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文彥博掛帥北征,說起來簡單,但是哪怕以文彥博的身份,又有皇帝旨意,還當麵警告了夏竦一番,但是真正想要把十萬禁軍連同糧草要到手裏,親自跑去樞密院下屬的各個衙門,廢了好大一番功夫。
當然,文彥博身為參知政事,如此身份,還要親自去跑這些手續,這其中少不了夏竦的一番努力,當所有事項準備齊全,再加上樞密院調兵遣將,集合十萬禁軍準備出發的時候,距離叛變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的時間。
文彥博可是在趙禎麵前許下了三月的時間,如今十幾天過去,還什麽都沒幹,氣的文彥博惱怒無比,點齊禁軍,便出了汴梁,一路上緊趕慢趕,先奔大名府而去。
十萬人行軍,比起幾千人又有不同,幾千人的隊伍,隻要有一個好的將領,調度得當,各營頭目齊心協力,聽從調遣,那麽便可以共同進退。
可是十萬人行軍,無論是誰都不能一下子把控十萬人的行蹤的,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主帥把手中的事項細分給各個將領,再由將領傳達命令,指揮各軍營,而人一多,就要亂,一亂,麻煩事就多了起來,麻煩事多了,行軍速度便慢了下來。
行軍自然不能隻在陸地上行走,有的時候過橋,有的時候過河,這樣一來,速度就更慢了,從汴梁出發,來到大名府,賈昌朝又足足用了十幾天的時間。
算起來,從叛亂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功夫,而文彥博連叛軍的麵都沒有見到,文彥博哪裏能夠不著急,尤其一路上捷報頻傳,但是眼看著明鎬帶隊,已經把貝州城圍了,文彥博就更急了,自己可是禦封掛印主帥,自己帶兵平叛,就算艱難一點,這是職責所在,艱難也代表了努力嘛,總會有迴報的。
可是現在呢,自己大嘴一張,管趙禎要了十萬人馬,結果自己還沒有趕到大名府,人家明鎬帶著幾千人就把叛軍剿滅了,功勞不功勞的先放一邊,主要是自己丟不起這人啊,現在這時候,哪怕自己趕到貝州城外,明鎬再打破貝州城呢,總也叫自己迴去有個交代不是,要不然,自己帶領著這十萬禁軍,豈不是成了到大名府公費旅遊了。
這麽想著,眼看大名府近在眼前,文彥博叫大軍在城外紮營,自己做了轎子,直奔賈昌朝的安撫使衙門,那賈昌朝早就得到了通知,不敢怠慢,帶人靜潔街掃路,出門迎接文彥博的到來。
賈昌朝和文彥博同朝為官,又都是一方重臣,自然是見過麵的,不過按照年紀來講,賈昌朝大了文彥博九歲,做官也要比文彥博早,賈昌朝當次相的時候,文彥博不過還隻是一個學士,結果賈昌朝坐著坐著官,就被發配出汴梁了,而文彥博則坐到了賈昌朝曾經的位置上,怎麽能不叫人唏噓。
對於這樣的變化,賈昌朝倒是沒有什麽,宋朝規矩嘛,別管你是誰,也別想當一輩子的宰相,別說兩三年了,當初趙禎打擊君子黨的時候,個把月的時間就要換個宰相,次數多了,大家也就習慣了,誰官大官小,根本代表不了什麽,現在你求我,沒準明天就要我求你呢,故此官員之間,大多都是客客氣氣,沒有什麽太過強調身份地位的。
賈昌朝和文彥博也是這樣,他二人都算是君子黨裏的拔尖人物,多少有些交情,見麵之後客套一番,便讓到了客廳裏麵,說起了這一次的平叛之事。
文彥博急忙問道“貝州城情況如何?”
賈昌朝道“按照三日前的戰報來看,明大人率領眾人圍住貝州城,已經在為攻城做準備,隻要時機得當,便可以一舉拿下貝州城。”
文彥博聽了,心中也不知道是一個什麽滋味,這個明鎬,哪裏冒出來的神聖,根據戰報,他帶領的,不過是幾千廂軍,幾萬民夫而已,這點人,甚至還沒有自己帶的禁軍多,他們是怎麽連戰連捷,把叛軍逼進貝州城的,這些人,不會是謊報軍情,誇大戰果吧,要知道,那叛軍精銳就有一萬人呢,一萬邊軍不如幾千廂軍,這,上哪說理去。
不過還好,既然叛軍已經被圍,現在隻要自己帶兵趕到貝州城下,那麽一場功勞便唾手可得,從這裏出發到貝州城,隻需要幾日的功夫,現在就要盼著貝州城的叛軍多堅挺幾日,叫自己這個主帥趕到貝州城下的時候,再堅持不住了。
想到這裏,文彥博再也坐不住,對賈昌朝拱手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還請賈大人將兵符令箭交付於我,我這就幹趕奔貝州,早一日到達,早一日平叛,也好早一日叫皇上心安。”
賈昌朝心中冷笑,現在這個局麵,大家心中都和明鏡一般,他難道還不知道文彥博如此著急是為了什麽嗎,說實話,賈昌朝乃是河北安撫使,明鎬是河北路兵馬司總管,徐德善更是賈昌朝的得意門
生,同樣的功勞,賈昌朝當然想要留給自己人,怎麽願意叫文彥博空手拿去,不過官場之中,權利交接,不過是一句話,一個印章的事,自己若是不交,別說功勞沒有自己的了,文彥博迴去之後還要告自己一個談戀權利,聚眾抗命的罪名呢。
這麽想著,賈昌朝心中也有些憋屈,慢吞吞的站起來,說道“文大人,既然這麽著急,那用不用叫明鎬等人停止攻打,等到文大人到了再說啊。”
文彥博見自己的心思被賈昌朝點破,也有些尷尬,不知道是應該點頭還是搖頭,心想隻要賈昌朝把印信兵符交到自己手上,那剩下的事情還不是自己說了算,不必在這裏跟賈昌朝廢話。
賈昌朝知道,這就是身在朝堂的好處,隨便在皇帝耳邊說些什麽,隻要皇上覺得有理,那麽外放官員,無論幹了什麽都會成無用功,而且還不能有半個字的拒絕,賈昌朝這時候有些生氣,心說那徐德善離去的時候不是說的好好的,一個月便能拿下貝州城,現在一個月可已經過去了,朝廷都把文彥博派來了,現在好了,苦勞是你們的,功勞就是人家的了。
前思後想,賈昌朝也沒有辦法,拿出來印信兵符,就要交給文彥博,文彥博看見,滿意的點點頭,正要把這代表著河北一切權利的兩件東西接過來,就在這個時候,門外有小校一聲高叫“報。”
賈昌朝手上的動作一頓,問道“進來,何事稟報。”
小校道“賈大人,嗯還有這位大人,前線傳來捷報!”
賈昌朝看了文彥博一眼,對小校道“念。”
那小校打開戰報,一字一句的讀道“貝州城已破,斬敵三千,降者無數,偽王王則而死,活捉叛軍將領張巒卜吉,時間,是兩天之前!”
賈昌朝大喜,而文彥博的腦袋,則是翁的一下,暗叫不好,一把搶過了小校手中拿著的戰報,隻見上麵火漆印信都在,落款處,寫的正是兵馬司總管,明鎬。
不用再辨別真偽,人的心情,是可以體現在字裏行間的,這一封明鎬的親筆戰報,字寫的那叫一個龍飛鳳舞,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以文彥博之聰明,哪裏能看不出明鎬寫戰報時候的狀態。
文彥博拿著戰報,上下看了幾遍,臉色極為精彩,想要哭又不能哭,想要笑又笑不出來,偌大的一個參知政事,次相文彥博,擠出來的鬼臉,叫賈昌朝看了能做夢都笑出來。
賈昌朝看文彥博的臉色,就知道文彥博現在心裏有多扭曲,說來也是啊,自己光怕文彥博來了搶走自己的功勞,現在人家文彥博來了,結果人剛到,平叛就結束了,你叫人家文彥博心中怎麽想,迴去怎麽跟皇帝交代。
做人做到賈昌朝這個份上,他可能不會與人爭執,不能堅持己見,所以才會被貶出朝堂,但同樣也因為這樣,賈昌朝會顧及同僚的麵子,叫事情不至於鬧得不可開交,所以賈昌朝牢牢的把控了河北路這麽多年,無論朝中局勢如何動蕩,賈昌朝都能夠屹立不倒。
賈昌朝收起自己臉上的笑容,叫人給文彥博換了一杯好茶,道“文大人,你看這兵符印信……”
文彥博臉色鐵青道“既然貝州城已經攻破,自然也就沒有了我的用武之地,這兵符印信,不要也罷。”
賈昌朝道“文大人莫要說氣話,那貝州城雖然破了,可是明鎬等人都是一介武夫,哪裏知道如何善後,想那貝州乃是河北重鎮,若是處理不當,便要落下千年隱患,還要文大人施手段才好,還有這一次彌勒佛教叛亂,雖然隻有宣毅軍乾寧軍兩軍叛亂,可是彌勒佛教散播甚廣,在其他各路軍中都有餘孽,在民間更是有眾多信徒,此乃大事,還要等著文大人一一處理。”
賈昌朝這算是給文彥博找了一個台階下,破敵的第一功沒有了,但是還有善後的功勞嘛,善後的功勞雖然沒有那麽大,但是總不至於叫文彥博空著手迴去不是,隻要文彥博處理的好,迴去之後也仍舊是大大的榮耀。
文彥博看看賈昌朝,自然明白賈昌朝的好意,麵對這樣的老實人,文彥博也實在是無話可說,本來嘛,本來平叛一事就是要十萬火急,自己總不能怪人家破敵的時間太短了吧,而且想一想,人家明鎬是在三天之前破敵,而自己要不是在朝堂上磨蹭了三天,豈不就是剛剛好能夠趕上,說到底,這事誰也不怨,就怨自己。
人家賈昌朝既然是好心,文彥博也不至於跟賈昌朝置氣,當即考慮了一下,對賈昌朝拱手道“文某受皇上重托,不敢怠慢,既然如此,便不推辭了。”
文彥博說完,取了賈昌朝手中的兵符印信,出了衙門,直奔禁軍,叫手下將官扯去一半人馬迴京,
餘下的五萬人,隨自己立刻出發,趕奔貝州。
文彥博的心態很好,眼看最大的功勞已經沒有自己的份,心裏也就不再想他了,可是現在文彥博,卻對另外一件事上了心,那就是,那個明鎬,如何用手中幾千廂軍,破了叛軍防守,城高牆厚的貝州城的。
其實不光文彥博,其他所有人心中都在疑惑,怎麽這樣一個偌大堅固的貝州城,自從明鎬圍城之日起,十幾日的功夫就突然告破,且不說明鎬手裏兵馬不足一萬,就算是幾萬人來了,強攻貝州城恐怕也要打些日子呢,明鎬是怎麽做到這一切的。
其實很簡單,與其說是明鎬坐到的這一切,不如說是徐德善謀劃了這一切,當來到貝州城下的第一時間,徐德善就找到了明鎬,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挖地道!
徐德善的想法很簡單,咱們士兵少,可是民夫多啊,咱們強攻肯定攻不下貝州城,不如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南麵佯裝攻城,北麵連夜挖出一條地道,直通城內,這樣一來,那些什麽城牆弓箭就都沒有了用處,隻要選擇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派出精銳入城直取王則,那麽叛軍便可以不攻而破,拿下貝州城。
明鎬一開始對於徐德善的這個主意嗤之以鼻,那挖地道哪裏是想挖就挖的,這個辦法雖然可以越過城牆,但是一來工程量太大,二來動靜也很大,乒乒乓乓的,你以為叛軍都是聾子聽不見怎麽的,再說你從地道裏挖出來的土都堆到哪裏去,隻要有叛軍看見,立刻就能知道你要幹什麽,到時候提前防備,得不償失。
基於這個矛盾,徐德善便提出了在城門外挖坑的想法,這樣的話一來可以防止叛軍出城,二來可以掩飾挖地道的動靜,把挖出來的土堆到南門外,還能當做土山,你看多好。
明鎬還是覺得這個辦法太笨,不過徐德善那挖坑和堆土山的辦法卻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後來想可想,這麽多人,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去挖吧,就算是不成功,也沒有什麽損失。
就這樣,在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之後,五萬民夫裏麵,至少有兩萬人被分配去挖地道了,在徐德善給他們重新講解了一下挖地道的注意事項,技巧方法之後,地道挖的很順利,終於就在南門外的攻城演習進行了五天之後,地道挖通了,地點,在貝州城內北麵的一戶人家院子裏。
這也就是虧的叛軍不得人心,在貝州城裏又搶又殺,那戶人家一看自己院子地底下鑽出來了人,驚恐不已,可是聽說是大名府軍,前來擊殺叛軍的,頓時喜極而泣,不僅沒有將地道之事舉報,反而幫助大名府軍好好的掩藏出口,瞞過巡查的叛軍兵丁。
接下來的事情誰都會做了,突然之間,明鎬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幾千廂軍全部出動,把演戲變成了實戰,不惜一切代價,突擊南麵城牆。而魏晃,則帶領著五百精銳,在北麵地道中悄悄突進,在叛軍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南麵之後,突然襲擊,攻入貝州城內部,先直奔南門,給了叛軍慘痛一擊,等裏應外合拿下城門,與廂軍匯合一處之後,再攻擊知府衙門,這時候王則看大事不好,放火燒了衙門,而死,大名府軍又滿城查找叛軍,安撫百姓,一日之內,王則叛亂,至此而終。
文彥博走在通向貝州的道路上,便拿到了這一份更詳細的戰鬥情況,他上下仔細的看著,想要在其中找到一個能夠叫明鎬擊破叛軍的關鍵,逐漸的,文彥博的目光便集中在了一個名字上,徐德善。
其實在戰報裏,哪怕是很詳細的戰報,寫的大多也是戰場戰鬥,敵我傷亡之事,很少有提及到徐德善的名字,但是文彥博看了看,卻敏銳的注意到了,這個徐德善,好像官位不高,職位不大,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可偏偏隻要是戰報上提及的每一件事中,都有著徐德善而名字,文彥博的直覺告訴他,徐德善,一定是那個關鍵之人。
文彥博立刻吩咐親衛,打探關於徐德善的一切消息,領導的好處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了,召討使,皇帝欽差發話,不到一個時辰的時候,那親衛便把徐德善的前後事情,都打探了個一清二楚,給文彥博報了過來。
當然,這匆忙間的打探,打探到的信息定然不是那麽詳細,不過就隻是這模糊大概的事情,就足夠侍衛在文彥博的馬車裏蹭了杯茶喝才說完,這些情況,包括徐德善的家庭出身,經曆,如何到的大名府,如何當的議事郎,如何隨軍出征,如何智破貝州城,一宗宗一件件,就如街頭說書人嘴裏的故事一樣,聽得哪怕是文彥博,也目瞪口呆,心情激蕩。
文彥博號稱六歲便有灌水浮球之智,而人家徐德善五歲便可大破叛軍,兩相比較,難道徐德善要比文彥博還聰明不成?
</p>
文彥博掛帥北征,說起來簡單,但是哪怕以文彥博的身份,又有皇帝旨意,還當麵警告了夏竦一番,但是真正想要把十萬禁軍連同糧草要到手裏,親自跑去樞密院下屬的各個衙門,廢了好大一番功夫。
當然,文彥博身為參知政事,如此身份,還要親自去跑這些手續,這其中少不了夏竦的一番努力,當所有事項準備齊全,再加上樞密院調兵遣將,集合十萬禁軍準備出發的時候,距離叛變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的時間。
文彥博可是在趙禎麵前許下了三月的時間,如今十幾天過去,還什麽都沒幹,氣的文彥博惱怒無比,點齊禁軍,便出了汴梁,一路上緊趕慢趕,先奔大名府而去。
十萬人行軍,比起幾千人又有不同,幾千人的隊伍,隻要有一個好的將領,調度得當,各營頭目齊心協力,聽從調遣,那麽便可以共同進退。
可是十萬人行軍,無論是誰都不能一下子把控十萬人的行蹤的,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主帥把手中的事項細分給各個將領,再由將領傳達命令,指揮各軍營,而人一多,就要亂,一亂,麻煩事就多了起來,麻煩事多了,行軍速度便慢了下來。
行軍自然不能隻在陸地上行走,有的時候過橋,有的時候過河,這樣一來,速度就更慢了,從汴梁出發,來到大名府,賈昌朝又足足用了十幾天的時間。
算起來,從叛亂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功夫,而文彥博連叛軍的麵都沒有見到,文彥博哪裏能夠不著急,尤其一路上捷報頻傳,但是眼看著明鎬帶隊,已經把貝州城圍了,文彥博就更急了,自己可是禦封掛印主帥,自己帶兵平叛,就算艱難一點,這是職責所在,艱難也代表了努力嘛,總會有迴報的。
可是現在呢,自己大嘴一張,管趙禎要了十萬人馬,結果自己還沒有趕到大名府,人家明鎬帶著幾千人就把叛軍剿滅了,功勞不功勞的先放一邊,主要是自己丟不起這人啊,現在這時候,哪怕自己趕到貝州城外,明鎬再打破貝州城呢,總也叫自己迴去有個交代不是,要不然,自己帶領著這十萬禁軍,豈不是成了到大名府公費旅遊了。
這麽想著,眼看大名府近在眼前,文彥博叫大軍在城外紮營,自己做了轎子,直奔賈昌朝的安撫使衙門,那賈昌朝早就得到了通知,不敢怠慢,帶人靜潔街掃路,出門迎接文彥博的到來。
賈昌朝和文彥博同朝為官,又都是一方重臣,自然是見過麵的,不過按照年紀來講,賈昌朝大了文彥博九歲,做官也要比文彥博早,賈昌朝當次相的時候,文彥博不過還隻是一個學士,結果賈昌朝坐著坐著官,就被發配出汴梁了,而文彥博則坐到了賈昌朝曾經的位置上,怎麽能不叫人唏噓。
對於這樣的變化,賈昌朝倒是沒有什麽,宋朝規矩嘛,別管你是誰,也別想當一輩子的宰相,別說兩三年了,當初趙禎打擊君子黨的時候,個把月的時間就要換個宰相,次數多了,大家也就習慣了,誰官大官小,根本代表不了什麽,現在你求我,沒準明天就要我求你呢,故此官員之間,大多都是客客氣氣,沒有什麽太過強調身份地位的。
賈昌朝和文彥博也是這樣,他二人都算是君子黨裏的拔尖人物,多少有些交情,見麵之後客套一番,便讓到了客廳裏麵,說起了這一次的平叛之事。
文彥博急忙問道“貝州城情況如何?”
賈昌朝道“按照三日前的戰報來看,明大人率領眾人圍住貝州城,已經在為攻城做準備,隻要時機得當,便可以一舉拿下貝州城。”
文彥博聽了,心中也不知道是一個什麽滋味,這個明鎬,哪裏冒出來的神聖,根據戰報,他帶領的,不過是幾千廂軍,幾萬民夫而已,這點人,甚至還沒有自己帶的禁軍多,他們是怎麽連戰連捷,把叛軍逼進貝州城的,這些人,不會是謊報軍情,誇大戰果吧,要知道,那叛軍精銳就有一萬人呢,一萬邊軍不如幾千廂軍,這,上哪說理去。
不過還好,既然叛軍已經被圍,現在隻要自己帶兵趕到貝州城下,那麽一場功勞便唾手可得,從這裏出發到貝州城,隻需要幾日的功夫,現在就要盼著貝州城的叛軍多堅挺幾日,叫自己這個主帥趕到貝州城下的時候,再堅持不住了。
想到這裏,文彥博再也坐不住,對賈昌朝拱手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還請賈大人將兵符令箭交付於我,我這就幹趕奔貝州,早一日到達,早一日平叛,也好早一日叫皇上心安。”
賈昌朝心中冷笑,現在這個局麵,大家心中都和明鏡一般,他難道還不知道文彥博如此著急是為了什麽嗎,說實話,賈昌朝乃是河北安撫使,明鎬是河北路兵馬司總管,徐德善更是賈昌朝的得意門
生,同樣的功勞,賈昌朝當然想要留給自己人,怎麽願意叫文彥博空手拿去,不過官場之中,權利交接,不過是一句話,一個印章的事,自己若是不交,別說功勞沒有自己的了,文彥博迴去之後還要告自己一個談戀權利,聚眾抗命的罪名呢。
這麽想著,賈昌朝心中也有些憋屈,慢吞吞的站起來,說道“文大人,既然這麽著急,那用不用叫明鎬等人停止攻打,等到文大人到了再說啊。”
文彥博見自己的心思被賈昌朝點破,也有些尷尬,不知道是應該點頭還是搖頭,心想隻要賈昌朝把印信兵符交到自己手上,那剩下的事情還不是自己說了算,不必在這裏跟賈昌朝廢話。
賈昌朝知道,這就是身在朝堂的好處,隨便在皇帝耳邊說些什麽,隻要皇上覺得有理,那麽外放官員,無論幹了什麽都會成無用功,而且還不能有半個字的拒絕,賈昌朝這時候有些生氣,心說那徐德善離去的時候不是說的好好的,一個月便能拿下貝州城,現在一個月可已經過去了,朝廷都把文彥博派來了,現在好了,苦勞是你們的,功勞就是人家的了。
前思後想,賈昌朝也沒有辦法,拿出來印信兵符,就要交給文彥博,文彥博看見,滿意的點點頭,正要把這代表著河北一切權利的兩件東西接過來,就在這個時候,門外有小校一聲高叫“報。”
賈昌朝手上的動作一頓,問道“進來,何事稟報。”
小校道“賈大人,嗯還有這位大人,前線傳來捷報!”
賈昌朝看了文彥博一眼,對小校道“念。”
那小校打開戰報,一字一句的讀道“貝州城已破,斬敵三千,降者無數,偽王王則而死,活捉叛軍將領張巒卜吉,時間,是兩天之前!”
賈昌朝大喜,而文彥博的腦袋,則是翁的一下,暗叫不好,一把搶過了小校手中拿著的戰報,隻見上麵火漆印信都在,落款處,寫的正是兵馬司總管,明鎬。
不用再辨別真偽,人的心情,是可以體現在字裏行間的,這一封明鎬的親筆戰報,字寫的那叫一個龍飛鳳舞,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以文彥博之聰明,哪裏能看不出明鎬寫戰報時候的狀態。
文彥博拿著戰報,上下看了幾遍,臉色極為精彩,想要哭又不能哭,想要笑又笑不出來,偌大的一個參知政事,次相文彥博,擠出來的鬼臉,叫賈昌朝看了能做夢都笑出來。
賈昌朝看文彥博的臉色,就知道文彥博現在心裏有多扭曲,說來也是啊,自己光怕文彥博來了搶走自己的功勞,現在人家文彥博來了,結果人剛到,平叛就結束了,你叫人家文彥博心中怎麽想,迴去怎麽跟皇帝交代。
做人做到賈昌朝這個份上,他可能不會與人爭執,不能堅持己見,所以才會被貶出朝堂,但同樣也因為這樣,賈昌朝會顧及同僚的麵子,叫事情不至於鬧得不可開交,所以賈昌朝牢牢的把控了河北路這麽多年,無論朝中局勢如何動蕩,賈昌朝都能夠屹立不倒。
賈昌朝收起自己臉上的笑容,叫人給文彥博換了一杯好茶,道“文大人,你看這兵符印信……”
文彥博臉色鐵青道“既然貝州城已經攻破,自然也就沒有了我的用武之地,這兵符印信,不要也罷。”
賈昌朝道“文大人莫要說氣話,那貝州城雖然破了,可是明鎬等人都是一介武夫,哪裏知道如何善後,想那貝州乃是河北重鎮,若是處理不當,便要落下千年隱患,還要文大人施手段才好,還有這一次彌勒佛教叛亂,雖然隻有宣毅軍乾寧軍兩軍叛亂,可是彌勒佛教散播甚廣,在其他各路軍中都有餘孽,在民間更是有眾多信徒,此乃大事,還要等著文大人一一處理。”
賈昌朝這算是給文彥博找了一個台階下,破敵的第一功沒有了,但是還有善後的功勞嘛,善後的功勞雖然沒有那麽大,但是總不至於叫文彥博空著手迴去不是,隻要文彥博處理的好,迴去之後也仍舊是大大的榮耀。
文彥博看看賈昌朝,自然明白賈昌朝的好意,麵對這樣的老實人,文彥博也實在是無話可說,本來嘛,本來平叛一事就是要十萬火急,自己總不能怪人家破敵的時間太短了吧,而且想一想,人家明鎬是在三天之前破敵,而自己要不是在朝堂上磨蹭了三天,豈不就是剛剛好能夠趕上,說到底,這事誰也不怨,就怨自己。
人家賈昌朝既然是好心,文彥博也不至於跟賈昌朝置氣,當即考慮了一下,對賈昌朝拱手道“文某受皇上重托,不敢怠慢,既然如此,便不推辭了。”
文彥博說完,取了賈昌朝手中的兵符印信,出了衙門,直奔禁軍,叫手下將官扯去一半人馬迴京,
餘下的五萬人,隨自己立刻出發,趕奔貝州。
文彥博的心態很好,眼看最大的功勞已經沒有自己的份,心裏也就不再想他了,可是現在文彥博,卻對另外一件事上了心,那就是,那個明鎬,如何用手中幾千廂軍,破了叛軍防守,城高牆厚的貝州城的。
其實不光文彥博,其他所有人心中都在疑惑,怎麽這樣一個偌大堅固的貝州城,自從明鎬圍城之日起,十幾日的功夫就突然告破,且不說明鎬手裏兵馬不足一萬,就算是幾萬人來了,強攻貝州城恐怕也要打些日子呢,明鎬是怎麽做到這一切的。
其實很簡單,與其說是明鎬坐到的這一切,不如說是徐德善謀劃了這一切,當來到貝州城下的第一時間,徐德善就找到了明鎬,說出了自己的計劃,挖地道!
徐德善的想法很簡單,咱們士兵少,可是民夫多啊,咱們強攻肯定攻不下貝州城,不如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南麵佯裝攻城,北麵連夜挖出一條地道,直通城內,這樣一來,那些什麽城牆弓箭就都沒有了用處,隻要選擇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派出精銳入城直取王則,那麽叛軍便可以不攻而破,拿下貝州城。
明鎬一開始對於徐德善的這個主意嗤之以鼻,那挖地道哪裏是想挖就挖的,這個辦法雖然可以越過城牆,但是一來工程量太大,二來動靜也很大,乒乒乓乓的,你以為叛軍都是聾子聽不見怎麽的,再說你從地道裏挖出來的土都堆到哪裏去,隻要有叛軍看見,立刻就能知道你要幹什麽,到時候提前防備,得不償失。
基於這個矛盾,徐德善便提出了在城門外挖坑的想法,這樣的話一來可以防止叛軍出城,二來可以掩飾挖地道的動靜,把挖出來的土堆到南門外,還能當做土山,你看多好。
明鎬還是覺得這個辦法太笨,不過徐德善那挖坑和堆土山的辦法卻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後來想可想,這麽多人,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去挖吧,就算是不成功,也沒有什麽損失。
就這樣,在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之後,五萬民夫裏麵,至少有兩萬人被分配去挖地道了,在徐德善給他們重新講解了一下挖地道的注意事項,技巧方法之後,地道挖的很順利,終於就在南門外的攻城演習進行了五天之後,地道挖通了,地點,在貝州城內北麵的一戶人家院子裏。
這也就是虧的叛軍不得人心,在貝州城裏又搶又殺,那戶人家一看自己院子地底下鑽出來了人,驚恐不已,可是聽說是大名府軍,前來擊殺叛軍的,頓時喜極而泣,不僅沒有將地道之事舉報,反而幫助大名府軍好好的掩藏出口,瞞過巡查的叛軍兵丁。
接下來的事情誰都會做了,突然之間,明鎬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幾千廂軍全部出動,把演戲變成了實戰,不惜一切代價,突擊南麵城牆。而魏晃,則帶領著五百精銳,在北麵地道中悄悄突進,在叛軍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南麵之後,突然襲擊,攻入貝州城內部,先直奔南門,給了叛軍慘痛一擊,等裏應外合拿下城門,與廂軍匯合一處之後,再攻擊知府衙門,這時候王則看大事不好,放火燒了衙門,而死,大名府軍又滿城查找叛軍,安撫百姓,一日之內,王則叛亂,至此而終。
文彥博走在通向貝州的道路上,便拿到了這一份更詳細的戰鬥情況,他上下仔細的看著,想要在其中找到一個能夠叫明鎬擊破叛軍的關鍵,逐漸的,文彥博的目光便集中在了一個名字上,徐德善。
其實在戰報裏,哪怕是很詳細的戰報,寫的大多也是戰場戰鬥,敵我傷亡之事,很少有提及到徐德善的名字,但是文彥博看了看,卻敏銳的注意到了,這個徐德善,好像官位不高,職位不大,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可偏偏隻要是戰報上提及的每一件事中,都有著徐德善而名字,文彥博的直覺告訴他,徐德善,一定是那個關鍵之人。
文彥博立刻吩咐親衛,打探關於徐德善的一切消息,領導的好處就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了,召討使,皇帝欽差發話,不到一個時辰的時候,那親衛便把徐德善的前後事情,都打探了個一清二楚,給文彥博報了過來。
當然,這匆忙間的打探,打探到的信息定然不是那麽詳細,不過就隻是這模糊大概的事情,就足夠侍衛在文彥博的馬車裏蹭了杯茶喝才說完,這些情況,包括徐德善的家庭出身,經曆,如何到的大名府,如何當的議事郎,如何隨軍出征,如何智破貝州城,一宗宗一件件,就如街頭說書人嘴裏的故事一樣,聽得哪怕是文彥博,也目瞪口呆,心情激蕩。
文彥博號稱六歲便有灌水浮球之智,而人家徐德善五歲便可大破叛軍,兩相比較,難道徐德善要比文彥博還聰明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