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俊豎起耳朵聽著,他心裏有些緊張,文化這可是自己的大難關。襄王說保證自己得勝,不知有何良策?
暹羅王心想:“大宋是文明之邦,暹羅跟他們大宋比,無異於小巫見大巫;再者,李俊已經表現的這麽優秀,過三關如手到擒來,這萬一在最後一關不慎失手,那自己豈不是後繼無人,公主又要繼續當大齡剩女了?”
因此,暹羅王經過權衡,說道:“大宋乃是文明千古之國度,本王就不再自取其辱了。希望以後,李公子能將中原文明,也在暹羅發揚光大!”
此舉倒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屈平原本想好的應對之策,卻無用武之地。
李俊聽完,終於鬆了氣寬了心。
屈平笑道:“恭喜國王,喜得駙馬!”
暹羅王跟著哈哈大笑,不勝歡喜。
李俊有些尷尬,此時一個長相美貌的姑娘捧著一束鮮花跑過來,嬌羞著低著頭,將花塞到李俊懷裏,然後又嬌羞地跑開了,消失在人群外。
李俊接著花,有些不知所措。這哪裏來的姑娘,也太不懂事了吧,我可是堂堂準駙馬,不是無知少女可以隨便表達心思的。
屈平眼前一亮,問暹羅王:“想必剛才那位……就是公主吧?”
暹羅王愉悅地說:“見笑了,見笑了。”
屈平朝李俊喊道:“李俊,剛才那位就是公主!怎麽樣,稱你心,如你意吧?”
李俊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看了看手中的鮮花,微風吹動,真香!
屈平一行人在暹羅王宮待了兩天,確立了兩國互利互信友好和約,基本確立了李俊和公主的親事。
但是李俊表示自己年長公主太多,實在是配不上公主殿下,另外還要護送王爺迴京,路途遙遠往來時間太長不說,甚至生死未卜也不一定。
屈平知道李俊一來是不想受約束,二來是因為他自身早就過了男歡女愛的年紀,早就沒了激情。
屈平正要再勸勸李俊,公主紅著眼睛說:“我等你,三年。如果三年你都沒迴來,我們的婚約就作罷!”
公主說完,便扭頭跑了,內心想必是傷心極了。
屈平歎了口氣,這不是自由戀愛的產物,自己真的不好說什麽。
暹羅王有些生氣,說:“你既然答應並完成了應試,就該遵照約定。我堂堂暹羅國王,雖然不是金口玉言,但也不是兒戲!”
屈平見暹羅王動怒,安撫道:“國王息怒。李俊隻是怕隨我這一去,到時候時間一長……你也知道,公主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怕耽誤公主的青春。”
李俊見屈平給自己使眼色,隻好不情願地說:“確實如此。”
暹羅王聽完稍稍消了氣,原來是替公主著想呢,看來我是誤會了。
暹羅王說:“那便等你三年,不,一年……一年半。如果你還沒迴來,就算你違約。”
李俊隻得先答應道:“多謝國王。”
屈平也道:“多謝國王體諒。我到了大宋境內,一定讓李俊早日迴來。你放心,李俊早一日成為暹羅女婿,也是早日給兩國友誼長存加深加固,你我雙方都是樂見其成的。”
暹羅王聽屈平這樣說,便為之前自己的態度表示道歉。
諸事已定,便到了告辭的時候了。
此去一別,孤蓬萬裏;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
屈平說:“在大城打擾國王這幾天,實在是不好意思。本王也是歸心似箭,早一日迴到大宋,也早一日讓李俊迴到您這裏。”
“不多住幾日,也好讓雙方增進感情?”暹羅王挽留道。
屈平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知國王之前答應的兩頭騎象,還能兌現嗎?”
暹羅王知道屈平留不住,便道:“早就為你們準備妥當,還專門配了兩名騎手為您掌繩,以免大象見了生人不聽話。”
“如此,真是多謝國王替我們想得周全!”屈平感謝道,“山不轉水轉,咱們後會有期。我們即刻便啟程。”
暹羅王讓人牽來了兩頭騎象,送屈平四人踩著梯子上到象背上。
屈平與莊偉一組,李俊與小黑一組,各組人前麵還坐著一個騎手。
騎象在騎手的掌控下,表現得十分溫順憨厚。
暹羅王讓人將路上所需食物和銀兩送上象背上掛著,雙方互道珍重。
就在大家準備開拔時,暹羅公主跑了過來,她看著李俊,想說又不知道說什麽。
李俊心中一軟,自己既然答應了應試,就應該有勇氣承擔責任,不然還算什麽敢作敢當的男子漢。
李俊從象背上跳下來,從脖子上解下一串吊墜,塞進公主手中,說:“等我!”
一旁的阿豪為這一刻的甜蜜歡喜,翻譯道:“公主殿下,李公子說他愛你,請你等他,一定不要放棄!”
李俊怒瞪了阿豪一眼,公主轉憂為喜說:“一路保重,我等你!”
李俊神情複雜了看了公主一眼,跳上象背,朝後麵的人揮了揮手,對屈平說:“王爺,再不走,我可要演不下去了。”最新
“你這哪是演,分明是真情流露。”屈平說完下令道,“走,出發!暹羅王,再見!”
阿豪則繼續留在大城,靠李俊的麵子,暹羅王給他安排了個芝麻官。阿豪心想者,等李俊這個大靠山迴來,自己就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了。
二象六人,風風光光地出了大城。
暹羅境內早就有過通報,一行人便一路暢通無阻地一路向北。也沒有蟊賊敢打他們的主意,因為看這耀武揚威的架勢,就不是好惹的主。
馬上就要到女王國,出了女王國,就算是迴到祖國懷抱了。
屈平心想,不知女王國有什麽秘密,能讓趙成章說得神乎其神。
就算他有天大的秘密,屈平也不想去探究,他隻想快些迴到大宋,見到自己的妻兒。
但是,天意總不遂人意。女王國的秘密,正在前方等著他。
在屈平到達女王國之前,因為天牢鼠疫事件,被趙構強壓下安然了一段時間的秦檜,又找了新的樂趣。
福建路知府大人給皇上上折子,說靖海司的兩位靖海使鄭廣鄭慶,自被襄王勸降,卻秉性難改,行為乖張,做事不守規矩,常常與沿岸官府意見不合,關係緊張。
此次,因福州轄內一個知縣大人,庇護自己的小舅子未歸出海貿易,被鄭氏兄弟當場截獲。
本來知縣大人和他的小舅子有錯在先,應該受到朝廷的製裁,壞就壞在,鄭氏兄弟目無王法,自行處決了知縣的小舅子,並且還打了知縣大人。
要不是知府大人碰巧巡訪到當地,撞見了此事,恐怕知縣大人都要被鄭氏兄弟打死。
本來這也不算一件多大的事,但是不知道怎麽被秦檜知道了。
秦檜將事態的性質嚴重化、擴大化,說知縣大人知法犯法,若以此不正綱紀,恐為他人效仿;鄭氏兄弟目無王法、匪性難改,也應該加以敲打懲戒,以絕後患。
皇上說這種小事情,你就照章辦事吧,但是切記不要將火燒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秦檜得了皇上口諭,便傳命福建知府將涉事者傳送來京詢問。
知縣大人自知法理難逃,第二天就收拾包袱親自北上自首去了。
但是鄭慶卻說自己是秉公執法,知縣知法犯法應受處罰,自己幹嘛要陪他走這一趟。
鄭氏兄弟違命不遵的消息傳到秦檜那裏,秦檜心道你真是地獄無門偏要闖,於是命曾彪親自南下捉拿鄭氏兄弟歸案。
這一下,性質就完全變了。
曾彪還在路上,知府大人好心對鄭廣說:“現在事情搞大了,你們還是自覺入京接受詢問吧,否則曾大人一到,問詢就變成審訊了。”
知府大人知道鄭氏兄弟二人是受屈平舉薦,也算是有背景的,因此特意好心提醒鄭氏兄弟。
鄭廣想想也是,不能給屈平臉上抹黑,讓別人說自己兄弟二人是受了襄王庇護,狐假虎威,藐視法紀。
與此同時,鄭廣想到逢年過節沒少給靖海司的領導們孝敬,便寫了信到靖海司,讓他們幫忙解釋解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鄭慶卻罵道:“都是你這個老東西亂說話,否則也不會有這麽多事!逢年過節,老子也沒少問候你吧?”
知府大人被罵,雖內心惱怒,卻麵帶歉意說:“本府據實稟報,何錯之有?”
“誰知道你有沒有在奏折裏說我們壞話?否則皇上怎麽會管這種小事情?”鄭慶不依不饒道。
鄭廣知道鄭慶性格乖張火爆,嚴厲訓斥道:“好了,少說兩句!”
知府大人說:“現在不是皇上要管,是刑部要管。”
鄭廣心知是刑部要殺雞儆猴,便道:“多謝知府大人提醒,這次我們一定老老實實。”
曾彪一到,原本想好如何以雷霆之勢撲滅對方的囂張氣焰,哪知鄭氏兄弟已經繳械投降了。
曾彪一肚子計謀無處發泄,陰陽怪氣地說:“二位好大的架子!是不認識路,還是一定要我來請,你們才肯去?”
鄭慶管不住自己的嘴,小聲迴頂一句道:“芝麻屁大點事,非要整得驚天動地!”
鄭廣頓時火冒三丈,罵鄭慶道:“你的嘴能不能封起來!”
曾彪正愁找不到把柄呢,一聽鄭慶這話,獰笑道:“鄭慶大人是對尚書大人有意見?還是……對皇上有意見?”
鄭慶心中憋著一股悶氣,心說:“我對尚書大人有意見,對皇上也有意見,對誰都有意見。”
可是他不能說,他還沒蠢到無可救藥。
鄭慶撇撇嘴,將頭扭到一邊,表示自己的不滿。
鄭廣低聲下氣向曾彪說:“大人息怒,我們隨時跟您走。”
曾彪說:“你們想好了,別半路上跑掉。這迴,可沒人能給你們撐腰!”
“你什麽意思?老子兄弟二人接受襄王招降,可不是來受你這鳥氣的!”鄭慶聽著曾彪不懷好意的話,脾氣就上來了。
曾彪冷笑道:“原來是襄王在背後給你們撐腰啊!”
</p>
李俊豎起耳朵聽著,他心裏有些緊張,文化這可是自己的大難關。襄王說保證自己得勝,不知有何良策?
暹羅王心想:“大宋是文明之邦,暹羅跟他們大宋比,無異於小巫見大巫;再者,李俊已經表現的這麽優秀,過三關如手到擒來,這萬一在最後一關不慎失手,那自己豈不是後繼無人,公主又要繼續當大齡剩女了?”
因此,暹羅王經過權衡,說道:“大宋乃是文明千古之國度,本王就不再自取其辱了。希望以後,李公子能將中原文明,也在暹羅發揚光大!”
此舉倒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屈平原本想好的應對之策,卻無用武之地。
李俊聽完,終於鬆了氣寬了心。
屈平笑道:“恭喜國王,喜得駙馬!”
暹羅王跟著哈哈大笑,不勝歡喜。
李俊有些尷尬,此時一個長相美貌的姑娘捧著一束鮮花跑過來,嬌羞著低著頭,將花塞到李俊懷裏,然後又嬌羞地跑開了,消失在人群外。
李俊接著花,有些不知所措。這哪裏來的姑娘,也太不懂事了吧,我可是堂堂準駙馬,不是無知少女可以隨便表達心思的。
屈平眼前一亮,問暹羅王:“想必剛才那位……就是公主吧?”
暹羅王愉悅地說:“見笑了,見笑了。”
屈平朝李俊喊道:“李俊,剛才那位就是公主!怎麽樣,稱你心,如你意吧?”
李俊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看了看手中的鮮花,微風吹動,真香!
屈平一行人在暹羅王宮待了兩天,確立了兩國互利互信友好和約,基本確立了李俊和公主的親事。
但是李俊表示自己年長公主太多,實在是配不上公主殿下,另外還要護送王爺迴京,路途遙遠往來時間太長不說,甚至生死未卜也不一定。
屈平知道李俊一來是不想受約束,二來是因為他自身早就過了男歡女愛的年紀,早就沒了激情。
屈平正要再勸勸李俊,公主紅著眼睛說:“我等你,三年。如果三年你都沒迴來,我們的婚約就作罷!”
公主說完,便扭頭跑了,內心想必是傷心極了。
屈平歎了口氣,這不是自由戀愛的產物,自己真的不好說什麽。
暹羅王有些生氣,說:“你既然答應並完成了應試,就該遵照約定。我堂堂暹羅國王,雖然不是金口玉言,但也不是兒戲!”
屈平見暹羅王動怒,安撫道:“國王息怒。李俊隻是怕隨我這一去,到時候時間一長……你也知道,公主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齡,怕耽誤公主的青春。”
李俊見屈平給自己使眼色,隻好不情願地說:“確實如此。”
暹羅王聽完稍稍消了氣,原來是替公主著想呢,看來我是誤會了。
暹羅王說:“那便等你三年,不,一年……一年半。如果你還沒迴來,就算你違約。”
李俊隻得先答應道:“多謝國王。”
屈平也道:“多謝國王體諒。我到了大宋境內,一定讓李俊早日迴來。你放心,李俊早一日成為暹羅女婿,也是早日給兩國友誼長存加深加固,你我雙方都是樂見其成的。”
暹羅王聽屈平這樣說,便為之前自己的態度表示道歉。
諸事已定,便到了告辭的時候了。
此去一別,孤蓬萬裏;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
屈平說:“在大城打擾國王這幾天,實在是不好意思。本王也是歸心似箭,早一日迴到大宋,也早一日讓李俊迴到您這裏。”
“不多住幾日,也好讓雙方增進感情?”暹羅王挽留道。
屈平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知國王之前答應的兩頭騎象,還能兌現嗎?”
暹羅王知道屈平留不住,便道:“早就為你們準備妥當,還專門配了兩名騎手為您掌繩,以免大象見了生人不聽話。”
“如此,真是多謝國王替我們想得周全!”屈平感謝道,“山不轉水轉,咱們後會有期。我們即刻便啟程。”
暹羅王讓人牽來了兩頭騎象,送屈平四人踩著梯子上到象背上。
屈平與莊偉一組,李俊與小黑一組,各組人前麵還坐著一個騎手。
騎象在騎手的掌控下,表現得十分溫順憨厚。
暹羅王讓人將路上所需食物和銀兩送上象背上掛著,雙方互道珍重。
就在大家準備開拔時,暹羅公主跑了過來,她看著李俊,想說又不知道說什麽。
李俊心中一軟,自己既然答應了應試,就應該有勇氣承擔責任,不然還算什麽敢作敢當的男子漢。
李俊從象背上跳下來,從脖子上解下一串吊墜,塞進公主手中,說:“等我!”
一旁的阿豪為這一刻的甜蜜歡喜,翻譯道:“公主殿下,李公子說他愛你,請你等他,一定不要放棄!”
李俊怒瞪了阿豪一眼,公主轉憂為喜說:“一路保重,我等你!”
李俊神情複雜了看了公主一眼,跳上象背,朝後麵的人揮了揮手,對屈平說:“王爺,再不走,我可要演不下去了。”最新
“你這哪是演,分明是真情流露。”屈平說完下令道,“走,出發!暹羅王,再見!”
阿豪則繼續留在大城,靠李俊的麵子,暹羅王給他安排了個芝麻官。阿豪心想者,等李俊這個大靠山迴來,自己就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了。
二象六人,風風光光地出了大城。
暹羅境內早就有過通報,一行人便一路暢通無阻地一路向北。也沒有蟊賊敢打他們的主意,因為看這耀武揚威的架勢,就不是好惹的主。
馬上就要到女王國,出了女王國,就算是迴到祖國懷抱了。
屈平心想,不知女王國有什麽秘密,能讓趙成章說得神乎其神。
就算他有天大的秘密,屈平也不想去探究,他隻想快些迴到大宋,見到自己的妻兒。
但是,天意總不遂人意。女王國的秘密,正在前方等著他。
在屈平到達女王國之前,因為天牢鼠疫事件,被趙構強壓下安然了一段時間的秦檜,又找了新的樂趣。
福建路知府大人給皇上上折子,說靖海司的兩位靖海使鄭廣鄭慶,自被襄王勸降,卻秉性難改,行為乖張,做事不守規矩,常常與沿岸官府意見不合,關係緊張。
此次,因福州轄內一個知縣大人,庇護自己的小舅子未歸出海貿易,被鄭氏兄弟當場截獲。
本來知縣大人和他的小舅子有錯在先,應該受到朝廷的製裁,壞就壞在,鄭氏兄弟目無王法,自行處決了知縣的小舅子,並且還打了知縣大人。
要不是知府大人碰巧巡訪到當地,撞見了此事,恐怕知縣大人都要被鄭氏兄弟打死。
本來這也不算一件多大的事,但是不知道怎麽被秦檜知道了。
秦檜將事態的性質嚴重化、擴大化,說知縣大人知法犯法,若以此不正綱紀,恐為他人效仿;鄭氏兄弟目無王法、匪性難改,也應該加以敲打懲戒,以絕後患。
皇上說這種小事情,你就照章辦事吧,但是切記不要將火燒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秦檜得了皇上口諭,便傳命福建知府將涉事者傳送來京詢問。
知縣大人自知法理難逃,第二天就收拾包袱親自北上自首去了。
但是鄭慶卻說自己是秉公執法,知縣知法犯法應受處罰,自己幹嘛要陪他走這一趟。
鄭氏兄弟違命不遵的消息傳到秦檜那裏,秦檜心道你真是地獄無門偏要闖,於是命曾彪親自南下捉拿鄭氏兄弟歸案。
這一下,性質就完全變了。
曾彪還在路上,知府大人好心對鄭廣說:“現在事情搞大了,你們還是自覺入京接受詢問吧,否則曾大人一到,問詢就變成審訊了。”
知府大人知道鄭氏兄弟二人是受屈平舉薦,也算是有背景的,因此特意好心提醒鄭氏兄弟。
鄭廣想想也是,不能給屈平臉上抹黑,讓別人說自己兄弟二人是受了襄王庇護,狐假虎威,藐視法紀。
與此同時,鄭廣想到逢年過節沒少給靖海司的領導們孝敬,便寫了信到靖海司,讓他們幫忙解釋解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鄭慶卻罵道:“都是你這個老東西亂說話,否則也不會有這麽多事!逢年過節,老子也沒少問候你吧?”
知府大人被罵,雖內心惱怒,卻麵帶歉意說:“本府據實稟報,何錯之有?”
“誰知道你有沒有在奏折裏說我們壞話?否則皇上怎麽會管這種小事情?”鄭慶不依不饒道。
鄭廣知道鄭慶性格乖張火爆,嚴厲訓斥道:“好了,少說兩句!”
知府大人說:“現在不是皇上要管,是刑部要管。”
鄭廣心知是刑部要殺雞儆猴,便道:“多謝知府大人提醒,這次我們一定老老實實。”
曾彪一到,原本想好如何以雷霆之勢撲滅對方的囂張氣焰,哪知鄭氏兄弟已經繳械投降了。
曾彪一肚子計謀無處發泄,陰陽怪氣地說:“二位好大的架子!是不認識路,還是一定要我來請,你們才肯去?”
鄭慶管不住自己的嘴,小聲迴頂一句道:“芝麻屁大點事,非要整得驚天動地!”
鄭廣頓時火冒三丈,罵鄭慶道:“你的嘴能不能封起來!”
曾彪正愁找不到把柄呢,一聽鄭慶這話,獰笑道:“鄭慶大人是對尚書大人有意見?還是……對皇上有意見?”
鄭慶心中憋著一股悶氣,心說:“我對尚書大人有意見,對皇上也有意見,對誰都有意見。”
可是他不能說,他還沒蠢到無可救藥。
鄭慶撇撇嘴,將頭扭到一邊,表示自己的不滿。
鄭廣低聲下氣向曾彪說:“大人息怒,我們隨時跟您走。”
曾彪說:“你們想好了,別半路上跑掉。這迴,可沒人能給你們撐腰!”
“你什麽意思?老子兄弟二人接受襄王招降,可不是來受你這鳥氣的!”鄭慶聽著曾彪不懷好意的話,脾氣就上來了。
曾彪冷笑道:“原來是襄王在背後給你們撐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