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在成武帝還沒有發話的時候,皇後就真的自請去了皇宮宗祠,用行動證明自己言行一致。然而別人還是覺得她不真心。
不然就是覺得她,為了自己的目的、利益,為了自己皇後的地位,所以也不給段天啟求情,生怕這件事情牽連上自己,一時間說皇後賢惠,明事理的,也有說她心狠的,這些話都有,然而她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動搖。
成武帝見到皇後這個樣子,可想而知,還是很欣慰的,至少她時刻謹記著自己身為皇後的職責,沒有仗著自己皇後的身份地位,反而為所欲為……
並且,皇後這樣子做,反而讓成武帝對她多了幾分愧疚。因為皇後對他一直都是秉持著支持的態度,而且從未有過什麽要求。成武帝也不是沒有想過,若是皇後要為段天啟求情,他確實可以因為她,看在她的麵子上,放他一條生路,雖然不可能恢複他的丞相之位,畢竟他還要給天下的百姓,赴考的學子一個交代。
但是,他也可能饒他一命,然而,若真是如此,皇後日後的生活,就會失去成武帝的庇護,一個沒有寵愛,還沒有了靠山,並且生不出皇子的皇後,還能在後宮中站多久?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現在的處境,其實是最好的,因為成武帝會因為愧疚、虧欠,對皇後加倍的補償。也不會對丞相府的其他人有任何的動作,皇後還是能夠照拂得到丞相府的其他人……
不然,依著段天啟之前的做事風格,早就暗地裏得罪了許多人,那些人隻要動一點手腳,就能夠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現在皇後沒有失去成武帝的信任,還是能夠關照他們,不被欺負,不會淪落到淒慘的地步。
說起來,皇後也不是一個愚蠢的人,反而還是很聰明的人……不過也是,任何一個愚蠢的人,也不可能屹立中宮多年,還是在無子的情況下……
就在眾人都懷疑皇後是不是做戲的時候,段成玉進宮了。
盡管現在丞相府被抄了,但是段成玉怎麽說也是皇後的侄子,有之前皇後給他的令牌在,侍衛也不敢給他臉色瞧,要是一個萬一,皇後還很疼愛這個侄子,他們不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段成玉一路暢通無阻到了皇宮的宗祠。當然了,皇宮猶如鐵桶,守衛森嚴,沒有成武帝的命令,段成玉別說踏進了宮門,就會被人射成個馬蜂窩了。
成武帝不阻止段成玉,也是抱了試探皇後心思的意思在裏麵……
出乎意料,但也可以算是在意料之中。
段成玉進去了皇宮宗祠沒有一會,裏麵白難傳來了些許的哭喊聲,以及吵架的聲音,最後就隻有了悲泣的聲音。
監視皇後的人稟報給成武帝將事情的始末都說得一清二楚。
段成玉此次進宮確實是向皇後請求,讓她跟成武帝求情,讓段天啟沒事。可是皇後迴他得話,卻也是從大局得觀念出發,沒有因為自己是段天啟得妹妹而有所徇私,更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告訴他,成武帝是有情有義的。
“阿玉,你也別怪皇上,你要知道這件事情原本就是你爹做錯了。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這麽別人身上,不可能就隻有一個人就獲罪。這種情義,你難道還不懂嗎?”皇後哽咽道。
“不錯,你爹是本宮的兄長,也是本宮唯一的長兄,本宮與他有不可能切斷的親情,這樣說來,本宮有什麽不像幫他的?要是兄長是被人誣陷的,本宮就是這條命不要了,也會保他周全,可是如今,一切都是你爹咎由自取,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段成玉還想說什麽:“可是,姑姑,你難道就想要看著阿玉,還有妹妹們,都沒了爹爹嗎?我們自小就沒了娘親,如今若是再沒有了爹爹……”
皇後道:“本宮知道你們也受了不少的苦,所以自小對你們也偏愛了不少。你們無需擔心,有本宮在的一天,就不會讓你們受苦的,更加不會讓你們有事情,你爹的事情,你莫要再提,否則別怪姑姑不顧情麵了……”
說完也就轉了身,用後背麵對著段成玉。
段成玉知道沒有希望,知道皇後不會跟成武帝求情,整個人,一下子就變得了失去了生機。原以為有皇後在,隻要她開口,成武帝一定不會殺爹爹,如今是什麽都不可能了。
沒有了段天啟的庇護,段家還能如何?
為什麽?為什麽事情不能夠再晚一點爆發,隻要自己通過了這一次的科舉,或是下一年依靠父親的關係就能夠進到宮中,依著他的才幹,一定能夠有所作為。而且,自己也不會像是現在這個樣子,一事無成,然後還要拖著整個府,那些人隻會成為自己的拖累。
這一切,都是天要亡他,也是因為成武帝的絕情。
果不其然,跟父親說得一模一樣,成武帝就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一旦有人威脅到她的地位,他就會將那人鏟除,就算是父親之前為他做下了那麽多的事情,他也能顧念舊情,還是那樣子的絕情。
還有皇後!說什麽會將他們一家人都當作是一家人,說什麽會將他當作親生兒子一眼過得照顧,可是,關鍵時刻,她不還是隻顧著自己的利益,隻顧著自己能夠無事。明明這件事情隻要她一開口,依著成武帝對他的寬容,以及丞相府往日的情分,也會放父親一馬,最少也能夠給段府爭取到利益,能夠讓再京畿裏有一席之地,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如同喪家之犬一般……
皇後並不知道段成玉的心思,她一心一意都是為了段家,對於她的這些侄子侄女們,她心裏也還是很疼愛的,然而她的一番苦心,在段成玉的眼裏,就是隻顧著自己,對他們無情……
段成玉走得時候,背影落寞,盡管他像是默認了皇後的做法迴去了,可是他的眼底,卻閃過恨意。
參與科舉舞弊一案的人,都被祁王一一抓出來了,在懲罰的同時,自然也會又嘉獎。
對外而言,此次最大的功臣就是祁王了,是他將這些人都讀揪了出來,那些學子們感謝的對象也是祁王,就如同辛言之前計劃的那樣,祁王在暗中就收獲了一大批的民心。
成武帝特意嘉獎了祁王,不止是做樣子給百姓看,在他心裏帝祁王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也是很滿意的。
他不僅很漂亮的解決了,而且還給他贏得了一個愛民如子,明事理的名聲,這對於現在的成武帝來說,根本就是正中心頭,哪裏會不喜?
這一下子,朝廷也都變了天,原本聲勢正旺的瑞王,一下子失了勢。而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沒了性命,許多臣子因為在這次的科舉舞弊中,有所牽涉,也都被摘了官帽,嚴重的,也都和丞相一樣,連性命都沒有了。
不過那些人,可沒有段天啟那麽幸運,還有一個當皇後的妹妹。其家人也都被流放,成為了庶民,奴隸……
這下子朝廷也因此空出了許多的職位,那些有野心的人,都蠢蠢欲動,心想著能夠更上一層樓。
就在此時成武帝竟詢問起了祁王的意見,問他誰能夠擔任禮部尚書的職位。
這個職位說高不高,說低更不低,因為上麵還有一個剛沒了性命的丞相,對比起來,禮部尚書確實不夠瞧了。
然而禮部尚書說什麽也是官居四品,還是正四品的官員,這個單獨說起來也是很大的官職了。
成武帝就這樣當眾問出來,一時之間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成武帝是什麽心思。
不過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祁王既然說:“不怕父皇笑話,兒臣沒怎麽接觸過朝政,說起來這朝中的大臣,若不是因為這一次的事情,兒臣還不一定認全,實在不知道有哪位能夠擔當大任,父皇不要為難兒臣了,兒臣實在是沒有辦法啊。不過……”
“若是父皇想要意見,何不如問問三哥吧,三哥處理政務能力比我好,自然比較清楚哪位臣子能夠勝任禮部尚書的職位。”
他這話說得真誠,就連梁王都不禁懷疑祁王是真心為他著想。
但是也隻是一瞬間而已,誰不知道自古皇家無親情。梁王對他們這些兄弟都是沒有任何親情可言的,否則他也不可能走到如今的地步。
但是祁王拋給他的這個問題,實在是誘人得很,若是他接下,或許能夠讓自己得羽翼更加得豐滿,勢力更加得強大,然而,這樣一來,也會更加引起成武帝得猜疑。
梁王笑道:“四弟高看三哥了,三哥可沒四弟說得那般好。說起來單論這科舉舞弊的事情,若是我自己做,怕比不上四弟做得好。以前三哥還不知道四弟處理能力如此出色,否則定是要你幫著父皇處理事情,不讓你這麽的逍遙快活。”
這句話,梁王可有點暗搓搓的寓意在裏麵,然而祁王聽完卻像是沒有感受到一樣,還是很謙虛,也沒有與梁王辯駁。
不然就是覺得她,為了自己的目的、利益,為了自己皇後的地位,所以也不給段天啟求情,生怕這件事情牽連上自己,一時間說皇後賢惠,明事理的,也有說她心狠的,這些話都有,然而她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動搖。
成武帝見到皇後這個樣子,可想而知,還是很欣慰的,至少她時刻謹記著自己身為皇後的職責,沒有仗著自己皇後的身份地位,反而為所欲為……
並且,皇後這樣子做,反而讓成武帝對她多了幾分愧疚。因為皇後對他一直都是秉持著支持的態度,而且從未有過什麽要求。成武帝也不是沒有想過,若是皇後要為段天啟求情,他確實可以因為她,看在她的麵子上,放他一條生路,雖然不可能恢複他的丞相之位,畢竟他還要給天下的百姓,赴考的學子一個交代。
但是,他也可能饒他一命,然而,若真是如此,皇後日後的生活,就會失去成武帝的庇護,一個沒有寵愛,還沒有了靠山,並且生不出皇子的皇後,還能在後宮中站多久?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現在的處境,其實是最好的,因為成武帝會因為愧疚、虧欠,對皇後加倍的補償。也不會對丞相府的其他人有任何的動作,皇後還是能夠照拂得到丞相府的其他人……
不然,依著段天啟之前的做事風格,早就暗地裏得罪了許多人,那些人隻要動一點手腳,就能夠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現在皇後沒有失去成武帝的信任,還是能夠關照他們,不被欺負,不會淪落到淒慘的地步。
說起來,皇後也不是一個愚蠢的人,反而還是很聰明的人……不過也是,任何一個愚蠢的人,也不可能屹立中宮多年,還是在無子的情況下……
就在眾人都懷疑皇後是不是做戲的時候,段成玉進宮了。
盡管現在丞相府被抄了,但是段成玉怎麽說也是皇後的侄子,有之前皇後給他的令牌在,侍衛也不敢給他臉色瞧,要是一個萬一,皇後還很疼愛這個侄子,他們不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段成玉一路暢通無阻到了皇宮的宗祠。當然了,皇宮猶如鐵桶,守衛森嚴,沒有成武帝的命令,段成玉別說踏進了宮門,就會被人射成個馬蜂窩了。
成武帝不阻止段成玉,也是抱了試探皇後心思的意思在裏麵……
出乎意料,但也可以算是在意料之中。
段成玉進去了皇宮宗祠沒有一會,裏麵白難傳來了些許的哭喊聲,以及吵架的聲音,最後就隻有了悲泣的聲音。
監視皇後的人稟報給成武帝將事情的始末都說得一清二楚。
段成玉此次進宮確實是向皇後請求,讓她跟成武帝求情,讓段天啟沒事。可是皇後迴他得話,卻也是從大局得觀念出發,沒有因為自己是段天啟得妹妹而有所徇私,更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告訴他,成武帝是有情有義的。
“阿玉,你也別怪皇上,你要知道這件事情原本就是你爹做錯了。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這麽別人身上,不可能就隻有一個人就獲罪。這種情義,你難道還不懂嗎?”皇後哽咽道。
“不錯,你爹是本宮的兄長,也是本宮唯一的長兄,本宮與他有不可能切斷的親情,這樣說來,本宮有什麽不像幫他的?要是兄長是被人誣陷的,本宮就是這條命不要了,也會保他周全,可是如今,一切都是你爹咎由自取,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段成玉還想說什麽:“可是,姑姑,你難道就想要看著阿玉,還有妹妹們,都沒了爹爹嗎?我們自小就沒了娘親,如今若是再沒有了爹爹……”
皇後道:“本宮知道你們也受了不少的苦,所以自小對你們也偏愛了不少。你們無需擔心,有本宮在的一天,就不會讓你們受苦的,更加不會讓你們有事情,你爹的事情,你莫要再提,否則別怪姑姑不顧情麵了……”
說完也就轉了身,用後背麵對著段成玉。
段成玉知道沒有希望,知道皇後不會跟成武帝求情,整個人,一下子就變得了失去了生機。原以為有皇後在,隻要她開口,成武帝一定不會殺爹爹,如今是什麽都不可能了。
沒有了段天啟的庇護,段家還能如何?
為什麽?為什麽事情不能夠再晚一點爆發,隻要自己通過了這一次的科舉,或是下一年依靠父親的關係就能夠進到宮中,依著他的才幹,一定能夠有所作為。而且,自己也不會像是現在這個樣子,一事無成,然後還要拖著整個府,那些人隻會成為自己的拖累。
這一切,都是天要亡他,也是因為成武帝的絕情。
果不其然,跟父親說得一模一樣,成武帝就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一旦有人威脅到她的地位,他就會將那人鏟除,就算是父親之前為他做下了那麽多的事情,他也能顧念舊情,還是那樣子的絕情。
還有皇後!說什麽會將他們一家人都當作是一家人,說什麽會將他當作親生兒子一眼過得照顧,可是,關鍵時刻,她不還是隻顧著自己的利益,隻顧著自己能夠無事。明明這件事情隻要她一開口,依著成武帝對他的寬容,以及丞相府往日的情分,也會放父親一馬,最少也能夠給段府爭取到利益,能夠讓再京畿裏有一席之地,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如同喪家之犬一般……
皇後並不知道段成玉的心思,她一心一意都是為了段家,對於她的這些侄子侄女們,她心裏也還是很疼愛的,然而她的一番苦心,在段成玉的眼裏,就是隻顧著自己,對他們無情……
段成玉走得時候,背影落寞,盡管他像是默認了皇後的做法迴去了,可是他的眼底,卻閃過恨意。
參與科舉舞弊一案的人,都被祁王一一抓出來了,在懲罰的同時,自然也會又嘉獎。
對外而言,此次最大的功臣就是祁王了,是他將這些人都讀揪了出來,那些學子們感謝的對象也是祁王,就如同辛言之前計劃的那樣,祁王在暗中就收獲了一大批的民心。
成武帝特意嘉獎了祁王,不止是做樣子給百姓看,在他心裏帝祁王這件事情的處理方法也是很滿意的。
他不僅很漂亮的解決了,而且還給他贏得了一個愛民如子,明事理的名聲,這對於現在的成武帝來說,根本就是正中心頭,哪裏會不喜?
這一下子,朝廷也都變了天,原本聲勢正旺的瑞王,一下子失了勢。而原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沒了性命,許多臣子因為在這次的科舉舞弊中,有所牽涉,也都被摘了官帽,嚴重的,也都和丞相一樣,連性命都沒有了。
不過那些人,可沒有段天啟那麽幸運,還有一個當皇後的妹妹。其家人也都被流放,成為了庶民,奴隸……
這下子朝廷也因此空出了許多的職位,那些有野心的人,都蠢蠢欲動,心想著能夠更上一層樓。
就在此時成武帝竟詢問起了祁王的意見,問他誰能夠擔任禮部尚書的職位。
這個職位說高不高,說低更不低,因為上麵還有一個剛沒了性命的丞相,對比起來,禮部尚書確實不夠瞧了。
然而禮部尚書說什麽也是官居四品,還是正四品的官員,這個單獨說起來也是很大的官職了。
成武帝就這樣當眾問出來,一時之間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成武帝是什麽心思。
不過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祁王既然說:“不怕父皇笑話,兒臣沒怎麽接觸過朝政,說起來這朝中的大臣,若不是因為這一次的事情,兒臣還不一定認全,實在不知道有哪位能夠擔當大任,父皇不要為難兒臣了,兒臣實在是沒有辦法啊。不過……”
“若是父皇想要意見,何不如問問三哥吧,三哥處理政務能力比我好,自然比較清楚哪位臣子能夠勝任禮部尚書的職位。”
他這話說得真誠,就連梁王都不禁懷疑祁王是真心為他著想。
但是也隻是一瞬間而已,誰不知道自古皇家無親情。梁王對他們這些兄弟都是沒有任何親情可言的,否則他也不可能走到如今的地步。
但是祁王拋給他的這個問題,實在是誘人得很,若是他接下,或許能夠讓自己得羽翼更加得豐滿,勢力更加得強大,然而,這樣一來,也會更加引起成武帝得猜疑。
梁王笑道:“四弟高看三哥了,三哥可沒四弟說得那般好。說起來單論這科舉舞弊的事情,若是我自己做,怕比不上四弟做得好。以前三哥還不知道四弟處理能力如此出色,否則定是要你幫著父皇處理事情,不讓你這麽的逍遙快活。”
這句話,梁王可有點暗搓搓的寓意在裏麵,然而祁王聽完卻像是沒有感受到一樣,還是很謙虛,也沒有與梁王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