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漢靈帝即位以來,北方戰事不斷,漢軍敗多勝少,不得不在鮮卑、匈奴軍兵鋒下節節敗退,一日,就在漢靈帝與眾後妃、美人飲酒作樂的時候,大太監張讓覲見,說是有重大軍務報告,漢靈帝下令改日再詳議,但是,張讓卻沒有離開,反而興衝衝的跑過來,對漢靈帝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北方雁門傳來捷報,雁門郡守張偉近日擊敗匈奴右賢王去卑部,斬殺匈奴數萬人,收獲戰利品無數,現在雁門郡守的報捷文書在此,故奴婢特來稟報皇上。”


    漢靈帝聽後大喜,讓人將文書傳遞上來,翻閱開來,閱讀完畢後,大喜,下令召集群臣,要將這一喜訊公布天下,以激勵天下人,讓天下人知道自己的文治武功。


    群臣聚集到宮殿後,漢靈帝讓張讓將雁門報捷文書傳遞與眾大臣,眾大臣傳閱完畢後,紛紛向漢靈帝歌頌道:“恭賀皇上,北方傳來捷報,實在是大漢之幸,陛下之幸。”


    漢靈帝非常受用,以前這些個朝廷重臣說北方連連遭受戰禍,而朝廷無力管理,現在雁門傳來捷報,可算堵住眾大臣的嘴了,於是漢靈帝說道:“諸位愛卿,現在雁門捷報傳來,大破匈奴右賢王去卑部落,實在是列祖列宗顯靈,也是朕洪福齊天,朕總算可以麵見列祖列宗了,朕沒有讓列祖列宗丟臉。”


    這時候,張讓說道:“陛下,雁門郡守張偉等人立下汗馬功勞,朝廷應該進行封賞,以免寒了有功將士之心,寒了天下百姓效忠朝廷之心。”


    漢靈帝迴答道:“阿父說的不錯,要賞,而且要重賞,傳旨,讓雁門郡守張偉來洛陽受封。”


    雁門守軍擊敗匈奴人,斬敵數萬的消息在張讓一黨的宣傳下,短時間內在洛陽傳開了,一時間,閹黨氣焰十分囂張,何進府邸,何進召集麾下謀士商議,何進道:“諸位,雁門郡守張偉率領守軍擊敗匈奴數萬大軍,聖上龍顏大悅,大大的嘉獎了張讓等人,表彰他們推薦張平有功,現在閹黨眾人氣焰囂張,我們得想法滅滅閹黨的氣焰。”


    何進幕僚荀彧道:“將軍,雁門守軍擊敗匈奴的消息依照屬下的推斷應該是真實的,就算給張偉是個膽子他也不敢謊報軍情,至於是不是張偉指揮的,屬下就懷疑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張偉將別人的功勞竊取了,算到自己的頭上。”


    這時候,下人來報,並州刺史丁原報捷文書也到了,何進一看,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大怒,“好你個張讓,竟敢冒充他人軍功,蒙蔽聖上。”接著,何進將丁原文書交給眾人,眾人看後,何進道:“諸位,現在已經很明顯了,是張讓等人冒領功勞,本將軍就稟明皇上,追究張偉等人欺君之罪,白天看著張讓閹黨等人那樣的囂張跋扈,本將軍咽不下這口氣。”


    荀攸出列道:“將軍,現在張讓等人目空一切,過段時間他們就得哭。”


    何進不解,問道:“先生何出此言?”


    荀攸笑道:“將軍,匈奴近幾十年鮮遭敗績,現在在雁門遭到慘敗,匈奴人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定會興兵報複,到時候我們看看張偉如何收場。”


    何進聽後,大笑道:“先生高見,我們就盡管其變。”


    荀攸繼續道:“將軍,匈奴人興兵報複估計需要花費一兩個月時間,我們現在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推波助瀾,宣傳是張偉率軍擊敗匈奴,第二件事就是想方設法將張偉拖在雁門郡,不讓他來洛陽受封。”


    何進道:“這簡單,本將軍馬上派人去辦。”


    第二天,何進進宮向漢靈帝稟報,認為應該大力宣傳漢軍擊敗匈奴人的事跡,讓雁門郡守張偉押解匈奴戰俘及戰利品來洛陽,讓洛陽百姓見識見識漢軍的威嚴,漢靈帝覺得可行,於是采納了何進的建議,下旨讓雁門郡守張偉押解匈奴戰俘及其戰利品前來洛陽獻捷。


    張讓府邸,閹黨眾人集聚一堂,人人悶悶不樂,原來就在朝廷聖旨下達半個月後,張偉再次傳來消息,匈奴右賢王去卑不甘心失敗,興兵殺向雁門,攻破張奉所部,八千大軍全軍覆沒,雁門郡岌岌可危,一時間,張讓大驚,連忙召集閹黨中人前來商議對策,張讓道:“諸位,據張偉急報,匈奴右賢王去卑率領大軍進犯雁門,威逼並州,現在雁門岌岌可危。”


    前些日子收到張偉的消息,說是五萬匈奴人大敗而歸,自己就知道不對勁,張偉有多少本事自己是知道的,先前擊敗匈奴大軍百分之百不是張偉率領的,但是聽張偉前來洛陽之人的匯報,乃是丁原麾下劉浩、張遼率軍擊破匈奴人的,劉浩與張遼雖然會丁原的部屬,但是二人名不見經傳,無名之輩,張讓自然不放在心上,將功勞攬在張偉身上,現在卻出了這檔子事情,看來自己是有些失策了。


    果不然,匈奴人再次出兵,而張偉、張奉也是的,自己有幾斤還不知道,中了匈奴人的奸計,全軍覆沒,匈奴人趁機猛攻雁門,雁門危機,如果雁門現在失陷,何進就會趁機發難,說是張偉激怒匈奴,導致匈奴興兵報複,讓張偉當替罪羊,甚至自己也受到牽連就麻煩了,這時候,張偉飛鴿傳書來,張讓看後,交予中人,眾人看後,郭勝道:“張大人,雁門郡守張偉率領大軍擊敗匈奴人右賢王去卑部,斬殺匈奴大軍數萬,這是事實,不可否認的,但是並州刺史丁原麾下部將劉浩、張遼也是功不可沒的,張偉已經向朝廷為劉浩、張遼請功了,奏請朝廷加封劉浩為偏將軍,負責防禦匈奴人,現在匈奴人率軍攻打雁門,責任也是劉浩這個偏將軍的事情了。至於張奉所部八千大軍全軍覆沒,是因為張奉要協助張偉押解戰俘前來洛陽獻捷,將指揮權交給了雁門校尉張平,而張平此人張狂自大,中了匈奴人的奸計,全軍覆沒,死於亂軍之中。”


    張讓道:“可是可以這麽說,可是如果何進等人搗亂怎麽辦?”


    趙忠道:“張公公,先前皇帝陛下下旨傳張偉前來洛陽受封,我們就可以依照這一點大做文章,就說張偉已經離開了雁門,將雁門交與劉浩、張遼駐守,這樣,我們就可以找一個替罪羊了。”


    張讓一聽,大喜,可是侯覽道:“諸位,可是何進在朝廷上說張偉還在雁門,讓張偉率軍抵抗匈奴呀。”


    張讓哈哈大笑:“此事不足為慮,我們可以過幾天再向陛下稟報,到那個時候,估計陛下自己早就忘記了此事,我們隻需要稟明陛下,張偉已經將雁門軍務交與麾下部將就可以了。”


    又過了兩天,張讓覺得時間成熟了,於是麵見漢靈帝,見到何進也在,張讓陰陰一笑,對漢靈帝道:“陛下,三萬匈奴大軍铩羽雁門關,丁原刺史麾下部將劉浩、張遼驍勇善戰,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將,正是他們輔助張偉擊敗匈奴人大軍,現在並州刺史丁原大人也上書要求加封劉浩、張遼二人,為了顯示皇帝陛下愛才之德,皇帝陛下提拔人才不拘一格,就冊封劉浩為偏將軍,張遼為上軍校尉,以表彰他們的功勳,這樣,他們就會更加為朝廷效力,為陛下效力,這樣,北部邊疆就無憂了。”


    何進一聽,張讓竟然向皇帝進言加封自己一係的丁原部將劉浩為偏將軍,如果自己反對,勢必對自己一係人馬造成影響,讓他們跟自己離心離德,自己不反對吧,又中了張讓的陰謀詭計,正在何進危難之際,漢靈帝下令傳旨給劉浩,加封其為偏將軍,張遼為上軍校尉,接著便晃晃悠悠的與眾妃子吃喝玩樂去了。張讓見到漢靈帝同意了加封劉浩為偏將軍,大喜,連忙擬旨,而後派人飛馬傳書給張偉,讓他們趕快按照計劃行事。


    劉浩與張遼率軍離開雁門郡,一麵令人向丁原報捷,一方麵下令大軍開拔,返迴晉陽。劉浩與張遼推演知道,匈奴人會報複,所以一路上劉浩下令大軍加緊時間訓練戰術,整軍備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服三國從蔡文姬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柳岸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柳岸邊並收藏征服三國從蔡文姬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