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屈平好奇地看了一眼朱淑真,見蕭露和趙萍兒都在廳裏坐著呢,便問:“這孩子怎麽了?急火攻心啦?”


    “李清照被抓了!”蕭露道。


    原來,趙萍兒迴府後,跟蕭露侃侃而談今日太後壽宴上的詭事,說秦檜全部都招了,王爺、嶽飛、張憲等人,都是被秦檜誣陷的,沉冤得雪了。


    二位王妃正聊得擊掌相慶,突然朱淑真就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說禁衛兵去國子監抓走了正在上課的李清照。


    朱淑真這是迴來搬救兵了。


    屈平嘀咕道:“李清照被抓了?”


    他還沒搞清楚李清照跟秦檜的關係。


    朱淑真急忙解釋:“我聽禁衛兵說,他們說秦檜要被誅九族,所以將李清照抓了!”


    屈平問:“不好意思,請恕在下才疏學淺,誅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趙萍兒白了他一眼,道:“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妻族二: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


    “所以,李清照跟秦檜什麽關係?”屈平還是沒明白。


    蕭露道:“我們也不清楚,好像是跟秦檜夫人王氏是親戚。具體什麽關係,就不甚了解了。”


    屈平心想,李清照是大宋碩果僅存的當代優秀女文人,殺了太可惜了,況且還不清楚她跟秦檜的具體關係之下。


    屈平摸了摸朱淑真腦袋,跟大家說:“李清照是具有傑出貢獻的女文藝工作者,不能抓得不明不白。我去問一問便知!”


    朱淑真紅著眼請求道:“一定要救李先生呀!”


    趙萍兒道:“你去吧!別牽連了無辜。”


    屈平點點頭,這才想起身後尷尬站著的鄭廣,給大家介紹道:“這位是鄭廣,靖海司的,也是武智深的好兄弟!”


    鄭廣不好意思,趕緊跟兩位王妃行禮。


    “鄭廣兄弟!”武智深此時剛好經過,見著鄭廣,驚喜地叫出聲來。


    屈平道:“智深來了就好,你們兄弟倆敘敘舊,我去去就迴!”


    武智深欣喜應允,又說:“那個鄭魔王明日就被押送入京,王爺要怎麽處置他?”


    “大局已定,送官府法辦!”屈平道。


    屈平騎著馬出了府,徑直去找李綱。李綱是負責秦檜案件的第一負責人,找他肯定沒錯了。


    李綱正在忙得暈天轉向,有太多的相關涉案人員要一一核實匹對,還要聯合戶部核對每一家的九族人員,不容有失。


    大小官員們見著屈平突然蒞臨,趕緊打招唿。


    屈平沒空理他們,問明了李綱所在,直接去見李綱。


    “宰相大人,聽說李清照被抓了!”屈平進門便道。


    李綱抬起頭,見是屈平風風火火的,道:“李清照?”


    “對!她是秦檜九族之內嗎?”


    李綱跟李清照也是多年相識,聽說有她的名字,便上了心,趕緊讓一旁的戶部侍郎趕緊查一查。


    在問題水落石出之前,李綱也有些憂心。李綱當初去秦檜府上是,正碰見李清照出來,她好像是說過跟秦檜夫人是表親關係。


    如果李清照受牽連被殺,確實有些可惜。


    “大人,查到了!”戶部侍郎捧著名冊道。


    “快說!”屈平和李綱齊聲道。


    戶部侍郎根據名錄關係,說:“李清照的外祖父,和秦檜夫人王氏的祖父,便是神宗時期王珪宰相!”


    “竟有這層關係!”屈平看著李綱道,“你也是宰相,你不知道嗎?”


    “老夫哪裏知道,他去世時,估計老夫還在喝奶呢!”李綱叫屈道。


    屈平問戶部侍郎:“說重點,李清照屬於秦檜九族之內嗎?”


    戶部侍郎道:“誅九族的妻族,是指嶽父的一家、嶽母的娘家,並不包括嶽父父親的孫子輩……”


    “那即是抓錯了!”屈平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下,然後又和李綱說,“宰相大人,這樣抓錯人真的影響很不好啊!”


    李綱也很無語,道:“是,本相一定讓大家嚴謹工作作風,不能忙中出錯!王爺放心,本相讓人馬上去將易安居士放了!”


    “有宰相大人的話,我就放心了。大人公務繁重,我就不叨擾了,告辭!”


    “不送。明日上朝,就得向皇上匯報情況,絲毫不能鬆懈。”


    “可別忙中出錯了。”


    “一定,必須的!”127


    屈平告辭了李綱,心中一陣後怕。這樣大手抓虱子,難免傷及無辜,也恐怕有漏網之魚。希望李綱能亡羊補牢,及時改正工作方式,避免類似的情況再出現。


    太後宮中,太上皇和吳皇後與太後陪坐著,太後一臉愁容,好好的生辰就這樣被秦檜攪黃了,心裏別提有多惱怒。


    吳皇後剝了個橘子,呈給太後,道:“這秦檜,枉費皇上一片信任,竟然做出這等勾當。如今也算是報應循環,自得了因果。”


    太後恨恨地說:“哀家與太上皇對他信愛有加,他這般所為,是在往哀家和太上皇臉上抹黑啊!”


    太上皇趙佶歎氣道:“好在發現及時,還能亡羊補牢。”


    “是啊,太後您就不要憂心了。您不妨這樣想,秦檜及其黨羽被連根拔起,利國利民,其實是獻給太後您最隆重最有意義的一份大量了!”吳皇後換個思路開解韋太後。


    韋太後聽皇後這樣解釋,心裏好受了些,說:“那這份大禮,就是襄親王專門送給哀家的了?”


    吳皇後不好迴答,怕太後對屈平更有成見。


    “不妨說是朕送給太後的!”皇上這時走進殿裏說道。他故意沒讓宮女傳話,自己徑直就進殿了。


    吳皇後見皇上進來解了圍,笑說道:“原來是皇上籌謀,果然非同凡響!”


    太後聽皇上這樣說,雖然自己也是不全信這話,但皇上都攬到自己身上了,她也不好再追究。隻是一臉哀怨歎氣。


    太上皇對皇上說:“你事先該跟你母後知會一聲,她不用這麽哀傷。”


    皇上也不避諱,道:“兒皇知道太後對秦檜多有青睞,所以事先不敢告訴她,怕秦檜看出端倪。”


    太後見皇上如此說,想起在皇上生病時,自己插手屈平和秦檜之間的立場,心裏有些委屈和愧疚,言不由心說道:“哀家年級大了,以後這後宮的事,也不想管了。”


    太後說完就後悔了,可是已經來不及,皇上接話了。


    皇上絲毫沒有猶豫,道:“也好,皇後年輕力盛,自該讓她多擔待。”


    太後欲言又止,隻能啞巴吃黃連。


    吳太後知道太後恐怕是一時衝動的氣話,說:“太後乃後宮尊長,我雖身為皇後,也還是要時常向太後請教的。”


    太後見皇後謙虛,便也不再多說。


    趙佶見太後心情好轉了些,說:“後麵一段時間,皇上肯定有的忙了。我再宮中逗留許久,也該去迴杭州行宮了。”


    太後聽趙佶說要走,挽留道:“不多待幾天?”


    皇後道:“太上皇何不多陪陪太後,也讓我們晚輩有機會多孝敬您?”


    太上皇多待十天半月的都不打緊,關鍵是怕挨著皇上的眼,讓皇上內心覺得不安定。


    皇上思考著:“現在天下大定,百官皆臣於朕,若能將太上皇迎迴宮中,豈不更顯得自己豁達與孝敬?這點底蘊和底氣,自己應該要有!”


    於是,皇上開口道:“父皇,朕尋思著,南方多梅雨濕氣,您和其他姨母身子骨也都不再似壯年,朕想迎請你們迴宮長住,您意下如何?”


    太上皇尋思皇上這是看自己無欲無求,要向自己伸出橄欖枝,也做樣子給天下臣民看,如果自己拒絕,隻怕忤逆了皇上的聖意。


    太上皇也是做過皇上的,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於是便不假意推辭,迴複說:


    “皇上真是有心了!我一定多多專研書畫,發揮餘熱,爭取為大宋文化做出一定的貢獻!”


    太上皇這樣說的意思很明確,自己無心權勢,隻願醉心搞文藝,讓皇上放一百個心。


    皇上突發奇想,道:“國子監文藝院正缺一位院長,父皇可有興趣謙任?”


    放在任何朝代,堂堂太上皇去當一位學院院長,肯定是要自慚形穢或者被人貽笑大方的。


    但大宋民風開放,特別是文藝氣息濃厚,若能有一位曾經的皇帝擔任此職,一定能促進百姓對文化的摯愛。


    加上趙佶書畫造詣頗高,也算是行業領軍人物,若趙佶自己不反對,那便是眾望所歸的好事情。


    太上皇趙佶心想:“國子監乃大宋最高學府,文藝院便是全國之精髓所在,匯聚了全國最頂級的行業佼佼者、最全麵書畫作品,還有最有潛力的莘莘學子。自己做了文藝院院長,那便是文藝界的皇帝!這不正是自己酷愛的事業嗎?”


    太上皇對到手的香餑餑不敢不要,點頭道:“自然樂意!”


    吳皇後恭維道:“太上皇統領文藝界,定能帶領大宋文化達到質的飛躍!”


    從此,大宋國子監多了一位文藝院院長。


    趙佶隱藏身份,對外隻稱“瘦金上人”。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趙佶換了新的崗位,到了新的領域,螢火驟然成皓月,以數十載光陰,帶領大宋文明走向更高峰。五年後,國子監祭酒告老不仕,趙佶總攬國子監……


    宮廷內部,關於趙佶和韋太後的問題,得到完美解決。吳皇後正式真正接手後宮,成就皇上最溫柔舒適的夜色。


    這一天,李清照得到救助,從個人方麵,挽救了文壇的損失;這一天,趙佶得到自己最愛的舞台,從國家和民族方麵,促進了文化的盛興!


    華燈初上,夜已黑,十二月的寒風帶著瑟瑟寒意,仿佛要凍殺一切暴露的害蟲!


    刑部大牢裏,油燈死氣沉沉地燃著,中間空地上,獄卒們圍著火盆子在烤火取暖。


    應天府衙門大牢被擠滿了新增犯人後,刑部大牢至也已經被塞滿,後來,除了重要犯人關押大牢,其他連坐犯人都被鎖在普通房間看押,等候處決。


    這時,外麵守門的獄卒一聲大喊:“宰相大人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