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前兩天,父皇給朕傳了一封折子。”趙構突然轉而說起別的事情。
趙構口中的“父皇”就是宋徽宗趙佶,他化身為瘦金上人隱姓埋名於江南幾年了,什麽事情使得他心血來潮上書給皇上?
屈平奇怪道:“太上皇?有什麽事情嗎?”
趙構說:“也不是什麽大事。父皇在位的時候,因為天下印刷的字體繁多,有顏體的,有柳體的,甚至還有草書。後來父皇下令,以他的瘦金體為基礎統一製定天下印刷字體。父皇這迴折子裏說的就是這迴事。”
屈平心道原來是這個事,但是自己對印刷術也沒有什麽了解,甚至想不起來趙佶同誌發明的印刷字體是個什麽模樣的。
“瘦金體作為印刷字體,筆畫太過纖細,不但雕版難刻,印刷出來的字跡也不便於長久保存。父皇這些年潛心研究,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刻板印刷字體做了修改,使得字跡工整飽滿得多,既解決了雕刻困難的問題,更有利於字跡的長久留存。”趙構拿出一遝厚紙,地給屈平,“這是父皇的禦筆原稿,你看看。”
屈平雙手恭敬地接過一看,這不就是宋體字嗎,妥妥的宋體字原版,竟然出自趙佶之手。
屈平驚叫道:“這就是宋體字啊!”
“什麽?”趙構好奇道。
“宋體字”是個什麽稱唿,趙構還是花姑娘上轎子頭一迴聽說。
屈平靈機一動說:“皇上,臣是說,咱們就把太上皇用心創造的這個字體,叫做‘宋體字’,作為最新刻板印刷專用字體!”
“愛卿也覺得很好?”
“當然了,雖然臣的字不堪入目,但審美眼光還是不差的!”
趙構說:“好,宋體字,就叫宋體字,它就是咱大宋文化麵向天下的顏麵!”
趙構心中感謝著宋徽宗趙佶:“您這位老藝術家沒有白費啊!明天起,最新版本宋體字就將全麵推行,父皇也肯定很高興吧?”
屈平隨口一提:“太上皇在書畫等方麵功底深厚,見解獨到而深刻,如果太上皇不介意,可以到國子監傳播能量,將他的藝術發揚光大嘛。”
“這個以後再說吧。”趙構不以為然說。太上皇介不介意朕不知道,但是本皇帝暫時是介意的。
屈平迴府後,神神秘秘地向二位夫人說:“二位夫人,猜猜為夫有什麽驚天好消息告訴你們?”
趙萍兒不以為意道:“能比當上襄王還驚喜的消息嗎?”
“虛榮!”屈平轉而問蕭露,“你猜。”
蕭露說:“你如果不用出去東征西討就是驚天好消息了!”
屈平吐了吐舌頭說:“沾上了一點邊兒。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加油猜哦!”
趙萍兒拉著蕭露往外走去,一邊說:“姐姐,昨天陸遊他爹送來一盆西域蘭花,咱們去看看長得怎樣了。”
“好的。”蕭露答應著,二人便一齊往外走。
“迴來!”屈平叫住二位夫人,“好吧,實不相瞞,為夫從實招來吧。”
蕭露和趙萍兒竊笑起來,早該如此了。
屈平賊笑道:“我已經向皇上告官休假,帶夫人和孩子們出去逍遙!”
二位夫人驚訝得啞口無言,這個消息確實有點震撼。這一百八十度轉彎太厲害了。
趙萍兒說:“你這麽年輕,正值盛年,又官運通亨,就辭官不幹了?”
蕭露說:“是啊,皇上會答應你甩手走人嗎?”
屈平拉著二位夫人的小手,說道:“不是不幹,是暫時休息,我已經跟皇上表明了心跡,皇上也答應了。樹大易招風,現在正是急流勇退的好機會,否則過於膨脹遲早要爆炸的。放心,等本王迴來,又是獨當一麵的好漢!最重要的是,我想有足夠的時間,在大家最珍貴的青春歲月裏,我們能一直陪伴在一起。隻有國,沒有家的人生,太蒼白了不是嗎?”
二位夫人感動地倚在屈平左右,女人們要的,不就是一個溫暖而完整的家嗎?
趙萍兒問:“夫君要帶兩位夫人去哪裏?”
蕭露柔聲說:“不論到哪裏,隻要有夫君在身邊,那就是家!”
屈平左右分別親了親二位夫人香額,說:“搭乘趙成章趙侯爺的寶船,代君出海,巡遊列國!”
聽說要出海,那麽遠的地方,還是有風大浪大,難保平安,小孩子可怎麽辦?
趙萍兒有些低落道:“可惜定北一歲還沒滿,我不能丟下他……”
涵兒已經四歲,帶她上船應該問題不大,但是定北一歲還差一兩個月,帶著出遠門實在不安全。
蕭露求助地看著屈平說:“定北這麽小,上了海船,萬一有個小傷小病都頭痛,怎麽辦?”久久書閣
屈平想了想,說:“定北已經斷奶,就留他在家,或者去外公那邊都可以。”
趙萍兒噘著嘴說:“你怎麽這麽狠心!”
“等定北長大點,我們再帶他出去玩兒嘛。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時間千金難買啊,錯過這次,下次不知何年何月。”屈平說。
趙萍兒想了想,毅然道:“定北這麽小,不能沒有母親在身邊。你帶姐姐和涵兒去吧,我沒事的。”
蕭露說:“可是……”
“我已經決定了。這次就由本夫人看管王府,保證讓你們無後顧之憂。夫君你也不用自責,過幾年,你就是為了咱娘倆,也要再請一次長假!”趙萍兒說。
看來趙萍兒是已經打定主意不跟自己出海了。屈平低聲說:“委屈你了。”
趙萍兒輕輕抹去眼角的淚珠,轉移話題道:“對了,姐姐,你會不會暈船?”
“哎呀,可能會啊!”蕭露驚叫道,又說,“我明天就去船上體驗一下。就算暈船,我也要用這段時間的磨煉來克服它!”
蕭露下定決心,如果暈船,就一直在船上鍛煉到克服它為止。為了一家三口的旅途,克服吧,暈船!
從第二天開始,應天城外一艘江船上,每天都會出現一位美麗的貴夫人,從上船就吐,到隻暈不吐,再到稍有不適,最後克服到與常人無異。
她的事跡後來成為江麵上的一段勵誌佳話,甚至還有才子為此作詞歌詠,傳誦於世。
朝堂之上,屈平已準備好腹稿,準備向皇上提議,自己代表大宋巡視出使南海、東海各國。
屈平奏道:“皇上,臣有本奏!如今大宋國力日昌,疆域直逼天涯,正是威德蓋世。而今天下太平,四方來朝,加之我朝海航發達,遠及天涯海角。臣有心借此機會,跟靖海侯出海遠洋,傳播我華夏文化,樹立我大宋天威!我朝已在陸地上雄霸天下,臣願意傾己餘力,製霸海上!”
這個宏願太偉大了,以至於大家還一時吸收消化不了。因為他們還處在安囿於現狀的保守思想之下,還想不到海外的世界有多麽美好,有多少財富。
百官當中讚成和反對之聲參半,反對的原因是擔心屈平的人身安危,以及為未知世界的懷疑與恐懼。
但是趙構直接拍板決定,同意屈平代聖出巡,並賜尚方寶劍一柄,如聖親臨,在外諸事從權;另命禮部造大宋國書,在六月出海之前務必完工。
屈平說此次出海,短則七八個月,長則一兩年,希望諸位文武百官多為皇上分憂,以保社稷興盛。
大臣們則祝屈平一帆風順,盡早凱旋。
嶽飛、魯忌等好友們,更是不惜在朝堂上言長話短,各種交待囑托,好像明天就要分別。
趙構讓大家肅靜,說:“另外有件事,朕宣布一下。為促進漢蒙兩族情誼更進一步,朕已同意納蒙國公之妹為妃,現在送親的隊伍應該已經啟程。襄王作為蒙國公的舊友,又是安答,關係匪淺,就作為迎親大使前去太原府等候迎親。”
“臣遵旨!”屈平答應道。
李綱暗道奇怪,派襄王前往迎親,是不是太過於重視了。
李綱也是想一想罷了,這是皇上的決定,自己哪敢有什麽二話。況且屈平在出海之前已經拋開一切公務,除了上朝也沒什麽要緊的事。
既然說到納妃,李綱覺得有一件事更加重要,他上奏道:“皇上,如今八方大定,天下太平,皇上宜早立皇後,統禦後宮,母儀天下,為皇上分憂。”
李綱也是怕現在不立後,萬一新來的妃子得寵有朝一日成了皇後,豈不是助長蒙古的勢力。
皇上聞言,沉默著,不置可否。李綱是趁著皇上納妃開了個頭,借機提議讓皇上立後。不過,皇上自己心理也早有過這種心思,隻是差一個成熟的何時的時機。
現在李綱提出來,也是遂了皇上的心意。就看群臣們怎麽說了。
群臣開始腹議起來,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到時候應該怎麽說,才會得到皇上認同和賞識。
李綱又說:“大道為一,分為陰陽,陰平陽秘,天下乃治。陰陽之和,如日月之明,今天下歸一,皇上如皓日當空,輻照八方,故宜應時而立皇後,則日月昭然,陰陽互治,天下太平。”
李綱說了一大筐道理,皇上淡定地問百官們:“諸愛卿都是什麽想法?”
禮部尚書說:“宰相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屈平和李綱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說:“臣也附議。”
其他眾臣見狀,紛紛表示附議。現在天下大定,就該喜事連連!
趙構見大家意見如此統一,說道:“朕其實也早有立後的想法,隻是之前時機尚不成熟。既然大家都提議立後,先說說,宜立哪位為後最佳?”
“後宮三位貴妃,賢良淑德,不分伯仲。邢貴妃為皇上登基之前正室首妻,但自金營迴來,已潛心向道;潘貴妃和吳貴妃先後為皇上誕下龍子,且陪伴皇上經曆過磨難,一路走到現在,都不平凡。臣認為,可在二位貴妃中擇一佳者而為後!”李綱說。
李綱也不能把自己對立後最直接的選擇說出來,畢竟這除了是國事,還是皇上的家事,要看皇上自己的意思。
趙構見李綱人老成精,又將問題拋給了自己,不悅道:“安王提出的立後,又不說出心中最佳人選。襄王,你有何高見?”
</p>
“前兩天,父皇給朕傳了一封折子。”趙構突然轉而說起別的事情。
趙構口中的“父皇”就是宋徽宗趙佶,他化身為瘦金上人隱姓埋名於江南幾年了,什麽事情使得他心血來潮上書給皇上?
屈平奇怪道:“太上皇?有什麽事情嗎?”
趙構說:“也不是什麽大事。父皇在位的時候,因為天下印刷的字體繁多,有顏體的,有柳體的,甚至還有草書。後來父皇下令,以他的瘦金體為基礎統一製定天下印刷字體。父皇這迴折子裏說的就是這迴事。”
屈平心道原來是這個事,但是自己對印刷術也沒有什麽了解,甚至想不起來趙佶同誌發明的印刷字體是個什麽模樣的。
“瘦金體作為印刷字體,筆畫太過纖細,不但雕版難刻,印刷出來的字跡也不便於長久保存。父皇這些年潛心研究,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刻板印刷字體做了修改,使得字跡工整飽滿得多,既解決了雕刻困難的問題,更有利於字跡的長久留存。”趙構拿出一遝厚紙,地給屈平,“這是父皇的禦筆原稿,你看看。”
屈平雙手恭敬地接過一看,這不就是宋體字嗎,妥妥的宋體字原版,竟然出自趙佶之手。
屈平驚叫道:“這就是宋體字啊!”
“什麽?”趙構好奇道。
“宋體字”是個什麽稱唿,趙構還是花姑娘上轎子頭一迴聽說。
屈平靈機一動說:“皇上,臣是說,咱們就把太上皇用心創造的這個字體,叫做‘宋體字’,作為最新刻板印刷專用字體!”
“愛卿也覺得很好?”
“當然了,雖然臣的字不堪入目,但審美眼光還是不差的!”
趙構說:“好,宋體字,就叫宋體字,它就是咱大宋文化麵向天下的顏麵!”
趙構心中感謝著宋徽宗趙佶:“您這位老藝術家沒有白費啊!明天起,最新版本宋體字就將全麵推行,父皇也肯定很高興吧?”
屈平隨口一提:“太上皇在書畫等方麵功底深厚,見解獨到而深刻,如果太上皇不介意,可以到國子監傳播能量,將他的藝術發揚光大嘛。”
“這個以後再說吧。”趙構不以為然說。太上皇介不介意朕不知道,但是本皇帝暫時是介意的。
屈平迴府後,神神秘秘地向二位夫人說:“二位夫人,猜猜為夫有什麽驚天好消息告訴你們?”
趙萍兒不以為意道:“能比當上襄王還驚喜的消息嗎?”
“虛榮!”屈平轉而問蕭露,“你猜。”
蕭露說:“你如果不用出去東征西討就是驚天好消息了!”
屈平吐了吐舌頭說:“沾上了一點邊兒。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加油猜哦!”
趙萍兒拉著蕭露往外走去,一邊說:“姐姐,昨天陸遊他爹送來一盆西域蘭花,咱們去看看長得怎樣了。”
“好的。”蕭露答應著,二人便一齊往外走。
“迴來!”屈平叫住二位夫人,“好吧,實不相瞞,為夫從實招來吧。”
蕭露和趙萍兒竊笑起來,早該如此了。
屈平賊笑道:“我已經向皇上告官休假,帶夫人和孩子們出去逍遙!”
二位夫人驚訝得啞口無言,這個消息確實有點震撼。這一百八十度轉彎太厲害了。
趙萍兒說:“你這麽年輕,正值盛年,又官運通亨,就辭官不幹了?”
蕭露說:“是啊,皇上會答應你甩手走人嗎?”
屈平拉著二位夫人的小手,說道:“不是不幹,是暫時休息,我已經跟皇上表明了心跡,皇上也答應了。樹大易招風,現在正是急流勇退的好機會,否則過於膨脹遲早要爆炸的。放心,等本王迴來,又是獨當一麵的好漢!最重要的是,我想有足夠的時間,在大家最珍貴的青春歲月裏,我們能一直陪伴在一起。隻有國,沒有家的人生,太蒼白了不是嗎?”
二位夫人感動地倚在屈平左右,女人們要的,不就是一個溫暖而完整的家嗎?
趙萍兒問:“夫君要帶兩位夫人去哪裏?”
蕭露柔聲說:“不論到哪裏,隻要有夫君在身邊,那就是家!”
屈平左右分別親了親二位夫人香額,說:“搭乘趙成章趙侯爺的寶船,代君出海,巡遊列國!”
聽說要出海,那麽遠的地方,還是有風大浪大,難保平安,小孩子可怎麽辦?
趙萍兒有些低落道:“可惜定北一歲還沒滿,我不能丟下他……”
涵兒已經四歲,帶她上船應該問題不大,但是定北一歲還差一兩個月,帶著出遠門實在不安全。
蕭露求助地看著屈平說:“定北這麽小,上了海船,萬一有個小傷小病都頭痛,怎麽辦?”久久書閣
屈平想了想,說:“定北已經斷奶,就留他在家,或者去外公那邊都可以。”
趙萍兒噘著嘴說:“你怎麽這麽狠心!”
“等定北長大點,我們再帶他出去玩兒嘛。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時間千金難買啊,錯過這次,下次不知何年何月。”屈平說。
趙萍兒想了想,毅然道:“定北這麽小,不能沒有母親在身邊。你帶姐姐和涵兒去吧,我沒事的。”
蕭露說:“可是……”
“我已經決定了。這次就由本夫人看管王府,保證讓你們無後顧之憂。夫君你也不用自責,過幾年,你就是為了咱娘倆,也要再請一次長假!”趙萍兒說。
看來趙萍兒是已經打定主意不跟自己出海了。屈平低聲說:“委屈你了。”
趙萍兒輕輕抹去眼角的淚珠,轉移話題道:“對了,姐姐,你會不會暈船?”
“哎呀,可能會啊!”蕭露驚叫道,又說,“我明天就去船上體驗一下。就算暈船,我也要用這段時間的磨煉來克服它!”
蕭露下定決心,如果暈船,就一直在船上鍛煉到克服它為止。為了一家三口的旅途,克服吧,暈船!
從第二天開始,應天城外一艘江船上,每天都會出現一位美麗的貴夫人,從上船就吐,到隻暈不吐,再到稍有不適,最後克服到與常人無異。
她的事跡後來成為江麵上的一段勵誌佳話,甚至還有才子為此作詞歌詠,傳誦於世。
朝堂之上,屈平已準備好腹稿,準備向皇上提議,自己代表大宋巡視出使南海、東海各國。
屈平奏道:“皇上,臣有本奏!如今大宋國力日昌,疆域直逼天涯,正是威德蓋世。而今天下太平,四方來朝,加之我朝海航發達,遠及天涯海角。臣有心借此機會,跟靖海侯出海遠洋,傳播我華夏文化,樹立我大宋天威!我朝已在陸地上雄霸天下,臣願意傾己餘力,製霸海上!”
這個宏願太偉大了,以至於大家還一時吸收消化不了。因為他們還處在安囿於現狀的保守思想之下,還想不到海外的世界有多麽美好,有多少財富。
百官當中讚成和反對之聲參半,反對的原因是擔心屈平的人身安危,以及為未知世界的懷疑與恐懼。
但是趙構直接拍板決定,同意屈平代聖出巡,並賜尚方寶劍一柄,如聖親臨,在外諸事從權;另命禮部造大宋國書,在六月出海之前務必完工。
屈平說此次出海,短則七八個月,長則一兩年,希望諸位文武百官多為皇上分憂,以保社稷興盛。
大臣們則祝屈平一帆風順,盡早凱旋。
嶽飛、魯忌等好友們,更是不惜在朝堂上言長話短,各種交待囑托,好像明天就要分別。
趙構讓大家肅靜,說:“另外有件事,朕宣布一下。為促進漢蒙兩族情誼更進一步,朕已同意納蒙國公之妹為妃,現在送親的隊伍應該已經啟程。襄王作為蒙國公的舊友,又是安答,關係匪淺,就作為迎親大使前去太原府等候迎親。”
“臣遵旨!”屈平答應道。
李綱暗道奇怪,派襄王前往迎親,是不是太過於重視了。
李綱也是想一想罷了,這是皇上的決定,自己哪敢有什麽二話。況且屈平在出海之前已經拋開一切公務,除了上朝也沒什麽要緊的事。
既然說到納妃,李綱覺得有一件事更加重要,他上奏道:“皇上,如今八方大定,天下太平,皇上宜早立皇後,統禦後宮,母儀天下,為皇上分憂。”
李綱也是怕現在不立後,萬一新來的妃子得寵有朝一日成了皇後,豈不是助長蒙古的勢力。
皇上聞言,沉默著,不置可否。李綱是趁著皇上納妃開了個頭,借機提議讓皇上立後。不過,皇上自己心理也早有過這種心思,隻是差一個成熟的何時的時機。
現在李綱提出來,也是遂了皇上的心意。就看群臣們怎麽說了。
群臣開始腹議起來,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到時候應該怎麽說,才會得到皇上認同和賞識。
李綱又說:“大道為一,分為陰陽,陰平陽秘,天下乃治。陰陽之和,如日月之明,今天下歸一,皇上如皓日當空,輻照八方,故宜應時而立皇後,則日月昭然,陰陽互治,天下太平。”
李綱說了一大筐道理,皇上淡定地問百官們:“諸愛卿都是什麽想法?”
禮部尚書說:“宰相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屈平和李綱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說:“臣也附議。”
其他眾臣見狀,紛紛表示附議。現在天下大定,就該喜事連連!
趙構見大家意見如此統一,說道:“朕其實也早有立後的想法,隻是之前時機尚不成熟。既然大家都提議立後,先說說,宜立哪位為後最佳?”
“後宮三位貴妃,賢良淑德,不分伯仲。邢貴妃為皇上登基之前正室首妻,但自金營迴來,已潛心向道;潘貴妃和吳貴妃先後為皇上誕下龍子,且陪伴皇上經曆過磨難,一路走到現在,都不平凡。臣認為,可在二位貴妃中擇一佳者而為後!”李綱說。
李綱也不能把自己對立後最直接的選擇說出來,畢竟這除了是國事,還是皇上的家事,要看皇上自己的意思。
趙構見李綱人老成精,又將問題拋給了自己,不悅道:“安王提出的立後,又不說出心中最佳人選。襄王,你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