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江南古鎮
將軍家的團寵小媳婦兒 作者:少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南古鎮,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寶地。
由於地處偏遠的山區,又不屬於兵家必爭之地,在抗戰烽火燒遍全國的艱難歲月裏,這裏倒是一片淨土,世外桃源。
這裏地處長江南岸,屬於武陵山餘脈,由西向東連綿起伏。南北兩條蜿蜒起伏的山脈兩相對立,形成一道狹長的河川。
河麵寬不過十丈,平時河水平緩清澈見底。水中的小魚成群結隊遊上遊下,十分喜人。
隻有在山洪暴發的時候,洪水洶湧奔騰,卷起丈來高的巨浪,拍擊著兩岸的河堤,吞噬著岸邊的農田,房屋。
古鎮向西通仙陽、洋溪、包穀坪至霧都。向東達安南、藕池湖、到漢口。
向南下至濱市、入洞庭、到長沙。從古至民國時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條必經之路。
河的南岸是一座陡峭的山崖,百十丈高。像斧砍刀削似的垂直挺立在鎮子的對岸。
石壁上、下遮天蔽日,山巔雲霧繚繞,人跡罕至。隻有鷂鷹在它的山頂、周邊盤旋,此山名為——鷂鷹岩。
石壁間有一個很深的山洞,傳說曾經有兩個和尚在此山洞修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
一日,有兩位仙人雲遊到此,看到此山地勢險峻,仙氣縈繞,斷定此山頗有靈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隨之,就在此山中間開鑿一條仙道,鏈接天道之靈氣。讓此地人才輩出,繁榮昌盛。
於是,兩人從石壁兩端,向中間開鑿。可是當鑿到兩人快連接時,發現錯開了,變成了一上一下兩條半截路,不在一條直線上。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鎮子裏的雞也叫了。兩個仙人對望一眼,像泄了氣的皮球,隻得悻悻作罷,架起祥雲迴天庭去了。
洞中那幾個修行的和尚,也不知什麽時候,不知了去向。卻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名字——和尚洞。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此江南古鎮也就成了這一帶遠近聞名的小鎮。
古鎮不大,但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應有盡有。
小鎮座落在河的北岸,河上有兩座古老的屋橋。從西邊進鎮子的客商,都要從河的南岸走過屋橋進入上街,或者走過下屋橋進入下街。
小鎮東西長不足千米,居住著百十戶人家,分上下兩條街。街道中間是青石板鋪成的路麵,幹淨整潔。
不少挑夫、客商、馬幫在此路過。馬蹄噠噠地敲打著石板 , 發出清脆的響聲,伴隨著騾馬的鈴鐺聲, 和著趕馬人的吆喝聲組成了一支和諧的交響曲。
街道兩邊都是木板做成的板壁屋,白天做生意,木板便一塊一塊的取下來,晚上再一快一塊安裝上去,那時叫梭板門,門上兩邊掛著燈籠 。
店鋪一家挨著一家,麻花、燒餅、當地的特色小吃應有盡有。
有南貨、雜貨、還有馬幫從外地馱進來的洋貨。
下街比上街寬許多,有一所帶四合院的小學。有藥鋪, 有煙鋪、賣肉的、染坊、飯鋪、布店、裁縫店、郵電所,還有客棧。
尤其是下街那家客棧的建築,最具特色。主體房屋有四間鋪麵那麽大,坐北朝南。
分樓上樓下,樓下是飯店,樓上是客房。它的廊簷下就是街道,廊簷的柱子與柱子之間裝有一尺多寬的木板條凳。
過往的路人,客商,馬隊,累了都可以在這裏休息,躲避雨雪。所以他家的生意特別好。
上街、下街都有油炸坊,小鎮四周的山裏盛產桐子,木子。每到冬季兩家油炸坊,就開始忙碌起來,經常半夜裏都會傳來打油師傅那悠揚、自由、散漫的號子聲。
等到桐油、皮油打好裝簍,這時就有外地客商找上門來洽談生意。再雇當地的馬幫運濱河市碼頭,然後上船運往遠方。
也有精明的老板避免別人賺差價,自己雇馬幫運往濱市進行交易,又是一番討價還價後滿載而歸。
小鎮一年四季都處在熱鬧與繁忙當中。
小鎮雖處大山中,但有錢人不少。賺了錢,他們非常有遠見。
有的去買田鋪莊口。有的送兒女去外地讀書,讓他們在外麵闖蕩世界,迴來後光宗耀祖。
鎮上有一所小學,九個老師。三個是縣教育局派來的,一個校長,一個是教育幹事,還有一個是主任老師。
其他六個老師是鎮上的本地人,其中兩個女老師是兩姐妹雙胞胎。姐姐叫蘇蘭,妹妹叫蘇梅。
兩人長相如出一轍,很難分辨。隻是氣質上有一些差別。蘇蘭美而矜貴典雅,沉穩,冷傲。蘇梅美豔,氣質溫潤,似古典的小家碧玉。
俗話說,“高山出鷂子——美女”。在這偏遠的深山古鎮,年輕的姑娘一個比一個美,但唯有蘇家姐妹最美。
蘇蘭,蘇梅,家裏還有一個妹妹蘇玲。三姐妹長得是如花似玉。雙胞胎十八歲,是這所小學畢業的學生。
她們學習成績優秀,聰明伶俐,氣質又好,畢業以後校長聘請兩姐妹來學校當老師。三妹十五歲,還在讀六年級。鎮上的人稱她們為鎮上三枝花。
小鎮上姓蘇的人很多。分兩支,一支是蘇團長蘇丙恩的那一大家族,鎮上大部分的商鋪門麵都是蘇家的。
蘇團長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在蕭將軍的手底下,是實力最強的團長,打仗最勇敢。是蕭將軍的左膀右臂,行事一向驕縱、獨斷專橫、狠辣。
蘇丙恩取了兩房太太,大房江氏,人雖然長得很漂亮,但卻是本地普通人家的女兒,既無家世,又目不識丁,沒有文化。
江氏生有一個女兒,取名蘇欣茹。大小姐不僅外表美麗,更顯示出她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個性。
十多歲就被父親帶在外麵讀書,求學。談吐間流露出知識女性地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更是受新思想的影響,強烈反對一夫多妻製。
父親蘇丙恩卻因嫌她的母親,是鄉下人,沒文化,土裏土氣,一封休書休掉了母親江氏。
娶迴了一位大城市裏漂亮的,姓夏的有錢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夏氏。
夏氏也生有一個女兒,叫蘇欣芸。蘇欣芸很美,美的有些張揚,漂亮的小臉上總是掛著傲漫,目空一切的大小姐派頭。兩姐妹也不親近。
喬欣茹在母親被休後,一氣之下,離開了家。後來自由戀愛,與一位國民黨的飛行大隊長結婚。
丈夫英姿挺拔又帥氣,能文能武,見多識廣。大地主家出身,而且非常非常愛她。蔣家倒台,跟隨丈夫撤去了台灣,輾轉又定居了美國。
另一支就是蘇蘭的父親蘇丙淑這一脈。
早些年他們家本來在鎮上也是大戶人家。由於家道中落,家裏弟兄多,更是由於戰爭,每年光買壯丁就要花去好幾萬塊銀元,從此家裏變得家徒四壁。
為了生計,四弟兄隻得上三鬥坪挑鹽,換銀元買四兄弟的壯丁。但卻還是不夠,最後蘇蘭的大伯蘇大全還是被抓壯丁出去,不知死在了哪裏。
由於戰爭,小鎮上經常有外地人流落在此。
由於地處偏遠的山區,又不屬於兵家必爭之地,在抗戰烽火燒遍全國的艱難歲月裏,這裏倒是一片淨土,世外桃源。
這裏地處長江南岸,屬於武陵山餘脈,由西向東連綿起伏。南北兩條蜿蜒起伏的山脈兩相對立,形成一道狹長的河川。
河麵寬不過十丈,平時河水平緩清澈見底。水中的小魚成群結隊遊上遊下,十分喜人。
隻有在山洪暴發的時候,洪水洶湧奔騰,卷起丈來高的巨浪,拍擊著兩岸的河堤,吞噬著岸邊的農田,房屋。
古鎮向西通仙陽、洋溪、包穀坪至霧都。向東達安南、藕池湖、到漢口。
向南下至濱市、入洞庭、到長沙。從古至民國時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條必經之路。
河的南岸是一座陡峭的山崖,百十丈高。像斧砍刀削似的垂直挺立在鎮子的對岸。
石壁上、下遮天蔽日,山巔雲霧繚繞,人跡罕至。隻有鷂鷹在它的山頂、周邊盤旋,此山名為——鷂鷹岩。
石壁間有一個很深的山洞,傳說曾經有兩個和尚在此山洞修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
一日,有兩位仙人雲遊到此,看到此山地勢險峻,仙氣縈繞,斷定此山頗有靈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隨之,就在此山中間開鑿一條仙道,鏈接天道之靈氣。讓此地人才輩出,繁榮昌盛。
於是,兩人從石壁兩端,向中間開鑿。可是當鑿到兩人快連接時,發現錯開了,變成了一上一下兩條半截路,不在一條直線上。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鎮子裏的雞也叫了。兩個仙人對望一眼,像泄了氣的皮球,隻得悻悻作罷,架起祥雲迴天庭去了。
洞中那幾個修行的和尚,也不知什麽時候,不知了去向。卻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名字——和尚洞。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此江南古鎮也就成了這一帶遠近聞名的小鎮。
古鎮不大,但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應有盡有。
小鎮座落在河的北岸,河上有兩座古老的屋橋。從西邊進鎮子的客商,都要從河的南岸走過屋橋進入上街,或者走過下屋橋進入下街。
小鎮東西長不足千米,居住著百十戶人家,分上下兩條街。街道中間是青石板鋪成的路麵,幹淨整潔。
不少挑夫、客商、馬幫在此路過。馬蹄噠噠地敲打著石板 , 發出清脆的響聲,伴隨著騾馬的鈴鐺聲, 和著趕馬人的吆喝聲組成了一支和諧的交響曲。
街道兩邊都是木板做成的板壁屋,白天做生意,木板便一塊一塊的取下來,晚上再一快一塊安裝上去,那時叫梭板門,門上兩邊掛著燈籠 。
店鋪一家挨著一家,麻花、燒餅、當地的特色小吃應有盡有。
有南貨、雜貨、還有馬幫從外地馱進來的洋貨。
下街比上街寬許多,有一所帶四合院的小學。有藥鋪, 有煙鋪、賣肉的、染坊、飯鋪、布店、裁縫店、郵電所,還有客棧。
尤其是下街那家客棧的建築,最具特色。主體房屋有四間鋪麵那麽大,坐北朝南。
分樓上樓下,樓下是飯店,樓上是客房。它的廊簷下就是街道,廊簷的柱子與柱子之間裝有一尺多寬的木板條凳。
過往的路人,客商,馬隊,累了都可以在這裏休息,躲避雨雪。所以他家的生意特別好。
上街、下街都有油炸坊,小鎮四周的山裏盛產桐子,木子。每到冬季兩家油炸坊,就開始忙碌起來,經常半夜裏都會傳來打油師傅那悠揚、自由、散漫的號子聲。
等到桐油、皮油打好裝簍,這時就有外地客商找上門來洽談生意。再雇當地的馬幫運濱河市碼頭,然後上船運往遠方。
也有精明的老板避免別人賺差價,自己雇馬幫運往濱市進行交易,又是一番討價還價後滿載而歸。
小鎮一年四季都處在熱鬧與繁忙當中。
小鎮雖處大山中,但有錢人不少。賺了錢,他們非常有遠見。
有的去買田鋪莊口。有的送兒女去外地讀書,讓他們在外麵闖蕩世界,迴來後光宗耀祖。
鎮上有一所小學,九個老師。三個是縣教育局派來的,一個校長,一個是教育幹事,還有一個是主任老師。
其他六個老師是鎮上的本地人,其中兩個女老師是兩姐妹雙胞胎。姐姐叫蘇蘭,妹妹叫蘇梅。
兩人長相如出一轍,很難分辨。隻是氣質上有一些差別。蘇蘭美而矜貴典雅,沉穩,冷傲。蘇梅美豔,氣質溫潤,似古典的小家碧玉。
俗話說,“高山出鷂子——美女”。在這偏遠的深山古鎮,年輕的姑娘一個比一個美,但唯有蘇家姐妹最美。
蘇蘭,蘇梅,家裏還有一個妹妹蘇玲。三姐妹長得是如花似玉。雙胞胎十八歲,是這所小學畢業的學生。
她們學習成績優秀,聰明伶俐,氣質又好,畢業以後校長聘請兩姐妹來學校當老師。三妹十五歲,還在讀六年級。鎮上的人稱她們為鎮上三枝花。
小鎮上姓蘇的人很多。分兩支,一支是蘇團長蘇丙恩的那一大家族,鎮上大部分的商鋪門麵都是蘇家的。
蘇團長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在蕭將軍的手底下,是實力最強的團長,打仗最勇敢。是蕭將軍的左膀右臂,行事一向驕縱、獨斷專橫、狠辣。
蘇丙恩取了兩房太太,大房江氏,人雖然長得很漂亮,但卻是本地普通人家的女兒,既無家世,又目不識丁,沒有文化。
江氏生有一個女兒,取名蘇欣茹。大小姐不僅外表美麗,更顯示出她深厚的內涵和獨特的個性。
十多歲就被父親帶在外麵讀書,求學。談吐間流露出知識女性地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更是受新思想的影響,強烈反對一夫多妻製。
父親蘇丙恩卻因嫌她的母親,是鄉下人,沒文化,土裏土氣,一封休書休掉了母親江氏。
娶迴了一位大城市裏漂亮的,姓夏的有錢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夏氏。
夏氏也生有一個女兒,叫蘇欣芸。蘇欣芸很美,美的有些張揚,漂亮的小臉上總是掛著傲漫,目空一切的大小姐派頭。兩姐妹也不親近。
喬欣茹在母親被休後,一氣之下,離開了家。後來自由戀愛,與一位國民黨的飛行大隊長結婚。
丈夫英姿挺拔又帥氣,能文能武,見多識廣。大地主家出身,而且非常非常愛她。蔣家倒台,跟隨丈夫撤去了台灣,輾轉又定居了美國。
另一支就是蘇蘭的父親蘇丙淑這一脈。
早些年他們家本來在鎮上也是大戶人家。由於家道中落,家裏弟兄多,更是由於戰爭,每年光買壯丁就要花去好幾萬塊銀元,從此家裏變得家徒四壁。
為了生計,四弟兄隻得上三鬥坪挑鹽,換銀元買四兄弟的壯丁。但卻還是不夠,最後蘇蘭的大伯蘇大全還是被抓壯丁出去,不知死在了哪裏。
由於戰爭,小鎮上經常有外地人流落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