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是真英雄。東昌大戰之後呢,大師,接著說。”紅石試圖把道衍從愁雲低壓中拉出來。
道衍搖搖頭,歎了幾口氣,口中不停發出嘖嘖的聲音,仿佛無法理解為何殘酷的現實就這樣輕易降臨。
“好……我接著說。”他摸摸光頭,好不容易扯出了新一輪思緒。
“我們在北平厲兵秣馬,休養生息了一些時候,後來又打了幾仗,連戰皆捷,勢如破竹,占領了河北、河南大部分郡縣。”
道衍的陰鬱完全消散,喜悅飛上眉梢,皺紋堂而皇之攻占了額頭和眼角。
“紅石,可惜你不在,沒有看到那些精彩的場麵。那幾戰打得真是酣暢淋漓,大快人心!我們接連攻下順德、廣平、大名,其他郡縣沒等我們打過去,不是棄城而逃就是開城投降。我們在大名府駐軍後,你猜咋的?朝廷居然傳來了罷謫齊泰和黃子澄的消息。”
“哦?以什麽名義罷謫齊泰和黃子澄?”
“當然是戰事不利嘍!他們倆是軍師,輔政大臣,打了敗仗自然得負起責任。”
“他們是自己罷謫自己吧,苦肉計!”紅石擠出一個笑容,看著已經不再是他同壕戰友的道衍。
“嗯,苦肉計。朝廷傳來詔書,宣稱罷謫了齊泰和黃子澄,讓我們罷兵北歸藩地。殿下說,這封詔書來得好,這下我們更加出師有名了。本來我們出兵就是旨在“清軍側,誅奸除惡”,現在朱允炆自己都開始懲戒奸人,說明燕王有先見之明,燕師名正言順。
殿下迴敬了他們一封奏書,每一個字我都記得,我念其中幾句給你聽:比聞齊泰、黃子澄皆已竄逐,臣一家喜有更生之慶。而將士皆曰:‘恐非誠心,姑以餌我。不然,吳傑、平安、盛庸之眾當悉召還,而今猶集境上,是奸臣雖出而其計實行。’臣思其言,恐亦人事或然也,故不敢遽釋兵。惟陛下斷而行之,毋為奸邪所蔽。1”
“妙!他們既想讓老虎聽話,又擺好了弓箭對準老虎。老虎可不是那麽好騙的!”
紅石嘴上應和,心中卻是另一番思慮:朝廷怎麽會使用這種不知深淺的雕蟲小技,難道他們始終不知道燕王不是好對付的?
“沒大沒小,你說誰是老虎呢?我們殿下可是飛龍!”
“嘿嘿,這是我從獵人那裏聽來的故事。”
“紅石,你說的沒錯,朝廷就用這等粗製濫造的鬼計也想蒙蔽我們的眼睛,他們真是不知輕重!”
“大師,之後呢?”
“你看你剛才還不想聽呢,我就知道你還是原來的紅石,你是為戰場而生的。”
“大師,你抬舉我了,你趕緊說吧。”
“嗯,我繼續和你說,說不定你能看出些端倪來製服他們。後來,吳傑和平安劫了我們的糧餉。這兩個人,還有濟南的鐵鉉和盛庸,那就像四根又粗又硬的釘子一樣,怎麽拔都拔不掉。哼!”
道衍沒有氣急敗壞,反而像看到了強勁對手的鬥雞一樣激情昂揚。
“就是這四根釘子頂著朝廷的天,釘子變成了柱子。”紅石為朝廷感到慶幸。
“對,起初朱允炆對他們視而不見,看重的是那沒用的李景隆。打了兩年多,他終於知道誰才是頂梁柱。吳傑和平安總是在燕軍周圍遊竄,他們的部隊人數不多,可是卻擾得我們不得安寧。”
“我倒想會會他們兩個。”
紅石眉頭緊蹙,他目前還沒有計劃,不知道該怎麽行動,他想幫助朝廷,但也絕不願意讓曾經與他生死與共的燕軍因他而受到損傷。
“有的是機會。我繼續。我們被劫了糧餉,自然憤怒。殿下遣指揮使武勝南下京師上書說,朝廷既然想讓燕王罷兵,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狙擊燕軍?信守承諾乃為人之本,何況是堂堂大明朝廷?結果武勝有去無迴,被他們關押了。”
“我看朝廷內部肯定出現了意見分歧,要不不可能一方麵扮豬吃老虎,另一方麵又兇相畢露。接下來呢,殿下必然有所行動吧?”
“對!紅石,你當真了解殿下。武勝雖不像張玉一樣與殿下感情極深,可朝廷這麽做就是不給殿下,不給燕軍顏麵,殿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殿下很快就反將一軍,也燒了他們的糧草。”
“哦?在這種關頭,他們的防範居然還這樣鬆散?”
“我們看中了德州。德州是山東的西北大門,朝廷運往河北、河南、山東的糧草都在這裏中轉。雖然山東久攻不下,可我們燒了他們的糧草,也能讓他們餓一段時間肚子。嗬嗬!”
“誰去燒的?這事有勇無謀的人可做不來。”紅石想到了都指揮李遠。
“嗯,殿下自然知道。他遣都指揮李遠率騎兵六千南至濟寧、穀亭、沙河、沛縣一帶,那裏的南軍守衛鬆懈,毫無紀律,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的突破口。李遠的腦子,你也知道,好用得很。雖然強攻也能燒了他們的糧草,可是他當然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於是他抓了幾十名南軍,讓我們的士兵穿上南軍的衣服,混入南軍中,南軍絲毫沒有覺察到。他們以柳枝為暗號,將德州的糧草輜重燒成了灰燼。南軍馬匹四散逃竄,士兵哭爹喊娘,哀嚎遍野,場麵極為壯觀!”
道衍高舉右手,做了一個“壯觀”的展現。
“李遠幹得漂亮!朝廷有什麽反應?”
紅石一邊不經意的詢問,一邊把茶杯當成自己的救星,低下頭,端起茶杯,晃著腦袋對著茶水吹了幾下。要想當麵和道衍同笑同哭,那還得需要些時日。
“那還能有什麽反應,除了震驚,卻沒有人想到還擊。盛庸倒是個厲害的腳色,沒過兩天他就命都督袁宇率三萬人堵截李遠的還軍。李遠早就派探子偵察到了袁宇的動向。他設下埋伏,用六千騎兵把袁宇的三萬人打得落花流水。多虧了燕軍中有李遠這等有勇有謀之人,我們才可以常常以少勝多,從最初的八百護衛發展成現在幾十萬人的軍隊。”。
“嗬嗬,我心中所想和大師一樣。”紅石強裝披心相付,誠心實意。
“後來,你不會想到,朝廷居然走了一招好棋。”
“哦?誰有這麽好的棋藝?”
“平安和盛庸。”
“又是他們倆。”
“嗯。殿下從北平調遣一萬人攻下了彰德和林縣,平安見我們的軍隊都在外征戰,就從真定出發進軍北平,攻打我們的大本營。同時盛庸派大同都指揮房昭入紫荊關,拿迴保定多個寨子,在易州水西寨安營紮寨。”
“確實好棋!一隊人馬直接攻打北平,另一隊人馬占據有利位置對北平形成重大威脅。殿下迴北平救援還是打水西寨去了?”
“你猜猜看?”
“嗯……打水西寨。世子守城,殿下放心,派少許人馬支援即可。”
“臭小子,你是長了千裏眼吧?殿下還真的沒有迴北平,就派了劉江率三千騎兵趕去北平。世子和劉江夾擊平安,平安堅持了兩月才退迴真定。”
“那水西寨呢?打下水西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水西寨位於高山深澗之中,地勢極為險要。”
“嗯,這戰持續了三個月,殿下一定要拿下水西寨。好在南軍都是南方人,對北方的氣候很不適應。八月末天氣就開始轉涼,一直到十月,氣溫越降越低。尤其是崇山峻嶺之中的寨子,那裏地勢高,天寒地凍,很多南軍忍受不了,竟然下山投靠了我們。後來我們截斷了他們的糧餉,士兵們沒有吃的,也打不了仗,軍心大亂。殿下輕而易舉地攻上水西寨,房昭棄寨而逃。”
“厲害!碰上了殿下,朝廷一手好棋打得稀巴爛。”
紅石豎起大拇指,沒有奉承,他由衷地佩服朱棣統軍作戰的本領。朱棣的知人善任,調兵遣將,深謀遠慮,臨危不懼,處處都顯示出一個帝王的風範。
“那是。紅石,我們倆要跟著殿下好好幹,你不許再出逃了!”
道衍一把按住紅石的胳膊,像是一個父親抓住了一個逃學的孩子。
“嘿嘿,那可不叫出逃,那叫了解民情。”
“等殿下平定了天下,有你了解民情的機會。”
“是是是,大師教訓的是。大師,繼續說吧。”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三個多月以來,我們一直處於休戰狀態。一方麵,這兩年多來兵士連續作戰,早已疲憊不堪。另一方麵,濟南久攻不下,我們還沒有想到攻城的方法。
紅石,你趕緊想想有什麽辦法可以對付盛庸和鐵鉉這兩個硬骨頭。濟南的門戶打不開,我們就無法繼續南下,那長江對岸的京師就是白日說夢了!”
“大師,我們才剛迴來,你就獨占紅石,還要他想什麽辦法對付兩個硬骨頭,你有沒有發現他都瘦了,憔悴了!你一點也不關心他,就知道讓他做事!”
徐妙錦走進廳堂,她在門外已經呆了片刻,紅石和道衍之間有關戰事的交談,再也不僅是男人間的交談,與她無關的交談了。
注:1引《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
支持本書請到縱橫觀看
———————————————————
道衍搖搖頭,歎了幾口氣,口中不停發出嘖嘖的聲音,仿佛無法理解為何殘酷的現實就這樣輕易降臨。
“好……我接著說。”他摸摸光頭,好不容易扯出了新一輪思緒。
“我們在北平厲兵秣馬,休養生息了一些時候,後來又打了幾仗,連戰皆捷,勢如破竹,占領了河北、河南大部分郡縣。”
道衍的陰鬱完全消散,喜悅飛上眉梢,皺紋堂而皇之攻占了額頭和眼角。
“紅石,可惜你不在,沒有看到那些精彩的場麵。那幾戰打得真是酣暢淋漓,大快人心!我們接連攻下順德、廣平、大名,其他郡縣沒等我們打過去,不是棄城而逃就是開城投降。我們在大名府駐軍後,你猜咋的?朝廷居然傳來了罷謫齊泰和黃子澄的消息。”
“哦?以什麽名義罷謫齊泰和黃子澄?”
“當然是戰事不利嘍!他們倆是軍師,輔政大臣,打了敗仗自然得負起責任。”
“他們是自己罷謫自己吧,苦肉計!”紅石擠出一個笑容,看著已經不再是他同壕戰友的道衍。
“嗯,苦肉計。朝廷傳來詔書,宣稱罷謫了齊泰和黃子澄,讓我們罷兵北歸藩地。殿下說,這封詔書來得好,這下我們更加出師有名了。本來我們出兵就是旨在“清軍側,誅奸除惡”,現在朱允炆自己都開始懲戒奸人,說明燕王有先見之明,燕師名正言順。
殿下迴敬了他們一封奏書,每一個字我都記得,我念其中幾句給你聽:比聞齊泰、黃子澄皆已竄逐,臣一家喜有更生之慶。而將士皆曰:‘恐非誠心,姑以餌我。不然,吳傑、平安、盛庸之眾當悉召還,而今猶集境上,是奸臣雖出而其計實行。’臣思其言,恐亦人事或然也,故不敢遽釋兵。惟陛下斷而行之,毋為奸邪所蔽。1”
“妙!他們既想讓老虎聽話,又擺好了弓箭對準老虎。老虎可不是那麽好騙的!”
紅石嘴上應和,心中卻是另一番思慮:朝廷怎麽會使用這種不知深淺的雕蟲小技,難道他們始終不知道燕王不是好對付的?
“沒大沒小,你說誰是老虎呢?我們殿下可是飛龍!”
“嘿嘿,這是我從獵人那裏聽來的故事。”
“紅石,你說的沒錯,朝廷就用這等粗製濫造的鬼計也想蒙蔽我們的眼睛,他們真是不知輕重!”
“大師,之後呢?”
“你看你剛才還不想聽呢,我就知道你還是原來的紅石,你是為戰場而生的。”
“大師,你抬舉我了,你趕緊說吧。”
“嗯,我繼續和你說,說不定你能看出些端倪來製服他們。後來,吳傑和平安劫了我們的糧餉。這兩個人,還有濟南的鐵鉉和盛庸,那就像四根又粗又硬的釘子一樣,怎麽拔都拔不掉。哼!”
道衍沒有氣急敗壞,反而像看到了強勁對手的鬥雞一樣激情昂揚。
“就是這四根釘子頂著朝廷的天,釘子變成了柱子。”紅石為朝廷感到慶幸。
“對,起初朱允炆對他們視而不見,看重的是那沒用的李景隆。打了兩年多,他終於知道誰才是頂梁柱。吳傑和平安總是在燕軍周圍遊竄,他們的部隊人數不多,可是卻擾得我們不得安寧。”
“我倒想會會他們兩個。”
紅石眉頭緊蹙,他目前還沒有計劃,不知道該怎麽行動,他想幫助朝廷,但也絕不願意讓曾經與他生死與共的燕軍因他而受到損傷。
“有的是機會。我繼續。我們被劫了糧餉,自然憤怒。殿下遣指揮使武勝南下京師上書說,朝廷既然想讓燕王罷兵,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狙擊燕軍?信守承諾乃為人之本,何況是堂堂大明朝廷?結果武勝有去無迴,被他們關押了。”
“我看朝廷內部肯定出現了意見分歧,要不不可能一方麵扮豬吃老虎,另一方麵又兇相畢露。接下來呢,殿下必然有所行動吧?”
“對!紅石,你當真了解殿下。武勝雖不像張玉一樣與殿下感情極深,可朝廷這麽做就是不給殿下,不給燕軍顏麵,殿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殿下很快就反將一軍,也燒了他們的糧草。”
“哦?在這種關頭,他們的防範居然還這樣鬆散?”
“我們看中了德州。德州是山東的西北大門,朝廷運往河北、河南、山東的糧草都在這裏中轉。雖然山東久攻不下,可我們燒了他們的糧草,也能讓他們餓一段時間肚子。嗬嗬!”
“誰去燒的?這事有勇無謀的人可做不來。”紅石想到了都指揮李遠。
“嗯,殿下自然知道。他遣都指揮李遠率騎兵六千南至濟寧、穀亭、沙河、沛縣一帶,那裏的南軍守衛鬆懈,毫無紀律,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的突破口。李遠的腦子,你也知道,好用得很。雖然強攻也能燒了他們的糧草,可是他當然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於是他抓了幾十名南軍,讓我們的士兵穿上南軍的衣服,混入南軍中,南軍絲毫沒有覺察到。他們以柳枝為暗號,將德州的糧草輜重燒成了灰燼。南軍馬匹四散逃竄,士兵哭爹喊娘,哀嚎遍野,場麵極為壯觀!”
道衍高舉右手,做了一個“壯觀”的展現。
“李遠幹得漂亮!朝廷有什麽反應?”
紅石一邊不經意的詢問,一邊把茶杯當成自己的救星,低下頭,端起茶杯,晃著腦袋對著茶水吹了幾下。要想當麵和道衍同笑同哭,那還得需要些時日。
“那還能有什麽反應,除了震驚,卻沒有人想到還擊。盛庸倒是個厲害的腳色,沒過兩天他就命都督袁宇率三萬人堵截李遠的還軍。李遠早就派探子偵察到了袁宇的動向。他設下埋伏,用六千騎兵把袁宇的三萬人打得落花流水。多虧了燕軍中有李遠這等有勇有謀之人,我們才可以常常以少勝多,從最初的八百護衛發展成現在幾十萬人的軍隊。”。
“嗬嗬,我心中所想和大師一樣。”紅石強裝披心相付,誠心實意。
“後來,你不會想到,朝廷居然走了一招好棋。”
“哦?誰有這麽好的棋藝?”
“平安和盛庸。”
“又是他們倆。”
“嗯。殿下從北平調遣一萬人攻下了彰德和林縣,平安見我們的軍隊都在外征戰,就從真定出發進軍北平,攻打我們的大本營。同時盛庸派大同都指揮房昭入紫荊關,拿迴保定多個寨子,在易州水西寨安營紮寨。”
“確實好棋!一隊人馬直接攻打北平,另一隊人馬占據有利位置對北平形成重大威脅。殿下迴北平救援還是打水西寨去了?”
“你猜猜看?”
“嗯……打水西寨。世子守城,殿下放心,派少許人馬支援即可。”
“臭小子,你是長了千裏眼吧?殿下還真的沒有迴北平,就派了劉江率三千騎兵趕去北平。世子和劉江夾擊平安,平安堅持了兩月才退迴真定。”
“那水西寨呢?打下水西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水西寨位於高山深澗之中,地勢極為險要。”
“嗯,這戰持續了三個月,殿下一定要拿下水西寨。好在南軍都是南方人,對北方的氣候很不適應。八月末天氣就開始轉涼,一直到十月,氣溫越降越低。尤其是崇山峻嶺之中的寨子,那裏地勢高,天寒地凍,很多南軍忍受不了,竟然下山投靠了我們。後來我們截斷了他們的糧餉,士兵們沒有吃的,也打不了仗,軍心大亂。殿下輕而易舉地攻上水西寨,房昭棄寨而逃。”
“厲害!碰上了殿下,朝廷一手好棋打得稀巴爛。”
紅石豎起大拇指,沒有奉承,他由衷地佩服朱棣統軍作戰的本領。朱棣的知人善任,調兵遣將,深謀遠慮,臨危不懼,處處都顯示出一個帝王的風範。
“那是。紅石,我們倆要跟著殿下好好幹,你不許再出逃了!”
道衍一把按住紅石的胳膊,像是一個父親抓住了一個逃學的孩子。
“嘿嘿,那可不叫出逃,那叫了解民情。”
“等殿下平定了天下,有你了解民情的機會。”
“是是是,大師教訓的是。大師,繼續說吧。”
“從去年冬天到現在三個多月以來,我們一直處於休戰狀態。一方麵,這兩年多來兵士連續作戰,早已疲憊不堪。另一方麵,濟南久攻不下,我們還沒有想到攻城的方法。
紅石,你趕緊想想有什麽辦法可以對付盛庸和鐵鉉這兩個硬骨頭。濟南的門戶打不開,我們就無法繼續南下,那長江對岸的京師就是白日說夢了!”
“大師,我們才剛迴來,你就獨占紅石,還要他想什麽辦法對付兩個硬骨頭,你有沒有發現他都瘦了,憔悴了!你一點也不關心他,就知道讓他做事!”
徐妙錦走進廳堂,她在門外已經呆了片刻,紅石和道衍之間有關戰事的交談,再也不僅是男人間的交談,與她無關的交談了。
注:1引《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
支持本書請到縱橫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