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出了什麽問題,太上王的病為什麽會反複?紅石久久想不出原因來。
“我是不是傻了?”他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看到病人才能對症施治,我在這胡思亂想什麽?”
“石兄弟,怎麽了?又出什麽事了?”紅石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石工的心,比較起來,流浪也有流浪的好處,不過他還是不願迴到那種沒心沒肺的生活。
“走,進宮吧!”紅石急切想看到太上王,看到難以攻克的火喉。技癢難耐,他似乎並非完全衝著尋找親人而去了。
客棧門口,對稱的一邊又貼出了一張告示,這張告示和懸賞捉拿農青雲的告示一樣大小,這說明它們同等重要。
“石老弟,”石工瞥了一眼碩大的標題,心花怒放,“王宮要招納名醫啦!”
他跨著比平時大兩倍的步子走到告示前。
“沒錯,宮裏要招納名醫,治好太上王的病的人可以自己提出條件。”石工迴頭看著紅石,“大王真是孝順啊!讓人隨便開條件,如果那個人要他的王宮呢?”
“你想的真是夠多的,誰敢提出這樣的條件?你以為大王一定要履行諾言嗎?”紅石昂首挺胸,闊步向前,已經離開了一丈有餘。
“你等等我呀!進宮前,還有問題沒解決呢!如果大王是個不講信用的人,你會不會有危險?”石工衝著紅石的背影大聲喊叫,作為紅石的朋友,為紅石周到地考慮是石工認為唯一重要的事,不過紅石並不領情,腳下的步子越來越快。
景福宮的光化門比迎秋門宏偉豪邁。
青瓦重簷廡殿頂的城樓像展開雙翅的雄鷹,它的眼睛睨傲萬物,它的利爪蓄勢待發。
白色的城牆向兩邊延伸,像是展開海納百川的懷抱,其實它隔絕了王宮內外的聯係。
城樓下有三個門洞,每個門洞的兩邊各站了一個強壯如牛的守衛,他們精神抖擻,目光如炬地捕捉著光化門前最細微的變化。
他們帶著逼人的鋒芒,驅趕致命的威脅,是景福宮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不過他們的心情無人能懂,那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心情,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手裏握著朝鮮君主的性命。
“石老哥,我們到右邊的那扇門去。”紅石對石工說。
“去中間的門,你看那個守衛好像比右邊的那個守衛和氣一些。”石工拉住紅石的手。
他擅長察言觀色,或許在任何方麵他都不如紅石,但絕不會輸在這上麵。
“中間是國君走的,你要是到那扇門去,那張和氣的臉會讓你一輩子難忘。”紅石抿嘴掛著笑臉。
“那左邊呢,反正我害怕右邊那個守衛。”石工盯著左邊的守衛,一再確認他的兇惡程度確實比右邊守衛稍微少一些。
“左邊是要臣出入的通道……”紅石第二句威脅的話還沒有說出口,石工已經不得已壯著膽朝右邊的門洞走去。
石工察言觀色的本領在這個一臉兇相的守衛身上壽終正寢。
守衛的兇相在開口之後變得柔和,當然是相對於他的麵相而言,絕不是純粹的柔和。
守衛帶著石工和紅石穿過門洞,進入景福宮,沿著東側的小道,來到勤政殿前的廣場。
遠遠望去,勤政殿雄偉壯觀,但與奉天殿不可同日而語,與燕王府的承運殿倒是如出一轍。
它的青色重簷廡殿頂,在設計上與光化門並無二致,隻是規模小了一些。第一重簷下掛著一塊匾,上書“勤政殿”三個大字。
白漢玉石砌成的基台和四周的圍欄托著宮殿,像是眾星捧月。圍欄上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可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掙脫束縛,遨遊天際。
“哇!”消除了對守衛的恐懼,石工沒有掩飾自己的孤陋寡聞,深深被勤政殿磅礴的氣勢折服。
這裏和慈慶殿不同,它沒有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它的雄風像冉冉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騰焰萬丈。
除了驚歎,石工還明目張膽的轉動腦袋,四處張望。他看不夠,很不滿意那些躲過他眼睛的地方。他想飛到天上,繞著景福宮轉幾圈,甚至多餘地想象著住在這樣的宮殿裏是什麽感覺。
紅石始終淡定從容,目視前方,不僅是因為他見過更大的場麵,還因為他心裏裝的全是太上王的病。
勤政殿側麵的月台上,幾個祈福用的青銅大鼎威風凜凜地矗立著,打開了天與地的通道,連接著神與人的交流,給他們尊貴無比的主人帶來千秋萬世,給天下蒼生帶來福運亨通。
台階下有幾個格格不入的鐵製大缸,裏麵盛滿了水,用於防止發生火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鐵製大缸比青銅大鼎更加重要。鐵製大缸可以沒有青銅大鼎,青銅大鼎絕不能沒有鐵製大缸。
當守衛引領著他們經過勤政殿旁的石板路時,石工伸長脖子往殿內張望,期盼偷窺到一桌半椅,或者君主喝茶的杯子,書寫的毛筆,翻閱的奏章……他的好奇沒有止境。
思政殿和千秋殿同樣滿足了石工的好奇,給了他快意的遐想。即使到了他曾經走過的地方,他依舊像第一次看到這些景象一樣感覺新鮮。
堂堂正正和偷偷摸摸有天壤之別,如果不是從正門進入,由守衛帶著穿過各大宮殿,他的眼睛不會看到這麽多生動和震撼。
在他們穿過廊廡,看到慈慶殿的大門時,一個身影正從那扇門裏走出來。
李識廬!紅石的腳步慢了下來。
李識廬怎麽會在這裏?是不是我太長時間沒有迴北平,殿下派他來王宮打探消息?
他和李芳遠見過麵了嗎?他來這慈慶殿做什麽?難道太上王也卷入了李芳遠輔助大明朝廷的計劃?
帶著這許多疑問,紅石與李識廬在慈慶殿的台階下相遇。
“德安君!”守衛躬身抱拳,向李識廬行禮。
李識廬低垂腦袋,沒有搭理守衛,眼中是無盡的哀傷。
“我是不是傻了?”他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看到病人才能對症施治,我在這胡思亂想什麽?”
“石兄弟,怎麽了?又出什麽事了?”紅石的一舉一動牽動著石工的心,比較起來,流浪也有流浪的好處,不過他還是不願迴到那種沒心沒肺的生活。
“走,進宮吧!”紅石急切想看到太上王,看到難以攻克的火喉。技癢難耐,他似乎並非完全衝著尋找親人而去了。
客棧門口,對稱的一邊又貼出了一張告示,這張告示和懸賞捉拿農青雲的告示一樣大小,這說明它們同等重要。
“石老弟,”石工瞥了一眼碩大的標題,心花怒放,“王宮要招納名醫啦!”
他跨著比平時大兩倍的步子走到告示前。
“沒錯,宮裏要招納名醫,治好太上王的病的人可以自己提出條件。”石工迴頭看著紅石,“大王真是孝順啊!讓人隨便開條件,如果那個人要他的王宮呢?”
“你想的真是夠多的,誰敢提出這樣的條件?你以為大王一定要履行諾言嗎?”紅石昂首挺胸,闊步向前,已經離開了一丈有餘。
“你等等我呀!進宮前,還有問題沒解決呢!如果大王是個不講信用的人,你會不會有危險?”石工衝著紅石的背影大聲喊叫,作為紅石的朋友,為紅石周到地考慮是石工認為唯一重要的事,不過紅石並不領情,腳下的步子越來越快。
景福宮的光化門比迎秋門宏偉豪邁。
青瓦重簷廡殿頂的城樓像展開雙翅的雄鷹,它的眼睛睨傲萬物,它的利爪蓄勢待發。
白色的城牆向兩邊延伸,像是展開海納百川的懷抱,其實它隔絕了王宮內外的聯係。
城樓下有三個門洞,每個門洞的兩邊各站了一個強壯如牛的守衛,他們精神抖擻,目光如炬地捕捉著光化門前最細微的變化。
他們帶著逼人的鋒芒,驅趕致命的威脅,是景福宮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不過他們的心情無人能懂,那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心情,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手裏握著朝鮮君主的性命。
“石老哥,我們到右邊的那扇門去。”紅石對石工說。
“去中間的門,你看那個守衛好像比右邊的那個守衛和氣一些。”石工拉住紅石的手。
他擅長察言觀色,或許在任何方麵他都不如紅石,但絕不會輸在這上麵。
“中間是國君走的,你要是到那扇門去,那張和氣的臉會讓你一輩子難忘。”紅石抿嘴掛著笑臉。
“那左邊呢,反正我害怕右邊那個守衛。”石工盯著左邊的守衛,一再確認他的兇惡程度確實比右邊守衛稍微少一些。
“左邊是要臣出入的通道……”紅石第二句威脅的話還沒有說出口,石工已經不得已壯著膽朝右邊的門洞走去。
石工察言觀色的本領在這個一臉兇相的守衛身上壽終正寢。
守衛的兇相在開口之後變得柔和,當然是相對於他的麵相而言,絕不是純粹的柔和。
守衛帶著石工和紅石穿過門洞,進入景福宮,沿著東側的小道,來到勤政殿前的廣場。
遠遠望去,勤政殿雄偉壯觀,但與奉天殿不可同日而語,與燕王府的承運殿倒是如出一轍。
它的青色重簷廡殿頂,在設計上與光化門並無二致,隻是規模小了一些。第一重簷下掛著一塊匾,上書“勤政殿”三個大字。
白漢玉石砌成的基台和四周的圍欄托著宮殿,像是眾星捧月。圍欄上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可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掙脫束縛,遨遊天際。
“哇!”消除了對守衛的恐懼,石工沒有掩飾自己的孤陋寡聞,深深被勤政殿磅礴的氣勢折服。
這裏和慈慶殿不同,它沒有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它的雄風像冉冉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騰焰萬丈。
除了驚歎,石工還明目張膽的轉動腦袋,四處張望。他看不夠,很不滿意那些躲過他眼睛的地方。他想飛到天上,繞著景福宮轉幾圈,甚至多餘地想象著住在這樣的宮殿裏是什麽感覺。
紅石始終淡定從容,目視前方,不僅是因為他見過更大的場麵,還因為他心裏裝的全是太上王的病。
勤政殿側麵的月台上,幾個祈福用的青銅大鼎威風凜凜地矗立著,打開了天與地的通道,連接著神與人的交流,給他們尊貴無比的主人帶來千秋萬世,給天下蒼生帶來福運亨通。
台階下有幾個格格不入的鐵製大缸,裏麵盛滿了水,用於防止發生火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鐵製大缸比青銅大鼎更加重要。鐵製大缸可以沒有青銅大鼎,青銅大鼎絕不能沒有鐵製大缸。
當守衛引領著他們經過勤政殿旁的石板路時,石工伸長脖子往殿內張望,期盼偷窺到一桌半椅,或者君主喝茶的杯子,書寫的毛筆,翻閱的奏章……他的好奇沒有止境。
思政殿和千秋殿同樣滿足了石工的好奇,給了他快意的遐想。即使到了他曾經走過的地方,他依舊像第一次看到這些景象一樣感覺新鮮。
堂堂正正和偷偷摸摸有天壤之別,如果不是從正門進入,由守衛帶著穿過各大宮殿,他的眼睛不會看到這麽多生動和震撼。
在他們穿過廊廡,看到慈慶殿的大門時,一個身影正從那扇門裏走出來。
李識廬!紅石的腳步慢了下來。
李識廬怎麽會在這裏?是不是我太長時間沒有迴北平,殿下派他來王宮打探消息?
他和李芳遠見過麵了嗎?他來這慈慶殿做什麽?難道太上王也卷入了李芳遠輔助大明朝廷的計劃?
帶著這許多疑問,紅石與李識廬在慈慶殿的台階下相遇。
“德安君!”守衛躬身抱拳,向李識廬行禮。
李識廬低垂腦袋,沒有搭理守衛,眼中是無盡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