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遼國末年,因北方女真族多次興風作浪,遼朝常常從燕雲十六州強征漢人入伍充軍,導致燕雲百姓們民怨滔天。


    百姓多有反抗,然而散沙難聚,螳臂難以擋車,造反基本是都被迅速撲滅,或是自己慢慢就銷聲匿跡了。


    時間久了,百姓們便想著,能不能偷偷過了邊境,迴到宋朝,迴到漢室大家庭。


    如此偷渡,十有八九是是失敗告終的。但是,與其被抓壯丁送去北方極寒之地當炮灰,倒不如拚著九死一生,或許能得一線生機。


    百姓們懷著這樣的心態,常有夜晚偷偷越境的。


    然而出了遼境,宋境也不是那麽好入的。宋朝為防止奸細混入,多有查驗。若真是良民,自然歡迎。


    雁門山以北,當晚夜黑風高,真是偷渡的好時機。翻過雁門山,過了雁門關,便是大宋的懷抱。


    九個村民,其中還有兩個小孩,當晚偷偷逃出了自己的村莊,也不敢點燈,借著天上微弱的月光,悄悄爬上了雁門山北麓。


    漸漸地,兩個小孩便落在了隊伍後邊。小孩一大一小,大的是姐姐,九歲十歲的樣子;小的是弟弟才四歲,走一會兒就走不動了。姐姐隻好背著弟弟走,累了又放下了,拉著弟弟,勉強跟著隊伍後麵。


    前麵一個小叔讓其他人前頭慢慢走,自己歇下來,等著兩個小孩子走近了,埋怨道:“彩蓮,叫你帶著你弟弟不要跟來,偏不聽!這下好,自己走不動,還拖累我們!”


    這個叫彩蓮的小女孩就是李彩蓮。


    她把弟弟慢慢從背上放下來,對那個小叔說:“李叔,你們前麵走,不用管我們。我跟著你們腳印走就是!”


    “黑燈瞎火的,哪裏有腳印?你們落在後麵,萬一來了老虎怎麽辦?”李叔雖然埋怨,卻更多的是關心這兩個小家夥。


    李彩蓮摸了摸弟弟疲憊的小臉,說:“沒事,我知道,隻要往南走,就一定能走到大宋!”


    李叔搖了搖頭,彎腰將弟弟抱在手上,道:“要不是看你爹娘都不在,我也不想管你。”


    李彩蓮的爹被抓了壯丁,他娘要阻攔,當時就被遼兵一槍戳死了。一家就剩了姐弟倆相依為命,靠著村裏好心人的接濟,在這亂世中勉強度日。


    “謝謝李叔!”李彩蓮笑著,用髒髒的手擦了擦臉上的汗珠,“真的有人成功到了宋朝嗎?”


    李叔抱著弟弟,繼續向山上爬去,說:“真的假的我不知道,過了今晚,我們就知道了!”


    有了李叔的幫忙,速度便加快了不少,漸漸縮短了與前麵六人的距離,能看到他們的人頭攢動的黑影。


    弟弟已經趴在李叔肩上睡著了,李彩蓮有些歉意。


    李叔大方地說:“都是鄉裏鄉親的,以後彩蓮嫁了好人家,別忘了孝敬你李叔就行!”


    李彩蓮甜甜地笑著說:“好呀!我天天請你吃大肥肉!”


    此時,剛巧一隊遼軍巡邏小隊在山上巡邏,轉了個彎,剛巧與對麵的百姓迎麵碰上!


    “什麽人!”遼兵舉起火把,警覺地亮出長槍逼向對麵的百姓。


    糟糕!山路崎嶇,轉了個彎,才發現舉著火把的遼兵!六個老百姓見是遼兵,頓時嚇得膽裂,大叫一聲“遼兵!跑啊!”,然後四散而逃。


    遼兵人多,又有長槍,更有火把照亮,立即追向逃跑的百姓。


    遼兵頭領在後麵喊道:“這些都是想逃往大宋的流民,格殺勿論!”


    李叔帶著李彩蓮在後麵,見此情形,趕緊壓低了身子,躲在大樹後麵。


    李叔將弟弟緊緊地抱在懷裏,示意李彩蓮千萬不要出聲。


    李彩蓮捂住嘴巴,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弟弟此時睡著了,夢裏估計吃著大肉,不然也不會吸著大拇指。


    李彩蓮聽見“噗嗤”幾聲,村民們“啊”的叫喊聲隨即戛然而止,想必是被遼兵殺了。她嚇得瑟瑟發抖,縮在大樹下麵,腿都邁不開了。


    兩個遼兵從大樹旁邊經過,李叔偷瞄著,完全不敢動,隻有兩隻手不自覺地顫抖。


    隻要遼兵走遠了就好。


    “吧唧!”


    弟弟突然用力吸吮著手指,發出的聲音,頓時在寂靜的夜空中炸響。


    “有人!”遼兵大喊著,朝這邊衝過來。


    李叔知道暴露了,一把將弟弟塞給李彩蓮,壓著嗓子喊了聲“跑!”,然後自己朝一邊奮力跑去。


    他當先暴露,就是為了吸引遼兵。


    李彩蓮眼裏噙著淚水,慌亂之中,忽然不知道哪裏來的力氣,抱著弟弟,不要命地朝另一個方向跑去。


    所幸兩個遼兵都去追李叔了,沒有注意到樹後麵還藏了李彩蓮姐弟。李彩蓮身形小,跑起來聲音也輕。


    李彩蓮迴頭見遼兵沒追來,心裏高興起來,發足猛跑。


    豈知夜晚太黑,她跑得又興奮,一不留神,腳下一空,便抱著弟弟落了下去……


    第二日早上,遼國南大王領兵巡山,發現了山腰下的李彩蓮和弟弟。


    李彩蓮抱著弟弟,盡量保護著他,但自己頭部卻撞在石頭上,出了好多血。


    士兵報告南大王:“大王,發現兩個娃娃。一個小男孩沒事,大一些的小女孩,頭部受了傷,出了很多血。”


    南大王在馬上望了一眼,想起自己王妃苦於沒有子嗣,便道:“小男孩帶走!女孩,眼看估計是活不成了,別管她了!”


    “是!”士兵抱起還在昏睡的弟弟,跟著南大王迴營而去。


    又過了一個時辰,一個身無長物的年輕道士碰巧經過,見了倒在血泊中的李彩蓮,上去試了試她的鼻息,還有一口氣。


    道士不忍心,便為李彩蓮止了頭上的出血,背上李彩蓮南下而去。


    這個道士就是青年青玄子,他師父臨終前心有所悟,讓青玄子孤身南下,潛歸故土,尋找機緣。127


    道士自然有自己的道。


    青玄子沒費多大的周折,便翻山越嶺過了宋遼邊境,迴到大宋境內。


    一路上,青玄子為李彩蓮多番調養,終於治好了她的外傷。


    隻是,李彩蓮丟了弟弟,心如死灰,怪道士為什麽不救自己弟弟。


    青玄子好說歹說,才讓李彩蓮相信了他根本沒見著弟弟。


    李彩蓮傷心欲絕,哭道:“弟弟是不是被老虎叼走了?”


    “你肉多,老虎為什麽不把你叼走?”青玄子變相安慰道。


    “……老虎喜歡吃嫩的!”


    “你也不老啊!弟弟說不定被人救走了呢!”


    “那為什麽不救我?”


    “看你要死了吧。”


    “嗚嗚嗚……”李彩蓮哭得更厲害。


    青玄子說:“好了!你再哭,我把你送迴遼國,讓士兵抓走你!”


    李彩蓮被嚇住了,終於止住哭泣,隻是久不久抽泣一下。


    “弟弟肯定活著,以後還可以慢慢找嘛!”


    “真的?”李彩蓮突然想到什麽,從脖子下麵掏出一個手指粗細的木偶,“弟弟身上也有一個木偶,我可以憑這個找到他!”


    “那是什麽?”


    李彩蓮將木偶飛快地收入懷中,說:“不告訴你!”


    青玄子沒有目的地,隻是按照師傅的指引,走走停停,等待機緣。


    就這樣,名山大川倒是走了許多,可機緣還是沒碰到。


    一晃,五年過去了。


    相州地界,賀蘭山下。


    “大哥,這機緣到底在哪裏啊?我都從一個女娃走到少女了!”李彩蓮邊走邊埋怨道。


    青玄子道:“我哪知道!說不定,等你成了少婦,還在尋找呢!”


    “你個出家人,沒個正經!”


    “點綴一下枯燥的路途嘛!你也不是沒有收獲不是?要不然,你也不會學會一身好功夫,特別是哪位前輩傳女不傳男的輕功,我都羨慕!”


    “你變成女的,我可以傳給你啊!”


    “算了吧,我留著有用呢!”


    “你留著什麽?快告訴我,你對我隱瞞了什麽?”


    青玄子趕緊快走,道:“口誤!我說的是我武力高強,用不著學你的輕功逃命!”


    “你敢說我的輕功是用來逃命的!看打!”


    二人一陣追逐打鬧,旅途更加輕快了。


    天色將晚,此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烏鴉在天上哇哇的叫喚著,太陽最後的餘暉也藏了起來。


    “大哥,今晚不會又要露宿吧?這林子又深又黑,我怕!”李彩蓮四顧著說。


    青玄子說:“你不是輕功好?不如跑快些,看看前頭有沒有可以打尖的地方?”


    正說著,突然聽見前麵有人“嗚嗚”的哭泣聲。


    李彩蓮嚇得趕緊停下腳步,仔細聽著,小聲說:“不會真的有鬼吧?這麽早就出來了!”


    “怕什麽!我是道士,專門對付它!”青玄子聽了一會兒,抬腳向前麵走去,“是神是鬼,拉出來溜溜!”


    李彩蓮無奈,隻好躲在青玄子身後跟過去。


    坐在前麵哭泣的是個二十五六歲的書生,他身材消瘦,兩袖清風,連個包袱都沒有。


    青玄子走過去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堂堂男子漢,哭哭啼啼做什麽?”


    那書生聽青玄子說他百無一用,瞟了青玄子一眼,接著哭自己的,也不和他說話。


    李彩蓮鼓起勇氣,上去問:“這位小哥,這荒山野嶺的,你哭哭啼啼的,你是遇到鬼了,還是……你就是鬼!”


    “什麽鬼!我是人!”書生見是個小姑娘家問自己,不好不迴答,“我好不容易從村子裏籌了錢,準備參加今年的鄉試。不料到了這裏,被山上的一夥賊人給搶了盤纏!嗚嗚嗚……”


    這書生年紀輕輕,已然過了院試,得了秀才名號。此番前去鄉試,若能再高中一個解元舉人,定是光宗耀祖的事。


    可惜時運不濟,在這裏遭了盜賊,實在是命運多舛。


    青玄子也替那書生感到惋惜,說:“既沒了盤纏,忍饑挨餓,或許也能到得了路府參加考試。”


    “你這道士,若能借我些銀兩也罷了,怎麽還叫我忍饑挨餓?”秀才說道。


    青玄子正要說你這秀才怎麽這般沒有誌氣,李彩蓮搶先說:“誰搶你的盤纏,我們幫你搶迴來!”


    “若能搶迴盤纏自然極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