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漢景帝派周亞夫鎮壓叛亂,三個月就消滅了七國。最重要的是加強了皇權,解決了地方對中央的威脅。這才是一勞永逸啊!”


    齊泰果真說出了朱允炆意料之中的話。


    “可……朕不是漢景帝,朕身邊也沒有周亞夫……”


    朱允炆咬了咬嘴唇,恨自己沒勇氣。不過他必須說出事實,如果他沒有這個能力,怎麽能挑起動亂?那將是引火自焚!


    “皇上不用擔心。皇上不是漢景帝,並不意味皇上不如漢景帝。我們有我們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趁藩王們還未覺察之前,先下手為強,立即削藩!廢除藩王的封號,將他們趕出封地,收迴所有封地的控製權。要快!”


    “漢景帝削藩拖了太久,他想慢慢地奪走藩王的各個郡,以免引起大的騷亂。卻不料,在那麽長的一段時間裏,不但給了藩王軍事上的準備時間,還使他們聯合起來。皇上!”


    齊泰揮舞了一下拳頭,激動的就像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我們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啊!”


    齊泰的話點燃了朱允炆的熱血,他雖然隻是一個剛剛上任的皇帝,雖然隻有二十一歲,但是他可以阻止將來要發生的危險,他必須保證社稷的安危,在他手上的安危。


    他看了看其他三人,即使熱血沸騰也沒能讓他忘了集思廣益:“二位大人、駙馬,你們怎麽看?”


    黃子澄和方孝孺對望了一眼。他們剛才都對這種激進的做法有所顧慮,此時他們想從彼此的眼中看出對方是否改變了心意。


    方孝孺清了清喉嚨:“臣心中的顧慮難以消除,但是齊大人的話也不無道理。列子雲:‘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1削藩之策,於漢景帝終究算得上是個良策。於皇上,臣,不知。”


    方孝孺投了棄權票,他實在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削藩,因此不想違背自己的良心你唱我和。


    黃子澄皺著眉頭,其實他已經改變了自己最初的想法,站在了齊泰一邊。


    然而,他必須搜索得當的措辭,以免自己像個牆頭草一般毫無主見。


    “臣這幾日一直在想削藩的問題,臣本來覺得削藩太過冒險。皇上剛剛登基,所有事情都還沒有穩定下來,如果激怒了藩王,他們聯合起來,恐怕……”


    黃子澄深鎖眉頭,表明作出決定的艱難。


    “剛才聽齊大人一言,此時是危險,也是機會,臣同意。藩地曆來就是個讓朝廷頭疼的問題。朝廷要擴大疆域,必然要設置藩地,並且對藩王放權,放兵權,放財權,放政權,這都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現在邊疆還算安寧,如果我們暫停軍事進攻,先對付王爺們,待日後再商討萬全之策,既保邊疆,又保朝廷。此法尚可。”


    最後剩下梅殷,他不慌不忙,心裏沒絲毫有糾結。


    “皇上,臣認為齊大人說得有道理。藩王造反是遲早的,不管皇上您做什麽,您如何對他們好,隻要您沒有讓出這個皇位,他們就不會甘心。安史之亂,甚至唐朝的滅亡,都是因藩地而起,這是前車之鑒。”


    “如果要讓他們沒有造反之心,隻有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造反,就像先皇在位的時候一樣,他們才有可能不造反。所以臣讚同削藩,削去他們的王權,隻當個名義上的王爺,讓他們有心無力,力所不及。”


    齊泰嘴角微微上揚,大局已定。


    “好吧,”朱允炆長長唿了一口氣,“就按各位大人所說,削藩!”


    他不再猶豫。一個銅幣已經扔出了正麵和反麵,那就好好的研究那一麵的紋理,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另一麵上。他需要專注的是自己的決心。


    “皇上,微臣早已派出密探監視各個藩王的動向。”齊泰馬上進入了削藩的具體實施步驟。


    “近來周王的嫡次子朱有爋和嫡長子朱有燉爭奪土地,因而被周王責罰。朱有爋心有不甘,對他的大哥和父王心懷怨恨。我們可以從周王下手,利用朱有爋對付周王。”


    “諸王均有不法之事,不削則朝廷紀綱不立。”黃子澄撚了撚三寸來長的胡須說道,儼然已經完全站在了齊泰和梅殷的一方。


    梅殷接著黃子澄的話:“嗯,周王府上內訌,現在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除掉周王。一來,此舉名正言順,朝廷不是削藩而是誅謀逆之人。二來,周王是對我們威脅最大的燕王的胞弟。除掉他就相當於除掉了燕王的幫手。三來,除掉周王,我們正好可以看看其他王爺的反應。”


    梅殷分析得頭頭是道,其餘人頻頻點頭。


    “周王,周王……小時候,他還教過朕寫字……”


    朱允炆的眼神開始迷離,好像迴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三個讚成削藩的顧命大臣麵麵相覷,擔心一場艱難的勸說最終又化為泡影。


    “唉,沒想到如今他卻成了朕的對頭……”


    “皇上?”齊泰輕聲唿喚,想把朱允炆從迴憶的軌道上拉下來。


    朱允炆擺了擺手,臉上的淒愴之色絲毫未減:“朕沒事,隻是有些感慨……你們準備派誰去拿周王?”


    “皇上,微臣建議曹國公李景隆。將門虎子,文武雙全,他應可擔此大任。”梅殷道,這是他和恕妃的共識。


    “老師,嗯,就派老師去吧。”朱允炆緩緩卷動玉軸,攤開聖旨,上麵兩隻仙鶴翱翔在祥雲之間。


    朱高煦帶著朱高燧一言不發離開北平,進了京。


    他們不顧父王的嚴令,追隨著自己孝子賢孫的腳步。


    其實,朱高煦很清楚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麽,他要去京城打探情報。


    他堅信朝廷越是不讓他們進京,將會被打探到的情報就越可貴,他要在父王麵前立功,要成為朱家最有出息的孩子。


    當然,他也稍許考慮了一下後果。他很篤定,以朱允炆仁善的做派,他們性命無憂。


    注:1引《列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重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花西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花西子並收藏花重大明最新章節