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從作為公司的老板,在創業初期撲在一線上,帶著一群人共同做一件事是很容易取得成績的;而隨著公司發展,項目越來越,多業績越來越高,公司的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老板再去親力親為,其實效果很難達到像初創業時的那個效果——人們永遠不可能繃著勁兒陪你一路長期的走下去,而且“創業容易,守業難,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這些話是不無道理的,從老板的角度來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任何的開源節流都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而從最底層的員工來講,誰不想錢多掙一點,活兒少幹一點,這個就如同百多年前《資本論》中所描述的那樣:勞資之間的矛盾是永遠不可調和的……


    還有一句話叫做“距離產生美”,這個東西也可以從多層次多角度去理解,以前,劉昆平在遠在百公裏之外的省城,一個月迴不來幾次,他對公司每個項目和每個具體事物和人的理解,都來於來源於他每個月那幾次的接觸,還有龔瑞紅及其管理和員工的匯報,那時,為了穩定局麵,每個人都是好的,可是現在,劉昆平以老板的身份直接去駐紮在一個項目上任項目經理,零距離的接觸公司的管理和職工這種零距離的接觸和以前的那種走動式管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和一個模式,以前聽不到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東西,全部都出現了,而在這段時間內人員的流動率也是加大了……


    而如今,帶著情緒的劉昆平迴來之後,真是看誰誰都不順眼,看哪兒哪兒哪兒都不對付……總不自覺的拿現在的員工和管理模式與自己當初創業時的員工和管理模式相對比,對比之後得出的結論:現在所有的員工和管理人員全部都退化了,所以他大力推行了培訓製度——由他來親自培訓管理,再由管理去培訓員工,還要依據培訓內容進行考試,本身物業公司收入少,休息時間也少,人們過來就是圖個勞動強度低,但是對於這種擠占了休息時間的培訓,使得各管理和員工苦不堪言……尤其是受到劉昆平親自培訓的管理們——因為劉昆平還是改變不了自己多年的習慣,總要在培訓內容中夾雜大量的個人奮鬥成長史,夾雜他對各個曆史各個國家和地區所發生的國際國家大事的點評,甚至這些與培訓內容無關的內容占了整個培訓時間的一半兒以上……


    培訓一開始,將培訓時間設定到每天下班後的半小時開始,在這半小時之內,勞碌了一天的各項目的管理從四麵八方匯聚至公司會議室,從日落黃昏培訓到繁星點點……一天兩天倒是可以,時間長了都是有家有室的誰受得了?還有一些同誌住的都比較遠,到了晚上直接沒迴去的班車……一開始大家全都敢怒不敢言,但是發現劉昆平試圖將這種培訓要變成常態時,一些膽子大的管理紛紛提出意見,當有一個人開了口,幾乎所有的人全附和,這樣劉昆平做出了改變……變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培訓,每周抽出兩個下午進行培訓,但是如龔瑞紅,王源,陳光等高管,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內都有大量的業務需要處理,隻得又調整為周六和周日兩個上午,但是所有的物業行業都有一種慣例:每個月隻能休三天或者一周隻能休一天,而劉昆平的這種安排,又完美的侵占了大家唯一的一天的休息時間,眾人紛紛叫苦不迭……這時,劉昆平也怒了,批評大家是一群不求上進,混吃等死的人,發狠道,誰要是跟不上公司發展步伐,離開就好了……至此培訓一事才穩定了下來。


    而劉昆平這種類似於變態的做法,是有他的原因和想法的,名義上是在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管理水平和公司員工的整體素質,其實他這主要還是要提升自己的威信,要用這種辦法告訴所有的人:這個公司他是老板,還是他說了算!而且通過這種方式,用來考核所有管理和員工的忠誠度,耐受力和對本行業的熟悉程度和水平;他完全不在意任何人的去留,對他來說忠誠於他,才是關鍵,而個人能力是放在忠誠度之後的,所以,在很多民企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重視所謂的忠誠度而忽略能力;甚至這些老板們有著共同的一個想法,就是“忠誠度不夠的話,能力越大危害越大……”這個觀點,雖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重要的,這些老板沒有認清自己的行業在整個社會體係中是不是處於頂端,相反一個個的去對標公務員和國家機關,而物業行業永遠是鄙視鏈中遭受鄙視最多的存在,有一句話反映了物業行業的現狀,這句話是這麽說的:“有本事的人不幹物業,沒本事的人幹不了物業……”而像劉昆平這樣,機緣巧合站在社會發展的風口,享受了社會發展紅利的,沒本事人中的有本事的人,膨脹是很難免的,麵對著由他管理的20多名公司管理人員和三四百名的員工,他經常認為他就是這個樂萬家公司這個小王國的土皇帝,把一個本應遵循市場規律的民營企業,硬生生的搞成了一個是內鬥嚴重的“宮廷”,而這種認知和這種管理形成的結果往往導致民營企業的市場存活率變低和存在的時間縮短,所以整個大市場大環境中。百年老店越來越少,而存在十年20年的民營企業變得鳳毛麟角,而那些“忠心耿耿”的管理和員工的誓言:“一直要給劉總幹到退休……”到最後,完全就成了一個笑話……


    而麵對這種灌輸了一半兒以上內容的劉昆平成長奮鬥史的培訓,幾位高管也表現不同:首先是龔瑞紅,龔瑞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物業這個低等行業,不需要什麽人才!有人才也在這裏幹不住,管理嘛,有個中專水平就夠了,員工嘛,職高就是高學曆了……”但是這個話也隻是她在樂萬家時常常提的,而她自己後來成立了公司,做到本地區物業企業龍頭的時候,她可不是這麽說的,而是口口聲聲的和現在的劉昆平的觀點一致:“做物業,要強調人才的重要性,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強調專業的重要性,強調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她在幾年後,成為了劉昆平,超越了劉昆平……王源確是另一番景象——他經常以項目上有重要事務,重要工作為由,逃避培訓,而且他的理由也很能讓人信服——他並不是有意不來參加培訓,因為幾個高管是不需要考試的,不過,因為他負責的鴻雁新居是新項目,大型項目,基礎設施尚未完備的項目,各種雜七雜八的事超多,周一至周五業主都上班,即使有事,也不可能當天反饋和處理,而周六到周日就是業主們集中反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高峰……自己也想來聽培訓,也想提高,但是都來培訓了,那邊沒個領導在,那由誰來處理這些業主遇到的問題?而實際情況是,他最近越來越迷戀和癡迷於鴻雁新居項目上的客服主管姚思雨……當時在本地區城鄉結合部或者煤礦周邊,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兩口子去找一個有能力或者有退休金的老頭留在家中,妻子實際上承擔了這個有能力的人或者有退休金的老頭的妻子的義務,而丈夫隻需要收拾家做飯,甚至的啥也不幹,享受著由妻子付出後的收益……而姚思雨雖然沒結婚,但是是有男朋友的,她和她的男朋友都在鴻雁新區項目部,一個是客服一個是保安,並且她和她的男朋友,都屬於在城鄉結合部的“臨時家屬”出身,而王源,則是那個有賺錢能力的老頭……


    而三駕馬車中的最後一架——陳光,確是真正認真學習的那一個,別看陳光每天東跑西顛沒有太多時間參與物業管理,但是陳光知道自己對物業這個行業所掌握的知識儲備的不足,也知道自己對民企內部管理的認知不足,知道自己短板在哪裏的陳光遇到了這個培訓,雖然他不用參加考試和考核,甚至他是負責考核的那一個,但是他依然認真的學習……而學習的主要難度,就是要在整個培訓內容中,剔除劉昆平的個人成長史,剔除他對國際國家大事的看法,剔除他對曆史人物的評價……記錄真正有用的培訓內容,這明顯很困難,但是陳光還是堅持著,不漏掉劉昆平的每一句話,堅持聽完劉昆平的每一場培訓……


    因為從陳光進入樂萬家這個職場幾年內,甚至直到樂萬家在本地注銷,陳光沒有得到任何一次機會去參加任何形式的培訓,更別說去參加任何一屆的物博會——永遠這種機會是留給別人的,永遠這種機會落不到陳光的頭上,這種明顯的防範和壓製,導致陳光在整個樂萬家物業公司任職期間,被有意的“技術隔離”,但是陳光這種不服輸的人,又怎麽會被劉昆平,龔瑞紅以及後來的那些把陳光隔離出技術圈的人所擊敗和打倒呢?直到樂萬家注銷的那一天,人們才知道,陳光已經考取了高級物業管理師資格證,並且為本地區物業專家庫的專家……這種情況,也是一些底層思維造成的現象,也就是說,在一個底層人士聚集的行業或者公司,拿到各種證,參加各種培訓的人,永遠是學不到東西,做不到學以致用的“草包”,而真正有能力的人,永遠得不到任何培訓和拿證的機會……這樣,就會導致這個草包紮堆的單位,層次永遠提不起來,而有能力的人永遠留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於物業的二三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就讓我戴上那青銅假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就讓我戴上那青銅假麵並收藏關於物業的二三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