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ps:九月最後一天衝刺中,三十號第一更【加長篇】,已經奉上。


    非常感謝朋友們對風華的訂閱支持,馬上就要到月底了風華會繼續努力的,同時也希望朋友們加把勁能夠繼續訂閱支持風華,讓《傲視》最終留在沙場榜上!風華拜謝了!)


    --------------------------------------------------


    “先到許縣!”


    說到許縣。許縣又叫許昌,也就是三國時期所稱的許都,梟雄曹操的大本營。許昌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遠古的先民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東漢建安年曹操迎漢獻帝都許,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慢慢的許昌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許昌,虎視天下,運籌帷幄,圖謀霸業。大興屯田,廣納人才,下令求賢,倡導文學。數年間,猛將如雲,文臣如雨,糧秣豐富,倉廩皆滿,許昌成為他們抗衡蜀、吳和最後統一中國北方的大本營。


    公元220年,曹丕在許昌登基創建魏國,而許昌也就成為五都之一。


    當王天傑踏入許縣開始,就強烈的感受到許縣所蘊藏著深厚積澱的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三國曆史積澱了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也正是如此不但使得這裏人才輩出,更造就了日後許縣的波瀾壯闊。


    從這點就不難看出曹操其戰略眼光的獨到之處。


    許縣和陽翟一樣也許由於其深厚文化氛圍的積澱,使得許縣也基本上沒有遭到戰火的波及。城中到處可見文人雅士來往穿梭,相互攀談。


    隨著中原各地區戰火的不斷升級,以及朝廷政局的嚴重不斷惡化,王天傑這次明顯感覺出這些文人雅士們已經開始注意起天下動蕩的時局,而不向以往是誇誇其談,附庸風雅。


    越是這樣越是王天傑非常高興。因為,說不定就可以從他們當中自己所欣賞的謀士。


    可是接下來,事與願違讓王天傑非常失望。從他們的言談舉止,可以看的出他們大都是些泛泛之輩。他們這些人與王天傑心中期望的人才相產差實在太遠了。


    當然,並不是說他們一無事處。如果讓他們治理一個小縣之類這樣地方的話還是綽綽有餘,但是卻不堪大用,不能獨當一麵。


    經過遼東這幾年的不斷努力培養下,像他們這樣的人才在遼東遍地都是,多如牛毛,很顯然這些人並不是王天傑所要尋找的人才。


    一連幾天下來,在王天傑不斷努力尋找下,卻依然沒有找到他所欣賞的上等人才。


    “看來,並不是所有好的人才能被自己所得到,為自己所用啊!”王天傑微微有些失望的感慨道。


    “也許,由於時間短暫好的人才還沒有來得及被自己發現,但是時間寶貴,不能再在這裏耽擱了。”多日在許縣尋訪未果,王天傑已經打算準備離開許縣。


    許縣的城門在望,眼看就要走出許縣的時候。


    王天傑被一陣交談聲所留意到。隻見,在城門旁邊的小茶鋪中一些文人三三兩兩坐在茶桌前談論著當前天下局勢。突然王天傑心中一動,說不定他們之中就有自己所希望尋找的人才。


    於是停下來駐足來到小茶鋪中,對茶鋪掌櫃說道:“掌櫃的,來幾壺茶水!”


    王天傑坐在這些文人旁邊一邊品著茶一邊靜靜的聽著。


    “哎!隨著黃巾動亂的爆發,現在的天下是越來越亂了,真不知道今後天下究竟會是什麽樣子?我們這些文人何時才是出頭之日?”一個文人歎氣著說道,仿佛他生不逢時似的。


    “是啊!”周圍一些人出聲附和著。


    “文采兄,您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您認為今後天下時局會怎樣發展呢?”另一個文人對身邊穿的似模似樣的文雅之人恭維道。


    “咳,咳……。恩,依我我看呐,天下這動亂隻是暫時的,現在黃巾動亂已經基本上被朝廷以及天下各路的諸侯給聯合最終鎮壓下去,相信天下就又會安定下來。


    到時候,我們就會有用武之地。就是將來出將入相又有何難?”這個叫文采兄的人故做姿態的說道。


    “哇!文才兄實在是高見啊!猶如撥開雲霧,一語中的啊!佩服,實在佩服!”剛才恭維之人立刻再次恭維逢迎道。


    而旁邊茶桌的一些文人也無不出聲附和恭維著這位文采兄。


    “嗬嗬!掌櫃的,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的茶水全都由我一個人付了!”聽著眾人的恭維,這位文才兄已經開始飄飄然,非常豪爽的說道。


    一時間,傳來更多的恭維獻媚之聲。


    這位文采兄輕輕搖著折扇,但是臉上卻滿是得意的神色,看樣子仿佛他已經高人一等似的。


    “哼,人模狗樣!”坐在王天傑身旁的典韋鄙夷道。


    王天傑笑了笑,這種人自古以來比比皆是!


    “陳群,你不要光顧著自己喝茶,今天不如就說說你的看法!”剛才恭維之人對著單獨一人一直默默喝茶的文士說道,但話語中卻滿是挑釁語氣。


    “陳群?陳群!難道是……?”王天傑突然心中一陣狂喜又有些不敢相信。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三國時曹魏名臣。


    群為兒時,實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征召為司空西曹掾屬。魏建國後,遷禦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後為鎮軍大將軍,與曹休、曹真、司馬懿並列為四大將軍。不久又授以司空,錄尚書事。陳群在任,每有卓見,如曹真建議明帝伐蜀,陳群上書認為天時、地利、人和、財力都不具備,明帝從其諫。明帝青龍年間,大造宮室,陳群根據當時的鼎立局勢和國力虛弱的情況力行勸止。


    而且,曆史上最有名的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製的人才選拔製度,也是出自陳群。


    陳群在魏,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一直位居要職,更先後受曹操、曹丕托孤之重托,其在魏國的重要程度可與劉備托孤的諸葛亮相提並論。


    更重要的是陳群為人清尚有儀,雅好結友,有知人之明,但同時不畏權勢,直言勸諫,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哪怕是曹操有時都不買帳。如果放在現代社會絕對是“紀檢委書記”的不二人選。


    其實,王天傑也早就注意到他了。自始至終他就一直單獨坐在那裏靜靜的品茶沒有任何言語。


    因而,顯得眾人相比顯得格外的突兀。


    王天傑壓下心中狂喜,如果真的是曆史上的陳群的話,看他對今後天下局勢發展又有何見解。


    而且可以看出這位文采兄是故意針對陳群。


    在看陳群仿佛沒有聽見似的,依然獨自一人靜靜的品茶。


    恭維之人見陳群並不答話,以為陳群示弱服軟,就更加張狂諷刺的說道:“怎麽說不出來了?沒事,即便說的不對也沒有人笑話你。大家說對不對?”


    “對!”一眾文人附和著。


    而那位文采兄此時更加得意洋洋。


    “不過,今天怎麽說文采兄請客,陳群你該不會這麽不給麵子吧!”恭維之人繼續煽風點火道。


    “簡直就是一派胡言!”也許是眾人的一逼再逼,激起了陳群的傲氣繼而冷冷的說道。


    “你說什麽?”沒想到陳群如此不給麵子,恭維之人頓時怒道。


    那位文采兄則立刻示意不要理會。


    “我說你們剛才的言論全是信口開河,目光短淺,簡直就是在胡言亂語!”陳群毫不留情的說道。


    聞聽陳群竟然如此不留情麵,那位文采兄同樣微微變色,但是還是強忍了下來,看來修養還不錯。


    “哦?那不知陳兄又有何高論?”文采兄強壓下心中的怒氣但語氣卻暗含諷刺道。


    “自桓帝以來宦官把持朝政,社會矛盾就日益尖銳起來。可以說,黃巾動亂的爆發就是揭開了天下走向動蕩的序幕。”陳群不卑不吭剛正的說道。


    “可是,你別忘了黃巾動亂現在已經基本上被朝廷和天下諸侯給聯合徹底的鎮壓下去。一旦黃巾動亂被鎮壓下去,天下又怎會不安定?”那位文采兄得意的說道。


    “是嗎?那是試問,為什麽黃巾動亂即將被鎮壓下去,但是這天下間戰火紛爭卻日益激烈升級起來?”陳群言辭犀利反問道。


    “這……。”那位文采兄有些答不上來。


    “還是我告訴你吧!這是因為黃巾動亂即將被鎮壓下去的事實天下皆知,所以各路諸侯們為了在最後階段中為爭取到最大利益,而不惜使戰爭升級。


    前幾天,遼東之主--王天傑奉旨進京,之後朝廷就召告天下朝廷不幹涉遼東政務,而且遼東可以不向朝廷供奉,甚至更無權調動遼東兵馬等等,這可以說是變相默許王天傑在遼東割據為王。


    可以說,這可能就是今後天下群雄割據的序幕開始。


    因而可以想象,隨著黃巾動亂的滅亡,天下也即將進入群雄割據相互混戰的時代。


    所以,隻要天下沒有統一,就沒有何安定可言!”陳群步步分析道。


    那位文采兄此時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卻理屈詞窮的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典韋管亥他們見陳群竟然能說出如此獨到精辟的見解分析,無不大感驚訝與吃驚。


    因為,他們早就從王天傑那裏得知今後天下的局勢必將剛才陳群所言的群雄割據的時代。


    再說王天傑,聞聽剛才陳群一番精辟的演說之後心中狂喜不已,可以肯定的是眼前的陳群就是曆史上的陳群陳文長!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那麽,陳兄,是否我們在這些文人將永遠無出頭之日而生不逢時?”這時最先自哀自怨的文人詢問道。


    “恰恰相反,天下動亂紛爭不但為那些武將們提供了機會,也為我們這些文人學子提供了千載難逢讓我們能一展才華的機遇。


    因為,各路諸侯要想成為一方霸主,稱雄割據。就需要招攬大量的人才,為其出謀劃策,從而鞏固自身的實力,進而甚至吞並其他諸侯擴充勢力範圍。


    所以,隻要你有才華在這亂世中就可以一展身手,實現自己的抱負。”陳群神色鄭重的說道。


    “如此說來,陳兄就是這有才華之人,可為什麽卻偏偏躲在許縣默默無聞,反而現在和我們爭辯呢?”那位文采兄終於抓住機會更加諷刺道。


    “你……!”陳群大怒卻說不出話來。


    看到陳群說不出話來,那位文采兄與恭維之人等無不哈哈大笑起來。


    “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豈是什麽人都能讓陳群陳文長投奔輔佐?”陳群心中不屑鄙視他們的同時,心中也在感歎:“自己這樣等下去有用嗎?自己是否主動投奔?奉孝、元直他們都已經盡展其才華而建功立業,可是自己呢?居然被這些目光短淺信口開河之人如此諷刺!”


    在陳群腦海中閃現出一個人影來。


    此刻,王天傑看到時機已經成熟,當下起身上前來到陷入沉思之中的陳群身前。


    在那位文采兄他們無比驚訝的看著王天傑躬身向陳群施禮。


    “王天傑此番前來許縣數次尋訪先生未果,現在終於得遇先生實在三生有幸!


    在此,王天傑懇求先生出山,共創偉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傲視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看風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看風華並收藏三國之傲視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