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以小博大
暴雨中的最後一次對望 作者:左鎖骨的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司賬上已經沒錢了……”尹東且淡淡地說道。
“什麽?”我聲音提高了一點。
尹東且無奈地說道:“你沒注意?這個月你在網吧二樓的支出加上酒館開分店,已經掏空了公司賬上的錢。”
“那豈不是分紅都分不起了?”我自言自語道。
尹東且對著我無奈一笑:“這就是風險,不過現在看來估摸著不會虧。”
我趴了迴去,腦海中的思緒千千萬,最後匯聚起來得出了一個結論。
還是不能像這樣總是小打小鬧,像這樣公司賬戶為了擴張市場隨時有可能被掏空,沒有一點容錯率,這是不行了。
我又想起了那個坐落在南官河和鳳城河的靜安路商旅文街區,或許我能把那裏做成整個海陵首屈一指的商業街區。
問題是,那裏商鋪歸屬參差不齊,有生意不錯的店,雖然隻占少數。
僅憑我們,要如何才能吃下這一整片街區?
買下店鋪自己發展?
先不說這是多大的一個經濟開銷,那些生意好的店鋪,背後的房東肯定是希望賺長線的錢,他不會把這個店鋪賣給我們。
要麽就出價特別高……
跟房東簽合同租下來?
現在大部分的商鋪都有店家入駐了,人家憑什麽轉手給我?
租下整個商旅文街區的店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後麵經營效果不佳,可能就不是虧損的問題了,我可能還會欠上一筆不小的債。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又換了一個姿勢,但我一直愁眉苦臉的。
“怎麽了老板,是力道不合適嗎?”技師禮貌地詢問道。
“沒有,挺好的,我在想事情。”我連忙表示。
技師點點頭,我閉上眼繼續思考。
小的店鋪一個月的租金大概是五千到六千之間,大一點的,一兩百平方的一個月都得一萬多。
整個商旅文街區差不多一百出頭的商鋪,考慮到有人持有很多家,整體談價格可能有點優惠,一個月的租金成本大概在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
注意這隻是一個月的租金成本。
還有店鋪的裝修,人工以及運營成本。
這條路幾乎不可行。
就算現在的我財大氣粗,這樣子操作,想要迴本也是一個相當長的周期。
可就算是采用一個個買下來,再慢慢打磨,時間還是我的敵人。
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可以和濮氏集團和魔都高家一樣的層次,才能有能力把這兩個勢力壓在腳下。
是的,我現在已經不滿足於光替杜之煥報仇,我還要把濮召瀚和跟他勾結在一起的所有人都踩在腳下。
我如今已經認識到,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必須要把“對望”這個名字打造成一個真正知名的品牌。
做成一個大家一提起來就能想到的品牌。
可能做不到在全國都具有影響力,但是至少在這個省,要做到基本家喻戶曉。
我們整個團隊目前看來是每天都在盈利的狀態,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是虧損的。
因為我為了起步,賣掉了我的房子,一直到現在,我房子的錢我都還沒有賺迴來。
所以現在其實公司還處在欠債階段,隻不過不是欠銀行的債,而是欠過去的我們的債。
這個時候盲目地去擴張無疑是愚蠢的,稍有不慎或是大環境一改變,到時候我們會一無所有。
此刻我的心理壓力很大,我不確定事情的發展最後會變成什麽樣子。
現在就是要做出選擇的時候。
我說過我寧願什麽都不選,也不願意再選錯。
這一次的我很謹慎,之前有賣房子開酒館的魄力,是因為我本就是在裸奔。
我這些錢投到酒館裏,是一定能迴來的,這源自於我的自信,也源自於我有時間和精力全神貫注地盯著酒館的運營。
但是開出去十家店呢?一百家呢?
這個風險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擔下來的,所有今後每一步的選擇都得三思而後行。
直到按完我和尹東且一起下樓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個事情。
以至於尹東且喊了我幾次我都沒聽見。
“嘿!”尹東且提高了音量,“想什麽呢,這麽入神?”
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已經坐在了車裏,遲遲沒有發動車子。
我打著了火,邊開車邊把我剛才想的嘰裏咕嚕全部講了一遍。
尹東且似乎一時間消化不了這麽多:“等一下,我捋捋……”
過了片刻,尹東且才說道:“我知道你急,但是再急也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啊!”
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不然我早就不顧一切甩開膀子開幹了。
尹東且理性地分析道:“目前在營業的店鋪都在盈利,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這樣下去,沒問題的,耐心一點。”
他說完還觀察著我的表情:“別急,我們是一個團隊,遲早會成功的。”
我點點頭,開車帶他來到了靜安路商旅文街區。
我把車停在一個能完美看見整個街區的位置。
我下了車,尹東且緊隨其後。
我倚在車身上,指著正前方的建築說道:“這個視野最好的,可以做成酒店;這個幾層樓的,可以做成洗浴;這些臨街的,可以做成餐飲;這些臨河的,可以做成購物和喝酒喝茶的地方……”
我一股腦地說了一大堆規劃,每一個地方的商鋪在我的眼裏都有它的作用。
尹東且輕輕地搖了搖頭:“你看,這裏的商戶入駐率最起碼有七成,可是在現在這個其他商業區都很熱鬧的時間點,這裏卻隻有一兩個店生意還不錯。”
“這是不是說明了這個地方的自然流量不行?”尹東且提醒我。
我聽得很認真,但我有一些很激進的想法:“自然流量確實差了一點,畢竟這個地方附近沒有什麽高密度的居民區。”
“但是我相信以後我們的品牌做得足夠好,這個街區打造得足夠吸引人,客流量不會少,甚至可能會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新鮮感。”
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我想法的可行性:“你要想,現在這裏的流量不佳,恰好是我們翻身的機會。就是因為這裏客流量不高,所以就意味著這裏商鋪的價格注定不會高,這難道不是一次以小博大的絕佳機會?”
“什麽?”我聲音提高了一點。
尹東且無奈地說道:“你沒注意?這個月你在網吧二樓的支出加上酒館開分店,已經掏空了公司賬上的錢。”
“那豈不是分紅都分不起了?”我自言自語道。
尹東且對著我無奈一笑:“這就是風險,不過現在看來估摸著不會虧。”
我趴了迴去,腦海中的思緒千千萬,最後匯聚起來得出了一個結論。
還是不能像這樣總是小打小鬧,像這樣公司賬戶為了擴張市場隨時有可能被掏空,沒有一點容錯率,這是不行了。
我又想起了那個坐落在南官河和鳳城河的靜安路商旅文街區,或許我能把那裏做成整個海陵首屈一指的商業街區。
問題是,那裏商鋪歸屬參差不齊,有生意不錯的店,雖然隻占少數。
僅憑我們,要如何才能吃下這一整片街區?
買下店鋪自己發展?
先不說這是多大的一個經濟開銷,那些生意好的店鋪,背後的房東肯定是希望賺長線的錢,他不會把這個店鋪賣給我們。
要麽就出價特別高……
跟房東簽合同租下來?
現在大部分的商鋪都有店家入駐了,人家憑什麽轉手給我?
租下整個商旅文街區的店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後麵經營效果不佳,可能就不是虧損的問題了,我可能還會欠上一筆不小的債。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又換了一個姿勢,但我一直愁眉苦臉的。
“怎麽了老板,是力道不合適嗎?”技師禮貌地詢問道。
“沒有,挺好的,我在想事情。”我連忙表示。
技師點點頭,我閉上眼繼續思考。
小的店鋪一個月的租金大概是五千到六千之間,大一點的,一兩百平方的一個月都得一萬多。
整個商旅文街區差不多一百出頭的商鋪,考慮到有人持有很多家,整體談價格可能有點優惠,一個月的租金成本大概在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
注意這隻是一個月的租金成本。
還有店鋪的裝修,人工以及運營成本。
這條路幾乎不可行。
就算現在的我財大氣粗,這樣子操作,想要迴本也是一個相當長的周期。
可就算是采用一個個買下來,再慢慢打磨,時間還是我的敵人。
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可以和濮氏集團和魔都高家一樣的層次,才能有能力把這兩個勢力壓在腳下。
是的,我現在已經不滿足於光替杜之煥報仇,我還要把濮召瀚和跟他勾結在一起的所有人都踩在腳下。
我如今已經認識到,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必須要把“對望”這個名字打造成一個真正知名的品牌。
做成一個大家一提起來就能想到的品牌。
可能做不到在全國都具有影響力,但是至少在這個省,要做到基本家喻戶曉。
我們整個團隊目前看來是每天都在盈利的狀態,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是虧損的。
因為我為了起步,賣掉了我的房子,一直到現在,我房子的錢我都還沒有賺迴來。
所以現在其實公司還處在欠債階段,隻不過不是欠銀行的債,而是欠過去的我們的債。
這個時候盲目地去擴張無疑是愚蠢的,稍有不慎或是大環境一改變,到時候我們會一無所有。
此刻我的心理壓力很大,我不確定事情的發展最後會變成什麽樣子。
現在就是要做出選擇的時候。
我說過我寧願什麽都不選,也不願意再選錯。
這一次的我很謹慎,之前有賣房子開酒館的魄力,是因為我本就是在裸奔。
我這些錢投到酒館裏,是一定能迴來的,這源自於我的自信,也源自於我有時間和精力全神貫注地盯著酒館的運營。
但是開出去十家店呢?一百家呢?
這個風險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擔下來的,所有今後每一步的選擇都得三思而後行。
直到按完我和尹東且一起下樓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個事情。
以至於尹東且喊了我幾次我都沒聽見。
“嘿!”尹東且提高了音量,“想什麽呢,這麽入神?”
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已經坐在了車裏,遲遲沒有發動車子。
我打著了火,邊開車邊把我剛才想的嘰裏咕嚕全部講了一遍。
尹東且似乎一時間消化不了這麽多:“等一下,我捋捋……”
過了片刻,尹東且才說道:“我知道你急,但是再急也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啊!”
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不然我早就不顧一切甩開膀子開幹了。
尹東且理性地分析道:“目前在營業的店鋪都在盈利,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這樣下去,沒問題的,耐心一點。”
他說完還觀察著我的表情:“別急,我們是一個團隊,遲早會成功的。”
我點點頭,開車帶他來到了靜安路商旅文街區。
我把車停在一個能完美看見整個街區的位置。
我下了車,尹東且緊隨其後。
我倚在車身上,指著正前方的建築說道:“這個視野最好的,可以做成酒店;這個幾層樓的,可以做成洗浴;這些臨街的,可以做成餐飲;這些臨河的,可以做成購物和喝酒喝茶的地方……”
我一股腦地說了一大堆規劃,每一個地方的商鋪在我的眼裏都有它的作用。
尹東且輕輕地搖了搖頭:“你看,這裏的商戶入駐率最起碼有七成,可是在現在這個其他商業區都很熱鬧的時間點,這裏卻隻有一兩個店生意還不錯。”
“這是不是說明了這個地方的自然流量不行?”尹東且提醒我。
我聽得很認真,但我有一些很激進的想法:“自然流量確實差了一點,畢竟這個地方附近沒有什麽高密度的居民區。”
“但是我相信以後我們的品牌做得足夠好,這個街區打造得足夠吸引人,客流量不會少,甚至可能會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新鮮感。”
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我想法的可行性:“你要想,現在這裏的流量不佳,恰好是我們翻身的機會。就是因為這裏客流量不高,所以就意味著這裏商鋪的價格注定不會高,這難道不是一次以小博大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