就是這樣,要炒熱氣氛,把情緒迅速傳達給給觀眾。
另外則是自己被主持人cue到後,自己講話部分能夠敏感的感知到效果,見好就收,見不好就快收。
這些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卻很難,需要一定的天賦,還要有大量錄製節目的經驗,屬於通告藝人的基本功。
“嗯,陳康大哥經驗豐富,主持功底深厚,把控節目沒有任何問題,《綜藝樂翻天》之前收視率不夠好,是因為節目主題太過同質化,和他的關係不大。”
陳亦看著陳康的表現,心中想著。
當然,他主要還是將注意力放在了許浪身上,倒不是因為許浪是自己兄弟所以多加關注,而是許浪實在是太逗了。
他在節目中的表現非常吸睛,臨場反應極快,簡直是行走的接話機器,腦袋裏麵梗非常多,而且講述的很吸引人,時不時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一個好笑的梗,並不是所有人講出來都好笑,有些人表述不自然,會讓效果打折扣。
而許浪則能把一個不太好笑的梗也能講得很好笑。
陳亦在一旁觀察,發現他的語速、語調、停頓都恰到好處,再配上合適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讓人忍俊不禁。
其他通告藝人有些也是老江湖了,但錄製節目的時候或多或少還是有點放不開,看的出來有些刻意。
他們在很“努力”的做效果,不像許浪那樣遊刃有餘,輕鬆自然。
要說許浪唯一的缺點,就是他的控場能力相比陳康大哥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時間久了,陳亦相信他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綜藝節目主持人。
另外,許浪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台上和台下的表現高度統一。
眾所周知,很多優秀的喜劇演員和諧星,在台上都妙語連珠,讓人捧腹不已。
但私底下卻完全是另一個人,與台上相比走了另一個極端,沉默寡言,嚴肅認真,甚至一些還有抑鬱症。
想想也能想通,如果隻是為了節目效果,一上節目就處於緊繃狀態,努力讓自己跟上節目的節奏,同時腦袋飛快運轉想笑話,久而久之心裏肯定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不過許浪不是這樣。
他天生就喜歡和人開玩笑,平時說話也是騷話連篇,所在之處總是歡笑連連。
這是他的生活習慣,自然不會感到累。
他錄製節目時非常開心,完全是當做玩一樣,偏偏效果極好。
有些人私底下非常好笑,但一上節目就發揮不出來。
有些人節目上很好笑,私下裏卻鬱鬱寡歡。
許浪則私底下和節目上高度統一。
陳亦在綜藝節目組工作了四年,見了太多通告藝人,又接受了平行時空的一些知識,知道許浪這樣的綜藝人有多難得。
“表裏如一,自娛娛人!”
陳亦看著在台上揮灑自如的許浪,想起了上輩子寶島綜藝教父王為忠形容吳總線的那句話。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綜藝樂翻天》,再見。”隨著陳康的結束語,節目錄製完成。
接下來,就剩下後期剪輯,把一個多小的節目剪成四十五分鍾,截取最精華最好笑的部分。
還有必不可少的後期,通過一些音效、字幕、圖片,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效果。
陳亦看向旁邊的趙雅,問道:“趙姐,你覺得效果怎麽樣?”
“還真不錯,我自己都被逗笑好幾次。”
趙雅點點頭,臉上的表情還是比較滿意的,道:
“明天你盯著剪輯和後期盡快把節目完成,周一就安排播出剪輯好的搭訕單元,希望能有好的成績。”
陳亦點點頭。
說完,趙雅上去和主持人打了個招唿,便直接離開了。
節目錄製完畢,通告藝人們領了通告費後,也紛紛離開。
工作人員則是在忙著收拾東西。
“小陳。”陳康卸了麥,和許浪一塊走了過來。
“康哥好。”陳亦笑著迴應。
娛樂圈等級森嚴,對人的稱唿和態度很有講究,要是稱唿錯了,態度不對了,心眼小的說不定就給你小鞋穿。
這樣的例子隨便都能舉出一籮筐。
陳亦作為副策劃,現在總策劃溜了,整個《綜藝樂翻天》節目組也就趙雅能穩穩壓他一頭。
其餘兩名副策劃雖然年齡比他大,資曆比他深,但從地位上來說,都是平起平坐。
製作組的其他人員,和他年紀差不多大的,基本上都稱唿他“陳哥”。
比他年齡大太多的,則是稱唿他為陳策劃。
那些剛出道的年輕通告藝人,見了他也要稱唿一句“陳哥”,有一定資曆但沒混出名堂的,則是叫他陳策劃。
對於通告藝人來說,尤其是新人,最不能得罪的就是掌握節目組權利的主創人員。
一旦得罪了,通告人員不發你通告,少了曝光度,少了收入來源,等著喝西北風去吧。
當然,對於陳康這樣有資曆有作品,主持過大熱節目的優秀主持人來說,陳亦就是小輩了,也是陳亦打交道的藝人中,少數有資格稱唿他小陳的人。
至於那些大牌演員、歌手,嗯,人家哪怕宣傳也會去周末的那些大型綜藝,不會來他們這種小型帶狀節目,陳亦還夠不上人家,沒有機會和人家打交道。
陳康道:“聽許浪說這個搭訕單元是你策劃的,我覺得很不錯。”
“謝謝康哥。”陳亦笑道。
陳康繼續道:“前兩天許浪給我說了你的事兒,有了你這個單元。以我多年的經驗,我覺得節目會好好的,應該就用不著我了。
當然,要是出現萬一,到時候你聯係我,我介紹幾個人給你認識。”
陳康算是許浪的師父,許浪出道時就由陳康帶著,教了他不少東西,兩人關係很好。
之前許浪說萬一節目停播,他會讓康哥幫他介紹其他節目組,那個康哥指的就是陳康,看來許浪未雨綢繆,已經幫他給康哥提了一嘴。
“多謝康哥照顧。”陳亦雖然自信節目不會停播,但還是連忙表示感謝。
陳康拍了拍陳亦的肩膀,又簡單說了幾句,便直接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