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幸好耶律大旗身手了得,提防及時,幾下便將來箭紛紛撩撥開去。


    耶律大旗調轉馬頭,一邊退迴本方陣營,一麵威嚇道:“等本帥破了你的城,你就知道錯了!”


    城上軍民見耶律大旗被射得狼狽而逃,齊聲歡唿。


    知州大人也高興不起來。這位耶律大旗如果沒有兩把刷子,襄王爺也不會舉薦他做東北招討使,他也不會翻雲覆雨間拿下興慶府。


    不知道耶律大旗的刷子刷過來,自己能承受幾下?


    耿忠眺望著城下五六萬敵軍,心中早已慌亂,自己這三千官兵加上幾千熱心群眾,恐怕是螳臂當車!


    但,咱滿腹聖賢哲理,定會誓死守衛城池百姓,誓死捍衛皇權正統,絕不讓奸賊得逞,更不能讓敵人看低了自己的氣節!


    士可殺,氣節不能丟!


    如果今日戰死,希望皇上和百姓們,能記得自己的忠義!


    耿忠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隻等耶律大旗來攻。即便敵軍二十倍於自己,為了忠義,吾往矣!死也要對得起自己的姓名,耿忠,忠心耿耿!


    耶律大旗策馬迴到本方陣營,心情大壞,感覺在將士們麵前丟了麵子。耶律大旗令箭一揮,揮師攻向肇州城。


    這場戰爭,原本雙方就是實力懸殊。等耶律大旗的將士們跨過幹涸的護城河,搭上攻城梯時,戰鬥已經結束了三分之一。


    城上的宋軍軍民同仇敵愾,拚死抵抗。然而人力物力都有時盡,隻不過殺掉對方幾百人而已,耶律大旗的士兵們便已經強攻上了城頭,宣告戰鬥已經結束三分之二。


    眼看耶律大旗的將士攻上城樓,敗局已定。


    耿忠即便手無縛雞之力,然有一腔書生意氣和熱血。他奮然從地上撿起一把長劍,帶著幾個親兵殺向敵軍,旁邊的文官怎麽拉也沒拉住。


    戰鬥不到一個時辰就倉促收尾了。


    耶律大旗騎著高頭大馬,昂首挺胸地進入肇州城,接管肇州城,並下令張榜安民,對百姓秋毫無犯。他要告訴百姓們,自己是真的去清君側的,而不是為了自己一己私欲想當皇帝。


    另外一件重要事,就是讓耿忠大人親眼看看,自己的實力,足夠和張俊掰手腕。


    然而部將迴報:“耿忠大人已經自刎。”


    “他還真是梗啊!”耶律大旗歎了一口氣,命人將耿忠的遺體收拾幹淨,送還給他家人,並且交代做好撫恤工作。


    攻下肇州城,標誌著耶律大旗的魔掌已經伸得越來越遠,已經不可能收得迴來了,完全成了大宋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拔不快。


    耶律大旗從肇州降官那裏得知,張俊五萬軍馬,大概五日後就可抵達肇州。


    “將軍,宋軍有大炮,我軍要早準準備才是!”部將擔心地提醒道。


    這是橫亙在宋軍和自己部隊中間,唯一的不變的危險因素,或許就是決定戰鬥的砝碼。


    要拿下張俊,必須先想辦法拿下宋軍的大炮!


    耶律大旗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自己的軍隊服裝武器都是大宋統一編製,從外形上,根本分不出敵我。自己隻需留兩萬兵馬在城中,其餘四萬撤出至城外,假裝還沒攻打過肇州城,肇州還是原來的肇州。


    隻要想辦法將張俊或者張俊的大炮騙入城中,到時候豈不是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這個詭計實在是太妙了,耶律大旗不禁為自己的想法高興起來。他留下副將林通在城中假扮知州,自己率四萬大軍撤退至城東二十裏外。


    林通等耶律大旗撤出城外,派出一個前去假意向張俊求援,然後關閉了城門,靜待張俊率軍前來。


    張俊與手下大將楊沂中率領五萬精兵和十門大炮長途跋涉,在距離肇州還有一天路程的時候,前方探子迴報,帶迴來一個肇州城來的信使,說是城外百裏發現耶律大旗賊兵,肇州城守軍不足,請張俊將軍快馬加鞭前來搭救。


    張俊初來乍到,對東北的地勢、城防布局不熟悉、他向來人問明白了肇州城的情況之後,不疑有假,命楊沂中為先鋒,先率一萬人前去馳援,自己帶著大炮隨後便到。


    先鋒楊沂中率部跟著信使到了肇州城外,隻見城門半開,無人出入。


    信使說:“因為賊軍即將兵臨城下,知州大人已經下令禁止百姓出入了。”


    楊沂中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多年,時刻保持著警惕性。他望了望城頭稀稀拉拉的守軍,天空中灰雲低壓,有一種沉悶的感覺。


    信使催促道:“將軍,入城吧。”


    楊沂中說:“你迴城吧。賊軍自東麵來,我率軍前去城東駐防。”


    信使不敢再多說,怕露出馬跡,惹楊沂中懷疑。反正耶律大旗要是的張俊和大炮,他楊沂中進了城沒有什麽用,還免得被他發現城中蛛絲馬跡。


    信使說:“也好,那我迴城稟告大人。我們在城中為將軍和將士們準備夥食,聊表心意。”


    “不用了,我們帶了口糧,會自己埋鍋造飯的。”楊沂中直接拒絕了。


    既然如此,信使使命也算完成了,便悻悻地告辭迴城。追書看


    城中林通聽說了信使迴報,對楊沂中不禁高看起來,此人竟然如此謹小慎微!


    到了晚上,林通派人往城東楊沂中的陣地送去幾車食物,順便觀察楊沂中的排兵布陣。


    楊沂中見城中送來食物,心道,說了不要,幹嘛還送來?


    來人說,知州大人一向仁愛,想給大夥兒改善夥食。


    楊沂中迴絕道:“將士們行軍在外,自然有統一規定,衣食住行,都得按規矩來。即便是本將和烈國公,都不例外!你們將食物拉迴去,分給城裏的守軍或者幫忙的百姓們吧!”


    送食物的人沒辦法,楊沂中簡直是鐵板一塊,隻好有原封不動地將食物拉迴城中,然後向林通複命。


    林通頓感壓力山大,楊沂中油鹽不進鐵板一塊,根本無法從他身上找到突破口。


    林通又問:“宋軍軍營內的布防,你們可有探明?”


    “迴稟將軍,我們連宋軍陣營都沒進去,就被趕迴來了。”


    “豈有此理!”林通叫罵了一聲,又吩咐道:“張俊大部隊明日才能到,你趕緊悄悄潛出城,向將軍匯報這邊的情況,請示將軍,是否要前後夾擊楊沂中?”


    “得令!”


    林通登上東麵的城樓,看著城外五裏楊沂中軍營中的燈火,心中計算著敵營內的布防。


    如果林通能跟耶律大旗前後夾擊楊沂中,必定能穩穩地吃掉楊沂中。


    耶律大旗聽完密報,考慮到張俊和大炮都沒入翁中,現在冒然出擊楊沂中部,便打草驚蛇了,以後就更沒有機會對付張俊和他的大炮了。


    所以耶律大旗決定,暫時放楊沂中一馬,繼續布好口袋,這麽張俊和那十門大炮。


    林通等到半夜,收到了耶律大旗的迴複,歎了一口氣,暗道可惜。


    碗裏的不能吃,那就等著鍋裏的吧!


    第二日,將近中午,陰暗了一天一夜的天空,終於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天空中,時不時的還響起轟隆隆的夏雷。


    張俊部踏著泥濘的道路,也終於抵達了肇州城外。


    林通扮作知州耿忠,帶著十幾人,在西門外恭候張俊大駕。


    張俊也不認識耿忠,更不認識林通,聽肇州的官員稱唿林通為“耿忠耿大人”,便自然將他認作了耿忠。


    “耿忠”派人給張俊撐著傘,接到城門下,說道:“烈國公辛苦了,下官肇州知州耿忠,在此恭迎期盼國公大人多時。”


    張俊拍了拍戰甲上的雨水,取下頭上的盔甲捧在手上,望了望陰霾的天空,道:“原來是耿大人。現在肇州城的情況怎麽樣?賊軍可有出現?”


    “賊軍行軍哪有國公大人這樣雷厲風行、無可阻擋?加上馬上就要下暴雨了,他們肯定躲在哪裏避雨了!”林通說道。


    張俊隨口道:“耿大人對賊軍還挺有研究嘛?”


    “哪裏哪裏,下官猜的。賊性嘛,都是一個樣。恃強淩弱。”


    “那你就錯了,他們可不是一般的賊!”張俊糾正道,“他們是竊國之賊!”


    林通趕緊道:“是是是,國公大人教導的極是。大人,現在雨下這麽大,您帶將士們,還有大炮,一起進城吧。下官擔心,大炮淋濕了,恐怕就不靈了。”


    張俊想了想,說:“也好。”


    林通正在竊喜之時,卻聽張俊又道:“大炮有油布包著,隻要不是狂風暴雨,倒也不怕。還是將大炮先安置在城東楊將軍營內,以防賊軍突然來襲。”


    林通失望道:“可是,城中也需要布防,何不將大炮置於城樓,這樣也穩妥。”


    “本帥是來剿除賊寇的,而不是來守城的!”張俊說完,對身旁的一位部將道,“關將軍,你帶我部人馬及大炮前去楊沂中軍營。本帥到了這裏,不進城,顯得太不給知州大人麵子了。”


    林通不好意思道:“哪裏哪裏,下官還要向國公大人請教城防布局呢。”


    關將軍領命,指揮兵馬帶著十門大炮,前去楊沂中軍營迴合。


    張俊則帶著十餘名親衛,跟林通進城。


    林通說:“下官已在府衙內備下十餘桌酒菜,原本想著,還不夠犒勞國公您和部將們呢,現在看來是,大大的浪費了。”


    張俊教訓道:“本帥是來打仗的,不是來喝酒吃肉的。這種虛頭巴腦的事,你還不如把精力,多多放在怎麽布置城防,怎麽刺探敵軍軍情,怎麽妥善城中及城周百姓,這些事情上!”


    “下官知錯了。沒想到國公大人,不但給下官上了一堂軍事課,還上了一堂思想課。下官定會時刻牢記的。”


    張俊繼續賜教道:“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興,文武迭用。你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裏嗎?”


    這可難倒林通了,他本來就不是讀書人,更不是科舉出身,哪裏懂得那麽多的之乎者也。


    林通抓耳撓腮,支支吾吾道:“《禮》?《春秋》?《論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屋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屋屈並收藏穿越大宋重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