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返迴並州、招兵買馬
征服三國從蔡文姬開始 作者:楊柳岸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浩與衛棠嫣合作賺取第一桶金後,讓衛棠嫣幫忙購地、采購糧草、棉布和生鐵的戰略物資。按照規定,邊關大將定留在洛陽的時間快到了,劉浩也準備會並州事宜。
劉浩前往蔡邕府邸準備向蔡文姬告別,到達蔡府後,得知蔡文姬前往都護將軍府邸了,於是劉浩又返迴府邸。進入府邸,下人說蔡文姬與楊宓兒在房間裏聊天,劉浩靠近房間後,聽到蔡文姬和楊宓兒兩人在低聲談話,不時傳來笑聲。
楊宓兒與蔡文姬交談後,一顆芳心漸漸平複下來,蔡文姬將來是劉浩的妻子,得到了蔡文姬的認可,楊宓兒十分高興,借口為劉浩準備迴並州相關事宜離開了,留下劉浩與蔡文姬二人獨處。
劉浩真要解釋楊宓兒的事情,蔡文姬道:“大哥,你不要說了,文姬都明白,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的,隻要大哥不要忘了文姬就行了。你前往並州後,有宓兒妹妹照顧你,我就放心了。”
劉浩將蔡文姬摟入懷裏,道:“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蔡文姬羞紅照臉,道:“誰是你妻子啊。”
劉浩道:“你就是我劉浩的妻子,這輩子是,下下輩子還是。”
蔡文姬道:“大哥,你此次到並州,什麽時候再迴洛陽啊。”
劉浩道:“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蔡文姬默默念到。
“大哥,棠嫣姐姐經常到我那裏打聽你的情況,我看得出來,棠嫣非常喜歡你,你呀,到處沾花惹草。”
劉浩道:“文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蔡文姬道:“大哥???”蔡文姬走後,劉浩又向衛棠嫣辭行,而後與張遼率人迴並州。
劉浩一行人抵達雁門郡後,與張遼、徐晃商議後,劉浩決定將兵馬擴充到五千,由於朝廷統治腐敗,百姓流離失所,加上劉浩兩次戰敗匈奴去卑部落,名氣在並州北部州郡大增,前來募兵處,投靠的人眾多,所以劉浩招兵計劃非常順利。
劉浩處理完政務後,率領近衛前往募兵處,見到排成長隊的參軍人員,非常高興。待進入帥帳,見到已經忙得頭昏腦脹的張遼、徐晃,不由得大為慚愧,於是對張遼和徐晃說道:“文遠、公明,軍隊的事情慢慢處理,不要忙壞了身子,不然我們雁門的損失就大了。”
張遼、徐晃抬頭看見劉浩,二人連忙上前行禮,說道:“不知道主公駕臨,末將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劉浩上前扶起張遼、徐晃,然後三人坐下,說道:“兵員是否已經招齊?”
張遼說道:“主公放心,主公兩次將匈奴軍打得狼狽而逃,名聲遠播,慕名而來的人眾多,再加上現在天下不太平,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現在我們招募軍隊,讓他們有一個落腳之地,自然不用擔心兵源。”
劉浩說道:“那我就放心了,對了,文遠、公明,選擇士兵一定要仔細,不要讓不法之徒混入軍隊,敗壞軍紀,讓人貽笑大方。”
張遼、徐晃說道:“主公,末將知道。”
半個月後,軍隊募招完畢後,劉浩讓張遼、徐晃召集眾兵將,自己要訓話,軍隊集結完畢後,劉浩走上將台,望著台下看著台下隊列整齊的士兵,看著下麵那張張激情四射的臉龐,劉浩心裏沒來由的一陣熱血沸騰,劉浩深唿了一口氣說道:“我大漢的好兒郎們,我大漢羽林郎將劉浩,數十年來,北方鮮卑人、匈奴人、烏桓人不斷南下掠奪,殺死我們的親人,搶走我們的財產,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我們身為三尺男兒,就應該奮勇當先,抵禦外敵,今天在這裏看到大家,我心裏非常高興,因為我見到了這麽多的血性男兒,看到大漢的未來的希望,兄弟們,麵對兇殘的鮮卑人、匈奴人,我們應該怎麽做?”
“血債血償、血債血償!”低下將士不由自主的迴答道,震天的迴答聲,仿佛貫穿天空,直達三十三天外。聽著台下眾將士的迴答,劉浩揮手讓眾軍士靜下來,然後高聲唱出: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複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三軍將士被劉浩豪邁的歌聲所折服,紛紛跟著劉浩高唱。
接著,劉浩讓近衛將一束弓箭帶上台來,取下一支,將其折斷,然後對台下眾將士說道:“一支弓箭容易折斷。”然後取下十隻弓箭,費了很大的力氣都沒有完全折斷,於是接著說道:“而十隻箭支則不容易折斷,那麽一百支箭支則更不容易折斷,將士們,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必須重視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為了達到包圍家園,保衛我們親人,我們必須協作,團結在一起,才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稍微停頓了一會,劉浩接著說道:“作為一個團體,就要有一定的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軍隊裏,就要有明確的規定、嚴明的紀律以及獎罰分明的製度,現在我將宣布我軍軍規:
第一條:一切行動都聽指揮,如有不遵號令者,斬;
第二條一切繳獲都要上繳,到時按軍功分配,不得私自藏匿,如有發現擅自藏匿著,斬;
第三條:百姓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不得拿其一針一線,如有違反者,斬;
第四條:不得調戲婦女,不得虐待俘虜,違者,斬;
第五條:校尉、都尉等官員不得打罵士兵,如有發現,輕則重罰,重則,斬。
亂世當用重典,劉浩深知此道理,劉浩原本以為眾將士會有太多的怨言,但是完全出乎劉浩意料,軍隊沒有太多聲音,劉浩大為感動,於是下令犒賞三軍。
一切慢慢步入正軌,一天,張遼到郡守府麵見劉浩,匯報軍隊訓練情況,張遼說道:“主公,現在步卒的訓練已經進入軌道,隻是騎兵訓練出現了問題,不少的士卒不熟悉馬戰,近日來摔傷的士卒不在少數,訓練進度緩慢。”
劉浩這時候也意識到此時騎兵還沒有馬鞍,沒有經過專門訓練而不能夠在戰馬自由馳騁,於是劉浩說道:“文遠,此事是我的失誤,你放心,我一定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張遼訓練騎兵這些日子來,對士卒不熟悉馬戰的問題搞得苦不堪言,見到問題到了劉浩這裏,變得異常簡單起來,於是急切的想知道劉浩的解決辦法,連忙問道:“主公是不是有什麽高招,可不可以讓末將知道?”
劉浩笑道:“文遠不必著急,你先等一會。”說完,將馬鞍的原理將給張遼、徐晃知道,張遼、徐晃也是有大智慧的人,馬上明白了馬鞍的作用,興奮的說道:“主公,有了馬鞍,我想驍果軍的建設就變得簡單了,隻要將戰馬裝上馬鞍,我想騎兵很快就會形成戰鬥力。”
劉浩看著正在手舞足蹈的張遼、徐晃二人,繼續說道:“文遠、公明,要注重保密,不要讓鮮卑、烏桓、匈奴等北方民族知道我們擁有馬鞍這個殺手鐧。”
張遼、徐晃說道:“主公放心,末將曉得。”
馬鞍的事情讓劉浩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考慮到,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裏,劉浩仔細迴憶有用的資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馬蹄鐵的建造事宜被那拍到議事日程。驍果軍配備馬鞍後,戰鬥力大增,訓練成果逐漸體現出來,於是張遼、徐晃邀請劉浩觀看驍果軍演練,劉浩處理政務後,與近衛來到軍營,見到士卒正在苦練,劉浩見到威武的士卒,不由得大為感歎。
夏練三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在亂世生存,必須要有真本事。接下來的日子裏,劉浩處理完軍務後,就來校場與軍士們共同練習,漸漸地,劉浩與麾下將士的感情與日俱增,漸漸地得到將士的信任,軍隊戰鬥力劇增。
劉浩前往蔡邕府邸準備向蔡文姬告別,到達蔡府後,得知蔡文姬前往都護將軍府邸了,於是劉浩又返迴府邸。進入府邸,下人說蔡文姬與楊宓兒在房間裏聊天,劉浩靠近房間後,聽到蔡文姬和楊宓兒兩人在低聲談話,不時傳來笑聲。
楊宓兒與蔡文姬交談後,一顆芳心漸漸平複下來,蔡文姬將來是劉浩的妻子,得到了蔡文姬的認可,楊宓兒十分高興,借口為劉浩準備迴並州相關事宜離開了,留下劉浩與蔡文姬二人獨處。
劉浩真要解釋楊宓兒的事情,蔡文姬道:“大哥,你不要說了,文姬都明白,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的,隻要大哥不要忘了文姬就行了。你前往並州後,有宓兒妹妹照顧你,我就放心了。”
劉浩將蔡文姬摟入懷裏,道:“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蔡文姬羞紅照臉,道:“誰是你妻子啊。”
劉浩道:“你就是我劉浩的妻子,這輩子是,下下輩子還是。”
蔡文姬道:“大哥,你此次到並州,什麽時候再迴洛陽啊。”
劉浩道:“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蔡文姬默默念到。
“大哥,棠嫣姐姐經常到我那裏打聽你的情況,我看得出來,棠嫣非常喜歡你,你呀,到處沾花惹草。”
劉浩道:“文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蔡文姬道:“大哥???”蔡文姬走後,劉浩又向衛棠嫣辭行,而後與張遼率人迴並州。
劉浩一行人抵達雁門郡後,與張遼、徐晃商議後,劉浩決定將兵馬擴充到五千,由於朝廷統治腐敗,百姓流離失所,加上劉浩兩次戰敗匈奴去卑部落,名氣在並州北部州郡大增,前來募兵處,投靠的人眾多,所以劉浩招兵計劃非常順利。
劉浩處理完政務後,率領近衛前往募兵處,見到排成長隊的參軍人員,非常高興。待進入帥帳,見到已經忙得頭昏腦脹的張遼、徐晃,不由得大為慚愧,於是對張遼和徐晃說道:“文遠、公明,軍隊的事情慢慢處理,不要忙壞了身子,不然我們雁門的損失就大了。”
張遼、徐晃抬頭看見劉浩,二人連忙上前行禮,說道:“不知道主公駕臨,末將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劉浩上前扶起張遼、徐晃,然後三人坐下,說道:“兵員是否已經招齊?”
張遼說道:“主公放心,主公兩次將匈奴軍打得狼狽而逃,名聲遠播,慕名而來的人眾多,再加上現在天下不太平,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現在我們招募軍隊,讓他們有一個落腳之地,自然不用擔心兵源。”
劉浩說道:“那我就放心了,對了,文遠、公明,選擇士兵一定要仔細,不要讓不法之徒混入軍隊,敗壞軍紀,讓人貽笑大方。”
張遼、徐晃說道:“主公,末將知道。”
半個月後,軍隊募招完畢後,劉浩讓張遼、徐晃召集眾兵將,自己要訓話,軍隊集結完畢後,劉浩走上將台,望著台下看著台下隊列整齊的士兵,看著下麵那張張激情四射的臉龐,劉浩心裏沒來由的一陣熱血沸騰,劉浩深唿了一口氣說道:“我大漢的好兒郎們,我大漢羽林郎將劉浩,數十年來,北方鮮卑人、匈奴人、烏桓人不斷南下掠奪,殺死我們的親人,搶走我們的財產,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我們身為三尺男兒,就應該奮勇當先,抵禦外敵,今天在這裏看到大家,我心裏非常高興,因為我見到了這麽多的血性男兒,看到大漢的未來的希望,兄弟們,麵對兇殘的鮮卑人、匈奴人,我們應該怎麽做?”
“血債血償、血債血償!”低下將士不由自主的迴答道,震天的迴答聲,仿佛貫穿天空,直達三十三天外。聽著台下眾將士的迴答,劉浩揮手讓眾軍士靜下來,然後高聲唱出: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複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三軍將士被劉浩豪邁的歌聲所折服,紛紛跟著劉浩高唱。
接著,劉浩讓近衛將一束弓箭帶上台來,取下一支,將其折斷,然後對台下眾將士說道:“一支弓箭容易折斷。”然後取下十隻弓箭,費了很大的力氣都沒有完全折斷,於是接著說道:“而十隻箭支則不容易折斷,那麽一百支箭支則更不容易折斷,將士們,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必須重視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為了達到包圍家園,保衛我們親人,我們必須協作,團結在一起,才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稍微停頓了一會,劉浩接著說道:“作為一個團體,就要有一定的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軍隊裏,就要有明確的規定、嚴明的紀律以及獎罰分明的製度,現在我將宣布我軍軍規:
第一條:一切行動都聽指揮,如有不遵號令者,斬;
第二條一切繳獲都要上繳,到時按軍功分配,不得私自藏匿,如有發現擅自藏匿著,斬;
第三條:百姓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不得拿其一針一線,如有違反者,斬;
第四條:不得調戲婦女,不得虐待俘虜,違者,斬;
第五條:校尉、都尉等官員不得打罵士兵,如有發現,輕則重罰,重則,斬。
亂世當用重典,劉浩深知此道理,劉浩原本以為眾將士會有太多的怨言,但是完全出乎劉浩意料,軍隊沒有太多聲音,劉浩大為感動,於是下令犒賞三軍。
一切慢慢步入正軌,一天,張遼到郡守府麵見劉浩,匯報軍隊訓練情況,張遼說道:“主公,現在步卒的訓練已經進入軌道,隻是騎兵訓練出現了問題,不少的士卒不熟悉馬戰,近日來摔傷的士卒不在少數,訓練進度緩慢。”
劉浩這時候也意識到此時騎兵還沒有馬鞍,沒有經過專門訓練而不能夠在戰馬自由馳騁,於是劉浩說道:“文遠,此事是我的失誤,你放心,我一定認真解決這個問題。”
張遼訓練騎兵這些日子來,對士卒不熟悉馬戰的問題搞得苦不堪言,見到問題到了劉浩這裏,變得異常簡單起來,於是急切的想知道劉浩的解決辦法,連忙問道:“主公是不是有什麽高招,可不可以讓末將知道?”
劉浩笑道:“文遠不必著急,你先等一會。”說完,將馬鞍的原理將給張遼、徐晃知道,張遼、徐晃也是有大智慧的人,馬上明白了馬鞍的作用,興奮的說道:“主公,有了馬鞍,我想驍果軍的建設就變得簡單了,隻要將戰馬裝上馬鞍,我想騎兵很快就會形成戰鬥力。”
劉浩看著正在手舞足蹈的張遼、徐晃二人,繼續說道:“文遠、公明,要注重保密,不要讓鮮卑、烏桓、匈奴等北方民族知道我們擁有馬鞍這個殺手鐧。”
張遼、徐晃說道:“主公放心,末將曉得。”
馬鞍的事情讓劉浩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事情沒有考慮到,於是接下來的幾天裏,劉浩仔細迴憶有用的資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馬蹄鐵的建造事宜被那拍到議事日程。驍果軍配備馬鞍後,戰鬥力大增,訓練成果逐漸體現出來,於是張遼、徐晃邀請劉浩觀看驍果軍演練,劉浩處理政務後,與近衛來到軍營,見到士卒正在苦練,劉浩見到威武的士卒,不由得大為感歎。
夏練三伏,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在亂世生存,必須要有真本事。接下來的日子裏,劉浩處理完軍務後,就來校場與軍士們共同練習,漸漸地,劉浩與麾下將士的感情與日俱增,漸漸地得到將士的信任,軍隊戰鬥力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