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王被廢之後,削藩的矛頭立即指向了文武雙全,才華橫溢的朱柏。
朱柏的能力僅次於朱棣,他到藩地荊州就藩之後便招賢納士,門客滿堂。
他勤政愛民,頒布了許多有利於荊州發展,人民安定的行政措施,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為了對付朱柏,四個顧命大臣煞費苦心。朝廷派出大批探子前往荊州,想要找出朱柏的紕漏,始終無功而返。
顧命大臣為皇上拋棄了君子的高風亮節,暗中找人誣告朱柏私印銀票,詔命朱柏赴京師問詢。
朝廷的軍隊在湘王府前吃了閉門羹。正當官兵們要破門而入的時候,滾滾黑煙衝上天際,熊熊大火點亮了黑夜。
斷斷續續的聲音傳出王府:“本王是太祖的兒子……自本王小的時候……太祖就教導本王不可偷生怕死!如今……朝廷要本王做階下囚,本王寧死……也不受辱!”
朱柏和他的眷屬在大火中化為灰燼,他的聲音卻像魔鬼一樣一直糾纏著聽到的人。
緊鑼密鼓地連續削掉五個藩王之後,朱允炆的謀臣們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們慶幸他們的當機立斷,行動神速,不費一兵一卒就收迴了日夜讓他們提心吊膽的藩地。
這不但鞏固了皇權,也震懾了欲圖謀不軌之人。
接下來,他們把眼睛移到了“改製”上。
意氣風發的建文帝想把江山治理成人人稱頌,家家享福的太平盛世。
朱元璋的年號是“洪武”,朱允炆的年號是“建文”,顯而易見,朱元璋以武治國,而朱允炆希望以文治國。
雖然敬重皇爺爺,但是他以文治國的觀念勢必與皇爺爺以武治國的觀念在很多方麵相悖。
朱允炆毫不猶豫地扛起了“改製”的大旗,堅信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治國舉措。
與削藩不同,在改製上,他勇往直前,大展宏圖。
初秋的陽光性情溫和,像是一個精力旺盛的老人,既不炫耀自己的武力,又懂得如何周全的保護每一個生命。
微風吹拂著剛剛露出黃色斑點的梧桐葉,在老人的馴化下,它也領會了“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
兩隻火斑鳩撲騰著翅膀,在枝葉間跳動。
在主人眉開眼笑的時候,它會飛到主人的肩膀上,期待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
“新皇登基沒幾個月就對太祖的舊製進行了多項改動,不知道是他自個的主意還是那些圍在他身邊的人的主意。”
朱棣攤開手掌,讓斑鳩啄食他手心裏的蛆蟲。
他對這些看不見腦袋,白乎乎的的小家夥從來都不嫌棄。
相反,他常年食用生肉的身體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驅使他去關注這些小家夥。
終於,這些小家夥沒有讓朱棣失望,向他展示了它們的巨大閃光點——清除膿腫。
“皇上與太祖的性格截然相反,恐怕他在改製中也沒少出主意。”
道衍愜意摸著自己的光腦袋。
自從他可以以本尊亮相後,對光禿禿的腦袋的感情比以前有增無減。
知天命的大師也必須在失去後才會知道曾經擁有的東西如此珍貴。
“嗯,太祖時期,政法律例相對嚴苛。當今皇上以仁治國,自然無法對酷政視而不理。省刑減獄,取消《大明律》附錄的誥和榜文,均江浙田賦……皇上倒是雷厲風行!”
在朱棣和道衍麵前,紅石的語氣帶著譏諷。
其實他心裏對朱允炆甚是欽佩。一個剛剛登基的年輕皇帝滿心想的都是天下的百姓,如果撇去紅石個人的私怨,他真心覺得天下有這麽一個皇帝乃百姓之幸。
“哈哈哈,這個皇上做什麽都這麽心急!”道衍笑道,“皇上和他的顧命大臣們都是急性子嗎?沒有一個人想過削藩太快,改製過速,又耽於善後,人心勢必浮動!”
“朝廷要是有大師這樣的顧命大臣,我就扛把鋤頭種田去了!哈哈哈!”
朱棣又抓了一把蛆蟲放在手心中,賞賜給斑鳩,他要讓它們吃個飽,吃到高興為止。
他想象著如果他當上了皇帝,一定要做一個慷慨大方的皇帝。
“皇上想得人心,不過得了有些人的心,就要失了另外一些人的心。”
朱棣搖了搖頭,否定了朱允炆的做法,然後又點了點頭,警戒自己以後絕不可一葉障目。
“省刑減獄對犯人自然是好事,可是刑案的受害者自然就會怨恨。均江浙田賦,對江浙百姓是好事,可是官員俸祿、軍隊糧餉各方麵都要縮減……皇上心急,想要一步到位,癡人說夢也!”
“殿下說得是!不僅如此,皇上還禁止藩王幼年的王子……”
道衍神采奕奕的眼睛不小心瞥到了朱棣手上那些緩緩蠕動的白蛆,他的眉毛像兩頭鬥牛一樣拉開了架勢。
他趕緊伸出一隻手撐在額頭上,擋住視線。
“禁止他們參與文武政事,隻允許儒家翰林學士教導諸王子。這可是違了《皇明祖訓》啊!殿下!”
道衍說到激動之處,又想與朱棣雙目交流。鑒於剛才糟糕的體會,他轉動了一半的腦袋,又轉了迴去。
“殿下,我們白撿了個起兵發難的口實!”
“哈哈哈,大師說的好!那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連先皇的祖訓都敢動!”
火斑鳩酒足飯飽之後,心滿意足地拍著翅膀又迴到了梧桐樹上。
朱棣收起手掌,握成了一個有力的拳頭。
“殿下,朱允炆還奪了僧人的土地,還有道人。我想我可以團結一大批佛寺和道觀了。有他們為殿下效力,定然事半功倍!”
沒有了障礙,道衍的眼睛終於與朱棣的眼睛四目相對,兩人盡情共享鋪展藍圖的激情。
“嗯,大師,有勞了。來,紅石,你也功不可沒!”朱棣舉起了酒杯。
三個杯盞還未相接,幾抹遺憾說來就來,像烏雲一樣暗淡了朱棣的眼睛。
“唉!其實他也算是個好皇帝,隻可惜……他這個皇帝做得不是時候……”
朱柏的能力僅次於朱棣,他到藩地荊州就藩之後便招賢納士,門客滿堂。
他勤政愛民,頒布了許多有利於荊州發展,人民安定的行政措施,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
為了對付朱柏,四個顧命大臣煞費苦心。朝廷派出大批探子前往荊州,想要找出朱柏的紕漏,始終無功而返。
顧命大臣為皇上拋棄了君子的高風亮節,暗中找人誣告朱柏私印銀票,詔命朱柏赴京師問詢。
朝廷的軍隊在湘王府前吃了閉門羹。正當官兵們要破門而入的時候,滾滾黑煙衝上天際,熊熊大火點亮了黑夜。
斷斷續續的聲音傳出王府:“本王是太祖的兒子……自本王小的時候……太祖就教導本王不可偷生怕死!如今……朝廷要本王做階下囚,本王寧死……也不受辱!”
朱柏和他的眷屬在大火中化為灰燼,他的聲音卻像魔鬼一樣一直糾纏著聽到的人。
緊鑼密鼓地連續削掉五個藩王之後,朱允炆的謀臣們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們慶幸他們的當機立斷,行動神速,不費一兵一卒就收迴了日夜讓他們提心吊膽的藩地。
這不但鞏固了皇權,也震懾了欲圖謀不軌之人。
接下來,他們把眼睛移到了“改製”上。
意氣風發的建文帝想把江山治理成人人稱頌,家家享福的太平盛世。
朱元璋的年號是“洪武”,朱允炆的年號是“建文”,顯而易見,朱元璋以武治國,而朱允炆希望以文治國。
雖然敬重皇爺爺,但是他以文治國的觀念勢必與皇爺爺以武治國的觀念在很多方麵相悖。
朱允炆毫不猶豫地扛起了“改製”的大旗,堅信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下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治國舉措。
與削藩不同,在改製上,他勇往直前,大展宏圖。
初秋的陽光性情溫和,像是一個精力旺盛的老人,既不炫耀自己的武力,又懂得如何周全的保護每一個生命。
微風吹拂著剛剛露出黃色斑點的梧桐葉,在老人的馴化下,它也領會了“利出者實及,怨往者害來”。
兩隻火斑鳩撲騰著翅膀,在枝葉間跳動。
在主人眉開眼笑的時候,它會飛到主人的肩膀上,期待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
“新皇登基沒幾個月就對太祖的舊製進行了多項改動,不知道是他自個的主意還是那些圍在他身邊的人的主意。”
朱棣攤開手掌,讓斑鳩啄食他手心裏的蛆蟲。
他對這些看不見腦袋,白乎乎的的小家夥從來都不嫌棄。
相反,他常年食用生肉的身體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驅使他去關注這些小家夥。
終於,這些小家夥沒有讓朱棣失望,向他展示了它們的巨大閃光點——清除膿腫。
“皇上與太祖的性格截然相反,恐怕他在改製中也沒少出主意。”
道衍愜意摸著自己的光腦袋。
自從他可以以本尊亮相後,對光禿禿的腦袋的感情比以前有增無減。
知天命的大師也必須在失去後才會知道曾經擁有的東西如此珍貴。
“嗯,太祖時期,政法律例相對嚴苛。當今皇上以仁治國,自然無法對酷政視而不理。省刑減獄,取消《大明律》附錄的誥和榜文,均江浙田賦……皇上倒是雷厲風行!”
在朱棣和道衍麵前,紅石的語氣帶著譏諷。
其實他心裏對朱允炆甚是欽佩。一個剛剛登基的年輕皇帝滿心想的都是天下的百姓,如果撇去紅石個人的私怨,他真心覺得天下有這麽一個皇帝乃百姓之幸。
“哈哈哈,這個皇上做什麽都這麽心急!”道衍笑道,“皇上和他的顧命大臣們都是急性子嗎?沒有一個人想過削藩太快,改製過速,又耽於善後,人心勢必浮動!”
“朝廷要是有大師這樣的顧命大臣,我就扛把鋤頭種田去了!哈哈哈!”
朱棣又抓了一把蛆蟲放在手心中,賞賜給斑鳩,他要讓它們吃個飽,吃到高興為止。
他想象著如果他當上了皇帝,一定要做一個慷慨大方的皇帝。
“皇上想得人心,不過得了有些人的心,就要失了另外一些人的心。”
朱棣搖了搖頭,否定了朱允炆的做法,然後又點了點頭,警戒自己以後絕不可一葉障目。
“省刑減獄對犯人自然是好事,可是刑案的受害者自然就會怨恨。均江浙田賦,對江浙百姓是好事,可是官員俸祿、軍隊糧餉各方麵都要縮減……皇上心急,想要一步到位,癡人說夢也!”
“殿下說得是!不僅如此,皇上還禁止藩王幼年的王子……”
道衍神采奕奕的眼睛不小心瞥到了朱棣手上那些緩緩蠕動的白蛆,他的眉毛像兩頭鬥牛一樣拉開了架勢。
他趕緊伸出一隻手撐在額頭上,擋住視線。
“禁止他們參與文武政事,隻允許儒家翰林學士教導諸王子。這可是違了《皇明祖訓》啊!殿下!”
道衍說到激動之處,又想與朱棣雙目交流。鑒於剛才糟糕的體會,他轉動了一半的腦袋,又轉了迴去。
“殿下,我們白撿了個起兵發難的口實!”
“哈哈哈,大師說的好!那小子真不知天高地厚,連先皇的祖訓都敢動!”
火斑鳩酒足飯飽之後,心滿意足地拍著翅膀又迴到了梧桐樹上。
朱棣收起手掌,握成了一個有力的拳頭。
“殿下,朱允炆還奪了僧人的土地,還有道人。我想我可以團結一大批佛寺和道觀了。有他們為殿下效力,定然事半功倍!”
沒有了障礙,道衍的眼睛終於與朱棣的眼睛四目相對,兩人盡情共享鋪展藍圖的激情。
“嗯,大師,有勞了。來,紅石,你也功不可沒!”朱棣舉起了酒杯。
三個杯盞還未相接,幾抹遺憾說來就來,像烏雲一樣暗淡了朱棣的眼睛。
“唉!其實他也算是個好皇帝,隻可惜……他這個皇帝做得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