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受封羽林郎將
征服三國從蔡文姬開始 作者:楊柳岸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劉浩感覺好了許多,開始操練槍法。一個時辰後,劉浩此時拿著削尖的炭筆在絹帛上寫著字,十分入神。下人來報,衛家大小姐衛棠嫣來訪。劉浩看著衛棠嫣,看著眼前佳人,劉浩隻能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了。
“劉大哥在練字?哦,這是什麽筆?”劉浩恢複如常,微笑道:“我叫它鉛筆,把燒過的木炭削了尖,插入木枝內固定住,用它來寫字,不必用筆刀刻那麽麻煩了。”
衛棠嫣眼前一亮,總覺得他的思想每次都是那麽新穎,與眾不同,她笑著道:“與那毛筆雖然不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使用起來都非常方便,哎,現在我都在期待大哥研製的牙刷、牙膏何時能造出來!”
她說到一半,目光看到劉浩寫的詞文,忽然一亮,輕念道:“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衛棠嫣念完了這首《破陣子》的詞,啊的輕唿一聲,玉手捂住了,被這首新穎的詞句,以及蕩氣迴腸的將臣之心深深打動。
“劉大哥,你的詩詞,韻律和格式,似乎與詩經楚辭、漢賦都不同哩!不過讀起來更加順口,意境十足!”
劉浩敷衍道:“這是我們家鄉盛傳的一種詩文題材,介於楚辭和詩經之間,沒有人能說出究竟是什麽文體,我在這基礎上,還創作了一首特殊七律詩,要不要聽聽?”
衛棠嫣聽他還要作詩,頓時欣喜無限,拍手道:“好呀好呀,快快寫出來,讓我大開眼界,鑒賞一番。”
劉浩哈哈一笑,手握鉛筆,在一塊方部絹上寫下一首七言律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震驚,完全的震驚!衛棠嫣兩眼發直,完全愣住了,被他這首詩打動。七言律詩,李商隱的《錦瑟》膾炙人口一千多年,在文化長河中一直被文人墨客追捧,搬到了東漢時代,更擁有強大的震懾力。
“大哥!”衛棠嫣忽然激動不已,緊緊握住他的手臂,滿眼崇慕之情。這首詩對於別人可能威懾力還不算什麽,偏偏這衛棠嫣心性之高,才學之深,在當今天下女子裏數一數二的驚豔人物,一手瑟琴彈的天下無雙,對琴瑟太了解熟悉了,這首詩,不亞於為她量身打造一般。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是啊,琴瑟如人生,弦弦寄青春,人生也不過一個五十年而已,半百過後,鉛華落幕。”衛棠嫣輕輕感慨著,引發共鳴一般。
“劉大哥,你真是……太有才了!”衛棠嫣緊緊攥著他的手臂。
“啊……哎喲……疼……”
衛棠嫣反應過來,緊張地鬆手,驚訝道:“劉大哥,你怎麽了,是我抓痛你了嗎?真是抱歉,在下太失禮了。”衛棠嫣臉頰微紅,十分歉意地說道。
劉浩搖了搖頭,毫不外道地脫下了外山,露出裏麵的繃帶,肩膀和後背都被包紮,左臂上傷口似乎滲出了血跡。
“你受傷了?”衛棠嫣眼睛睜大,炯炯有神,看著他的傷勢,眼神中明顯多出一份擔憂和心疼。
劉浩擺擺手,淡然笑道:“皮肉之傷,不礙事的。”
“究竟是怎麽迴事?誰幹的?”衛棠嫣問道。
劉浩見她問起,語氣頗為關心,不好掩飾,坦白說道:“應該是張偉,在雁門郡的時候,我與他有過衝突。”
衛棠嫣沉思一下,輕蹙蛾眉,開口道:“劉大哥,張偉是張讓義子,會不會是張讓的注意?”
劉浩道:“不會,這群殺手雖然訓練有素,可是戰鬥力不強,以張讓的權勢,其麾下的殺手應該不會如此不堪一擊。”
聽完劉浩的解釋,衛棠嫣道:“希望如此吧。”
接著,衛棠嫣看著劉浩的傷口,柔聲問道:“還疼嗎?”細膩溫柔,活脫一個嬌妻關心丈夫的口吻。
劉浩大大咧咧笑道:“這點傷算什麽,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浴血殺敵,這點小傷比起來算什麽。”
十天後,何進令人傳消息給劉浩,朝廷已經下旨,漢靈帝要召見他。漢靈帝望著劉浩,說道:“就是你率軍擊敗匈奴大軍,斬殺匈奴將領慕容傑、慕容虎等,讓匈奴左賢王狼狽而逃的劉浩,果然一表人才,哈哈哈,果然是天佑我大漢,賜下良將,保我大漢江山萬年永固。”
劉浩迴答道:“微臣不敢居功,全是皇帝陛下庇佑,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領導下,在眾位大臣的英明決策下,雁門將士齊心協力,為了報答皇上聖恩,同仇敵愾,終將匈奴殺得屁滾尿流。”
聽完劉浩的話,漢靈帝哈哈大笑,說道:“愛卿大破匈奴,可要什麽賞賜?”
劉浩迴答道:“微臣身為大漢之臣,守土保疆是末將的責任,末將不敢居功,為了報答皇上的大恩,末將願意繼續為陛下守衛邊疆,防禦北方遊牧人,還請皇帝陛下恩準。”
漢靈帝聽完劉浩的話,非常高興,道:“愛卿為國為民,讓朕十分感動,邊塞苦寒之地,不比洛陽豪華之地呀,愛卿真的想好了。”
劉浩道:“陛下,為將者當馬革裹屍,為陛下守衛疆土,護衛大漢安寧,保大漢江山永固。”
漢靈帝道:“愛卿拳拳報國之心日月可加,朕就冊封你為羽林郎將,兼任雁門郡郡守,駐守並州。”
散朝後,何進找見劉浩,道:“鵬飛率軍大破匈奴賊子,讓朝廷上下大為振奮,因此皇上龍顏大悅,冊封你為羽林郎將,但是,當今朝堂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鵬飛,你剛入朝廷,要千萬小心啊!”
劉浩知道何進說的是自己遇伏之事,於是說道:“多謝大將軍提醒,大將軍對末將的愛護之心,末將沒齒難忘,末將初來乍到,還請大將軍多多提攜。”
何進大笑道:“好說好說,本大將軍身為武將之首,自然要維護麾下武將的利益,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對了鵬飛,你對當下朝廷局勢有什麽看法?”
劉浩深深吸了一口氣,迴道:“大將軍對當前局勢已經了若指掌,現在既然不恥下問,末將就發表自己的淺見,供大將軍參考,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蒙蔽皇上,擾亂朝綱,陷害忠良,幸虧有大將軍這樣的忠良賢臣在,才阻止了十常侍的各種陰謀,挽救朝廷,延續我大漢江山,末將不才,卻具有一腔報國之心,此後如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請大將軍盡管吩咐,在下願意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聽完劉浩的話,何進哈哈大笑,說道:“賢侄果然是憂國憂民之輩,具有一個滿腔報國之心,將來一定大有作為,哈哈哈。”現在國難當頭,大丈夫當挺身而出,當今朝堂,十常侍一群閹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上,蠱惑聖上,欺侮百官,下,縱容家人、下人禍害百姓,橫行鄉裏,本大將軍身為大漢肱骨之臣,隻當率先挺身而出,與閹黨作鬥爭,但是他們在朝廷籠絡大批趨炎附勢之輩,勢力極大,而且皇上最相信他們,本大將軍要想鏟除這些閹人,不知鵬飛可願助本大將軍一臂之力。”
劉浩說道:“承蒙大將軍不棄,末將願效犬馬之勞,請大將軍吩咐,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末將絕不推辭。”
何進說道:“如今朝中勢力,本大將軍與宦官勢力不相上下,誰也壓不倒誰,所以,現在本大將軍將目光轉向朝廷之外,雁門郡是張讓的地盤,其幹兒子張偉在雁門胡作非為,這次竟然貪天之功,借助鵬飛的功勞,得到皇上賞賜,而宦官集團也借此事在皇上麵前大做文章,讓本大將軍非常被動,為了牽製張讓,鵬飛還要多多出力啊。”
劉浩知道何進的意思,但是劉浩沒有點明,而是故意問道:“末將不太明白,還請大將軍明說?”
對於劉浩的反應,何進非常滿意,麵有得色,繼續說道:“並州是抵禦北方鮮卑、烏桓、匈奴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你可以以此為借口編練一支大軍,以備不時之需,待到局勢需要的時候,你知道該怎麽辦。”
劉浩說道:“末將明白,但是,陛下已經下旨加封張偉為並州刺史,張偉會不會成為我們的障礙,他可是張讓的人。”
何進笑道:“鵬飛,不要忘了,你現在身為羽林郎將,再說,有本將軍做你的後盾,張偉小兒奈何不了你,你放心施展,有本大將軍替你撐腰。”
“劉大哥在練字?哦,這是什麽筆?”劉浩恢複如常,微笑道:“我叫它鉛筆,把燒過的木炭削了尖,插入木枝內固定住,用它來寫字,不必用筆刀刻那麽麻煩了。”
衛棠嫣眼前一亮,總覺得他的思想每次都是那麽新穎,與眾不同,她笑著道:“與那毛筆雖然不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使用起來都非常方便,哎,現在我都在期待大哥研製的牙刷、牙膏何時能造出來!”
她說到一半,目光看到劉浩寫的詞文,忽然一亮,輕念道:“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衛棠嫣念完了這首《破陣子》的詞,啊的輕唿一聲,玉手捂住了,被這首新穎的詞句,以及蕩氣迴腸的將臣之心深深打動。
“劉大哥,你的詩詞,韻律和格式,似乎與詩經楚辭、漢賦都不同哩!不過讀起來更加順口,意境十足!”
劉浩敷衍道:“這是我們家鄉盛傳的一種詩文題材,介於楚辭和詩經之間,沒有人能說出究竟是什麽文體,我在這基礎上,還創作了一首特殊七律詩,要不要聽聽?”
衛棠嫣聽他還要作詩,頓時欣喜無限,拍手道:“好呀好呀,快快寫出來,讓我大開眼界,鑒賞一番。”
劉浩哈哈一笑,手握鉛筆,在一塊方部絹上寫下一首七言律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震驚,完全的震驚!衛棠嫣兩眼發直,完全愣住了,被他這首詩打動。七言律詩,李商隱的《錦瑟》膾炙人口一千多年,在文化長河中一直被文人墨客追捧,搬到了東漢時代,更擁有強大的震懾力。
“大哥!”衛棠嫣忽然激動不已,緊緊握住他的手臂,滿眼崇慕之情。這首詩對於別人可能威懾力還不算什麽,偏偏這衛棠嫣心性之高,才學之深,在當今天下女子裏數一數二的驚豔人物,一手瑟琴彈的天下無雙,對琴瑟太了解熟悉了,這首詩,不亞於為她量身打造一般。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是啊,琴瑟如人生,弦弦寄青春,人生也不過一個五十年而已,半百過後,鉛華落幕。”衛棠嫣輕輕感慨著,引發共鳴一般。
“劉大哥,你真是……太有才了!”衛棠嫣緊緊攥著他的手臂。
“啊……哎喲……疼……”
衛棠嫣反應過來,緊張地鬆手,驚訝道:“劉大哥,你怎麽了,是我抓痛你了嗎?真是抱歉,在下太失禮了。”衛棠嫣臉頰微紅,十分歉意地說道。
劉浩搖了搖頭,毫不外道地脫下了外山,露出裏麵的繃帶,肩膀和後背都被包紮,左臂上傷口似乎滲出了血跡。
“你受傷了?”衛棠嫣眼睛睜大,炯炯有神,看著他的傷勢,眼神中明顯多出一份擔憂和心疼。
劉浩擺擺手,淡然笑道:“皮肉之傷,不礙事的。”
“究竟是怎麽迴事?誰幹的?”衛棠嫣問道。
劉浩見她問起,語氣頗為關心,不好掩飾,坦白說道:“應該是張偉,在雁門郡的時候,我與他有過衝突。”
衛棠嫣沉思一下,輕蹙蛾眉,開口道:“劉大哥,張偉是張讓義子,會不會是張讓的注意?”
劉浩道:“不會,這群殺手雖然訓練有素,可是戰鬥力不強,以張讓的權勢,其麾下的殺手應該不會如此不堪一擊。”
聽完劉浩的解釋,衛棠嫣道:“希望如此吧。”
接著,衛棠嫣看著劉浩的傷口,柔聲問道:“還疼嗎?”細膩溫柔,活脫一個嬌妻關心丈夫的口吻。
劉浩大大咧咧笑道:“這點傷算什麽,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浴血殺敵,這點小傷比起來算什麽。”
十天後,何進令人傳消息給劉浩,朝廷已經下旨,漢靈帝要召見他。漢靈帝望著劉浩,說道:“就是你率軍擊敗匈奴大軍,斬殺匈奴將領慕容傑、慕容虎等,讓匈奴左賢王狼狽而逃的劉浩,果然一表人才,哈哈哈,果然是天佑我大漢,賜下良將,保我大漢江山萬年永固。”
劉浩迴答道:“微臣不敢居功,全是皇帝陛下庇佑,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領導下,在眾位大臣的英明決策下,雁門將士齊心協力,為了報答皇上聖恩,同仇敵愾,終將匈奴殺得屁滾尿流。”
聽完劉浩的話,漢靈帝哈哈大笑,說道:“愛卿大破匈奴,可要什麽賞賜?”
劉浩迴答道:“微臣身為大漢之臣,守土保疆是末將的責任,末將不敢居功,為了報答皇上的大恩,末將願意繼續為陛下守衛邊疆,防禦北方遊牧人,還請皇帝陛下恩準。”
漢靈帝聽完劉浩的話,非常高興,道:“愛卿為國為民,讓朕十分感動,邊塞苦寒之地,不比洛陽豪華之地呀,愛卿真的想好了。”
劉浩道:“陛下,為將者當馬革裹屍,為陛下守衛疆土,護衛大漢安寧,保大漢江山永固。”
漢靈帝道:“愛卿拳拳報國之心日月可加,朕就冊封你為羽林郎將,兼任雁門郡郡守,駐守並州。”
散朝後,何進找見劉浩,道:“鵬飛率軍大破匈奴賊子,讓朝廷上下大為振奮,因此皇上龍顏大悅,冊封你為羽林郎將,但是,當今朝堂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鵬飛,你剛入朝廷,要千萬小心啊!”
劉浩知道何進說的是自己遇伏之事,於是說道:“多謝大將軍提醒,大將軍對末將的愛護之心,末將沒齒難忘,末將初來乍到,還請大將軍多多提攜。”
何進大笑道:“好說好說,本大將軍身為武將之首,自然要維護麾下武將的利益,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對了鵬飛,你對當下朝廷局勢有什麽看法?”
劉浩深深吸了一口氣,迴道:“大將軍對當前局勢已經了若指掌,現在既然不恥下問,末將就發表自己的淺見,供大將軍參考,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蒙蔽皇上,擾亂朝綱,陷害忠良,幸虧有大將軍這樣的忠良賢臣在,才阻止了十常侍的各種陰謀,挽救朝廷,延續我大漢江山,末將不才,卻具有一腔報國之心,此後如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請大將軍盡管吩咐,在下願意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聽完劉浩的話,何進哈哈大笑,說道:“賢侄果然是憂國憂民之輩,具有一個滿腔報國之心,將來一定大有作為,哈哈哈。”現在國難當頭,大丈夫當挺身而出,當今朝堂,十常侍一群閹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上,蠱惑聖上,欺侮百官,下,縱容家人、下人禍害百姓,橫行鄉裏,本大將軍身為大漢肱骨之臣,隻當率先挺身而出,與閹黨作鬥爭,但是他們在朝廷籠絡大批趨炎附勢之輩,勢力極大,而且皇上最相信他們,本大將軍要想鏟除這些閹人,不知鵬飛可願助本大將軍一臂之力。”
劉浩說道:“承蒙大將軍不棄,末將願效犬馬之勞,請大將軍吩咐,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末將絕不推辭。”
何進說道:“如今朝中勢力,本大將軍與宦官勢力不相上下,誰也壓不倒誰,所以,現在本大將軍將目光轉向朝廷之外,雁門郡是張讓的地盤,其幹兒子張偉在雁門胡作非為,這次竟然貪天之功,借助鵬飛的功勞,得到皇上賞賜,而宦官集團也借此事在皇上麵前大做文章,讓本大將軍非常被動,為了牽製張讓,鵬飛還要多多出力啊。”
劉浩知道何進的意思,但是劉浩沒有點明,而是故意問道:“末將不太明白,還請大將軍明說?”
對於劉浩的反應,何進非常滿意,麵有得色,繼續說道:“並州是抵禦北方鮮卑、烏桓、匈奴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你可以以此為借口編練一支大軍,以備不時之需,待到局勢需要的時候,你知道該怎麽辦。”
劉浩說道:“末將明白,但是,陛下已經下旨加封張偉為並州刺史,張偉會不會成為我們的障礙,他可是張讓的人。”
何進笑道:“鵬飛,不要忘了,你現在身為羽林郎將,再說,有本將軍做你的後盾,張偉小兒奈何不了你,你放心施展,有本大將軍替你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