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祭奠
知道道生三人身份的人不多,他們不會泄露信息,更不會給予他們特別關照。因為大家彼此依法依規行政。刻意交好,任何人都得不到任何額外的好處,搞不好還會受到懲罰。當然,因個人原因的投機、投緣的結交,是另外一迴事。
欏檬主城的確夠大,外來修士很多。但是,他們無不循規蹈矩。太虛仙宗重建秩序以來,僅僅發生過一起,大仙準備屠城的事件,也就是道生迎娶兩位仙老娘的那一次。
由於文明程度夠高,修真文明與科技文明的逐步融合,太虛仙宗生命的健康水平,同樣足夠高。道生工作的養老院,其實沒有特別繁重以及太髒的事情做。絕大部分老人家,身體硬朗,起居飲食完全能夠自理。隻有極少部分,需要人幫助。主要工作不是護理,而是做四陪:陪聊、陪吃、陪喝、陪玩。
道生之所以選擇養老院,主要是為了研究三魂七魄;其次陪護過程中,道生想聽取這些老人家,對現在生命狀態的真心話。這些生命經曆了幾個朝代,對製度、體製、文化、環境等,他們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們不像道生三人,淺嚐輒止的遊曆。他們是在用一生的所有,包括生命,包括情感,在這個時空內生活。
養老院的設計布置,在道生看來,極盡完美。真正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規律的尊重。花草樹木的選擇、建築材料及形狀的應用、裝飾的造型、休閑運動場所與運動器材……無一不體現出真正的人文關懷與情懷。
飲食起居更優。由於食材豐盛,可根據眾多老人的身體狀況,飲食偏好,心情好壞,進行訂製。起居環境、條件,無一不體現著對‘老’,對自然規律的敬,在敬畏的情懷中,更顯現出真正的博愛。這裏勞動的人,更是發自內心,對‘老’的敬與愛,不僅僅隻是為了得到一份薪酬。
由於醫療養護水平極高,老人家們極少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即使有,道生見到的場麵,沒有任何人,出現厭惡的表情。道生自己也遇到過兩例,很快被他處理幹淨。過程中,見到的人,都會主動過來幫手。道生有了絮飛飛一樣想哭的感覺。
養老院的費用,由所在的城全包。需要付費的項目也很多:比如飲食的個性化訂製,四陪的超時費用……
這裏的老人家都有錢,甚至還有身體素質好的老人家,主動接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們本不想要酬勞,但是,共法不允許。所以,很多老人家死後,隨生命之芯消失的,還有大量的數字財富。這些財富,真的隨著他們的生命消失而消失,沒有繼承,沒有沒收。相關的管理機構,會抹除他們的一切痕跡,包括他們的數字財富。他們隨天地而來,隨天地本源而去。精彩了各自的命運,不悔一生。
道生做四陪,非常用心。老人們最多的一句:“感謝主,感謝法,死而無憾。”
“小夥子,我活得夠久,今年已經五百三十二歲,想我曾經一介酸腐,雖然拚命地活著,可是,依舊討不了一個溫飽。一家人努力拚命,不過幾間茅房,勉強渡日。想不到哇,真正想不到,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我不知道,他是神還是仙,我不知道他是誰?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他是法,是道。我的家人,或死於溫疫,或死於戰亂。我死後,如果有靈,必以靈拚命護法。”道生看著老翁的麵色,瞬間紅潤,然後快速灰暗。他死了。
太虛仙宗的葬禮極簡。他們認為:生命源於天地,還於天地,公平公正。根據不同習俗,有天葬、地葬、樹葬、水葬、冰葬、火葬……隨著這些年,教育與文化的融合,大家形成了統一的認知:冰葬與地葬最合理。
所謂冰葬,是以極凍的方式,處理屍體,最幹淨環保。而地葬,則是利用部分植物營養的需要,是最有效的利用。不管何種方式,不留墳墓,不留碑,這是‘法’。
太虛仙宗是仙界,凡俗壽命比較長,如果墳塋、墓碑遍布,幾代之後,太虛仙宗,少半的地方,估計會被墳塋與墓碑占據。實際上是對資源的巨大消耗,是在擠占活著生命的生存空間,是在消費活著生命的精彩。
不管是文化,還是習俗,都不過是統治階級對凡俗的愚弄,是權力與資本對生命最殘忍的掠奪,是對生命最後一絲尊嚴的侮辱。這裏有殯葬機構,但沒有人需要利用殯葬賺錢,宗門、城都不需要,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死亡的不尊重。
生命源於天地,還於天地。祭奠,在於生命之前,不在於生命之後。祭奠的,不過是活著生命,對已逝生命的一份懷念,不需要大張旗鼓,驚天動地。更毋需耗費大量公共資源,來顯示你的所謂孝順。
每一個生命,精彩的活著,有怨有悔。精彩地活過,無怨無悔,比什麽都重要。
先人的墳墓、墓碑,應該立在生命的心中,不應該在天地之間留痕。天地,才是生命的墳塋與墓碑。或許,整個大地,就由生命的屍骸構成。
古往今來,有多少偉大與卑微生命的墳塋、墓碑?有多少卑微與輝煌的生命,真正敬畏過無盡的墳塋與墓碑!
今人何曾見古人,天地明月一片心。共法之內享精彩,何須後世葬先能。
但是,在活人心中,對先人及故人的念在、情在、緣在,血脈相連,情意相牽,斬不斷,永遠斬不斷。活著的生命,需要一個傾訴的窗口。因此,這裏每一年,有三天祭奠日,不管你身在何方,祭奠日的那幾天,生命可以根據你的習俗,你的想象,於公祭壇,表達你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傾訴各自的思念,以及傾訴活著生命的悲歡苦樂。
公祭壇屬於郊外臨時性建築。由修士以神通術法構建。這三天屬於全民公祭:祭奠逝者,祭奠自己,祭奠情意,祭奠幸福與苦痛,祭奠著美好與彷徨,祭奠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祭奠著無盡生命各自的情緒……
道生護持著數十位老人家,乘坐快速公交,一起來到公祭壇。祭品早已提前準備妥善。
公祭壇分十二個方向,有十二座廣大的祭壇。意為四麵八方。足夠容納所有生命的祭奠活動。
道生護持著數十位老人家,擇了一開闊地,擺開祭台,數十位老人家,以各自的方式,在公祭壇莊嚴、肅穆、宏大的鍾聲裏,依次祭拜。燒紙、燃香、繞繩、焚草、哭訴、祭舞、嚎嘯……場麵有蠻荒的氣氛:悲壯的詠頌,過去的緬懷,現在的呢喃,未來的憧憬……無盡的情愫、情懷、情結,纏雜虯繞,匯成一曲生命的讚歌,匯成一條生命的血靈之河……
道生不例外,他取出一方水土,雙手恭敬扶上祭台,然後,燃香;然後,大禮跪拜;然後,以淚祭酒;然後,以情用心祭拜那一方水土,祭拜那一方生靈,祭拜那一方時空,祭拜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祭拜他們三人的過去、現在、未來……
同一時間,飛飛、兮渺,在同一方天地,不同的祭壇,祭拜著她們一切的曾經,祭拜即將過去的現在,祭拜即將來臨的未來……
祭拜的場麵恢宏壯觀,撼人心魄的低沉鍾聲,每個時辰準時敲響。
時間,在祭拜中,清泉一般,淙淙流淌。情緒,在時間內靜靜地飄浮。思念,在情緒中嘩嘩啦啦,無聲奔湧……
絮飛飛祭拜之後,四處遊蕩。任莫名的思念漫延。輕聲哼唱,如訴如歌:“思念,故鄉的雲,故鄉的小河;思念著故鄉飄遙的落葉,思念著思念;思念若煙,思念成河,思念成海。思念,思念,思念,思念著你們的過去、現在、未來……”絮飛飛在思念中思念,眼神飄渺……
兮渺祭拜之後,安靜地坐在一邊,看一群人,在幽咽的喪歌聲裏,跳著祭舞。
唱歌的人不止一人,大家輪唱,男女都有。歌聲悠悠忽忽,滿念著對逝去親人淒迷的追憶。
道生早已收了一方水土。陪著老人們聊天飲酒。數十位老人家,神情有些恍惚。
“用不了多久,我們會成為他們祭拜的對象。嗬嗬。”
“來,喝酒,沒事兒,每個人都會那樣。”
“嗯,喝酒,你我這一世,值得。”
“你們說,人這一輩子,到底為啥?”
“你問我,我問誰,除非去問大仙!”
“唉,我們凡俗人,能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已是八輩子修來的福。下輩子就是變鬼變狗我也認了。”
“這話不錯,我們何曾想到哇,人,居然還可以活成這個樣子!怎麽樣,還是老規矩,我起個頭。一唱嘛……我的娘,十月懷胎苦哇……”
這是老人們每年祭拜的保留節目,他們自編的祭頌歌:父母十二祭。老人們一邊喝酒,一邊擊掌輕頌。歌聲滄桑、嘶啞、輕緩,略顯哀傷。
道生毋需道悟,他清晰地感知到虛無中情緒的能量波動,海水一樣蕩漾起伏。他覺得這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如果輔以光影與法陣,將它們融入九意、九趣、九虛,日積月累,將為生命世界,再添一道強力保護。
知道道生三人身份的人不多,他們不會泄露信息,更不會給予他們特別關照。因為大家彼此依法依規行政。刻意交好,任何人都得不到任何額外的好處,搞不好還會受到懲罰。當然,因個人原因的投機、投緣的結交,是另外一迴事。
欏檬主城的確夠大,外來修士很多。但是,他們無不循規蹈矩。太虛仙宗重建秩序以來,僅僅發生過一起,大仙準備屠城的事件,也就是道生迎娶兩位仙老娘的那一次。
由於文明程度夠高,修真文明與科技文明的逐步融合,太虛仙宗生命的健康水平,同樣足夠高。道生工作的養老院,其實沒有特別繁重以及太髒的事情做。絕大部分老人家,身體硬朗,起居飲食完全能夠自理。隻有極少部分,需要人幫助。主要工作不是護理,而是做四陪:陪聊、陪吃、陪喝、陪玩。
道生之所以選擇養老院,主要是為了研究三魂七魄;其次陪護過程中,道生想聽取這些老人家,對現在生命狀態的真心話。這些生命經曆了幾個朝代,對製度、體製、文化、環境等,他們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們不像道生三人,淺嚐輒止的遊曆。他們是在用一生的所有,包括生命,包括情感,在這個時空內生活。
養老院的設計布置,在道生看來,極盡完美。真正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規律的尊重。花草樹木的選擇、建築材料及形狀的應用、裝飾的造型、休閑運動場所與運動器材……無一不體現出真正的人文關懷與情懷。
飲食起居更優。由於食材豐盛,可根據眾多老人的身體狀況,飲食偏好,心情好壞,進行訂製。起居環境、條件,無一不體現著對‘老’,對自然規律的敬,在敬畏的情懷中,更顯現出真正的博愛。這裏勞動的人,更是發自內心,對‘老’的敬與愛,不僅僅隻是為了得到一份薪酬。
由於醫療養護水平極高,老人家們極少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即使有,道生見到的場麵,沒有任何人,出現厭惡的表情。道生自己也遇到過兩例,很快被他處理幹淨。過程中,見到的人,都會主動過來幫手。道生有了絮飛飛一樣想哭的感覺。
養老院的費用,由所在的城全包。需要付費的項目也很多:比如飲食的個性化訂製,四陪的超時費用……
這裏的老人家都有錢,甚至還有身體素質好的老人家,主動接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們本不想要酬勞,但是,共法不允許。所以,很多老人家死後,隨生命之芯消失的,還有大量的數字財富。這些財富,真的隨著他們的生命消失而消失,沒有繼承,沒有沒收。相關的管理機構,會抹除他們的一切痕跡,包括他們的數字財富。他們隨天地而來,隨天地本源而去。精彩了各自的命運,不悔一生。
道生做四陪,非常用心。老人們最多的一句:“感謝主,感謝法,死而無憾。”
“小夥子,我活得夠久,今年已經五百三十二歲,想我曾經一介酸腐,雖然拚命地活著,可是,依舊討不了一個溫飽。一家人努力拚命,不過幾間茅房,勉強渡日。想不到哇,真正想不到,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原來還可以這樣生活。我不知道,他是神還是仙,我不知道他是誰?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他是法,是道。我的家人,或死於溫疫,或死於戰亂。我死後,如果有靈,必以靈拚命護法。”道生看著老翁的麵色,瞬間紅潤,然後快速灰暗。他死了。
太虛仙宗的葬禮極簡。他們認為:生命源於天地,還於天地,公平公正。根據不同習俗,有天葬、地葬、樹葬、水葬、冰葬、火葬……隨著這些年,教育與文化的融合,大家形成了統一的認知:冰葬與地葬最合理。
所謂冰葬,是以極凍的方式,處理屍體,最幹淨環保。而地葬,則是利用部分植物營養的需要,是最有效的利用。不管何種方式,不留墳墓,不留碑,這是‘法’。
太虛仙宗是仙界,凡俗壽命比較長,如果墳塋、墓碑遍布,幾代之後,太虛仙宗,少半的地方,估計會被墳塋與墓碑占據。實際上是對資源的巨大消耗,是在擠占活著生命的生存空間,是在消費活著生命的精彩。
不管是文化,還是習俗,都不過是統治階級對凡俗的愚弄,是權力與資本對生命最殘忍的掠奪,是對生命最後一絲尊嚴的侮辱。這裏有殯葬機構,但沒有人需要利用殯葬賺錢,宗門、城都不需要,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死亡的不尊重。
生命源於天地,還於天地。祭奠,在於生命之前,不在於生命之後。祭奠的,不過是活著生命,對已逝生命的一份懷念,不需要大張旗鼓,驚天動地。更毋需耗費大量公共資源,來顯示你的所謂孝順。
每一個生命,精彩的活著,有怨有悔。精彩地活過,無怨無悔,比什麽都重要。
先人的墳墓、墓碑,應該立在生命的心中,不應該在天地之間留痕。天地,才是生命的墳塋與墓碑。或許,整個大地,就由生命的屍骸構成。
古往今來,有多少偉大與卑微生命的墳塋、墓碑?有多少卑微與輝煌的生命,真正敬畏過無盡的墳塋與墓碑!
今人何曾見古人,天地明月一片心。共法之內享精彩,何須後世葬先能。
但是,在活人心中,對先人及故人的念在、情在、緣在,血脈相連,情意相牽,斬不斷,永遠斬不斷。活著的生命,需要一個傾訴的窗口。因此,這裏每一年,有三天祭奠日,不管你身在何方,祭奠日的那幾天,生命可以根據你的習俗,你的想象,於公祭壇,表達你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傾訴各自的思念,以及傾訴活著生命的悲歡苦樂。
公祭壇屬於郊外臨時性建築。由修士以神通術法構建。這三天屬於全民公祭:祭奠逝者,祭奠自己,祭奠情意,祭奠幸福與苦痛,祭奠著美好與彷徨,祭奠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祭奠著無盡生命各自的情緒……
道生護持著數十位老人家,乘坐快速公交,一起來到公祭壇。祭品早已提前準備妥善。
公祭壇分十二個方向,有十二座廣大的祭壇。意為四麵八方。足夠容納所有生命的祭奠活動。
道生護持著數十位老人家,擇了一開闊地,擺開祭台,數十位老人家,以各自的方式,在公祭壇莊嚴、肅穆、宏大的鍾聲裏,依次祭拜。燒紙、燃香、繞繩、焚草、哭訴、祭舞、嚎嘯……場麵有蠻荒的氣氛:悲壯的詠頌,過去的緬懷,現在的呢喃,未來的憧憬……無盡的情愫、情懷、情結,纏雜虯繞,匯成一曲生命的讚歌,匯成一條生命的血靈之河……
道生不例外,他取出一方水土,雙手恭敬扶上祭台,然後,燃香;然後,大禮跪拜;然後,以淚祭酒;然後,以情用心祭拜那一方水土,祭拜那一方生靈,祭拜那一方時空,祭拜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祭拜他們三人的過去、現在、未來……
同一時間,飛飛、兮渺,在同一方天地,不同的祭壇,祭拜著她們一切的曾經,祭拜即將過去的現在,祭拜即將來臨的未來……
祭拜的場麵恢宏壯觀,撼人心魄的低沉鍾聲,每個時辰準時敲響。
時間,在祭拜中,清泉一般,淙淙流淌。情緒,在時間內靜靜地飄浮。思念,在情緒中嘩嘩啦啦,無聲奔湧……
絮飛飛祭拜之後,四處遊蕩。任莫名的思念漫延。輕聲哼唱,如訴如歌:“思念,故鄉的雲,故鄉的小河;思念著故鄉飄遙的落葉,思念著思念;思念若煙,思念成河,思念成海。思念,思念,思念,思念著你們的過去、現在、未來……”絮飛飛在思念中思念,眼神飄渺……
兮渺祭拜之後,安靜地坐在一邊,看一群人,在幽咽的喪歌聲裏,跳著祭舞。
唱歌的人不止一人,大家輪唱,男女都有。歌聲悠悠忽忽,滿念著對逝去親人淒迷的追憶。
道生早已收了一方水土。陪著老人們聊天飲酒。數十位老人家,神情有些恍惚。
“用不了多久,我們會成為他們祭拜的對象。嗬嗬。”
“來,喝酒,沒事兒,每個人都會那樣。”
“嗯,喝酒,你我這一世,值得。”
“你們說,人這一輩子,到底為啥?”
“你問我,我問誰,除非去問大仙!”
“唉,我們凡俗人,能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已是八輩子修來的福。下輩子就是變鬼變狗我也認了。”
“這話不錯,我們何曾想到哇,人,居然還可以活成這個樣子!怎麽樣,還是老規矩,我起個頭。一唱嘛……我的娘,十月懷胎苦哇……”
這是老人們每年祭拜的保留節目,他們自編的祭頌歌:父母十二祭。老人們一邊喝酒,一邊擊掌輕頌。歌聲滄桑、嘶啞、輕緩,略顯哀傷。
道生毋需道悟,他清晰地感知到虛無中情緒的能量波動,海水一樣蕩漾起伏。他覺得這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如果輔以光影與法陣,將它們融入九意、九趣、九虛,日積月累,將為生命世界,再添一道強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