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忠正是看出了這一點,他知道一但李嘯林成就至尊,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給幹掉。所以他不得不爭,可是事實是他真的爭不過。
而這一次朝堂震動,讓李學忠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不讓李嘯林趕超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稱著這個節骨眼,把太子之位給定下來。就現在來說,李學忠覺得自己的勝算還有四成,這很低,但李學忠也有自知之明。要是在等一段時間,恐怕這四成的勝算都不會有。
所以這一次,讓手下的人提出立太子這個建議,算得上是李學忠的放手一搏,贏了那就什麽都有,要是輸了的話,連命都得賠進去。
而對於李嘯林來說,六成的勝算已經足夠了,李嘯林原本就是一個擁有著賭徒一般性格的人,對於他來說,有六成勝算就相當於完勝。
他當然可以再等一段時間,等到自己有九成勝算,甚至十足把握的時候,在來說立太子的事情。但是他覺得自己等不到那個時候,他已經20歲了,但他的老子卻仿佛還在壯年一般,絲毫沒有立太子的打算。
對付自己的二哥已經有了六成的勝算,那麽對於他來說,他的二哥就不是阻礙了,現在阻礙他登上至尊之位的,是那個正在至尊之位上的人。
所以在李學忠提出現在立太子的時候,李嘯林毫不猶豫的就讚同了李學忠這個提議,並且開始組織人手,傳播輿論進行逼宮。
世界上的事情本就沒有絕對,雖說李瞻基他還在壯年,身體好的不得了。但是,上有天災,下有人禍,指不定哪一天他就突然死了呢?
所以立下太子,算是為這千秋功業弄了一份保障。不管是清官還是那些世家子弟,都是十分讚同的。
而且對於世家來說,有了太子之後還有另外一個好處:當自己手中的力量足夠的時候,皇上要是做了不順自家心的事情。可以隨時把這個皇帝給幹掉,扶持太子上位。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私心,所以太子絕不能夠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在他們的心中,最好的太子人選是二皇子李學忠。優柔寡斷的性格,意味著容易陪他們所影響。
不太聰明的腦袋意味著容易被他們所掌控。
有人情味,把親情看得比較重,意味著這個人有短板,容易被他們拿捏。
所以綜合李學忠的優點和缺點,他絕對是所有世家的人心目中最好的太子的人選。
兩兒子算是逼宮了,都想著當太子。但在李瞻基的心中,自己的兩個兒子全都不是至尊之位的好人選。
二皇子講人情,這一點是極好的,但是性格優柔寡斷,誌大才疏,絕對不是當皇帝的好人選。
四皇子正好與二皇子相反,手段狠辣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對於皇帝來說是極好的,但是卻太過衝動凡事隻要有了一點把握,就會一頭紮進去。就算是撞了南牆也不會迴頭,如果要是當了皇帝,絕對是剛愎自負的主。
將國家交給這樣的一個人,李瞻基也是不會放心的,而且他知道自己這個四兒子,要是做了皇帝,二兒子絕對沒有活路。
以前是沒得選,所以隻能夠考慮從他們之中慢慢觀察,培養出一個來,但是現在有了一個更好的人選——李燮。
單單隻是性格上來過說,李燮集合了他兩個兒子的所有性格上的優點,重感情,但是做事十分果決。有勇有謀,而且做事講究章法,不是那種要撞了南牆才迴頭的人,他看見事不可為,可以暫停或者想別的辦法。
懂得審時度勢,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人心,西城之外的那些難民,經過他幾次三番的折騰。由最開始的感謝轉變為怨恨,到最後,現在確實有點離不開他的意思。
不管那些難民對他的態度到底如何,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到了任何時候,西城外的那些難民絕對不會反他。
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當皇帝的人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人都滿意,但是卻可以做到讓所有人都離不開他。
綜合種種,李瞻基當然不可能答應,現在就立太子。但是手下的人卻都一個一個的義正言辭,有一大堆的理由等著他,況且立太子確實是天下大事。
所以李瞻基現在迫切的需要一些人來領導手下的這一群嗷嗷叫的狼崽子,最好的人選當然就是書閣三老。
地位而言,他們三個絕對足夠,而申萬他們不管,在任何官員心中都有一定的威望,而且兩朝元老說話還是有一些分量的。
但就立太子這件事情而言,這三位老者也是十分讚同的。無可奈何,李瞻基隻能將李燮的身世講給了三位老者聽。
陳平清淡然,如同聽天書一般聽完了李瞻基所講述的李燮玄幻人生。
“陛下的意思是想立李燮為太子?”
李瞻基把他的身世講了出來,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非常的明確。但陳平清卻依舊想要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按道理來說,一個臣子問這樣的話是大大的不該的,但陳平清身為帝師,與李瞻基有著師徒情分,問這樣的話也不算太過逾越。
“孩子在你們身邊待了幾個月的時間,方方麵麵你們都是看在眼裏的,你們難道不覺得他是最好的人選嗎?而且他是珍妃的兒子,是朕皇後的兒子,是嫡子,哪怕他不是朕的第一個兒子,但是皇位理應由他來繼承。”
“如此說來,倒是不用多加議論了。陛下放心,我們會讓這次的立太子的風波平息下去的。”陳平清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那些皺紋的溝壑之間都充滿了嚴肅。
與李瞻基談完話之後,三位老者也沒有坐轎子離開,而是三人肩並肩地慢慢地往,宮門方向走去。
李瞻基奧吉三個人議事的地方是在後宮華庭殿,三個老者要是走路往宮門的方向去的話。還得路過清風苑,蓮池園,以及上朝的議事大廳,最後才能到宮門。
但是三位老者畢竟年紀已經大了,這才走了一段的路程,就已經感覺到了疲乏。且此時太陽太熱,三位老者索性就在這蓮池園之內的涼亭之中坐了下來。
這廉恥之所以有蓮池之稱,是因為此處園子未曾修建之前是一個水池,池中種滿了蓮花。因為已經有了年歲,蓮葉茂密,放眼望去,青蔥一片,不見水光。一朵朵蓮葉高高支起,讓下方有了足夠的空間,倒是一處遊船乘涼的好地方。
三位老者歇息了一下之後,坐在這涼亭之上,微風徐徐,談性突然之間就來了。且要立一位太子,畢竟不是一件小事情,很多細節還是要仔細商量琢磨的。
“倒是沒想到這臭小子竟然有如此出身,要是由他來坐上這個位置的話,我倒是覺得頗好。”劉祖祥和李燮交情最好,這個時候也是他最先開口。
“才識,見識,計謀,這些我倒是不擔心,隻是小燮他那拉著不走,打著倒退的性格倒是頗為難辦。”胡國詩和李燮一起在一起做過一些事情,所以他接了這個口。
“兩位老友想事情還是太過簡單了,他李燮是什麽人?他可是可以為了一個……”陳平清本想說小人物的,但是想想既然能和黃笛子扯上關係,怎麽著也不能算是小人物了。所以停頓了一下之後,這才繼續開口:
“從差點與我交惡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人名利,權力所能打動的。”
而這一次朝堂震動,讓李學忠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不讓李嘯林趕超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稱著這個節骨眼,把太子之位給定下來。就現在來說,李學忠覺得自己的勝算還有四成,這很低,但李學忠也有自知之明。要是在等一段時間,恐怕這四成的勝算都不會有。
所以這一次,讓手下的人提出立太子這個建議,算得上是李學忠的放手一搏,贏了那就什麽都有,要是輸了的話,連命都得賠進去。
而對於李嘯林來說,六成的勝算已經足夠了,李嘯林原本就是一個擁有著賭徒一般性格的人,對於他來說,有六成勝算就相當於完勝。
他當然可以再等一段時間,等到自己有九成勝算,甚至十足把握的時候,在來說立太子的事情。但是他覺得自己等不到那個時候,他已經20歲了,但他的老子卻仿佛還在壯年一般,絲毫沒有立太子的打算。
對付自己的二哥已經有了六成的勝算,那麽對於他來說,他的二哥就不是阻礙了,現在阻礙他登上至尊之位的,是那個正在至尊之位上的人。
所以在李學忠提出現在立太子的時候,李嘯林毫不猶豫的就讚同了李學忠這個提議,並且開始組織人手,傳播輿論進行逼宮。
世界上的事情本就沒有絕對,雖說李瞻基他還在壯年,身體好的不得了。但是,上有天災,下有人禍,指不定哪一天他就突然死了呢?
所以立下太子,算是為這千秋功業弄了一份保障。不管是清官還是那些世家子弟,都是十分讚同的。
而且對於世家來說,有了太子之後還有另外一個好處:當自己手中的力量足夠的時候,皇上要是做了不順自家心的事情。可以隨時把這個皇帝給幹掉,扶持太子上位。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私心,所以太子絕不能夠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在他們的心中,最好的太子人選是二皇子李學忠。優柔寡斷的性格,意味著容易陪他們所影響。
不太聰明的腦袋意味著容易被他們所掌控。
有人情味,把親情看得比較重,意味著這個人有短板,容易被他們拿捏。
所以綜合李學忠的優點和缺點,他絕對是所有世家的人心目中最好的太子的人選。
兩兒子算是逼宮了,都想著當太子。但在李瞻基的心中,自己的兩個兒子全都不是至尊之位的好人選。
二皇子講人情,這一點是極好的,但是性格優柔寡斷,誌大才疏,絕對不是當皇帝的好人選。
四皇子正好與二皇子相反,手段狠辣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對於皇帝來說是極好的,但是卻太過衝動凡事隻要有了一點把握,就會一頭紮進去。就算是撞了南牆也不會迴頭,如果要是當了皇帝,絕對是剛愎自負的主。
將國家交給這樣的一個人,李瞻基也是不會放心的,而且他知道自己這個四兒子,要是做了皇帝,二兒子絕對沒有活路。
以前是沒得選,所以隻能夠考慮從他們之中慢慢觀察,培養出一個來,但是現在有了一個更好的人選——李燮。
單單隻是性格上來過說,李燮集合了他兩個兒子的所有性格上的優點,重感情,但是做事十分果決。有勇有謀,而且做事講究章法,不是那種要撞了南牆才迴頭的人,他看見事不可為,可以暫停或者想別的辦法。
懂得審時度勢,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人心,西城之外的那些難民,經過他幾次三番的折騰。由最開始的感謝轉變為怨恨,到最後,現在確實有點離不開他的意思。
不管那些難民對他的態度到底如何,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到了任何時候,西城外的那些難民絕對不會反他。
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當皇帝的人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人都滿意,但是卻可以做到讓所有人都離不開他。
綜合種種,李瞻基當然不可能答應,現在就立太子。但是手下的人卻都一個一個的義正言辭,有一大堆的理由等著他,況且立太子確實是天下大事。
所以李瞻基現在迫切的需要一些人來領導手下的這一群嗷嗷叫的狼崽子,最好的人選當然就是書閣三老。
地位而言,他們三個絕對足夠,而申萬他們不管,在任何官員心中都有一定的威望,而且兩朝元老說話還是有一些分量的。
但就立太子這件事情而言,這三位老者也是十分讚同的。無可奈何,李瞻基隻能將李燮的身世講給了三位老者聽。
陳平清淡然,如同聽天書一般聽完了李瞻基所講述的李燮玄幻人生。
“陛下的意思是想立李燮為太子?”
李瞻基把他的身世講了出來,話裏話外的意思已經非常的明確。但陳平清卻依舊想要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按道理來說,一個臣子問這樣的話是大大的不該的,但陳平清身為帝師,與李瞻基有著師徒情分,問這樣的話也不算太過逾越。
“孩子在你們身邊待了幾個月的時間,方方麵麵你們都是看在眼裏的,你們難道不覺得他是最好的人選嗎?而且他是珍妃的兒子,是朕皇後的兒子,是嫡子,哪怕他不是朕的第一個兒子,但是皇位理應由他來繼承。”
“如此說來,倒是不用多加議論了。陛下放心,我們會讓這次的立太子的風波平息下去的。”陳平清說這話的時候,臉上的那些皺紋的溝壑之間都充滿了嚴肅。
與李瞻基談完話之後,三位老者也沒有坐轎子離開,而是三人肩並肩地慢慢地往,宮門方向走去。
李瞻基奧吉三個人議事的地方是在後宮華庭殿,三個老者要是走路往宮門的方向去的話。還得路過清風苑,蓮池園,以及上朝的議事大廳,最後才能到宮門。
但是三位老者畢竟年紀已經大了,這才走了一段的路程,就已經感覺到了疲乏。且此時太陽太熱,三位老者索性就在這蓮池園之內的涼亭之中坐了下來。
這廉恥之所以有蓮池之稱,是因為此處園子未曾修建之前是一個水池,池中種滿了蓮花。因為已經有了年歲,蓮葉茂密,放眼望去,青蔥一片,不見水光。一朵朵蓮葉高高支起,讓下方有了足夠的空間,倒是一處遊船乘涼的好地方。
三位老者歇息了一下之後,坐在這涼亭之上,微風徐徐,談性突然之間就來了。且要立一位太子,畢竟不是一件小事情,很多細節還是要仔細商量琢磨的。
“倒是沒想到這臭小子竟然有如此出身,要是由他來坐上這個位置的話,我倒是覺得頗好。”劉祖祥和李燮交情最好,這個時候也是他最先開口。
“才識,見識,計謀,這些我倒是不擔心,隻是小燮他那拉著不走,打著倒退的性格倒是頗為難辦。”胡國詩和李燮一起在一起做過一些事情,所以他接了這個口。
“兩位老友想事情還是太過簡單了,他李燮是什麽人?他可是可以為了一個……”陳平清本想說小人物的,但是想想既然能和黃笛子扯上關係,怎麽著也不能算是小人物了。所以停頓了一下之後,這才繼續開口:
“從差點與我交惡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人名利,權力所能打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