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了清風寨,義勇軍名聲鵲起。百姓紛紛響應,隊伍迅速擴大。


    這一天來了個中年書生,求見辛稼軒。


    辛稼軒:“請問你是……?”


    “在下管仲,五峰山大軍師。將軍一舉拿下清風寨,在下為之敬佩,特來投靠。”


    “投靠?你是帶著五峰山一起下山嗎?”


    “非也。五峰山是原大燕齊州節度使帳下白征將軍所屬。為抗貊不願隨主帥南逃,滯留魯南,占山為王。本想有所作為,但與貊寇接戰幾次,折兵損將,隻能偏安一隅。我為其軍師,亦無所作為。”


    “那他為什麽不下山歸順我?”


    “他說貴軍起兵草莽,不是真正的朝廷軍隊,恥於與將軍為伍。”


    “即如此,我也不強求他。想必他也接到我們的告示,三日已過,等著他的必是一片火海。”


    “將軍不可。白將軍雖然固執,對朝廷也是一片忠心。”


    “不要跟我提朝廷。我們要的是對大夏忠心,對百姓忠心,而不是對那個腐敗的朝廷忠心。你來投奔我,可有什麽投名狀?”


    管仲說:“在下明白。將軍是想用強硬手段攻打五峰山了?五峰山地域廣大,就是炮擊,恐怕也找不到炮擊目標。在下願助將軍一臂之力,拿下五峰山。”


    辛稼軒:“好,你有何妙計?”


    管仲:“在下有一請求。攻下五峰山,不殺一兵一卒。包括白將軍。”


    辛稼軒:“這個自然,隻要沒有血債,我等自然不會殺他們。如果他們欺淩過百姓,那就說不得了。”


    管仲:“是,將軍。五峰山中間一峰最高,其餘四峰環繞。將軍隻要攻克主峰,即可用炮轟炸其餘四峰。五峰山即可蕩平。”


    辛稼軒:“拿下主峰豈會那麽容易?”


    管仲:“別人去拿,自不容易,管某去拿易如反掌。主峰兵力僅一百餘人,我知道一條小路通往主峰,將軍可派一支精銳,我來帶路上山。必能一戰成功。然後從大路把炮運上山,其餘四峰可定。”


    辛稼軒:“好的,那就依你。如果事成,必記你一大功。”


    管仲:“我乃通天大才,豈能為此一小事掛齒。將軍能用我,管某將來必為大夏建不世之功。”


    裴元慶不理會他們鬥嘴,說:“攻打主峰交給我了,我帶偵察連去。”


    辛稼軒笑道:“你呀,唯恐無仗可打。唯恐打仗不激烈,唯恐殺人不多。”


    裴元慶:“嗬嗬,上次清風寨真的無趣。還沒動手他們就降了。”


    管仲也知道裴元慶這個人,他出馬五峰山恐怕要死不少人。


    裴元慶管仲帶著人馬走了。辛稼軒還在忙著擴軍。


    也就二十來天,各師都已經擴軍至萬人以上,現在的問題是擴軍以後糧草接濟不上,擴軍隻能停止。


    陳宮道:“現在不能再等了,要馬上開始攻占縣城。擴大根據地。師改軍。第一軍攻占蒙縣、泰縣,第二軍攻占沂陽、沂縣,第三軍攻占邑縣、費縣。總部要做好攻占琅琊州的準備,一舉占領魯西南。”


    林峰道:“隻有占領了這些地區,我們的根據地才有發揮空間,否則四麵對敵,民眾心裏也不安寧,無法投入生產。”


    辛稼軒把魯西南這一時期的發展和瓶頸報告給總部。


    三天以後,裴元慶迴來了,帶了一大堆俘虜。他說:“管仲不讓殺人,這一戰打得別扭,不過癮。”


    白征也被抓了,裴元慶並沒有綁他,他被推到辛稼軒麵前。


    辛稼軒看著他不服不忿的樣子說:“你不服我?可以。你這樣的人我一抓一大把。你走吧,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我看你能折騰出什麽名堂。可是你不要想跟義勇軍對抗,如果那樣,下次抓住定斬不饒。”


    白征愣了一下,甩袖便走,辛稼軒道:“慢,你這樣恐怕走不出沂縣地麵就會被殺。林峰,給他十兩銀子,把他的兵器還給他,但願他能求得一條活路。”


    接著被推上來的是孫立孫新哥倆。解珍解寶在偵察連跟著裴元慶去攻打五峰山,眼見得表哥孫立孫新被抓,有心要救他倆。一路跟隨來到軍部,看到白征被放了,心想他們也死不了了。


    看到他們被推上大堂,解家哥倆忙跪倒地上求道:“軍長,他們是救過我們的表哥。他們在大燕軍中就職,沒有幹過壞事。請軍長放過他們,我們願意拿命擔保。”


    辛稼軒連忙把他倆扶起,道:“他倆即無血債,我也不會難為他們。不知他們願不願意為義勇軍效力。”


    解珍對孫立說:“大哥,辛將軍大義,剛才他對白將軍的態度你也看到了。咱們一起跟著辛將軍打貊寇吧。他們是真的敢跟貊人打仗的,這不就是你們的願望嗎。”


    孫立孫新對看一眼:“辛將軍大義我們看到了,如果將軍願意收留我們兄弟,我們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辛稼軒早就知道孫立武功高強,是個將才。現在擴軍之際,正缺軍官,便把他們都留下了。


    武彪在總部接到辛稼軒的信,看到管仲出山願意效勞。喜出望外,這可是那個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千古神人嘛。他馬上給辛稼軒迴信,說管仲這個人他知道,讓他擔任濱海根據地政府主席,根據地很快就會發展起來。


    辛稼軒接到武彪的信,滿心狐疑。他作為山東人都不知道這個人,武彪是怎麽知道的?不過武彪展現出一係列神乎其技的功夫,他也不得不信服。他跟陳宮、林峰商量以後,召開根據地全體軍官會議,正式宣布:


    報大夏抗貊義勇軍總部批準,特此任命


    一、根據地正式命名為濱海根據地。


    二、濱海軍區司令員:辛稼軒


    三、濱海軍區副司令員:裴元慶


    四、濱海軍區參謀長:陳宮


    五、濱海軍區後勤部長:林峰(兼)


    六、濱海軍區裝備部長:肖鵬


    七、濱海根據地政府主席:管仲


    八、濱海根據地政府副主席:林峰


    九、濱海根據地政府駐地:暫駐沂水縣。為以後向膠東發展做準備。


    十、軍區下轄三個步兵軍、一個騎兵軍(暫缺)、一個炮兵師(暫缺)、一個水軍(暫缺)。


    辛稼軒講話:“我們下一步的任務,首先完成我們的編製。第二要開始準


    備向南打到淮河,向東北占領膠東半島。這是我們近兩年的軍事任務。”


    “我們政府的任務是解決農民問題。讓老百姓吃飽飯,穿暖衣,有房住,有地種。這是百姓們基本的生活需求。要讓百姓們真心擁護我們,我們才能在這裏站穩腳跟。政府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上麵這些是我們的基本目標。”


    會後,辛稼軒向管仲講了南太行根據地張居盛主席介紹的經驗:主要是農民政策,減租減息,向地主贖買荒地賣給無地農民,這些地三年不收稅;以當地鐵煤資源創辦工廠,招收農民,轉移農民對土地的依賴。


    政府參與的軍事行為主要是組建民兵,一來是作為將來向軍隊輸送兵員的主要渠道,二來忙時為農,閑時軍訓,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成建製參戰。


    管仲聽罷點頭稱是,他說,這個張居盛是個宰相人才,可當大用。在任命管仲做政府主席的時候,他並沒有一絲的推辭或謙讓的態度,這讓辛稼軒有些看不懂。不過他想,張居盛已經把根據地完善得這麽好了,他還能有什麽作為?


    但是管仲卻十分忙碌。他首先成立了一個行政學院,不是書院而是學院。招收十八歲以上學士,不管曾經有無功名皆可報名學習。而且由政府提供學習費用,使得貧困學子有了學習園地和晉升的渠道。


    接著又成立了百技學院,分鐵匠、木匠、石匠等科目,教授百姓技能。


    他帶著行政學院的學生們到各地調查農村人口、田畝數量,並且把田畝分成甲乙丙丁四類。甲類是水澆好地、乙類是一般土地、丙類是低產差田、丁類是新開墾的生地。


    按照這些統計,他重新劃分了行政區劃,村、鎮、縣、府。皆有管屬,官員不再依照長官意誌隨意提拔,而是從下向上按照政績考核逐級提拔任用。下有民意推薦,上有政績考核,加大了投機取巧的難度。


    縣級以上實行閣員製,每縣有五位閣員,民意推舉產生,閣員對縣長的決定有否決權。這樣就有限度地控製了集權的產生。


    他這一係列操作讓辛稼軒等一眾人看不清名堂,一時也看不出有什麽好處。


    他解釋說:“就比如征兵。你現在一聲號令,來了許多人報名參軍。有些地方土地多人口少,青壯年都參了軍土地沒人種。相反有些地方土地少人口多,他們參軍的人數少,就會產生閑人。我們有了準確的戶籍,就可以有計劃地征兵。”


    “這裏還要考量土地好壞的問題,所以需要有專業知識才能做得完善,這就需要專業人才,這就是行政學院所要做的事。”


    他還把手伸向軍隊,他向陳宮建議軍隊成立軍校,培養軍官。他說現在軍官都是上級看心情憑感覺任用。比如剿匪抓了孫立孫新,因為軍長聽過他們的大名,便把他們任命為師長、團長。


    以後軍隊逐步擴大,都憑長官意誌任命,必會出現任人唯親。軍校可以培養專職軍人進入軍隊任職,從下級憑軍功逐級上升,這樣的軍官才是真正經過考驗有專業職能的職業軍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丹心之大夏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海聽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海聽濤並收藏鐵血丹心之大夏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