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能來給太後賀壽的,可都是三品以上大員和皇家的王爺們才有這種資格和榮幸,雖然第一眼對壽桃有些震驚,轉眼也就覺得不過爾爾罷了,嘩眾取寵!


    周圍幾個王爺和大人見著屈平,趕緊前來打招唿,簇擁著屈平,大家一齊往宮殿走去。


    屈平跟他們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說:“秦大人的壽桃可真夠出彩的。”


    一個王爺不屑地說:“有道是財不外露,他這是瞎顯擺!”


    “可太後她喜歡呢。”屈平說。


    大家都知道秦檜帶人彈劾過屈平,現在屈平不降反升,更是大權在握的親王,比一旁的閑散王爺要尊貴的多。所以,現在還不看清形勢,表達對秦檜的不恥,那就真是瞎了眼。


    “秦大人那是不走正道,故意使用些旁門左道的微末伎倆!”


    “就是,皇上在宮門接受禮物,就是不想讓大家聚在一起攀比,他這是頂風作案!”


    “就是,我們都是包裝嚴嚴實實的。這樣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大家七嘴八舌的聲討著,屈平瞅見前麵一個人慢慢走著,身影有些眼熟,便暫時告辭身邊的眾位,拉著趙萍兒快步追上前麵那人。


    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皇家宮殿,敢堂而皇之拉著夫人小手的,估計也就隻有屈平了。眾人也隻能視若不見,非禮勿視也。


    “誰呀?”趙萍兒小聲問。


    “寧夏王!”屈平朝前麵那人喊道。


    那人迴過身,果然是李昌佐。李昌佐原地等著屈平,臉上並無驚喜,跟屈平打招唿:“襄親王。”


    屈平走上前開玩笑道:“寧夏王怎麽獨自一人,也不帶個王妃,是不知道怎麽選嗎?”


    趙萍兒向李昌佐點了點頭,便算打招唿。


    李昌佐咧嘴皮笑肉不笑,說:“說笑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省得麻煩。”


    屈平看出李昌佐興致不高,問:“怎麽啦,心不在焉的?”


    “沒什麽,還沒恭喜王爺高升呢。”


    “那就改日咱們喝兩杯?”


    “好。”李昌佐心中苦澀,你是飽漢子不知我餓漢子饑啊!我心裏的苦,又能向誰訴說,說了誰又能切身體會?


    屈平問:“寧夏王進京有幾日了?”


    “沒幾日,兩日。”


    “來了怎麽不上兄弟那裏坐坐?”


    李昌佐愣了一下,說:“也是這一兩日才知道你是更上一層樓。”


    屈平不疑有他,道:“你一個人進京的?”


    “有護衛。”


    “你在京中也沒有別的朋友,沒事就上我那兒去,咱們也算是生死交情了,可別見外。”


    李昌佐稍稍感動,自己在京中確實沒朋友,即便放眼大宋,自己也沒幾個朋友吧?


    李昌佐答應道:“那可說好了,別讓我吃閉門羹。”


    屈平見他心情稍微好了些,也大概猜到了李昌佐所憂為何事,說:“人挪活,樹挪死。你要看開點,看長遠些,別總在自己一畝三分地裏坐井觀天。”


    李昌佐見屈平看穿了自己心事,歎氣道:“哎!改日到兄弟我那兒,咱們邊喝邊聊。”


    屈平拍了怕他的肩膀,以示安慰,轉而說:“看見剛剛過去的那個大桃子了嗎?秦檜送給太後的。拉風吧?”


    李昌佐想起秦檜在自己麵前作威作福狐假虎威的樣子,心裏就不爽,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沒想到王安石宰相的這句詩,還可以描述李昌佐此刻對於權勢更迭的心情。


    “看本王來個桃子摘桃!”屈平接口道。


    李昌佐對大宋朝廷中央內部的問題所知甚少,問:“怎麽猴子偷桃?”


    “你且耐心觀看就是!”屈平道。


    李昌佐哀怨道:“要不是我讓秦檜得逞,他也不會有今天地位,也就不會害了王爺你了。”


    趙萍兒搶著說:“命中有時終須有,要不是如此,也不會因禍得福呀!”


    由趙萍兒說出不責怪的話,才能更好的體現屈平根本就沒在意此事,好讓李昌佐不要想多了。


    屈平道:“還要感謝你呢,哈哈!”


    三人聊著聊著,前麵便是舉辦宴席的宮殿了。


    殿外已經聚集了好些個王侯將相,雖說殿門打開著,但是沒有領頭人帶著進殿,大家都不好意思自己先進去。


    皇上和太後他們,肯定是等大家來齊了,才會壓軸登場。


    屈平見著殿外徘徊這許多人,有韓世忠、劉琦等人,還有自己嶽父大人淮南王,上前跟向淮南王打招唿:“嶽父大人,大家怎麽都在外麵站著?”


    “父王。”趙萍兒叫了一聲淮南王。


    李昌佐也跟大家客氣地打招唿。樂樂文學


    趙萍兒生母早就不在,淮南王今日也是獨自前來赴宴。如今屈平爵位還要高出他這個跟皇家血脈一家的實打實的親王,他自然也擺不起架子,反而稱唿屈平“襄親王”。


    淮南王道:“襄親王,大家在等一個領頭人,才好一齊進入。”


    屈平聽嶽父這樣稱唿自己,顯得生分,說:“嶽父大人這樣稱唿我可不好。”


    趙萍兒笑道:“父王,您就叫他名或字都成,如果你喜歡,叫小屈也成!”


    “胡鬧!”淮南王佯怒道,“怎可如此失禮!你真是越來越沒規矩了!”


    屈平說:“您才是長輩,在家自然以您為尊。”


    屈平意思已經很明確,隻要不是朝堂公務之上,還是以家中長幼分尊卑。


    淮南王十分樂意接受,便說:“現在你來了,就帶大家一起進去吧!”


    屈平看大家也都站累了,便招唿大家:“各位王爺、大人們,都一起吧!”


    大家樂見其成,樂嗬嗬地跟在屈平後麵進殿。


    屈平小聲問淮南王:“嶽父大人,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這麽重大的宴席,沒有經驗。皇上和太後沒邀請我們進入呢,我這樣會不會有失分寸?”


    “不會!其實誰什麽時候來就可以什麽時候進去,隻是大家不好意思,喜歡謙讓。”淮南王解釋道。


    屈平這才放心,不然自己這一招唿,本來太後就跟自己有齟齬,別再雪上加霜就好。


    從剛才大家站的地方,上到宮殿裏,需要經過九層台階。


    屈平走在上麵,迴頭往後掃了一眼,還是沒見著忽圖剌,心中失落,心想他不會有事來不了了吧,那自己這場戲如何演?


    上了殿,早有一排內侍恭候在旁,等著接待每一位來賓入席。


    每個人的座次都是根據地位和名望排列製定的,大王坐前排,小王坐後排,這叫排排坐、吃果果。


    階級,無處不在,也不可能不在。隻要是群落關係,哪怕是動植物,也有尊卑秩序,無規矩則不成方圓。


    規矩用好了,就形成一個圓球,可以一往無前。規矩用不好,還是一個球,誰都想滾蛋。


    屈平的座位,當然是在左邊第一排第一個。


    大殿裏,座位分左右各三列,豎著放置,每列十座,每座也可納二人,共計六十座。再往上,有一個小平台,左右各兩座。最上方尊位,左右兩座,橫著放置,顯然是給太皇太後和皇上皇後坐的。


    兩個尊位中間,擺放著秦檜送給太後的百福金桃,分外亮眼。


    給太後慶生,那可是大事要務,誰都不敢耽誤馬虎。大家也基本上都是掐著時間往宮裏趕,去早了幹等,去晚了失禮。


    屈平坐下半刻鍾左右,受邀請的各位王公大臣們便基本到齊。


    李綱坐在屈平下手,左邊這裏坐到都是文武大臣,對麵右邊坐的是皇親國戚們。


    屈平幾次抬頭向後看,都沒見著忽圖剌人影。


    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還以為屈平在找他們呢,自信地起身向屈平迴應。運氣好的,可以得到屈平點頭迴禮;運氣不好的,屈平都沒注意到他,他這才明白,自己是表錯情了,襄親王根本就不是在跟自己打招唿呢!


    秦檜帶著夫人坐在後麵,見屈平頻頻向後方探視,不敢抬頭與他對視。


    李綱見屈平頻頻迴頭,問:“王爺找誰呢?”


    “蒙國公。”


    李綱也向後麵看了看,道:“確實不曾見。找他有事?”


    “大事。”屈平簡單的迴道。


    差不多午時,賓客們業已基本來及,隻差忽圖剌。


    這時內侍殿前官宣道:“皇上、太上皇、太後、皇後、貴妃駕到!”


    眾臣起立,再跪稱:“恭迎聖駕!”


    太上皇趙佶和韋太後並坐於左側尊位,皇上趙構和吳皇後坐於右側桌位。潘貴妃、刑貴妃、娜妃對坐與下方兩排桌位。


    “眾愛卿平身!”皇上讓大家起了身,落了座,“今日太後壽辰,眾位愛卿賞臉前來,甚至是不遠千裏萬裏,朕深感動。依太後懿旨,今日君臣同樂,共享盛宴,以祝天年!”


    群臣齊道:“祝太後萬福安康,壽比南山!”


    太後是不能壽與天齊的,隻有皇上才配得上與天同壽。


    韋太後迴謝眾臣:“今日雖是為哀家賀壽,卻也是哀家致謝諸位的盛宴!若非諸位卿家,齊心協力輔佐皇上,創下興盛偉業,便沒有今日大家融樂一堂!所以,這首先呢,得哀家向各位道一聲感謝。多謝諸位卿家!”


    太後說話時,沒有特意用言語和眼神感謝屈平這位直接助手。


    屈平注意到太上趙佶聽了太後的話,尷尬之色一閃而過,顯然他是對自己不善治國的能力和行為是感到愧疚的。


    趙佶特意找到屈平的目光,二人對視了一眼,趙佶還點了點頭,以示謝意。


    下麵有許多三朝元老,見著太上趙佶高坐上首,想起從前群臣一堂的時光,不甚唏噓。


    秦檜看著太上皇,內心激動,眼中甚至飽含淚水。太上皇也看到了秦檜,跟他點頭致意。秦檜更加激動了。


    皇上看出了部分人在觀察太上皇,便小聲對趙佶說:“父皇,您說幾句吧?”


    趙佶抿了抿嘴唇,點點頭,向大家道:“今日太後壽誕,你我共祝太後萬福安康!”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趙佶簡短兩句話說完,顯然是不想過多的吸引大家目光,而是將焦點還給趙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