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趙構皇帝看完秦檜關於鄭氏兄弟的奏折,站起來,氣憤地將折子扔在書桌上,折子在桌麵“嘣”的彈了一下,又“啪”的掉在地上。
秦檜低頭偷瞄著,心中冒上來一絲得意。
趙構氣道:“襄王怎麽用人如此不察,這等為患多端、賊心不改的海盜,怎麽也能保薦到靖海司?太讓朕失望了!”
“朕許他權宜行事,可沒讓他胡作非為、任意妄為,不計後果!”趙構心說。
秦檜虛情假意說:“人心隔肚皮,或許是鄭氏兄弟隱藏得太深,英明睿智如襄王,也被他們給蒙騙了。”
“哼!還好你們將這把火撲滅得及時,否則肯定養虎為患、為禍未來!鄭慶既然已死,鄭廣便收監天牢吧!”趙構說。
“按律法辦嗎?”
趙構冷言重複道:“朕說,收監天牢,等襄王迴京,再做處理!”
秦檜趕緊低頭道:“臣遵旨。”
“靖海司的人,沒有人為他倆求情吧?”
“沒有。”
趙構點點頭說:“看來海盜出身的他們,人緣並不怎樣。”
“臣認為,是因為法理大過人情。靖海司的其他人都是知法守法的人,怎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替此奸惡之二人求情?”秦檜說。
他先要將鄭氏兄弟孤立出來,說明他們的賊性難改,反而突出屈平的用人不當。
趙構想起秦檜幾次說表揚的曾彪大人,道:“這次刑部主事曾彪做事得體,可擢升為員外郎。叫他勤勉為公,朕會繼續關注他的。”
“臣替曾大人謝過皇上。”秦檜瞄了一眼皇上,見他心情還行,便道,“曾大人在福建路,聽說了一些關於襄王的事情……”
“哦?是嗎?朕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說來聽聽,什麽好事情?”趙構高興地坐下道。
雖說鄭氏兄弟的案子,是屈平一時疏忽,但是不能抹除他在趙構心目中的信任和重要地位。能聽到有關屈平千裏萬裏之外的消息,趙構還是很期待的。
秦檜說:“聽三佛齊的商人傳言,襄王幫助三佛齊女王登位,並在三佛齊設立了駐軍基地,派駐了三千名將士,還有四門大炮。”
趙構不及多想,笑道:“不錯啊……”
“皇上,襄王幫助三佛齊女王登位,確實為大宋獲得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友邦。可是,您再細想,細思極恐啊!”秦檜道。
趙構收斂起笑容:“為什麽細思極恐?”
秦檜說:“皇上,您想,軍隊,自古以來是什麽?是謀取天下的利器啊!襄王在遙遠的南洋派駐三千將士,還有四門大炮,足以橫掃南洋各國了!萬一襄王……”
說道這裏,秦檜故意止住不言,讓皇上自己先想。
“你想說什麽?”趙構問。
秦檜說:“臣惶恐,臣不敢說。”
趙構喝道:“說!”
秦檜請求道:“皇上赦臣無罪,臣才敢說。”
“但說無妨!”
“迴皇上,不是臣要構陷襄王,臣隻是擔心,襄王攜家帶口、攜國之重器,派軍遠駐番外,扼守要道。萬一他有異心,皇上您是鞭長莫及啊!”秦檜苦口婆心道。
趙構看著秦檜,麵色一陰。
秦檜低下頭,尋思著,皇上是要怪自己多嘴多心嗎?自己是不是太急了,沒掌握火候時辰?
卻聽趙構說:“愛卿為朕多了個心眼,說得也不無道理。難怪,朕尋思襄王為什麽不帶郡主夫人母子,單單帶著他的第一個夫人!如果愛卿顧慮成真,朕不得不防啊!”
秦檜說:“皇上,臣是不是多嘴了?”
“大宋現在是家大業大,由不得朕不多心,隻怕到時悔之晚矣!”趙構沉著臉說。
秦檜知道屈平樹大根深,想要直接砍倒屈平是不可能的,隻有先從他的旁枝散葉招手,一點點剪除屈平的羽翼,最後扳倒屈平,得報當年刺頰之恨。
秦檜說:“襄王為皇上、為朝廷勞苦功高,要懷疑襄王的忠誠,是有待商榷的。”秦檜說完話鋒一轉,“但是,有些人,是忠於皇上您,還是忠於襄王,就不可知了!”
趙構品味著秦檜的話語,屈平輔佐自己登基以來,走南闖北,建立巨大功業的同時,也為他自己積累了無數人脈,像李昌佐、忽圖剌,甚至段正興等人,這些獨霸一方的王公們,哪個不是跟屈平稱兄道弟的?還有嶽飛、魯忌,都是屈平曾經結拜過的兄弟,就連劉光世,也視屈平為莫逆之交。反倒自己堂堂天子,成了作壁上觀之人。
趙構用兩個手指一下一下地輕輕敲擊著桌麵,秦檜的心跟著一上一下,忐忑不安。
“皇上……”秦檜見皇上久久不語,試探著問。
“會之說的沒錯,朕要把那些隻知襄王、不知有朕的人,統統找出來!”趙構下決定說。老祖宗趙匡胤說得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朕不能容許這種人存在!
秦檜自證說:“臣自迴朝以來,從無拉幫結派,不怕得罪誰,隻願為皇上作開路先鋒,掃清障礙!”
趙構問:“愛卿有何良策,既能掃清虱子,又不傷筋動骨?”
秦檜細思一番,道:“臣鬥膽,以襄王暗使秦漢殺害先帝,枉顧君恩,自驕自縱,海外駐兵意圖不軌等為罪名,暫削其爵位,待襄王迴朝後,再做清查。”
趙構聽完愣了一下,道:“暗使秦漢殺害先帝這一條,太重了吧?這可是死罪,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朕覺得還是不要列這一項罪證。況且穆國公嶽飛迴京告訴朕,當時襄王是讓秦漢找機會救下先帝,而不是殺了他。朕要的,隻是以削襄王之爵位為名,引出朝中隻知襄王不知有朕的大臣。”
秦檜有些失望,道:“臣明白了。皇上,如果襄王、穆國公跟先帝之死都沒有關係,那張憲將軍之死,臣難逃其咎!”
“張憲刺殺你在先,然後不幸被毒鼠噬咬而亡,與愛卿關係不大,你就不用過分自責了。”
“謝皇上!自張將軍不幸身亡,臣每日懊悔愧疚……”秦檜借機讓皇上開金口,讓自己撇清出張憲之死有關。
趙構與秦檜決意好,明日朝堂之上,借秦檜及部分諫官之口,彈劾屈平,削其封爵。
秦檜離開皇上的禦書房,吳皇後剛好帶著身邊宮女給皇上送來茶點。
吳皇後望了一眼遠去的秦檜的背影,進了禦書房,對趙構說:“皇上,還在忙呢,要注意勞逸結合!”
趙構起身迎接吳皇後,說:“皇後怎麽有空來了?”
“臣妾不來,難道老是讓皇上跟秦尚書膩在一起?”
“皇後還吃尚書大人的醋啊,哈哈。朕答應你,這幾天,都膩在你那裏!”趙構笑道。
吳皇後卻說:“皇上,娜妃那裏,你可別忘了去。”
趙構說:“別人恨不得弱水三千,朕隻取你這一瓢,你倒好,讓朕雨露均沾!”
“這其中的意義,皇上難道不明白?”
趙構哪裏會不明白,皇後為了維係後宮和諧,甚至是天下太平,甘願與所有後妃平分秋色,這等胸懷,古今少有。
趙構感激說:“朕當然明白。皇後你果真是母儀天下、後宮之正!”
次日早朝,嶽飛在殿前碰上他的妻伯李綱,李綱看樣子是站在殿前專門等著他的。
嶽飛走近了對李綱行禮道:“王爺。”
李綱趁周圍人少,低聲問:“你迴京第一時間就火急火燎地趕去宮裏,皇上問你什麽了?”
“皇上問我關於先帝被害一案。”
“你是怎麽說的?”
“據實說的,我告訴皇上,襄王讓秦漢見機行事救出先帝。怎麽了?”
李綱歎了口氣,說:“唉!你還是太年輕。在軍事上,你是一把利劍;但是在政治上,你……就是一根破銅爛鐵!你應該先來見我的。”
嶽飛見李綱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不解地問:“這件事,還有什麽深究的嗎?”
“唉,進殿吧!”李綱搖頭歎氣,見人多了起來,便轉身邁進大殿。
嶽飛愣在殿前,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他見到秦檜過來,還與他笑著抱拳作揖行了禮。
殿前官唱班過後,新晉刑部員外郎曾彪奏道:“啟稟皇上,靖海司下屬兩位靖海使,鄭廣鄭慶兄弟,藐視朝廷綱紀,公然違抗召令,且武力抗法,經查實,證據確鑿。此二人原本是多年為惡一方的海盜,被襄王招降後,不思悔改,理應重處!”
趙構開口歎道:“襄王,這迴是用人失察啊!”
秦檜唱起紅臉道:“襄王雖有失察之嫌,所幸此事尚未造成極端惡劣後果。”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秦愛卿言之有理。但此事,希望能給襄王提個醒。”趙構說。
李綱暗裏尋思,此事或許屈平難逃其咎,但是皇上和秦檜同時公然在朝廷上趁屈平不在而非議他,會不會還有別的深意?
曾彪又奏道:“從三佛齊來的商貿使者說,襄王在三佛齊要了一塊駐地,安置了三千將士,還有四門大炮。襄王攜帶家眷出海,遲遲未歸,不知此意為何?臣細想之下,深以為恐!”
曾彪說完,群臣愕然。
自古以來,擁兵自重都是皇家大忌,即便是私藏一定數量的鎧甲刀箭,也是重罪。屈平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海外駐兵,究竟是何用意?光這一條,就不免讓人遐想。
李綱意識到這個話題的嚴重,趕緊向皇上說:“皇上,襄王應該是為朝廷深謀遠慮。皇上特賜襄王代聖出巡,有權宜行事之權。現在襄王尚在海外,我們不能妄加非議!”
趙構靜觀其變,不作評述,自有人接李綱的話。
有言官早就被秦檜授意,出列道:“微臣有本彈劾襄王!”
此言一出,不部分人紛紛側目看著他,簡直是匪夷所思。記得建炎初年,有人彈劾屈平,便被發配到偏遠不毛之地了。
這位言官大人,他有何天大的勇氣、和確鑿的證據,膽敢彈劾襄王屈平?
</p>
趙構皇帝看完秦檜關於鄭氏兄弟的奏折,站起來,氣憤地將折子扔在書桌上,折子在桌麵“嘣”的彈了一下,又“啪”的掉在地上。
秦檜低頭偷瞄著,心中冒上來一絲得意。
趙構氣道:“襄王怎麽用人如此不察,這等為患多端、賊心不改的海盜,怎麽也能保薦到靖海司?太讓朕失望了!”
“朕許他權宜行事,可沒讓他胡作非為、任意妄為,不計後果!”趙構心說。
秦檜虛情假意說:“人心隔肚皮,或許是鄭氏兄弟隱藏得太深,英明睿智如襄王,也被他們給蒙騙了。”
“哼!還好你們將這把火撲滅得及時,否則肯定養虎為患、為禍未來!鄭慶既然已死,鄭廣便收監天牢吧!”趙構說。
“按律法辦嗎?”
趙構冷言重複道:“朕說,收監天牢,等襄王迴京,再做處理!”
秦檜趕緊低頭道:“臣遵旨。”
“靖海司的人,沒有人為他倆求情吧?”
“沒有。”
趙構點點頭說:“看來海盜出身的他們,人緣並不怎樣。”
“臣認為,是因為法理大過人情。靖海司的其他人都是知法守法的人,怎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替此奸惡之二人求情?”秦檜說。
他先要將鄭氏兄弟孤立出來,說明他們的賊性難改,反而突出屈平的用人不當。
趙構想起秦檜幾次說表揚的曾彪大人,道:“這次刑部主事曾彪做事得體,可擢升為員外郎。叫他勤勉為公,朕會繼續關注他的。”
“臣替曾大人謝過皇上。”秦檜瞄了一眼皇上,見他心情還行,便道,“曾大人在福建路,聽說了一些關於襄王的事情……”
“哦?是嗎?朕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說來聽聽,什麽好事情?”趙構高興地坐下道。
雖說鄭氏兄弟的案子,是屈平一時疏忽,但是不能抹除他在趙構心目中的信任和重要地位。能聽到有關屈平千裏萬裏之外的消息,趙構還是很期待的。
秦檜說:“聽三佛齊的商人傳言,襄王幫助三佛齊女王登位,並在三佛齊設立了駐軍基地,派駐了三千名將士,還有四門大炮。”
趙構不及多想,笑道:“不錯啊……”
“皇上,襄王幫助三佛齊女王登位,確實為大宋獲得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友邦。可是,您再細想,細思極恐啊!”秦檜道。
趙構收斂起笑容:“為什麽細思極恐?”
秦檜說:“皇上,您想,軍隊,自古以來是什麽?是謀取天下的利器啊!襄王在遙遠的南洋派駐三千將士,還有四門大炮,足以橫掃南洋各國了!萬一襄王……”
說道這裏,秦檜故意止住不言,讓皇上自己先想。
“你想說什麽?”趙構問。
秦檜說:“臣惶恐,臣不敢說。”
趙構喝道:“說!”
秦檜請求道:“皇上赦臣無罪,臣才敢說。”
“但說無妨!”
“迴皇上,不是臣要構陷襄王,臣隻是擔心,襄王攜家帶口、攜國之重器,派軍遠駐番外,扼守要道。萬一他有異心,皇上您是鞭長莫及啊!”秦檜苦口婆心道。
趙構看著秦檜,麵色一陰。
秦檜低下頭,尋思著,皇上是要怪自己多嘴多心嗎?自己是不是太急了,沒掌握火候時辰?
卻聽趙構說:“愛卿為朕多了個心眼,說得也不無道理。難怪,朕尋思襄王為什麽不帶郡主夫人母子,單單帶著他的第一個夫人!如果愛卿顧慮成真,朕不得不防啊!”
秦檜說:“皇上,臣是不是多嘴了?”
“大宋現在是家大業大,由不得朕不多心,隻怕到時悔之晚矣!”趙構沉著臉說。
秦檜知道屈平樹大根深,想要直接砍倒屈平是不可能的,隻有先從他的旁枝散葉招手,一點點剪除屈平的羽翼,最後扳倒屈平,得報當年刺頰之恨。
秦檜說:“襄王為皇上、為朝廷勞苦功高,要懷疑襄王的忠誠,是有待商榷的。”秦檜說完話鋒一轉,“但是,有些人,是忠於皇上您,還是忠於襄王,就不可知了!”
趙構品味著秦檜的話語,屈平輔佐自己登基以來,走南闖北,建立巨大功業的同時,也為他自己積累了無數人脈,像李昌佐、忽圖剌,甚至段正興等人,這些獨霸一方的王公們,哪個不是跟屈平稱兄道弟的?還有嶽飛、魯忌,都是屈平曾經結拜過的兄弟,就連劉光世,也視屈平為莫逆之交。反倒自己堂堂天子,成了作壁上觀之人。
趙構用兩個手指一下一下地輕輕敲擊著桌麵,秦檜的心跟著一上一下,忐忑不安。
“皇上……”秦檜見皇上久久不語,試探著問。
“會之說的沒錯,朕要把那些隻知襄王、不知有朕的人,統統找出來!”趙構下決定說。老祖宗趙匡胤說得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朕不能容許這種人存在!
秦檜自證說:“臣自迴朝以來,從無拉幫結派,不怕得罪誰,隻願為皇上作開路先鋒,掃清障礙!”
趙構問:“愛卿有何良策,既能掃清虱子,又不傷筋動骨?”
秦檜細思一番,道:“臣鬥膽,以襄王暗使秦漢殺害先帝,枉顧君恩,自驕自縱,海外駐兵意圖不軌等為罪名,暫削其爵位,待襄王迴朝後,再做清查。”
趙構聽完愣了一下,道:“暗使秦漢殺害先帝這一條,太重了吧?這可是死罪,在沒有確切證據之前,朕覺得還是不要列這一項罪證。況且穆國公嶽飛迴京告訴朕,當時襄王是讓秦漢找機會救下先帝,而不是殺了他。朕要的,隻是以削襄王之爵位為名,引出朝中隻知襄王不知有朕的大臣。”
秦檜有些失望,道:“臣明白了。皇上,如果襄王、穆國公跟先帝之死都沒有關係,那張憲將軍之死,臣難逃其咎!”
“張憲刺殺你在先,然後不幸被毒鼠噬咬而亡,與愛卿關係不大,你就不用過分自責了。”
“謝皇上!自張將軍不幸身亡,臣每日懊悔愧疚……”秦檜借機讓皇上開金口,讓自己撇清出張憲之死有關。
趙構與秦檜決意好,明日朝堂之上,借秦檜及部分諫官之口,彈劾屈平,削其封爵。
秦檜離開皇上的禦書房,吳皇後剛好帶著身邊宮女給皇上送來茶點。
吳皇後望了一眼遠去的秦檜的背影,進了禦書房,對趙構說:“皇上,還在忙呢,要注意勞逸結合!”
趙構起身迎接吳皇後,說:“皇後怎麽有空來了?”
“臣妾不來,難道老是讓皇上跟秦尚書膩在一起?”
“皇後還吃尚書大人的醋啊,哈哈。朕答應你,這幾天,都膩在你那裏!”趙構笑道。
吳皇後卻說:“皇上,娜妃那裏,你可別忘了去。”
趙構說:“別人恨不得弱水三千,朕隻取你這一瓢,你倒好,讓朕雨露均沾!”
“這其中的意義,皇上難道不明白?”
趙構哪裏會不明白,皇後為了維係後宮和諧,甚至是天下太平,甘願與所有後妃平分秋色,這等胸懷,古今少有。
趙構感激說:“朕當然明白。皇後你果真是母儀天下、後宮之正!”
次日早朝,嶽飛在殿前碰上他的妻伯李綱,李綱看樣子是站在殿前專門等著他的。
嶽飛走近了對李綱行禮道:“王爺。”
李綱趁周圍人少,低聲問:“你迴京第一時間就火急火燎地趕去宮裏,皇上問你什麽了?”
“皇上問我關於先帝被害一案。”
“你是怎麽說的?”
“據實說的,我告訴皇上,襄王讓秦漢見機行事救出先帝。怎麽了?”
李綱歎了口氣,說:“唉!你還是太年輕。在軍事上,你是一把利劍;但是在政治上,你……就是一根破銅爛鐵!你應該先來見我的。”
嶽飛見李綱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不解地問:“這件事,還有什麽深究的嗎?”
“唉,進殿吧!”李綱搖頭歎氣,見人多了起來,便轉身邁進大殿。
嶽飛愣在殿前,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他見到秦檜過來,還與他笑著抱拳作揖行了禮。
殿前官唱班過後,新晉刑部員外郎曾彪奏道:“啟稟皇上,靖海司下屬兩位靖海使,鄭廣鄭慶兄弟,藐視朝廷綱紀,公然違抗召令,且武力抗法,經查實,證據確鑿。此二人原本是多年為惡一方的海盜,被襄王招降後,不思悔改,理應重處!”
趙構開口歎道:“襄王,這迴是用人失察啊!”
秦檜唱起紅臉道:“襄王雖有失察之嫌,所幸此事尚未造成極端惡劣後果。”
“智者千慮或有一失,秦愛卿言之有理。但此事,希望能給襄王提個醒。”趙構說。
李綱暗裏尋思,此事或許屈平難逃其咎,但是皇上和秦檜同時公然在朝廷上趁屈平不在而非議他,會不會還有別的深意?
曾彪又奏道:“從三佛齊來的商貿使者說,襄王在三佛齊要了一塊駐地,安置了三千將士,還有四門大炮。襄王攜帶家眷出海,遲遲未歸,不知此意為何?臣細想之下,深以為恐!”
曾彪說完,群臣愕然。
自古以來,擁兵自重都是皇家大忌,即便是私藏一定數量的鎧甲刀箭,也是重罪。屈平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海外駐兵,究竟是何用意?光這一條,就不免讓人遐想。
李綱意識到這個話題的嚴重,趕緊向皇上說:“皇上,襄王應該是為朝廷深謀遠慮。皇上特賜襄王代聖出巡,有權宜行事之權。現在襄王尚在海外,我們不能妄加非議!”
趙構靜觀其變,不作評述,自有人接李綱的話。
有言官早就被秦檜授意,出列道:“微臣有本彈劾襄王!”
此言一出,不部分人紛紛側目看著他,簡直是匪夷所思。記得建炎初年,有人彈劾屈平,便被發配到偏遠不毛之地了。
這位言官大人,他有何天大的勇氣、和確鑿的證據,膽敢彈劾襄王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