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京畿發生什麽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葉子默迴京了。還有襄王犯上謀逆,被皇上下令處斬。
隻是接著又聽到一個重磅消息。那就是襄王畏罪自殺,成武帝旨意到的時候,襄王早就已經死了。襄王是吞今自殺的,聽伺候襄王的下人說道,襄王在書房整整呆了一天。
因為有吩咐下麵的人沒事不要去打擾他,所以下人們也沒有覺得奇怪。仵作驗屍後,確定襄王確實已經死了快一天……
襄王府中哀號遍野,可是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免不得被發配。襄王做出謀逆的事情,府中不管什麽人都是沒有辦法幸免的。
而朝中,也還有幾位官員也被滿門抄斬,京畿頓時風雲變色。
百姓還是一如既往,對他們來說隻不過多了幾件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對於朝中的大臣,確是有著極大的影響。
以前站在襄王那邊的大臣,在短短短的時間裏,都被成武帝連根拔起。剩下與襄王有過接觸,有過靠攏的人,也都紛紛夾著尾巴做人,不敢高調行事。生怕被成武帝記起,腦袋不保。
而梁王以及瑞王,都在此時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極力拉攏朝中的大臣。不夠他們的這番行動也隻敢在暗中進行,也都小心謹慎。害怕被成武帝看出來,畢竟經過這件事情後,成武帝也是異心變得更重。
稍有不順心的便百般打壓,再加上從圍場迴來後,成武帝也大病了一場,身體日漸衰落。麵都年輕力壯的兒子們,心裏總會升起他們想要謀奪自己的皇位,一番鬱悶之下,反而轉戰後宮,賣力的在後宮的美人身上耕耘,樂此不疲。
每每與嬪妃歡愛後,成武帝總會覺得自己的身子又充滿了活力。整個人又年輕了幾歲,身體輕鬆不少,久而久之,便又繼續的縱欲,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成武帝不過是外強中幹,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行了。
另外常年食用丹藥,身體已經被掏空了……
然而就算別人心裏這麽想,也不敢在成武帝麵前多言幾句,就怕自己的話給自己招來殺生之禍。
因為之前有一個侍候成武帝很久的小太監,瞧著成武帝疲倦,就好心出聲勸說一下。但是成武帝卻覺得他話中有話,直接下令杖斃他,還召集各宮的宮女太監前去觀看。
聽說那個太監已經被打得血肉模糊,因著成武帝下令時,說得是亂棍打死,所以他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地方是好的,等到那個太監咽氣了,成武帝還是不讓行刑的人停手。據說當天看到那一幕的宮女太監都集體嘔吐起來……
至此,不管是朝中,還是後宮,人人都惶惶不安,生怕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若是痛快的死去還好,就怕慢慢受折磨,那才是最痛苦的。
成武帝迴來後不僅雷利風行的處理了亂黨,也封賞了許多人,其中就包括此次救駕有功的葉子默。所以最近風頭正盛的,便是葉子默了。
盡管沒有這一次救駕的功勞,葉子默這一次迴來,也是會加官進爵的。原因無他,就單論他鎮守邊疆的功勞,就足以讓他晉升。
所以葉子默也成為了京畿當紅的人之一。
而第二位被封賞的是寧遠侯,這讓朝中的人很不解。因為成武帝往常對於寧遠侯就隻有一個態度,那就是打壓。
所以其他人都覺得,寧遠侯已經快要沒落了,成為皇帝的眼中釘,還能又什麽活路。隻不過之前寧遠侯一直苦苦的支撐,才沒讓寧遠侯府沒落得太快。
此次對於寧遠侯的封賞,大部分人都在秉持著觀望的態度。誰知道成武帝是不是真的要對寧遠侯重新重用,網萬一隻是為了堵住別人的口呢?
畢竟之前也是寧遠侯將那個刺殺的太監斬殺,還揪出了背後兇手,若什麽都不表示,未免會讓其他人寒心。
可是一聽到成武帝的封賞,那些人就笑不起來了。
什麽?常子濯?封常子濯為兵部侍郎?!!
要說這常子濯雖然是寧遠侯的長子,朝中應當也沒不認識的。可是因著寧遠侯府早些年的樣子,這常子濯雖然在朝為官,但也不過就是一個虛職,根本就沒有什麽實權,而且官位也不高。
再加上他為人低調,極少與人應酬,實實在在是沒什麽存在感。就像成武帝讓人宣旨的時候,他們好多人都沒反應過來。都紛紛奇怪,這常子濯是誰?
但是當他們一細想,卻發現這其中成武帝還帶著別的深意。按理說是寧遠侯救駕有功,這成武帝要賞賜也是賞賜寧遠侯。
隻是若是賞賜寧遠侯,其他大臣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畢竟這寧遠侯早就是侯爺的職位,官位也是到頂了,沒辦法再繼續晉升。而他手裏也還有一點人馬,成武帝更不可能再將兵權交給他,若是真的交了,他們可能就要懷疑上麵坐的那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成武帝了。
既然前麵兩種都沒有辦法,那也就是第三種了。也就是金錢美女,不過這些寧遠侯都不缺,所以賞不賞也沒太大的區別。
按照以往,成武帝賞賜就賞賜了,就算你不需要,可是也要滿懷感恩收下。因為這是皇帝的賞賜,皇帝要怎麽獎賞你,都是他自己決定的,輪不到他人置喙。
可是這一次另辟蹊徑,讓其他大臣大跌眼鏡,卻讓寧遠侯心中歡喜。
成武帝將這一次的功勞,記在常子濯的身上,那就說明成武帝不會再繼續打壓他們侯府,反而還會重用。
否則,他也可以將另一個虛職給常子濯,這樣也算是賞賜了。
這兵部侍郎可是個大肥差,實打實的權力。而且經過上一次的私販兵器,兵部許多人都被免職,兵部的位置又極大的空缺,此次一去,正好可以大展身手,還不用受到別人的限製。
當然,這也是梁王與瑞王必定要爭得位置,隻是沒想到他們這邊吵得不可開交,成武帝那邊轉身就將侍郎得位置封給常子濯,讓他們碰了一鼻子灰……
成武帝之所以將兵部侍郎得位置封給常子濯,一部分得原因是寧遠侯再圍場得救駕,以及說得那些話。那個時候,已經將他得疑心消除不少。
還有的便是他的表現。遭受打壓這些年,寧遠侯都是非常溫順得模樣,不管如何,都順從他的旨意,也不會陽奉陰違。這讓他也是很滿意的。
另外就是,在圍場被圍時,成武帝突然驚覺,他沒有多少可以信任的人。雖然他一直覺得,隻要將兵權握在手裏,那麽他的位置就會穩固,不會有人能動搖。可是他忘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可用之人。
空有兵權,卻沒有能夠重用的人,這讓成武帝也是著急。
成武帝也知道這些表麵看似溫和順從的大臣,隻不過害怕自己的權威,也不是真心的服從自己。在皇帳裏,他就有感覺出他們當中許多人,根本就不是真心為他效力。
所以他迴來之後思索了許久,也在尋找更夠一心一意忠誠於他這個皇帝的人。在這期間,也知道梁王於瑞王在擴大自己勢力,為著兵部侍郎的位置爭執許久。
成武帝怎麽可能會讓兵部侍郎的位置再次被安插,進他們的人。所以思來想去,也覺得常子濯是最好的人選。
頒布旨意的時候,寧遠侯一副感激涕零,以及常子濯那不敢相信地模樣讓成武帝很是受用,他們越是不敢相信,越是感激,成武帝就覺得他的做法英明無比。
要說常子濯被封為兵部侍郎讓大臣們意外,那成武帝封賞辛言,就讓他們不敢置信了。
不僅賜給辛言府邸,皇後還破格收辛言為義女,位同公主!
這消息一出,朝堂上就炸開了鍋。
這算什麽迴事?一個商人,竟然還被皇後收為義女,就算沒有封號,可是也是和公主一樣貴重。畢竟皇後的女兒,那可是大晉一等一尊貴的公主。其他嬪妃生下來的女兒,雖然也是公主,可是其中也很不一樣。
不管怎麽說,也算是妾生的女兒。要說尊貴,自然是皇後的女兒尊貴了。
大臣們紛紛發動自己在宮裏的人脈,為的就是要打聽清楚,這其中究竟是出了什麽事情,成武帝為什麽會下這個旨意。
其實辛言不管被賞賜了府邸,或是被皇後收為義女都好,這些雖然明麵上是至高無上的賞賜,可是他們這些大臣,也不會對此有什麽意見。畢竟都是虛名罷了。
可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是,這件事他們完全就不知道來龍去脈。他們相信這其中一定發生了什麽,成武帝才會下這種決定。
他們根本就不信成武帝說的,皇後喜愛辛言,才會將她收為義女的這種鬼話。畢竟辛言的身份也算是低賤,就算皇後一意孤行,這種旨意也該是由皇後頒發懿旨,而不是成武帝下旨,除非,這就是成武帝自己的意思。
他們都對成武帝為什麽要下這個旨意很是感興趣……說不定,他們還能從中獲得一些什麽。
隻是接著又聽到一個重磅消息。那就是襄王畏罪自殺,成武帝旨意到的時候,襄王早就已經死了。襄王是吞今自殺的,聽伺候襄王的下人說道,襄王在書房整整呆了一天。
因為有吩咐下麵的人沒事不要去打擾他,所以下人們也沒有覺得奇怪。仵作驗屍後,確定襄王確實已經死了快一天……
襄王府中哀號遍野,可是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免不得被發配。襄王做出謀逆的事情,府中不管什麽人都是沒有辦法幸免的。
而朝中,也還有幾位官員也被滿門抄斬,京畿頓時風雲變色。
百姓還是一如既往,對他們來說隻不過多了幾件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對於朝中的大臣,確是有著極大的影響。
以前站在襄王那邊的大臣,在短短短的時間裏,都被成武帝連根拔起。剩下與襄王有過接觸,有過靠攏的人,也都紛紛夾著尾巴做人,不敢高調行事。生怕被成武帝記起,腦袋不保。
而梁王以及瑞王,都在此時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極力拉攏朝中的大臣。不夠他們的這番行動也隻敢在暗中進行,也都小心謹慎。害怕被成武帝看出來,畢竟經過這件事情後,成武帝也是異心變得更重。
稍有不順心的便百般打壓,再加上從圍場迴來後,成武帝也大病了一場,身體日漸衰落。麵都年輕力壯的兒子們,心裏總會升起他們想要謀奪自己的皇位,一番鬱悶之下,反而轉戰後宮,賣力的在後宮的美人身上耕耘,樂此不疲。
每每與嬪妃歡愛後,成武帝總會覺得自己的身子又充滿了活力。整個人又年輕了幾歲,身體輕鬆不少,久而久之,便又繼續的縱欲,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成武帝不過是外強中幹,他的身體已經越來越不行了。
另外常年食用丹藥,身體已經被掏空了……
然而就算別人心裏這麽想,也不敢在成武帝麵前多言幾句,就怕自己的話給自己招來殺生之禍。
因為之前有一個侍候成武帝很久的小太監,瞧著成武帝疲倦,就好心出聲勸說一下。但是成武帝卻覺得他話中有話,直接下令杖斃他,還召集各宮的宮女太監前去觀看。
聽說那個太監已經被打得血肉模糊,因著成武帝下令時,說得是亂棍打死,所以他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地方是好的,等到那個太監咽氣了,成武帝還是不讓行刑的人停手。據說當天看到那一幕的宮女太監都集體嘔吐起來……
至此,不管是朝中,還是後宮,人人都惶惶不安,生怕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若是痛快的死去還好,就怕慢慢受折磨,那才是最痛苦的。
成武帝迴來後不僅雷利風行的處理了亂黨,也封賞了許多人,其中就包括此次救駕有功的葉子默。所以最近風頭正盛的,便是葉子默了。
盡管沒有這一次救駕的功勞,葉子默這一次迴來,也是會加官進爵的。原因無他,就單論他鎮守邊疆的功勞,就足以讓他晉升。
所以葉子默也成為了京畿當紅的人之一。
而第二位被封賞的是寧遠侯,這讓朝中的人很不解。因為成武帝往常對於寧遠侯就隻有一個態度,那就是打壓。
所以其他人都覺得,寧遠侯已經快要沒落了,成為皇帝的眼中釘,還能又什麽活路。隻不過之前寧遠侯一直苦苦的支撐,才沒讓寧遠侯府沒落得太快。
此次對於寧遠侯的封賞,大部分人都在秉持著觀望的態度。誰知道成武帝是不是真的要對寧遠侯重新重用,網萬一隻是為了堵住別人的口呢?
畢竟之前也是寧遠侯將那個刺殺的太監斬殺,還揪出了背後兇手,若什麽都不表示,未免會讓其他人寒心。
可是一聽到成武帝的封賞,那些人就笑不起來了。
什麽?常子濯?封常子濯為兵部侍郎?!!
要說這常子濯雖然是寧遠侯的長子,朝中應當也沒不認識的。可是因著寧遠侯府早些年的樣子,這常子濯雖然在朝為官,但也不過就是一個虛職,根本就沒有什麽實權,而且官位也不高。
再加上他為人低調,極少與人應酬,實實在在是沒什麽存在感。就像成武帝讓人宣旨的時候,他們好多人都沒反應過來。都紛紛奇怪,這常子濯是誰?
但是當他們一細想,卻發現這其中成武帝還帶著別的深意。按理說是寧遠侯救駕有功,這成武帝要賞賜也是賞賜寧遠侯。
隻是若是賞賜寧遠侯,其他大臣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畢竟這寧遠侯早就是侯爺的職位,官位也是到頂了,沒辦法再繼續晉升。而他手裏也還有一點人馬,成武帝更不可能再將兵權交給他,若是真的交了,他們可能就要懷疑上麵坐的那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成武帝了。
既然前麵兩種都沒有辦法,那也就是第三種了。也就是金錢美女,不過這些寧遠侯都不缺,所以賞不賞也沒太大的區別。
按照以往,成武帝賞賜就賞賜了,就算你不需要,可是也要滿懷感恩收下。因為這是皇帝的賞賜,皇帝要怎麽獎賞你,都是他自己決定的,輪不到他人置喙。
可是這一次另辟蹊徑,讓其他大臣大跌眼鏡,卻讓寧遠侯心中歡喜。
成武帝將這一次的功勞,記在常子濯的身上,那就說明成武帝不會再繼續打壓他們侯府,反而還會重用。
否則,他也可以將另一個虛職給常子濯,這樣也算是賞賜了。
這兵部侍郎可是個大肥差,實打實的權力。而且經過上一次的私販兵器,兵部許多人都被免職,兵部的位置又極大的空缺,此次一去,正好可以大展身手,還不用受到別人的限製。
當然,這也是梁王與瑞王必定要爭得位置,隻是沒想到他們這邊吵得不可開交,成武帝那邊轉身就將侍郎得位置封給常子濯,讓他們碰了一鼻子灰……
成武帝之所以將兵部侍郎得位置封給常子濯,一部分得原因是寧遠侯再圍場得救駕,以及說得那些話。那個時候,已經將他得疑心消除不少。
還有的便是他的表現。遭受打壓這些年,寧遠侯都是非常溫順得模樣,不管如何,都順從他的旨意,也不會陽奉陰違。這讓他也是很滿意的。
另外就是,在圍場被圍時,成武帝突然驚覺,他沒有多少可以信任的人。雖然他一直覺得,隻要將兵權握在手裏,那麽他的位置就會穩固,不會有人能動搖。可是他忘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可用之人。
空有兵權,卻沒有能夠重用的人,這讓成武帝也是著急。
成武帝也知道這些表麵看似溫和順從的大臣,隻不過害怕自己的權威,也不是真心的服從自己。在皇帳裏,他就有感覺出他們當中許多人,根本就不是真心為他效力。
所以他迴來之後思索了許久,也在尋找更夠一心一意忠誠於他這個皇帝的人。在這期間,也知道梁王於瑞王在擴大自己勢力,為著兵部侍郎的位置爭執許久。
成武帝怎麽可能會讓兵部侍郎的位置再次被安插,進他們的人。所以思來想去,也覺得常子濯是最好的人選。
頒布旨意的時候,寧遠侯一副感激涕零,以及常子濯那不敢相信地模樣讓成武帝很是受用,他們越是不敢相信,越是感激,成武帝就覺得他的做法英明無比。
要說常子濯被封為兵部侍郎讓大臣們意外,那成武帝封賞辛言,就讓他們不敢置信了。
不僅賜給辛言府邸,皇後還破格收辛言為義女,位同公主!
這消息一出,朝堂上就炸開了鍋。
這算什麽迴事?一個商人,竟然還被皇後收為義女,就算沒有封號,可是也是和公主一樣貴重。畢竟皇後的女兒,那可是大晉一等一尊貴的公主。其他嬪妃生下來的女兒,雖然也是公主,可是其中也很不一樣。
不管怎麽說,也算是妾生的女兒。要說尊貴,自然是皇後的女兒尊貴了。
大臣們紛紛發動自己在宮裏的人脈,為的就是要打聽清楚,這其中究竟是出了什麽事情,成武帝為什麽會下這個旨意。
其實辛言不管被賞賜了府邸,或是被皇後收為義女都好,這些雖然明麵上是至高無上的賞賜,可是他們這些大臣,也不會對此有什麽意見。畢竟都是虛名罷了。
可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是,這件事他們完全就不知道來龍去脈。他們相信這其中一定發生了什麽,成武帝才會下這種決定。
他們根本就不信成武帝說的,皇後喜愛辛言,才會將她收為義女的這種鬼話。畢竟辛言的身份也算是低賤,就算皇後一意孤行,這種旨意也該是由皇後頒發懿旨,而不是成武帝下旨,除非,這就是成武帝自己的意思。
他們都對成武帝為什麽要下這個旨意很是感興趣……說不定,他們還能從中獲得一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